【摘 要】本文提出当前青年思政教师所处的环境和承受的压力,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其职业幸福感,从职业理想的求真、职业道德的求善、教学能力的求美三方面着手,提升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幸福能力。
【关键词】青年思政教师 职业幸福能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2C-0013-02
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是指青年思政教师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感受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是青年思政教师实现幸福的主体条件或能力,其本质上是青年思政教师幸福的实现问题。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特殊的教育活动,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在求真求善求美上有着独特的一面。
一、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职业理想上的求真
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理想是青年思政教师渴望达到的职业境界,是其依据社会要求和个人条件而确立的职业奋斗目标,是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反映。青年思政教师的职业理想让其有清晰的人生目的,这种人生目的带来的使命感使其在职业活动中获取存在感和意义感,从而带来职业幸福感。但当前,经济体制变革、社会结构变动、利益格局调整、生活方式变化等产生的各种思想观念的相互碰撞,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社会矛盾带来人们价值观的冲突和斗争等问题,给青年思政教师带来了一系列的挑战,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青年思政教师对其职业理想的认同,从而降低了其对职业幸福感的感知程度。
面对当今的种种诱惑,青年思政教师职业理想确立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其必须拥有坚定的政治信仰,对马克思主义真懂、真信、真做,才能使教学工作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才能在教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真实的幸福感。为此,青年思政教师必须不断追求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真理,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就是无产阶级的立场,我们党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党,自成立以来就立足于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立场,坚持“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原则的问题”,强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最鲜明的政治立场。马克思把实践作为考察精神和物质关系问题的基础,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高度统一,是唯物主义发展的最高形态,是一种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这一观点主要包括世界统一于物质的观点、世界是以辩证的方式存在的观点、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观点、人类在社会实践中对客观世界进行能动的反映的观点以及唯物史观等内容,而其本质上是一种实践观。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就是指站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上所获得的或所形成的基本观点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的具体运用,主要有辩证的方法、实事求是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等。
青年思政教师学习马克思主义,不是为了学习理论而学习理论,更不是只学会片面地引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而是要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中找到方法来解决中国实践问题。马克思指出选择职业时“所应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自我完善”,青年思政教师必须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真理的追求,立足于无产阶级立场观点方法来观察、分析、处理问题,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指导教育实践,坚信自己的职业理想,从思想认识的本质上改变自己的观念,才能不斷自我完善,达到预期职业目标,收获到职业幸福感。
二、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职业道德上的求善
教师职业幸福是其职业道德的出发点,同时也是其职业道德的归宿,教师的职业道德状况直接影响着其对职业幸福的感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全面提高青年大学生政治素养、能力、智慧的一门综合性的社会科学,它对该课程教师的品德、智慧、能力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只有具有较高精神境界和道德素质的青年思政教师,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确实做教书育人的典范,从而获得愉悦感和欣慰感。为此,在职业幸福上,青年思政教师要在职业道德上不断去追求善的生活。
首先,青年思政教师要不断追求精神幸福。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分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青年思政教师也是社会人,其生存离不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生活资料,一个终日为生存而奔波的青年思政教师很难获得较高的职业幸福感,抛开生存条件来谈职业幸福是不现实的,为此必须重视青年思政教师的物质幸福感。但青年思政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更需要他们把教学实践活动当做一种精神上的满足与享受,把精神幸福作为终极的幸福追求,在职业活动中感受完满、知足、快乐,只有这样,青年思政教师才能获得持久的、深层次的职业幸福感。
其次,青年思政教师要不断提升道德素养。一个人品行如何,直接影响着周边人对他的态度。如果一位教师品德高尚,则会对教育活动充满热情,对职业生活充满信心,将会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尊敬,从而获得幸福感。教师是一个特殊的行业,其首要目的就是育人,而其道德修养水平直接影响着育人效果,如果教师自身品行不正,又怎能寄希望其教育出高尚情操的学生?而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性,意味着提高道德修养对青年思政教师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为此,青年思政教师要想获得职业幸福能力,就需要不懈追求善,不断提升道德修养,保持一颗高尚的心灵,以高尚的情操获得学生的爱戴和同事的尊重,在教学实践中不断获取幸福感。
最后,青年思政教师要有愉悦的心理体验。迄今为止,人们对幸福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即幸福是个体愉悦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经过伦理道德的规约。作为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就是其在教学活动中的愉悦心理体验,具体表现就是一种乐教的职业境界。青年思政教师只有把“得天下英才而教之”视为人生的一大乐事,保持一颗乐教的心态,充分认识自己的职业意义,把教学使命内化为自我信念,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天命”所在,真正体验到教学工作中的职业乐趣,真正体味到思政教学的职业幸福。
三、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能力的提升需要教学能力上的求美
幸福有多重维度,创造幸福与享受幸福是其中一对重要的维度。创造幸福需要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技能,因为高超的教学技能让教师能进行创造性的职业活动,在教学中获得成就感,从而提升自身的幸福感。青年思政教师提升教学技能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是完善自身知识结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程属性需要青年思政教师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杂糅的相关领域知识和娴熟的教学技能性知识,只有不断完善这三方面的知识结构,青年思政教师才能真正地享受课堂。只有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功底,青年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够做到深入浅出,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让学生对马克思主义不但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让学生充分了解马克思主義的魅力;只有拥有杂糅的相关领域知识,青年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古今中外天南海北信手拈来,课堂才会生动活跃;只有拥有娴熟的教学技能性知识,青年思政教师在课堂上才能做到驾轻就熟、举重若轻,课堂才会有条不紊。
二是贯彻先进教育理念。先进的教育理念具有导向性、前瞻性、规范性的特征,是青年思政教师获得职业幸福的先导和支撑。导向性是指教育理念反映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和时代特征,在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前进指明方向。前瞻性是指教育理念引导思想政治教育由实然状态走向应然状态,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确立理想,使其产生持续性发展的内在动力。规范性是指通过教育理念确立思想政治教育目标来规范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对思想政治教育行为具有一定的规范指导。青年思政教师应自觉树立先进的教育理念,以为什么会有思想政治教育、为什么目的而教育、以什么东西来教育、怎样进行教育、教育谁和由谁来教育五大问题为中心,不断转变过时的、陈旧的教育思想,建立与时代需求相一致的创新型的教育理念,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获取职业幸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是全面提升教学能力。劳动实践活动是幸福的唯一来源,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终究来源于其教学实践活动,来源于其在教学实践中获得的存在感、成就感、荣誉感等。但思政课教学内容是有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内容,理论性、抽象性较强,课程较枯燥,有些时候课堂上教师夸夸其谈、学生不厌其烦,教师口若悬河、学生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并不是很理想,教师很难从教学实践中获得幸福感。为此,思政教学要求青年思政教师拥有高超的教学能力,要求青年思政教师创新教学模式,摈弃以单向灌输为主的传统模式;要求青年思政教师努力研究学生,科学取舍内容,推行差异性教育,注重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要求青年思政教师重视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要求青年思政教师注重教学双向互动,力求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共识、共鸣、共志,师生共同成长。
总之,青年思政教师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角色,肩负着特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青年思政教师方方面面的压力都较大,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着其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一种内心的体验与感受,青年思政教师只有真正热爱思政教学工作,以坚定的信念、愉悦的心态、进取的精神投入到思政教学工作中,才能收获到真实的职业幸福。
【基金项目】湖北省教育厅2015年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湖北高校青年思政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实证研究”(15Z196)
【作者简介】储昭海(1975— ),男,安徽岳西人,湖北财税职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丁 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