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观察

2017-02-27 01:24彭家芹
中外医学研究 2016年32期
关键词:系统护理干预急救康复效果

彭家芹

【摘要】 目的: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8月-2016年3月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心悸、胸闷气促、疼痛等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并将两组患者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心悸、胸闷气促以及疼痛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发生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较少,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率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使用效果较好,可在短时间内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心血管时间的发生,同时患者对该护理模式的满意程度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 系统护理干预; 急性心肌梗死; 急救; 康复效果

doi:10.14033/j.cnki.cfmr.2016.32.06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32-0114-02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常见的危急重症疾病,主要是由于持续性缺氧或缺血所導致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心悸、胸闷气促、胸骨疼痛等[1-2]。该病起病急,进展快,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将会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威胁。有研究指出,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采取有效的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康复效果,减少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3]。本文将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48)和观察组(n=48)。入选标准:(1)符合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诊断标准[4];(2)均为笔者所在医院收治患者,并在笔者所在医院行相关检查与诊断;(3)资料齐全;(4)对本次研究知情,自愿加入本次研究,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5)经医院伦理大会审核通过。排除标准:(1)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2)合并高血压、糖尿病者;(3)意识障碍者。对照组中,男26例,女22例;年龄42~81岁,平均(63.5±7.4)岁;其中,前壁梗死者5例,下后壁梗死者24例,前间壁梗死者12例,广泛前壁梗死者7例。观察组中,男25例,女23例;年龄41~80岁,平均(62.9±7.5)岁;其中,前壁梗死者5例,下后壁梗死者22例,前间壁梗死者13例,广泛前壁梗死者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即入院指导、用药指导、用药监督、病情监护以及注意事项提醒等。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具体内容如下,(1)心理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多具有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心理压力过大,因此需要医护人员针对患者的心理特点,积极为其缓解负面情绪,同时给予患者安慰与鼓励,让患者明白积极治疗的重要性,并认真听取患者倾诉,站在患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多给患者讲解一些成功案例,为患者树立战神疾病的信心。(2)健康知识宣教:为患者及其家属讲解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知识,提高认知,并通过粘贴宣传报、发放宣传册、开展讲座以及建立咨询点等方式来普及健康知识,让患者明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原因、主要治疗方法以及注意事项等,以此提高患者依从性,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3)生活指导:指导患者掌握正确的呼吸锻炼方法,每次10 min左右,每天两次,以此提高患者肺活量;并监督患者戒烟戒酒,饮食以低脂、低糖以及低盐食物为主,忌辛辣,宜食用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与纤维素的食物;此外还需鼓励患者在条件允许、身体耐受的情况下坚持运动,以此促进病情好转,每次半小时左右,每天以此,可随着病情好转程度适当增加运动量。(4)疼痛护理:对于有轻微疼痛感的患者,可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减轻疼痛,如听音乐、看电视、聊天等;若患者疼痛感较强,则需采取措施予以控制。(5)用药指导:住院期间严格遵医嘱用药,家属及医护人员共同监督患者用药情况,出院后定期进行电话随访,监督患者正确用药。

1.3 评价指标及标准

(1)详细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心悸、胸闷气促、疼痛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2)将两组患者出现心源性休克、再梗死、心律失常以及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3)根据医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问卷评分,对比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该调查问卷总分100分,将满意度分为满意、一般、不满意三个等级。评分在80分及以上的表示患者满意,评分在40~80分的表示患者认为一般,评分在40分及以下的表示患者不满意。总满意率=(满意+一般)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比较

观察组患者心悸、胸闷气促以及疼痛各临床症状缓解均较快,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急,进展快,临床死亡率较高,在发病期间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在急救过程中,采取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为患者争取更多的急救时间,并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

医院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通过专业的护理人员,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在急救中可保证有条不紊地进行护理干预。首先是对患者心理的干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存在严重的负面情绪,不仅不利于病情好转,且对医护人员治疗与护理工作的开展十分不利,因此采用心理护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绪,为患者建立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利于保证治疗顺利进行[5];然后采用健康知识宣教,纠正患者及其家属的错误认知,减少不必要的担忧与恐惧,提高依从性,同时增强患者自我护理意识,有利于提高护理效果[6];其次采用生活指导,使患者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饮食不仅营养均衡,还根据病情合理安排,有利于促进病情好转[7];再次结合疼痛护理,消除患者身体上的不适;最后进行用药指导,可保证患者正确用药,以确保治疗效果不受影响[8]。本文研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采用系统护理干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快、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且观察组患者的满意程度更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使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董爱霞,金蓉,马爱琴,等.系统护理干预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的康复效果探讨[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3,7(2):15-16.

[2]陈转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与护理[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4,25(8):2082-2084.

[3]胡秋桃.系统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静脉血栓[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4,16(1):40-41.

[4]程玉英,夏岩,杨岩,等.系统护理干预预防急性心肌梗死并发下肢静脉血栓[J].医学信息,2013,34(17):352.

[5] 黄俊玮,谈卉.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效果的影响[J].中国医学创新,2011,8(9):78-79.

[6]张明明.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的效果分析[EB/OL].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48):214,217.

[7]黄燕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合理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7):225-226.

[8]高秀梅.系统护理干预应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急救康复的效果[J].中国卫生标准管理,2016,7(13):223-225.

(收稿日期:2016-07-13)

猜你喜欢
系统护理干预急救康复效果
突发急性心肌梗死的急救与护理
全程护理对鼻内镜手术患者术后康复及满意度的影响
急诊科昏迷患者抢救治疗的临床分析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救中系统护理干预的康复效果研究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系统护理干预对反流性胃炎患者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疼痛控制护理有效促进骨折术后患者康复效果评价
术前系统护理干预对甲状腺患者的作用评价
整体护理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心理状态及康复效果的影响
分析系统护理干预对ICU危重患者心理及生存状况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