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俊红,刘 娜
品管圈活动提高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效果观察
安俊红,刘 娜
[目的]探讨应用品管圈活动提高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效果。[方法]成立“时钟花”品管圈小组,依据品管圈的主要步骤,通过现状调查、原因分析、目标设定、拟定对策及实施,分析影响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主要原因,制定出有针对性的对策,并不断完善和改进,比较实施品管圈前后患儿术后的正确喂养率。[结果]实施品管圈后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从实施前的33.3%提升到实施后的79.4%(P<0.05)。[结论]品管圈活动有效提高了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对提升患儿术后喂养护理质量、凝聚团队精神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唇腭裂;修复手术;正确喂养;品管圈
唇腭裂是发生在口腔颌面部最常见的先天畸形[1]。我国是目前世界上唇腭裂病人最多的国家之一,其发病率约为0.182%[2],每年有3万左右的新增病例[3]。早期手术修复已成为唇腭裂序列治疗的关键环节,也是该病唯一的治疗方法,一般以其年龄3个月至1岁时进行为宜[4-5]。有文献报道:手术后唇裂1周内、腭裂两周内的喂养方式不当很容易造成唇裂继发畸形、腭裂术后出血、穿孔等术后并发症出现[6]。也就是说唇腭裂患儿术后能否获得正确喂养,对治疗的成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患儿手术成功率[7-8]。但在我科临床调查中发现,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较低,因此,我科于2015年7月—2016年5月开展品管圈活动,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组圈 成立品管圈小组,共有成员9名,设圈长、辅导员各1名,圈员7人,各司其职,负责圈活动的组织策划、统筹安排、监督指导及方案制定与实施,圈名为“时钟花”。通过品管圈小组会议,制定圈管理制度、岗位制度以及活动制度进度表。
1.2 现状把握 对2015年7月—8月在我科行唇腭裂修复手术且自愿参与本调查的30例患儿及其家长开展调查分析,结果显示有10例能够获得正确喂养,术后正确喂养率为33.3%。进一步深入分析影响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因素发现,以下4个原因的累计百分比达到88%,即不知道如何正确喂养、指导正确喂养不到位、依从性对正确喂养的影响、缺乏选择喂养工具等的相关知识,根据品管圈80/20原则,将此4个因素定为本次品管圈项目的改善重点。
1.3 目标设定 根据改善后正确率=现况值+(1-现况值)×改善重点×圈能力[9]。本次品管圈活动的圈能力为60%。经计算得出本次项目改善后正确率=33.3%+(1-33.3%)×88%×60%=68.51%。
1.4 原因分析 结合临床实际,经头脑风暴,从人员、机器、原料、方法、环境方面就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低的原因进行讨论分析,小组全体成员认为影响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原因主要是护士指导患儿家属术后如何正确喂养不到位且方式方法单一,护士术后观察不到位,未能及时发现患儿喂养存在的潜在问题、及时纠正处理,患儿家属术后喂养技能掌握程度不佳且依从性差,患儿家属对患儿术后喂养时机、方式、工具等的选择知识缺乏。
1.5 对策拟定 根据二八定律及六何分析法[10],拟定详细对策。本次品管圈活动最终制定的对策方案是:①建立与完善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指导体系;②采取多种举措提高患儿家属术后喂养知识素养及护士发现喂养潜在问题解决潜在问题的能力;③加强患儿家属术后正确喂养技能培训。
1.6 对策实施
1.6.1 建立与完善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指导体系 唇腭裂患儿术后能否获得正确喂养直接关乎患儿营养的摄取和伤口的愈合,进而影响到患儿修补手术的成功率。由此可以认为,护理人员术后给予患儿家属系统的喂养指导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当前我科存在对患儿家属术后如何正确喂养指导不到位且方式方法单一的问题。为此,经圈小组不断讨论分析,从护理人员如何指导患儿家属开展正确的术后喂养、可采用的方式方法以及患儿术后喂养措施流程三方面进行细化,明确护理人员及患儿家属在患儿术后正确喂养过程中的角色和任务,建立起简便易行的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指导体系并不断修改完善,以为护理人员指导患儿家属术后正确喂养提供实践依据与保障。
1.6.2 采取多种举措提高患儿家属术后喂养知识素养,以及护士发现喂养潜在问题解决潜在问题的能力 唇腭裂患儿术后喂养涉及喂养时机、喂养方式、喂养工具的选择及饮食选择与过渡等知识,需要患儿家属了解与掌握,本轮品管圈发现我科患儿家属对此相关知识了解掌握较差,整体相关知识素养较低。为此,我科采用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制作喂养知识手册、一对一咨询与辅导等措施向患儿家属传播相关知识,并通过举办相关知识竞赛了解患儿家属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与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补足患儿家属知识缺陷,切实提高患儿家属的喂养知识素养,为患儿术后正确喂养奠定理论基础、树立信心,可以积极配合与正确执行。此外,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的落实与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和护士的术后观察有一定的联系。但我科目前由于护理人员紧张,对患儿术后喂养工作的巡查力度并不是很强,因此护理人员未能及时发现患儿术后喂养存在的潜在问题且解决能力欠佳。就此问题,经圈小组讨论分析,通过采取以下举措予以改进和提高。加强护理人员术后巡查频次,强化其与患儿及其家属的沟通交流,以便及时了解和发现患儿及其家属在术后喂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强化护理人员培训,提升护理人员喂养护理能力,使其全面掌握患儿术后喂养知识与技能,并能够根据患儿的实际情景灵活且正确选用,给予患儿及其家属正确指导。
1.6.3 加强患儿家属术后正确喂养技能培训 针对患儿家属术后喂养技能掌握程度不佳且依从性差的问题,品管圈小组采用制作患儿术后喂养操作视频、课件、现场示范这一更为直观的方式就患儿及其家属需要掌握的正确喂养技能进行培训,通过进一步深入梳理喂养操作流程、分解操作步骤让患儿及其家属切实掌握喂养技术,以保证患儿术后营养的摄入,避免由于喂养不当造成的伤口复裂、感染等并发症与愈合不良。同时,讲解在汤勺的选择上,为尽可能避免流质接触伤口,应选用平底勺;喂养时,喂养工具不应超过牙床的界限,不能接触新修补的腭面,每次喂奶后应喂少许清水以清洁口腔;更应避免硬质及需要咀嚼的食物,以免损伤新修补的组织,引起腭漏等相关知识,使患儿及其家属深刻认识到严格按照喂养操作步骤执行患儿术后喂养依从性的重要性,从根本上树立严格遵守并执行术后正确喂养技术流程步骤的信念。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实施前后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α=0.05。
品管圈实施后2016年1月—2月在我科行唇腭裂修复术且自愿参与本调查的34例患儿,有27例患儿术后获得正确喂养,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为79.4%,达到预期目标。实施品管圈前后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49,P<0.05)。
3.1 品管圈活动可有效提高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 品管圈是指有相同、相近或互补性质工作场所的人们,自发自动组成数人一圈的活动团队,通过全体合作、集思广益,按照一定的活动程序,运用科学统计工具及品管手法,来解决工作场所、管理、文化等所发生的问题及课题,以达到提高工作效率、效果、效益,降低成本或减少差错的目的[11]。本研究成立“时钟花”品管圈小组,通过现状调查和原因分析,找出了影响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主要原因,并发挥全体成员作用,集思广益,制定出有效对策,使患儿术后正确喂养有据可循,能够且便于落到实处,最终结果显示,实施品管圈后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由实施前的33.3%提高到79.4%(P<0.05),达到预期目标,提高明显。由此说明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可以有效提高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这可能与通过品管圈活动使得影响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的问题得到了全面梳理并制定出了有效的改进与提高措施有关,陈翠英等[12-16]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
3.2 品管圈活动有利于改善和提高唇腭裂患儿术后喂养护理质量 文献显示,目前品管圈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护理领域,且效果显著,其可有针对性地改善和提高护理质量已达成共识[17-20]。本研究品管圈活动也不例外,通过对护理人员喂养护理工作的规范与强化,建立与完善了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指导体系,使护理人员明确了自身职责与任务,并能够正确履行,为患儿及其家属提供正确的喂养指导与护理,同时,还加强了相关喂养知识的传播与技能的培训,使护患双方形成合力,均具备相关能力并能够确保护理质量,进而使得唇腭裂患儿术后喂养护理质量得以有效改善和提高。
3.3 品管圈活动对我科护理团队精神的培养和护理人员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通过本轮品管圈活动的开展,各成员分工合作明确、集思广益,极大地调动了科室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出了每位成员的作用,为护理人员体现个人价值建立了有效途径,增强其凝聚力,培养了团队精神。同时,也使我科护理人员在此过程中得以不断学习改进,专业综合素质得以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显著提升,为今后品管圈活动的继续开展积累了经验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1] 张震康,俞光岩.口腔颌面外科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464-465.
[2] 赵瑞红.先天性唇腭裂的流行病学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1,6(16):223-224.
[3] 王国民.中国唇腭裂治疗面临的挑战与机遇[J].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10,20(5):305-308.
[4] 田文艳,马东洋,陆皓,等.唇腭裂患儿全身麻醉术后的进食时机与家长的心理疏导[J].西南国防医药,2012(11):1174-1176.
[5] 黄建梅.先天性唇裂患儿围术期的饮食护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13):246-247.
[6] 张训花.唇腭裂患儿手术修复后进食时间探讨[J].护理研究,2007,21(11B):2974.
[7] 郭元,许乐.唇腭裂婴幼儿喂养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11,26(18):94-96.
[8] 袁晏,张贵萍,陈仕红,等.先天性唇腭裂整复术290例围术期喂养与护理[J].齐鲁护理杂志,2010(14):85-86.
[9] 张小红,沈晓琴,夏苑莺.品管圈活动在降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率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6):33-35.
[10] 付倩,程惠玲.降低心血管内科住院病人跌倒发生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1):18-21.
[11] 张宗久.中国医院评审实务[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3:360.
[12] 陈翠英,江琳,李黎,等.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无菌包缺失率”管理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8B):2905-2907.
[13] 刘忠俊,付保霞,杨艳丽.品管圈活动对降低单个医嘱处理缺陷发生率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9(2B):687-690.
[14] 何莉莉,王红艳.品管圈活动在提高院前急危重症病人一次穿刺成功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4,28(3A):859-860.
[15] 兰莫莉,农慧琼,宣凤梅,等.品管圈在降低ICU病人失禁性皮炎发生率中的应用研究[J].全科护理,2016,14(15):1569-1571.
[16] 史倩.以“品管圈”法提高每天2次补液病人静脉留置针的留置率[J].全科护理,2012,10(33):3084-3085.
[17] 孙莉,尹安春.品管圈在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与探索[J].医学与哲学,2013(8):94-97.
[18] 廉玉平.品管圈在临床护理管理工作的应用[J].包头医学,2014(1):59-60.
[19] 梁铭会,刘庭芳,董四平.品管圈在医疗质量持续改进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医院管理,2012,32(2):37-39.
[20] 李琳凤,张毅,吕海瑛.品管圈在我国护理质量控制中的应用现状[J].护理管理杂志,2013(11):800-801.
(本文编辑苏琳)
Effect obsenation on quality control circle activity for improving postoperative correct feeding rate in children with cleft lip and palate
An Junhong,Liu Na
(First Hospital of Shanxi Medical University,Shanxi 030001 China)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院级基金项目,编号:YHP1401。
安俊红,本科,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刘娜单位:030001,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R473.78
C
10.3969/j.issn.1009-6493.2017.15.035
1009-6493(2017)15-1900-03
2016-06-02;
2017-04-30)
引用信息 安俊红,刘娜.品管圈活动提高唇腭裂患儿术后正确喂养率的效果观察[J].护理研究,2017,31(15):190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