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我省肉牛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2017-02-27 16:46江为民张新平易康乐
湖南畜牧兽医 2017年4期
关键词:肉牛养殖

江为民,张新平,易康乐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2.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长沙410006)

调查研究

推进我省肉牛产业转型发展的调查与思考

江为民1,张新平2,易康乐1

(1.湖南省畜牧兽医研究所,湖南长沙410131;2.湖南省畜牧水产局,湖南长沙410006)

文章在广泛调查和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湖南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评述分析,并就如何更快更好地推进湖南省肉牛产业发展提出了建议。调查认为湖南自然环境条件优越,肉牛产业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但也存在养殖技术落后、养殖效益不高、资源利用率低和龙头企业带动乏力等问题。针对肉牛产业转型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文章从六个方面提出了发展建议。

湖南;肉牛产业;转型发展;调查;建议

湖南宜牧山地多,发展草食牧业自然条件优越。近年来,全省加强养殖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肉牛产业发展增速提质,以肉牛为主的草食牧业成为湖南养殖四大优势产业之一。

1 产业现状

1.1 布局区域化

目前全省建成肉牛生产基地县46个,其肉牛饲养量和出栏数分别占全省的69.78%和71.12%。初步形成了以娄底、怀化、自治州、张家界为重点的湘西黄牛养殖带,以郴州、永州、邵阳、衡阳为重点的湘南黄牛养殖带,以洞庭湖区为重点的滨湖水牛养殖带,以娄底、郴州、永州为重点的国外肉牛杂交牛(湘中黑牛、西门塔尔牛)养殖带。

1.2 生产规模化

规模养殖走势明显,规模养殖场户数及出栏量有较大增加。据统计,2016年全省出栏牛221.94万头,同比增长2.3%;存栏牛546.55万头,同比增长-3.5%,基础能繁母牛存栏242.72万头,同比增长-1.5%。年出栏10~49头肉牛规模场23 905个,合计出栏55.22万头,同比分别增长2.43%、5.54%;年出栏50头以上肉牛规模场5 666个,合计出栏57.47万头,同比分别增长4.69%、6.51%。

1.3 品改良种化

2016年全省有品改站点1 205个,有品改员近2 000人,有种牛场19家,良补肉牛22万头,推广肉牛冻精44万支。良种繁育品改率21%,冷配受胎率85%以上,改良牛屠宰率、净肉率分别达56%、44%,24月龄育肥牛屠宰胴体重达280kg,与北方大型杂交牛胴体重量持平。

1.4 管理标准化

根据农业部和我省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要求,每年创建国家和省级草食动物养殖标准化示范场不少于20个。为促进各级畜牧行政主管部门和养殖场户标准化示范创建的积极性,我们将创建工作纳入年终绩效考核内容,并利用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基础母牛增量扩群、“菜篮子”项目、现代草食牧业示范县、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建设等项目,每年支持不少于30个草食动物规模养殖场开展标准化改造,促进规模养殖场标准化生产管理。

1.5 经营产业化

涌现了德农牧业、天华牧业、老蔡食品、舜湘牛业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如舜湘牛业,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社员”模式,发展社员126人(户),建养殖基地6个,公司研发牛肉产品5大类8个系列160多个品种,拥有92项专利。舜湘、沙田、黄牛巴等商标获湖南著名商标称号,产品被评为“国家质量监督合格红榜产品”。新晃黄牛是湖南省十大农业品牌,湘西黄牛、新晃黄牛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登记。

2 存在的问题

2.1 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标准化水平不高

调查发现,不论是存栏几百头的规模场,还是农村散养户,都存在专业技术人员缺乏、技术水平低问题。在规模场服务的技术人员流动性大,招聘和留住合适的专业技术与管理人才难。肉牛养殖缺乏操作性强的技术标准。一些规模场选址不科学,靠近交通主干道或农村居民区,存在疫病风险。一些规模场没有防疫消毒设施,或仍然采用紫外线消毒。牛床设计不科学,牛粪及尿液排出和清理不畅。防疫技术不到位,某养殖场2016年一次性死亡30多头牛,损失上百万元。乡镇畜牧站技术服务跟不上,能繁母牛空怀率高,部分规模养殖场能繁母牛配种率不到80%,个别牛需配7~8次才能成功,大幅增加了饲养成本。青贮饲料木质化、发霉的情况普遍,对比同地域同规模的养殖场,生产1斤肉牛最低成本仅6元,高的达到13~14元。规模场饲养管理如此,农村散户养殖情况就更差,因缺乏信息及技术,普遍处于传统放养水平。科研与技术服务不足,“雪花牛肉”等高档牛肉的生产少。

2.2 生产经营模式落后,养殖效益欠佳

近年来,我省肉牛养殖规模化程度不断提高,大型企业、合作社、养殖大户逐年增多。2013年以来,虽牛肉价格一直维持高位,但大型规模场普遍存在效益低问题。调查临武县9家数百头的规模场,基本无盈利,个别场甚至难以为继。相反,部分饲养规模在30~50头的养户,因养殖设施投资小,以放牧为主,辅以种植牧草,饲料成本低,并饲养部分能繁母牛,种苗自给率相对高,反而效益不错。究其原因,首先是我省基础母牛养殖薄弱,自给保障能力低,受外地牛源供应制约大。我省规模户大多以外购架子牛快速育肥为主,长期大规模从外省调运种苗,不仅增加了疫病风险,且无法获得上游养殖利润;规模过大,高价从外省调运饲料,大幅增加了养殖成本。农村散养户,因管理不精细、饲养水平底、优质改良牛品种比重小,导致养殖效益比值下降。此外,因市场意识不强,冷鲜屠宰跟不上,主要以销售活牛为主,不但受掣于商贩或屠户,还导致养殖下游利润丢失;投资量大、回报慢、效益欠佳,直接影响产业可持续发展。

2.3 资源开发利用率低,产业瓶颈凸显

饲草料资源是限制肉牛饲养和规模扩张的重要因素。我省饲草供应不足、草畜发展不平衡、秸秆资源利用率低,制约了肉牛产业规模化。据统计,全省草场总面积637万公顷,其中可利用面积567万公顷,2016年人工种草5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的0.88%,改良草地1万公顷占可利用草地的0.18%,草地改良率总体水平低。全省农作物秸秆年产量2亿余吨,秸秆青贮和氨化不到800万吨,占比不足4%,利用率很低,秸秆养牛发展潜力未发挥。一些地方种植的牧草,因不能把握好收割时间,木质化后再做青贮饲料,造成营养丢失。目前,我省依托南方草地畜牧业项目,改良了部分草山草地,建设了一批优质牧草种植基地,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草畜矛盾,但总体上讲,其应有引导作用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如不能在饲草料资源开发上打开思路,采取措施,终将限制我省肉牛产业发展。

2.4 企业龙头舞动乏力,带动作用不强

肉牛产业组织化程度不高,仅几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缺乏国家级龙头企业带动。加工企业主要是牛肉产品深加工,屠宰冷鲜加工企业不多,高档牛肉比例还很低,不能适应消费转型的需要。龙头组织在提供种苗、技术、金融、保险、市场销售服务等作用发挥不够,“公司+农户”组织松散,没有与农户形成利益共同体,老百姓的饲养观念落后,加上受资金、市场等制约,农户仍以小规模散养形式为主,抵御市场风险和疫病风险的能力不强,生产盲目性大。产品加工业落后,拳头产品和知名品牌创建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3 对策建议

3.1 政策引导,加大扶持

各地要积极推进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按照“稳生猪、促牛羊、兴奶业”的思路调整结构,建议省政府出台全省草食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建立肉牛产业发展长效机制,引导全省肉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持续加大政府投入,发挥项目示范带动作用,形成农民积极筹资投劳、社会力量广泛参与肉牛产业发展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强肉牛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增加科研投入,加强畜牧科研机构创新能力建设,鼓励科技人员下乡开展技术指导和服务,充分发挥畜牧科研院所的技术支撑作用。加大基础母牛资源保护,增强自身“造血”功能,制定出台基础母牛养殖扶持政策;对使用贷款的养殖场,给予适当贴息;对规模养殖场给予项目和资金扶持。落实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扶持政策,各级财政逐步增加对农业产业化的资金投入。金融机构加大对龙头企业信贷支持,重点解决肉牛收购资金困难问题。出台能繁母牛和肉牛养殖保险政策。

3.2 龙头带动,创新经营

培育肉牛产业新型主体,是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动能。落实精细农业要求,推进养殖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点依托一批龙头企业带动,集成资金、技术、管理、品牌等优势,在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上精准发力。同时,解决“小农户”与“大市场”的矛盾,把发展养殖合作社作为现代肉牛养殖的着力点,依托合作社联结农户、市场、龙头企业。创新“协会+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经营管理模式,协会由畜牧主管部门牵头,通过协会为养牛场户提供服务的同时,规范企业行为,引导生产者严格自律。龙头企业通过合作社联系农户,对养牛农户统一养殖模式、种苗提供、技术服务、疫病防控、调运饲料、屠宰加工、金融服务、市场销售,推进标准化、良种化、规模化、产业化,实现节本增效,增强养殖户自我发展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推广“户繁场育”经营模式,龙头企业提供农户一定数量的母牛,农户适度规模养殖,年出栏30~50头肉牛,龙头企业将从农户收购的肉牛集中育肥2~3个月,然后屠宰加工。

3.3 科学养牛,规范标准

充分发挥科研院所对肉牛产业发展的技术引领和支撑作用。省畜牧兽医研究所长期致力于草业与草食动物科学研究,有由5名研究员和博士领衔的专业技术团队,多项成果获国家和省级科技奖励。要加大对制约我省肉牛产业发展的一系列关键配套技术研究,研究推广种养结合、种养平衡等养殖模式,制定完善肉牛产业发展中各环节的技术标准。结合不同地区饲草资源、土地资源等实际情况,大力发展适度规模养殖场,实现肉牛养殖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范化、防疫制度化、粪污处理无害化和监管常态化。鼓励开展标准化健康养殖,在项目审批中,优先支持国家和省级标准化健康养殖示范场,充分发挥示范作用。市县畜牧部门要大力提高养殖科技推广与应用水平,服务产业发展。组织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提高养殖技术水平,促进传统养殖向品种良种化、养殖规范化、生产标准化、产品优质化的现代肉牛养殖方式转变。加强基层技术推广人员培训,提高产业技术服务水平。

3.4 良繁品改,壮大种业

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和品改体系建设是肉牛产业提高效益,跨越式发展的关键。要坚持对本地湘西黄牛、湘南黄牛等优良地方品种的选育和保护,坚持品改,建立健全肉牛良种繁育体系。加强对肉牛遗传资源场、扩繁场和种公牛站建设,健全良种繁育财政补贴政策。进一步完善县乡品改体系,确保液氮、冻精和冷配器械供应,加大基层品改员队伍建设,提高品种改良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加大湘西黄牛、湘南黄牛资源场建设,实施基础母牛扩群计划,扩大能繁母牛补贴实施范围,以安格斯、西门塔尔为主要品种实施肉牛冻改,构建优质肉牛繁育体系,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使我省牛犊自给率达到80%以上,为产业发展提供种业保障。

3.5 开发资源,平衡草畜

饲草饲料短缺是制约肉牛产业发展的瓶颈,要下力开辟饲草饲料源。发展牧草种植,利用农村抛荒耕地和冬闲田种植牧草。利用中央粮改饲政策,流转耕地种植牧草。创新牧草种植经营模式,成立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按照“以养定种”的要求,发展饲用玉米、桂牧一号、黑麦草等优质牧草种植,龙头企业与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签订购销合同,定期收购牧草。研究和挖掘利用秸秆饲料,收集农村稻草、玉米秸秆,加工颗粒配合饲料。加大草山草地改良,种植黑麦草、三叶草等优质牧草,加大科研,挖掘林下种植牧草潜力。研究选育、开发利用适应我省地理和气候条件的芒草,改良牧场,解决冬季放牧饲草短缺问题。加快发展循环农业,根据资源承载力和废弃物消纳半径,合理布局规模化养殖场,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模式,推广发酵床养牛技术,支持引导施用牛粪有机肥,实施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促进草畜兼顾、种养平衡。

3.6 打造品牌,提高效益

加快龙头企业建设,力争用3年左右时间,创建2~3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争取5~8家企业上市。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利用安格斯等优良品种改良本地黄牛,生产高档牛肉。做好疫病防控,抓好牛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适时补针工作。建立健全安全技术体系,严格投入品管理使用。引导支持生产企业和养殖专业合作社申报“三品一标”产品认证,严格按照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标准组织生产,打造品牌。利用好“湘西黄牛”“新晃黄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和“沙田牛巴”等湖南著名商标,提高产品加工的深度和精度,分区域布局,打造湘北、湘西、湘南肉牛生产加工基地。发展休闲牧业,打造以肥牛、腊牛肉、全牛宴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饮食,开发以“牛王”、赛牛大会等民俗特色文化和骨雕等工艺品旅游纪念品,融合一二三产业,提高肉牛产业收益。

[1]刘玉凤,杨春,王明利.中国肉牛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J].农业展望.2014,(4):36-42.

[2]田露,王艳华,张越杰.农户肉牛养殖经济效益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吉林省126个肉牛养殖户的调查[J].中国畜牧杂志.2011,(24):8-11.

[3]龚泽修,胡松梅.湖南肉牛养殖产业现状调查及产业发展策略研究[J].畜禽业.2010,(2):58-59.

F326.33

C

1006-4907(2017)04-0028-03

10.3969/j.issn.1006-4907.2017.04.015

2017-07-12

江为民(1970~),男,汉族,湖南平江人,硕士,研究员,主要从事标准化健康养殖技术研究,693673577@qq.com。

猜你喜欢
肉牛养殖
青山绿水 健康养殖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开发林下养殖吃上瓢鸡“产业饭”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红螯螯虾的养殖技术
搞养殖,我们都看《当代水产》
黄颡鱼养殖,不变不通
春季肉鸡健康养殖要过六关
老挝肉牛输华实现突破
肉牛口炎咋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