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例疑似TTP患者的护理

2017-02-27 07:28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6期
关键词:双下肢紫癜血浆

李 聪 初 静

1例疑似TTP患者的护理

李 聪 初 静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国外报道其发病率约为3.7/106[1],其流行病学国内没有统计。该病最早由Moschowitz在1924年描述[2]。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发热、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肾脏损害五联征。五联征的发生率在TTP患者中仅占40%,以“血管性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神经系统症状”这三联征为主要表现的TTP患者约占75%,不同TTP患者临床表现不同,以上某些症状在发病时可不出现[1]。近年来,TTP发病率有上升趋势。TTP分为特发性、家族性、继发性。特发性TTP为最常见临床类型。典型病理改变为微循环广泛透明血栓形成,引起相应供血的组织器官功能障碍,多数患者起病急,症状体征易变,病死率高。女性高发,发病年龄在10~30岁。血浆置换的广泛应用使得病死率从原来的90%以上降至8%~30%[3],但有30%再复发的风险[4]。本例患者无外伤史却突发T12以下感觉运动功能丧失,急性肾功能衰竭等症状,给予积极血浆置换+血液滤过等相关治疗,经精心治疗与护理后,患者病情好转,现将护理方法报道如下。

1 病例介绍

患者男性,68岁。无明显诱因腰部及双下肢疼痛1 d,突发双下肢无力6 h,且肢体无力进行性加重,迅速发展至双小腿及双足不能活动,且出现胸前区疼痛,自服“丹参滴丸”无效,于2017年1月24日11:00收入院。入院时T 36.6 ℃,P 91次/min,R 18次/min,BP 152/101 mmHg。无尿,双下肢及腹壁散在不规则淡紫色花斑,压之褪色。T12以下深浅感觉消失,双下肢肌力0级。诊断:(1)双下肢肌无力待查, 脊髓炎?脊髓缺血?脊髓出血?(2)急性肾功能不全。(3)髂内动脉瘤伴附壁血栓。(4)急性心肌缺血。入院后检查血沉21 mm/h,总胆红素25.9 μmol/L,间接胆红素21.8 μmol/L,C反应蛋白161.0 mg/L,降钙素原2.14 ng/ml,血小板总数57×109/L,肌酐174 μmol/L,BUN11.36 mmol/L,乳酸脱氢酶2609 U/L。异常细胞检查发现有破碎红细胞。患者有肾功能异常,神经系统体征及溶血性贫血表现,高度怀疑TTP。经过一系列抗炎,扩冠,调脂,脱水,营养神经,改善循环,维持电解质平衡,血浆置换+血液滤过治疗,丙种球蛋白和激素治疗,中医中药调节及针灸对症支持治疗。治疗后20 d患者情况较前好转,但仍有双下肢无力症状,T12以下感觉减退。转入普通科室继续治疗。

2 护 理

2.1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患者病情突发,生命体征不稳定,需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生命体征及尿量,如有异常及时通知医师。TTP常可累及多个脏器或系统,累及神经系统时,常可出现头痛、局部神经受损、癫痫样发作和意识的改变,重者可直接以昏迷为首发症状,因此必须严密观察患者有无神经系统症状。同时患者凝血异常,易发脑出血,注意观察患者有无颅内压增高的征象,避免引起患者颅内压增高因素。当累及消化系统时患者可出现腹泻或血性腹泻[5]。因此密切观察患者的症状体征尤为重要。

2.2 血浆置换及血液滤过

2.2.1 血浆置换进展及疗效观察 患者入院第2~12天,每日1次行血浆置换术。设定血流速:150 ml/min,血浆分离速度1800 ml/h, 置换血浆量均为4000 ml,枸橼酸抗凝。血浆置换前2 d,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血小板、乳酸脱氢酶等检验指标无明显变化,但胸前区疼痛症状消失。第3次血浆置换后总胆红素、间接胆红素、尿素、肌酐等值开始下降,血小板总数上升。血浆置换后行血液滤过治疗,替代肾脏功能,促进肾功能恢复,待患者尿量恢复1 d后,停血液滤过治疗持续血浆置换治疗。2月6~8日行血浆置换时,血浆分离器出现多次管路阻塞,更换下的血浆分离器出现大量血栓。更换血浆分离器,血浆置换顺利完成,患者无不适。排除血浆分离器及机器原因,实验室检查,患者血小板计数149×109/L。凝血时间>120 s。考虑与患者凝血系统异常,血管微血栓形成所致。2月9日停血浆置换治疗,持续丙种球蛋白及激素治疗。

2.2.2 出血护理 由于患者血小板数量低下,极易造成出血,密切观察患者皮肤黏膜情况,判断有无皮下出血点,同时体外循环中的抗凝剂应用可使出血危险明显增加。血浆置换预冲时1000 ml生理盐水加肝素钠注射液减至0.2 ml,持续血浆置换时,遵医嘱给予那屈肝素钙注射液0.4 ml皮下注射,每天2次,每4 h监测1次凝血酶原时间,维持凝血酶原时间为正常值的1~1.5倍,以保证血浆置换顺利进行。该患者股静脉导管处有渗血,时刻观察患者渗血情况,如出现渗血量增加明显,及时通知医师给予处理。静脉穿刺时应选浅静脉留置针,减少穿刺次数,减少出血率。拔针时增加按压时间,避免淤青的出现[6]。保持患者大便通畅,给予补充适当的水分,避免过度用力导致颅内高压引起颅内出血。必要时遵医嘱给予缓泻剂或灌肠。

2.2.3 感染的护理 患者采用股静脉置管,而股静脉置管感染的风险明显大于颈内静脉[7]。在血浆置换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的含量会有所下降,容易发生感染,故血浆置换时任何一个环节都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各管路的连接及更换配置液时保证无菌,避免混入细菌和致热源。血浆置换时应将剩余血浆放于4 ℃的取血箱内保存,以保证血浆质量。穿刺点敷料要保持清洁干燥,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更换敷料时采用洗必泰消毒液消毒穿刺点及周围皮肤,以减少感染发生率。同时保持患者床单位干燥、整洁,每天含氯消毒剂擦拭床单位及地面,酸性氧化电位水擦拭仪器、吊塔,患者每日酸性氧化电位水进行擦浴,做好皮肤护理。8 h 1次氯己定漱口液口腔冲洗,做好尿道口护理,遵医嘱使用抗生素,增加其抵抗力和免疫力。

2.2.4 保证有效的循环通路 保持静脉通路通畅是血浆置换顺利进行的关键[8]医师应熟练掌握穿刺技术,提高穿刺成功率,避免多次穿刺损伤血管引起血小板活化致血栓形成。在血浆置换过程中避免管路打折、扭曲、受压,保证股静脉导管固定良好。患者血流量不足时排出其他因素后,可遵医嘱降低血流速。患者双上肢肌力正常,宣教血浆置换重要性,当其活动时避免使管路打折、受压或将静脉导管拽出,保证血浆置换顺利进行。

2.2.5 血液滤过治疗可以帮助患者排出体内多余的水分以及其他代谢废物,维持体内水-电解质平衡 每30 min监测患者血压、体温、心率1次。研究表明,对于肾衰竭进行血液滤过的患者给予及时有效的针对性护理干预,可以维持患者在血液滤过过程中血压、心率、体温等生命体征指标的稳定,提高患者对血液滤过过程及血液滤过临床护理等相关知识的了解,对降低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有极其重要的临床价值[8]。

2.3 皮肤护理

2.3.1 做好双足水疱的护理 患者住院数日后双足皮肤出现散在紫癜样改变,局部皮肤散在水疱形成,疱皮薄,疱液清亮,积极配合医师治疗原发病的同时,抬高患者双下肢,避免局部皮肤受压,碘伏消毒后,无菌注射器抽出疱液,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涂抹,3次/日,并用无菌纱布将趾端隔开,使趾缝之间水疱充分与药物接触且避免相互之间摩擦。数日后患者淡紫色瘀斑减少,水疱干瘪,皮肤情况较前好转。

2.3.2 预防压疮 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丧失,且大便后不自知,使得患者压疮发生率提高。压疮的预防是压疮预见性护理的首要步骤[9],首先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评估,对其高危因素有一个警醒的认识。针对高危因素采取针对性措施。每2 h为患者翻身1次,减轻骶尾部长期受压,及时观察患者有无大便,如有大便,及时清理。每2 h为患者开放尿管1次,避免漏尿刺激患者皮肤增加压疮的发生率,本患者无压疮发生。

2.4 药物治疗 此患者应用地塞米松10 mg每天1次静脉推注,人体免疫球蛋白注射液35 g静脉滴注每天1次,前列地尔注射液10 μg静脉推注每天2次等对症治疗,准确执行对病情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地塞米松及人体免疫球蛋白,务必遵医嘱及时准确执行。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用药不良反应。地塞米松的不良反应可并发感染、有易出血倾向,需要严密监测。前列地尔可引起患者血压下降,静脉推注时速度宜慢,观察患者血压情况。人体免疫球蛋白一般无不良反应,但少数患者可有一过性头痛、恶心,适当减慢输入速度。

2.5 饮食营养及功能锻炼 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胃肠蠕动减弱,且精神烦闷,常引起食欲不振,胃肠功能低下,抵抗力降低。因此应保证营养摄入,给予营养丰富的食物摄入[7]。合理的营养加之有计划的、合理的功能锻炼可以增加患者关节灵活度,防止肌肉萎缩,休息时使患者关节处于功能位,配合有效的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可以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患者在我科期间,每日3次进行髋关节伸曲、外展、内收、内旋、外旋等被动活动,每次持续10 min。推髌骨练习、床上提膝练习及踝泵运动每日3组,每组5次,患者无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2.6 中医及针灸联合疗法 针灸、推拿[10]等治疗能够刺激受伤的神经纤维,提升神经兴奋性,对治疗截瘫有较好的效果。针灸选择的命门、关元、腰阳关、阳陵泉、太冲等穴位能够刺激患者的神经,促进受损神经的恢复,推拿可以恢复肌肉功能,提升四肢的运动能力。木香、砂仁、陈皮、鸡血藤、薏苡仁、白术、茯苓、红花等中药的应用,能够健脾消食,保护患者胃肠功能,还能通经活血、通络提升治疗效果,为日后的康复训练打下良好的基础。护士按时配合针灸医师完成针灸,准时且正确服用中药,并将患者出现的状况及时反馈给医师,以便医师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同时中医中药对患者肾脏功能进行治疗和保护,也可促进肾功能恢复,两者相辅相成。

2.7 心理护理 本病起病急,病情较重,治疗费用较高,且患者伴有双下肢截瘫,整日卧床,肢体活动障碍,生活不能自理,患者对于突发的双下肢功能丧失及大小便不能自理十分排斥。护理人员对患者要特别耐心开导,尽量做到细致周到,满足患者合理要求。双下肢功能恢复所需时间较长,一定注意患者情绪变化,有针对性的鼓励安慰,解除其思想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使患者积极密切配合治疗和康复训练。

3 小 结

目前血浆置换仍是TTP患者最基本和最佳治疗方案。临床一旦确诊应尽早给予血浆置换治疗。但很多时候TTP没有明显的五联征,常常继发于其他病变之后或与其他病变伴随发生,我们应排除干扰因素,早期血浆置换治疗对提高患者存活率和治愈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血浆置换的护理也就变得尤为重要。应加强血浆置换的学习培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与病情观察及预见性观察。本案例患者首发症状为双下肢瘫痪,且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成也为难点。对此我们针对性的采取中医中药及针灸等综合的治疗方案,促进患者双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的恢复,并取得较好的疗效。

[1] 李洪文,刘 芳.骨髓涂抹细胞增多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一例报告[J].检验医学,2015,30(4):405.

[2] 沈广萍.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6):206-208.

[3] 马 元,乔 丽,娄 爽,等.21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研究[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4,23(6):673.

[4] 苏贵平,韦中玲,刘善浩,等.血浆置换术救治急危重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J].皖南医学院学报,2016,35(4):343-346.

[5] 孙亚蒙,张 瑛,管阳太.等.以神经系统症状为主诉的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J].神经病学与神经康复学杂志,2016,12(2):112-116.

[6] 徐琼英,温映霞. 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败血症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4):1302-1303.

[7] 张智敏,钟汉声,王昱景,等.血液透析用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感染的研究[J].四川医学,2015,36(1):90-92.

[8] 钱正红.肾衰竭血液透析患者针对性护理干预对其影响分析[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58.

[9] 郑志清. 截瘫患者压疮的预见性护理[J].大家健康旬刊,2017,11(1):229.

[10]任晓辉.综合康复治疗外伤性截瘫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4,35(6):54-55.

(本文编辑 崔兰英)

264001 烟台市 山东烟台毓璜顶医院重症医学科东区

李聪:女,本科,护师

初静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6.068

2017-04-26)

猜你喜欢
双下肢紫癜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致发作性双下肢无力1例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血浆B型利钠肽在慢性心衰诊断中的应用
双下肢静脉曲张单侧术后对对侧下肢静脉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及其临床研究
请您诊断
蒙药治疗干燥综合征伴血小板减少性紫癜1例
以呼吸困难、双下肢不对称性水肿为首发症状的主动脉夹层1例
激素在过敏性紫癜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