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北京朝阳医院 马帅 郭树彬
掏耳朵的四个误区
文/北京朝阳医院 马帅 郭树彬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掏耳朵是一件每个人都会做,并且让人觉得“很爽”的事情。殊不知,错误的“享受”方式会招致恶果。一不小心,可能令中耳炎就找上门了。
误区一:鼓膜破了,一定会耳聋
正解:掏伤鼓膜,听力下降
人们对鼓膜的认识是,一旦鼓膜破裂了,听力就没有了。其实并非如此,鼓膜损伤是一件相当普遍的事情。很多人在掏耳朵时掏得太深,碰到耳膜很痛,这种情况很可能是掏耳工具在鼓膜上戳了个小孔。鼓膜的功能是扩发音量、增强听力,破损甚至破裂只会影响听力,不会完全导致失聪。如果掏耳朵时不小心在鼓膜上弄破一个小洞,一般来说3个月左右就可以自行恢复的。
误区二:弄痛耳朵了,滴滴消炎水
正解:没有感染不要滴
就像眼睛干涩就滴眼药水一样,很多人耳朵一有问题就滴消炎水。殊不知,乱滴药水也可能带来炎症。如果掏耳朵时,耳朵痛了、受伤了,这种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滴消炎药水。
当耳朵出现感染、流脓时,最好在医生的建议下滴消炎药水。这种情况下洗澡时,最好别弄湿耳朵,可以用棉花团塞住耳朵再洗澡,棉花团湿了再换。
误区三:耳朵觉得痒就掏
正解:可能是真菌感染
很多人都有定时清洁耳朵的习惯,特别是油耳的人。不过,正常人的耳屎会自动脱落,一般情况下不会堵塞。无论是油耳还是干耳,清洁耳屎的频率大约一个月一次就够了。在清洁时,最好使用松软、干净的棉签,硬的掏耳工具,如挖耳勺,其实并不好。
很多耳朵痒是由真菌感染造成的,经常用不干净的手掏耳朵、患有脚气病的人,都是耳朵感染真菌的主要人群。一旦感染,最好及时到医院做检查。
误区四:耳朵痛自己会恢复
正解:长期受伤可致脑膜炎
耳朵发炎的问题并不大,因此很多人会忽略了正确治疗。这是一个错误的观念。耳朵受伤发炎而不治疗,很可能出现反复感染而造成慢性化脓性炎症。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还会导致肉芽、胆脂瘤、破坏听骨等。听骨被损坏到一定程度了,无法自愈,只能通过手术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