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可鹏,谢丽丽,陈家龙
(1.温州市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温州市区公园黑松景观应用初步研究
吴可鹏1,谢丽丽1,陈家龙2
(1.温州市协春园艺科技有限公司,浙江 温州 325000; 2.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浙江 温州 325000)
对温州市区11个公园的黑松景观应用现状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了黑松景观应用的范围,以及黑松在公园景观应用中常用的丛植、群植、孤植、对植、配植等景观配置方式,以期更好的引导黑松在庭园中的景观应用及配置,丰富城市庭园植物的文化内涵。
温州; 公园; 黑松; 景观配置; 黑松配植
松,在我国国民心中有着独一无二、无可代替的地位。千百年来,我国文人及百姓在品松、赏松过程中,对松的姿态美、苍劲美、声境美、比德美、意蕴美形成了一套相对独立的鉴赏体系,逐渐演变为中国特有的“松文化”[1],特别是松树盆景文化。明文震亨《长物志》、屠隆《考槃馀事》、吴初泰《盆景》、王象晋《群芳谱》等盆景著作,均把松树盆景雄踞在其他花卉盆景之首[2]。从古至今,“庭园松”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的应用都有较多的文献记载和历史遗留。明清以来,随着文人士大夫造园的兴起,松以其淡泊、隐逸、坚毅、高尚、忠贞、长寿和不朽等象征,正合于文人士大夫的生活情趣和审美心理,故而在中国私家园林中随处可见其踪影[3]。黑松(PinusthunbergiiParl.)作为传统松的一员,以其劲健、苍老之姿,在江浙一带的江南私家园林的景观应用中尤为广泛。
温州,古称瓯越,地处亚热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润,历史文化渊源悠久,人杰地灵。温州十大历史文化名人之一的南宋状元王十朋,在状元未及第前,曾隐居雁荡山下,以松石盆景自娱,并著有《岩松记》一文,为我国最早传播松盆景的著作。清代诗人朱彝尊咏温州《松台山》诗有云:“苍苍山上松,飒飒松根雨,松子落空山,朝来不知处”。近现代以来,温州更是以五针松盆景闻名海内外[2]。然而,对于松在温州园林景观中的应用,历史文献及诸多论文发表均鲜有提及。因此,本文通过调查温州市区公园黑松景观的应用现状,分析黑松的景观配置方式,以期更好的引导黑松在庭园中的景观应用及配置,丰富城市庭园植物的文化内涵。
本文主要以抽样调查的方法,选择了温州生态园西入口公园、绣山公园、中山公园、马鞍池公园、松台公园、江心屿公园、白鹿洲公园、巽山公园、杨府山公园等市区具有代表性的公园,以及位于市近郊丽岙街道的以植物专类园、植物文化为主题的协春植物观园和塘河花木文化博览园等11个公园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公园内黑松栽植(不含公园的盆景园内用以展示的黑松盆景)的实地调查记录、拍照存档等方法,结合文献查阅,研究分析黑松的景观应用及配置方式。
2.1 黑松景观应用范围
根据对各大公园的实地调查记录可知,抽样的温州市区11个公园共有黑松景观应用53处,其中以历史最为悠久、文化底蕴最为深厚且建有温州地区规模最大盆景园的江心屿公园应用处数最多,为23处;其次为包含山体,黑松呈自然状态分布的杨府山公园,为12处;再次为建有盆景园“冶园”的马鞍池公园及协春植物观园,为4处和5处;剩余其他几大公园,除绣山公园的3处以林植、群植方式种植的黑松林外,其余皆只有1处黑松景观应用(表1)。可见,温州市区公园中的黑松景观应用仍以具有一定历史文化和传承的传统公园为主,如江心屿公园和马鞍池公园,其特色是都建有盆景园,在其中也看到更多松文化的应用;在近年新建的的综合型大型公园,如白鹿洲公园、杨府山公园等,黑松仅作为林植、群植树种,且栽植类型皆为自然型,而对于松文化更是鲜有涉及。近年在温州市郊建立的2个植物及植物文化专类园协春植物观园和塘河花木文化博览园,为黑松专门建立了专类园,且都为造型黑松,园内亦不乏松文化的应用。
表1 温州市区公园黑松景观应用及配置现状
2.2 黑松景观配置方式分类
根据对各大公园的黑松景观配置方式的调查,按丛植、群植、孤植、对植、配植等配置方式分类[4];由表2可知,11个抽样公园中,以群植应用最为广泛,应用的公园数和应用总处数分别为7个和20处;丛植应用的公园数和总处数分别为4个和5处;配植应用的公园数和总处数分别为4个和10处;孤植应用的公园数和总处数分别为2个和13处;对植应用的公园数和总处数分别为1个和6处。
表2 不同配置方式的应用数
黑松景观配置方式的研究表明,群植在温州市区公园中的应用最为广泛,如绣山公园、松台公园、白鹿洲公园、巽山公园、杨府山公园等都仅有群植一种配置方式;丛植和配植这2种方式,特别是配置,因其表现出的较佳景观效果,且易于松文化的融入,使其在公园中的应用更注重文化内涵的展现,如江心屿公园、马鞍池公园和协春植物观园皆是以造型黑松搭配景石与古典建筑等来呈现和传达某种景观意境和文化内涵(图1、2);孤植,承载着“抚孤松而盘桓”的意境,仅应用与江心屿公园和马鞍池公园,实为可惜(图3);至于黑松对植这一极具中国传统景观特色的配置方式,也仅见于江心屿公园(图4)。
图1 温州生态园西入口公园黑松丛植应用
图2 中山公园黑松与意远亭配植应用
图3 江心屿公园黑松孤植应用
图4 江心屿公园黑松对植及与海月楼配植应用
2.3 黑松景观配植方式
通过抽样公园黑松景观配植对象的调查,总结出黑松现有与古建筑、景观亭、照壁、景墙、曲池、景石、石像等不同配置对象。由表3可知,黑松与景观亭、景石的配置应用最为广泛,均为3处,分别是中山公园黑松与朂心亭的配植、马鞍池公园黑松与意远亭的配植、江心屿公园黑松与松风亭的配植,以及江心屿公园滨水黑松与石笋石的配植(图5)、协春植物观园黑松与英德石“寿”刻(图6)的配植、黑松与卵石篆刻的配植;黑松与古建筑、照壁、滨水、石像等的配植虽都仅为1处(图7、8),但为黑松的景观配植提供了一个很好思路。黑松的景观配植是几种配置方式中最能体现传统松文化的方式,在配植中通过匾额楹联、景石题刻等方式进一步提升了松的文化意蕴。
表3 黑松的不同配植对象
图5 江心屿黑松与曲池、景石的配植应用
图6 协春植物观园黑松与英德石“寿”刻配植
图7 马鞍池公园黑松与照壁的配植应用
图8 协春植物观园黑松与王石朋石像配植
在调查的11个公园中都有黑松的应用,近一半的公园仅有自然型黑松群植一种栽植方式,对其景观文化意蕴的营造很薄弱,同时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方法遗失也颇为严重[1]。因此,黑松作为传统景观植物及植物文化最为典型的代表,如能更多在温州城市公园的节点、街角绿地、广场中心、道路节点等处以孤植、丛植或与景石配植等方式出现,既呈现了苍翠沉稳、劲挺多姿的景观效果,又彰显了深厚浓郁、意蕴丰富的城市文化内涵。
[1] 卢晓克. 中国古典园林松景营建探析[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1.
[2] 沈冶民. 五针松盆景[M]. 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82.
[3] 李莉. 中国传统松柏文化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5.
[4] 金煜. 园林植物景观设计[M]. 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张瑞麟)
2016-09-11
温州市瓯海区科技计划项目(N20150301)
吴可鹏(1985—),男,浙江平阳人,工程师,从事园林植物新品种、新技术研发及其景观应用工作,E-mail:417827932@qq.com。
10.16178/j.issn.0528-9017.20170221
S68
A
0528-9017(2017)02-0252-03
文献著录格式:吴可鹏,谢丽丽,陈家龙. 温州市区公园黑松景观应用初步研究[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2):252-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