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巧萍,韩贵丽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大流通背景下的转型期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梅巧萍,韩贵丽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福州 350202)
为适应物流行业未来的发展,培养社会需求的物流管理人才,有必要对现有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文章在分析目前高校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后,结合自身学校物流专业建设情况,指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普遍问题,以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例,认为本科高校应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和目标重新定位,改革物流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
大流通背景;物流管理;人才培养
随着近些年来物流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不同经营模式和规模的物流企业协同发展的局面。传统的以运输、仓储为主的物流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民营物流企业发展快速且更加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大型物流企业陆续进入我国市场,功能多样化和专业化的物流中心、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相继建立。伴随着物流企业的不同运营模式,我国企业物流向社会物流的转型推进,物流重新站在了大流通的时代背景下。在这一阶段,物流人才的培养必须具备宽口径、厚基础、跨专业的特点,培养复合型人才已经成为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的大势所趋,市场急需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完整的产业链和供应链需要物流业的支持,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的协调发展以及产业竞争力的提高也需要物流业的支撑。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物流人才培养。高等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是发展和振兴现代物流的关键。福州外语外贸学院是一所地方性大学,地方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地方高校的支撑,为了提高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适应新的社会形势,学校2011年就将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为专业知识精通、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旨在打造特色的应用型名校。这就需要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重建[1]。
目前福建省经历着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的转变,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欠缺制约着物流企业的转型升级。为此,福州外语外贸学院为了适应地方经济的需求,整合学校的资源成立了物流系,秉承着“面向社会、特色发展”办学思路,紧紧抓住高等教育改革的良好机遇,优化改革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秉承学生的品行、能力、知识三个维度协调发展。物流管理专业企业物流方向结合福州市着力打造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工作重心,建设好企业物流,尤其是制造企业物流,对海峡西岸先进制造业基地的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此外,福州地区要建设全国运输主通道上的重点枢纽港,结合临海工业发展、加大对海空两港和口岸为主体的建设力度、形成了海空两港一体化运作,亟需高素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支撑,福州外语外贸学院地处长乐空港区域,辐射江阴港区,科学有效地构建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物流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世纪以来,经济全球化日趋明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本科应用型人才具有宽厚的理论知识,强大的技术应用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相对于研究型人才而言,具有更高的综合素质,更强的实践动手能力,本科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急剧上升,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的迫切任务。
2001年北京物资学院首次招收物流管理本科生,开创了我国的物流高等教育[2]。近十几年来物流业快速发展,高校物流管理专业相继陆续建立,目前全国开设物流本科专业共有300所高校,其中48所设置了硕士点和博士点。物流业作为振兴国家经济的十大产业之一,物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物流专业人才,尤其是近15年来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给物流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必将对物流人才产生更大的需求,目前社会上缺乏的是既有扎实理论基础,又有实践经验的复合型物流人才。由于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不健全,输出的人才并没有完全符合社会的需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当植根于物流行业这片沃土,依据物流行业的运营需求,培养适应物流行业未来发展趋势的高层次物流管理人才。
3.1 高校定位的盲从性
部分高校的定位仍然存在较大的盲目性,很多高校不顾自身的条件,为了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争取教育部的资源、资金,追求综合性大学[3],制定不切实际的高目标,并且不顾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只顾眼前利益不断扩招某些专业学生,导致大学成为一个批量加工的知识工厂,地方和专业特色不明显,无法培养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的物流管理应用型人才。此外,由于高校的学术科研能力很大程度上决定了高校的排名,滋养了高校的“重学轻术”思想,导致高校物流管理专业难以优化配置教学资源,教学内容缺乏综合性、实践性,培养出来的毕业生工作能力不足,职业能力比较单一,难以胜任综合性的物流企业职位。
3.2 师资力量薄弱
中国的物流专业起步较晚,目前全国有少数学校在工商管理、企业管理等专业设置了物流管理方向,有近一半的本科院校开设了物流管理专业,培养了少量的物流高层次的研究生、博士生人才,他们中的少数人从事教师岗位,拥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但缺乏物流实战经验;还有一部分教师是从交通运输、经济、管理类的专业转行而来,没有扎实的物流知识,同样也缺乏物流实战经验。物流管理作为一个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缺乏实践能力的教师课上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在学习中难以掌握扎实的物流专业知识;同时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物流专业知识也严重脱离实践,实用性不强,学生毕业后难以顺应企业的需要,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
3.3 实践教学体系不健全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本身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培养具备运输与仓储优化、智能存储、物流技术应用、信息处理等基础理论,掌握真实企业物流方案的策划与企业的运作,熟悉掌握执行物流各环节时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能,并且在物流专业领域有较强的创新实践能力。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设立时间短,受到资金的限制,相对于其他成熟专业还处于探索阶段,加上高校在校内外实践基地建设方面投入不足,专业所需的仓储设施、自动仓储设施、生产流水线系统、货物自动分拣系统等硬件设备需要投入较多资金,同时设备的放置和操作需要较大的空间,导致很多学校不舍得投入资金,影响专业教学效果。此外,课程类教学软件更新慢,软件功能跟不上教学内容更新的速度,实践教学效果难以保障;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实施校企合作是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但是很多高校缺乏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很多企业都将实习生安排在基层,如分拣、仓储管理、派送等,很少有机会接触到其他岗位,导致学生实习积极性不高,甚至主观上认为物流工作就是搬运工、仓管员。
3.4 课程体系尚处于探索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不够明确,没有深入调研详细的物流人才岗位所需的素质、知识和能力结构,以至于在课程设置时,通常简单地将一些物流管理类的课程列入到教学计划中,缺乏针对性和适用性,此外课程设置以理论知识为主,实践教学为辅,很多高校物流管理专业没有针对岗位所需要的技能选择适宜的教材、开设课程,使用的教材和过于理论、开设的课程缺乏实践,导致学生毕业步入社会后,职业能力弱,无法灵活运用所学知识,难以将理论实践更好的结合为企业和社会服务,竞争力不强。
4.1 明确定位,合理构建
深入理解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内涵,根据物流管理专业特点以及企业对物流人才的要求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进行合理定位,构建所需的综合能力结构。物流贯穿于企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特性决定了企业需求的是综合复合型的物流人才,因此,搭建物流人才能力结构时,要以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为基础,以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为重点,配套相关的非专业能力,全面提升人才的综合能力,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优秀的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
4.2 加强“双师型”特色师资队伍的建设
由于大部分教师都毕业于以基础理论教育为主的老大学,实际动手能力欠缺,学校内外的任何教学活动环节都离不开教师,教师的质量决定着教学的好坏。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由于我国物流本身起步较晚,以往高校物流教师大多是来自刚毕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自身缺乏实践经验,难以推动和促进实践教学,可以从科研机构、师资良好的高校、企业调入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或行业导师。学校要重视物流管理专业“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提供各种机会提升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在行业组织和机构中兼职,提高自身的理论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制订相应的制度鼓励教师考取各种相关职业资格证书,使他们尽快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此外高校还可以制定“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规划保障制度并改变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规划中,保证计划的落实,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体系与教师的实践经验挂钩,通过多元化的考核体系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学习。了解企业的生产、工作流程,积累经营管理经验,提高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经验,方能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好的引导学生[4]。
4.3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改革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操作环节多、理论与实际联系紧密决定了需要加强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可以从课程实验、综合实践、专业实习三个方面开展。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可以通过案例教学、小组讨论等方式来开展,课程教学软件在供应链、运输、配送、仓储等专业课程中的使用大大增强教学效果。此外,制订物流专业综合实践大纲,每学期期末拿出2周时间进行专业综合实践,具体可以分为物流方案设计类实践、国际物流流程类实践、物流设备操作类实践等,充分利用校内的物流实验室。其中物流方案设计类实践可以充分利用Flexsim物流仿真平台,让学生练习仓储设计、运输线路规划、配送方案设计等环节;国际物流流程类实践可以通过国际贸易单证制作、电子模拟报关、报检、租船、订舱等主要环节的模拟,让学生熟悉国际物流业务流程,提高国际物流的职业能力[5];专业实习方面可以在大型物流企业、货运代理公司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安排学生定期进行专业实习或定岗实习,构建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同时聘请企业的教官作为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的实践教学部分,达到提高课程的教学水平。
4.4 优化课程体系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是课程体系的建设,应用型本科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应着眼于市场需求,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为导向,优化一套夯实基础、突出创造、注重能力的课程体系。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人际关系协调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心理素质为主线设置课程,体现出物流管理专业应用性和操作性的特点[6]。加大实践课的比例、充分利用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和实验室代替全理论教学的方式,充分利用校外企业资源,将企业人员请到学校,给学生授课和讲座,根据企业需求完善课程设置,将企业的项目、案例和工作中需要解决的专业问题展现给学生。通过这种“引进来”的方式,学生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知道所开课程的重要性,帮助学生尽早确立职业方向,做好职业规划,避免学生盲目的学习。我们也可以根据企业的要求调整专业课程设置,从而优化培养方案,使学生能够尽快为今后工作做好准备。
物流管理是一门交叉性、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大流通背景下的转型期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应具备新型、应用型和综合型的特点。因此要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定位、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课程体系设计、教学体系改革等方面对现有物流管理人才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才能满足大流通背景下的转型期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高校物流管理专业应着眼于劳动力市场的需求,综合实践教学、实验教学和第二课堂等手段,不断对专业培养体系进行改革与完善,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大流通背景下转型期物流专业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实践平台,以培养更多适应转型期大流通背景下物流行业发展的物流人才。
[1]魏庆琦.新时期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物流科技,2013(10):52-53.
[2]焦 健.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工商管理专业为例[D].山西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3]王鹏飞.面向东盟的国际物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以广西民族师范学院为例[J].襄樊: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36):196-199.
[4]朱军伟.基于市场需求的地方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河北:邢台学院学报,2011(26):75-76.
[5]张晓敏,卢中华.校企合作模式下应用型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and Teaching,2013:114-119.
[6]周 敏.独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责任编辑:吴艳玲
Building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Mode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of Transition Period Under the Large Circulation Background
MEI Qiaoping,HAN Guili
(Fuzhou University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and Trade,Fuzhou 350200)
To adapt the development of logistics and train professional personnel of social demand,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personnel cultivation system.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talents,then point out the common issues of undergraduate applied talents cultivation of logistics management.Universities should relocate personnel training objectives and system,and strengthen the reform of Logistics Management Application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large circulation background;logistics management;personnel training
F250.4
A
2016-11-20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社科A类项目(2015年福建省本科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大流通背景下的转型期物流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JAS151369)
梅巧萍(1988-),女,湖北省黄冈市人,讲师,研究方向:物流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