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夫牧者伙伴—在观察中促进教师角色的三重转变

2017-02-26 09:54王媛媛
好家长 2017年9期
关键词:纤夫幼儿园游戏

文 王媛媛

纤夫牧者伙伴—在观察中促进教师角色的三重转变

文 王媛媛

随着我园课程游戏化的深入开展,对每一位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观察幼儿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课程开展的质量。作为课程实施的关键者,更应该潜心观察,走进儿童,了解孩子的需要,以便高质量地实施游戏化课程。

观察;教师发展;角色转变

2015年5月,我园与泰州市艺术幼儿园结对并成功申报“快乐昭阳”课程游戏化项目,成为第二批“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园”。在项目推进的道路上,真可谓“一波三折”,有手足无措的困惑,也有止步不前的惆怅,更有初见成效的喜悦。其间,教师观察角色的三重转变发挥了重要作用,恰如王国维先生诗词所描述的三重境界。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

王国维先生所述之第一境界描述的是对人生的迷茫、孤独而不知前路几何。在推进课程游戏化的初始阶段,我园教师存在着诸多困惑,虽有“六大支架”引路,但无论做什么,总有不得要领的感觉。

如何才能迅速改变这样的状况?虞永平教授的一句话启发了我:在幼儿教师的六大基本专业能力中,观察能力是首要能力。于是,我们借鉴镇江丹徒区石马中心园的做法,参照“观察便签墙”设立了“观察便签栏”,要求坚持每天观察幼儿三次,每次三分钟,并用白描方式记录户外活动,引导教师初步养成观察幼儿的意识与习惯。

活动如火如荼地进行起来,没几天我就发现每个教室外面的观察便签栏都贴满了。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真正细读每一张便签条,就会发现很多观察都是无效的,而且在很多集体教学活动、区域及户外活动、生活自理方面都透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也就是说教师在平时的活动中还是会主动或是被动或是不自觉地回到传统教育方法中来,忽略孩子的主动性,把自己的臆断强加给孩子们,让他们亦步亦趋,按照教师设定的路线走。我把这种师幼关系定义为“纤夫与小船的关系”,孩子们就是一艘艘“小船”,本可以在大海里自由航行,但却被“纤夫”——我们的教师所束缚着。这种关系下的孩子是不自由,不快乐的,而老师也是又苦又累。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何在?我们选取幼儿一日活动中的典型事件作了集体探讨,总结出三类原因,分别为不会、不敢和不舍。

不会。这常常体现在年轻教师的身上,由于他们缺乏经验,不懂方法,所以空有理论知识,却无法有效组织幼儿开展活动。比如说,在进行观察时,很多年轻教师总是在等待他们认为有价值的“问题”出现。所以当幼儿在开展户外活动的时候,他们不停地寻找,反而影响了孩子。

不敢。这常常体现在有一定教育教学经验的青年骨干教师身上,他们明白新的育儿理念是什么,但是因为见过一些实际教学中的问题,所以还不太敢放手,他们常常挂在嘴边的就是:“我们也知道要让孩子自主选择,要体现他们的主动性,但是安全怎么办?”“老师不引导、不示范,万一孩子不会怎么办?”“教学活动时间有限,这样让孩子自主探讨、自主学习,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和达到孩子锻炼的应有水平吗?”所以无论在集体教学活动还是生活自理中,我们发现这类教师常常有过早或过多地干涉孩子的行为,期望孩子尽快按照教师的意愿,也是教师心中所谓的正确的方法和途径去活动。

不舍。这常常体现在有经验的老教师身上,他们因为有多年教育教学经验,已形成自己的的思想和风格,也就是传统教育理念下的方法和方式,所以在新思想、新理念前,他们常常不自觉地又回到了传统的“纤夫”角色上。在推行一餐两点由幼儿自主服务的时候,很多老教师是非常不赞同的。他们认为在幼儿园安全第一,而自主用餐会带来很多危险,不仅浪费时间还增加了安全隐患。

正如卡罗尔·格斯特维奇所说:“对幼儿园教师来说,转变是艰难的。”但是为了避免幼儿承受教育和个人失败的风险,教师的改变是不可避免的。教师拒绝改变就是教师让幼儿接受风险,就是教师甘于低质量教育。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王国维先生所述之第二境界描述的是人生有了目标,求之不得,面容消瘦,却继续追逐且无怨无悔。在追寻“快乐昭阳”课程游戏化的路上,目标是坚定的,教师角色转变是必需的,且一定是矢志不渝、坚持不懈的。

针对前期的不足,我们坚持从观察入手,改革载体和方法,将“观察便签栏”变为“成长故事集”。不再要求老师按格式写观察笔记,仍然是每天观察一个孩子三次,每次三分钟,但记录下的是“成长小故事”,透过现象分析孩子“能够做什么”“会做到什么程度”。这种转变减轻了教师的思想负担,让教师能静下心来观察孩子的行为,发现孩子们成长的一个个瞬间。

就这样的纯观察孩子行为,我们做了一个月。透过记录的“成长故事”,我们发现老师们渐渐找到了观察孩子的乐趣,发现了孩子们自主活动的能力,慢慢放心并放手。

例如:在“玩沙”游戏中,邵逸男小朋友除了拿了小铲子,还拿来了塑料花和橡皮泥罐子,说要进行种花创意造型。他把橡皮泥盖子当成了花盆,沙子当成了泥土,用铲子将橡皮泥罐子装满沙子,然后再将花插进橡皮泥罐子里。在我观察的三分钟里,邵逸男没有和旁边的同伴有交流和合作,但是种完花后他主动地将自己的作品介绍给自己的同伴,在得到同伴的赞赏后变得更加开心了(原来,他还是有一定的交往能力和渴望被他人认可的意愿的)。

我们不难发现,上述观察记录的字里行间流露出老师对孩子能力的认可,又进一步提出对孩子需求的把握。如上面所说的“玩沙”游戏,如果给孩子提供一些辅助材料,他们会有更多的想象和玩法。后来,有的老师提供了各种汽车、飞机等模型,孩子们堆出了飞机场、铁路,甚至还挖起了隧道,说是“地铁站”。

伴随着放手,老师们也渐渐成长起来,开始从起初的焦虑、不放心到现在的否定包办、按需提供材料,并能提出有建设性的建议。我们把第二阶段的师幼关系理解为“牧者和羊群的关系”,教师不再像“纤夫”那样束缚幼儿游戏活动,而是像“牧者”一样把羊群带到水草丰盈的地方,让孩子在“放养”中自主快乐地成长,于是一系列新气象扑面而来。

例如,在户外活动“轮胎乐趣多”中,我们的教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指挥孩子玩耍,而是和孩子们一起游戏,并积极观察他们游戏中的各种状态表现,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积极主动调整游戏材料和游戏要求。有一次,孩子们在玩轮胎。哲哲提议说:“我们来玩丛林狙击战吧。老师,你就扮演一下坏人,我们追你。”我一口答应了。于是孩子们开始准备各种障碍以及制定战略,我则开始伪装自己。在你追我赶的过程中,我最后还是被活捉了。整个过程中,我是真正投入进去的,一会紧张,一会害怕,最后接受被捉的现实。

在这样的游戏状态中,教师的主导地位发生了改变,孩子的游戏是愉悦的、主动的、积极的、自主的,我们的教师同样也是愉悦的、收获的。

三、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先生所述之第三境界描述的是人生有了足够的积累,自然量变会引发质变,在不经意间已实现当初的追求。随着“快乐昭阳”课程游戏化的不断深入,我们发现一个个现实的问题接踵而来,这迫使我们不断学习,不断思考,不断改进,反复追问教师到底以哪种角色观察最佳!

比如面对观察中的新问题:孩子们游戏时是放松的,当老师介入时孩子就会拘谨,放不开。教师应当如何适当介入?自主用餐时,孩子们遇到自己喜欢的菜就会多吃一些,不喜欢的菜就少吃甚至不吃,导致挑食、偏食现象严重了……从纤夫到牧者,为什么不能解决所有问题,有其他更好更适用的观察角色吗?为突破发展瓶颈,我们多次组织教师走进先进幼儿园,如:去南京鼓楼幼儿园跟岗学习,去上海名园参观,参加各类教育单位主办的培训。倡导教师对标找差,着重观察相似活动场景中先进园教师和自身行为的异同之处。

在幼儿的游戏及活动中,教师应该适时介入,不是以控制者“纤夫”,也不是以引领者“牧者”,而是以共玩者“伙伴”的角色加入活动,了解他们的想法,交流各自的建议,一起快乐游戏。我们把第三阶段的师幼关系理解为“伙伴和伙伴的关系”,教师不再高高在上,而是以平等、尊重的视角和幼儿交往,不主导,不指挥,只参与和感受,只启发和合作。

当找到这个最和谐、最民主的相处关系时,我们眼前“豁然开朗”,有了更多大胆的想法和更多成功的实践。我们都知道课程内容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载体,不同的幼儿园由于自然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的不同,课程内容是不一样的,而收集课程资源的目的是做有准备的课程。所以我们把幼儿周围生活中他们感兴趣的现象、事物、材料、文化、民俗等作为幼儿的学习载体,让幼儿在与这些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中获得发展。成长从观察开始,观察能力强则专业素养强。从纤夫到牧者,再到伙伴,老师们从实实在在的观察中获得了成长,有了自己的心得,写出了很多优秀的观察笔记和论文案例。

打造一支保教理念先进、专业能力一流的教师队伍,是顺利推进课程游戏化的首要因素。从观察入手,推动教师角色转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只是我们一点不成熟的做法。教师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工程、系统工程,需要幼儿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支持教师专业成长,更需要教师内驱式地不断反思自我,超越自我。

(江苏省兴化市昭阳湖幼儿园)

[1]朱莉·布拉德.0~8岁儿童学习环境创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2]刘晶波.师幼互动行为研究[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猜你喜欢
纤夫幼儿园游戏
染成岁月的一砣金黄(外一首)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纤夫号子
爱“上”幼儿园
丰子恺送画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