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商性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分析
——商务话语研究系列之三

2017-02-26 09:26
外语学刊 2017年5期
关键词:人际语料协商

谢 群

(黑龙江大学,哈尔滨 150080)

1 引言

人与人之间的话语互动不仅需要依赖语词固有的客观意义,同时也需要在互动过程中传递自己的主观性。如何能够根据自己的交际目的,对有限的语言资源进行选择,进而构建自己的话语,将发话人期望的主观意义传递给受话人是近年来学者们关注的热点。协商性话语指通过积极建构和谐语境以求实现交际目的的话语成分,是发话人根据不同的交际目的对潜在话语资源进行选择的结果,在人际交往中具有重要的语用功能。本文以商务谈判话语中的话语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使用情况为例,分析协商性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剖析和谐语境的建构方式,以期丰富和完善话语和谐研究。

2 相关研究述评

“受后现代思潮下语言观向本体论厘革的影响,学者们开始关注语言本真的存在方式——话语”(辛斌 刘辰 2017:14)。话语是人际间建构社会关系的主要桥梁,其选择方式在人际交往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协商就是通过对话的方式和平友好地共同研究某一问题,以求达成共识。协商性话语作为客观语义信息的补充,可以维护人际关系、建构良好的语境氛围。和谐的交际语境不仅有利于双方互动的顺利开展,也有利于各自实现交际目的。因此,协商性话语是言语交际的调节器,控制着互动的方向与基调。国外学者对话语的人际语用维度一直较为关注,很多著名的语用理论都是以此为出发点,如Brown和Levinson(1978)的面子理论、Leech(1983)的礼貌原则、Grimshaw(1990)的冲突论、Verschueren(1999)的顺应论和Spencer-Oatey(2000)的和谐论。这些理论不断推进并完善话语的人际维度研究,理论关照的范围也渐趋宏观,从单个言语行为的选择逐渐发展为整个互动过程的研究。其中,他们对话语互动本质的认识也从简单的礼貌与冲突上升为过程和谐的管理。在国内,学者们在话语与人际关系研究方面有很多创新性理论,如Gu(1996)的“目的—话语—人际关系三位分析模式”、钱冠连(2002)的“目的—意图原则”、廖美珍(2002)的“目的原则”和霍永寿(2004)的“语用调节论”等。国内的学者较为关注语言选择的内在动因,认为目的是决定话语选择的根本因素,希望通过分析发话人的目的结构与层次来研究话语与人际关系之间的相互关系。2010年以来,以冉永平为代表的学者对汉语冲突性话语展开多角度研究,指出冲突在话语交际中的不可避免性,力求化解冲突构建和谐。这样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但是更多情况下,人们是通过协商的方式来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交际双方通过使用协商性话语来化解矛盾与冲突、积极建构和谐的话语环境,进而实现自己的交际目的的方式是本研究关注的主要问题。

综观国内外现有研究,国外学者较为关注影响说话人话语选择的外在条件,而我国学者更注重从发话人的主观意向探究话语的建构方式。二者切入的角度与关注的重点各有不同。从理论发展方向来看,国外的理论构念日趋宏观,而国内的理论模式建构越来越细致。从研究对象来看,国内外学者对语料的选择都相对自由,未对语料的类型进行明确界定,且多采用模拟语料或人工语料,使得很多微观话语成分的作用未能体现,导致研究的片面性。首先,虽然话语的人际语用维度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但是协商性话语一直未被作为一个统一的概念提出,并进行系统性研究。其次,人际语用研究的理论框架需要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内因与外因相结合,这样才能更全面、有效地分析话语在人际语用中的功能。再次,话语是使用中的语言,因此话语研究应尽量以大规模的自然发生的真实语料为研究对象,这样可以充分保持话语的原貌,使得很多形式微小但功能强大的话语成分受到足够的重视。最后,目的作为话语选择的决定因素已经得到学者们的广泛关注,但是双方目的之间的作用关系及其对最终能否达成共识的影响尚未引起学者们的重视。

3 理论框架

3.1 语料描述

研究语料来自笔者自建的“商务谈判话语语料库”。该语料库由8场商务谈判组成,转写语料约二十万字。本文涉及的语料采集自中国哈尔滨国际经济贸易洽谈会,全部为自然发生的真实语料。

会话分析学派把紧邻在一起的两个话轮称为相邻对,其中第一部分称为引发语,第二部分称为应答语。他们可以是一个言语行为,也可以是多个言语行为的复合。本文以廖美珍(2003)的研究模式为基础,将引发语和应答语分为3个部分:前导行为、核心行为和后续行为。核心行为是引发语或应答语的核心部分,其余两个部分均为核心行为服务。也就是说,前导行为和后续行为多不具有命题意义,而是旨在表达发话人的主观态度和情感等,体现出交际双方的互动性和话语协商性。

3.2 话语互动的目的协商论

商务谈判是一个既充满竞争又需要合作的话语互动过程。这与日常交际有相似,但也有不同。在商务谈判中,话语选择至关重要。谈判双方通过不断的话语选择来争取各自利益的最大化。笔者通过分析商务谈判话语,尝试构建话语互动的“目的协商论”,主要观点有:(1)话语是目的的外化,是目的指导下言语行为的选择结果;(2)话语互动的过程就是目的协商的过程,目的协商体现在话语互动的各个层面;(3)目的协商是一个连续统,采纳与拒绝是该连续统的极点;(4)话语互动是双方目的协商的过程,是双方的目的通过协商从一个点变为一个区域,再逐渐使两个区域发生交叉、产生交集,形成双方都可能接受的共识区域。(谢群 2014:55-60)

4 话语标记语的人际语用功能分析

话语标记语,又被称为话语操作语(discourse operaters)和语用标记(pragmatic markers)等。目前学界对其已经有过较多探讨,但术语尚不统一。冉永平(2000)和冯光武(2004)等都曾较为详细地探讨并总结过话语标记研究的现状。目前,学界对话语标记语的一些主要构成成分已经形成一定的共识,认为话语标记语主要具有语用功能,并且是动态的、变化的,但是尚没有一个学界公认的概念。因此,学界对边缘性成员的划定一直争论不休,学者们各执一词。在本文中,话语标记是一个狭义概念,它不具有概念意义,即对命题的真值不构成影响。须要指出的是,本文将话语标记视为协商性话语的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出现频率较高的话语标记语,揭示协商性话语的人际语用功能。

4.1 引发语前导行为中的话语标记语

4.11 开启话轮,引起注意

由于是现场即席话语,所以发话人需要根据现实的交际环境现场组织语言。很多信息不可预见,所以在话语的表达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这样就在言语形式上出现某些语素、词或更大的语言单位占位的情况。发话人通过这种近似无意识的言语使用来占据话轮,表达自己希望交际但正在思考发言内容的内心活动。Clark指出,说话者言语表达不流利的目的主要是实现两个同步:一是让受话人的注意力与其言语保持同步;一是让受话人的言语分析和理解与其表达保持同步(Clark 2002:5-13)。

① A:呃——,其实说这个合作哈,我感觉如果我们去看哈,……下一步怎么办?

B:是,……

A:嗯,首先,我想哈,……

② A:嗯,简要介绍一下我们的装备制造业……

B:嗯,这个我们都知道。

在例①和例②中,发话人使用“呃”和“嗯”来引起其他人注意,表示将要开启新话轮。与不使用话语标记语开头而直接开启话轮的情况相比:第一,口语化特征明显;第二,正式程度降低;第三,体现出一定程度的协商性。

③ A:这个,通过长期的一种培育种子,……他就是这个东西他不会有▲

B:▼那可不可以理解,我,假如我们要是现在我们制种▲

A: ▼嗯。

④ A:那个——咋说地,八点,不是九点?

B:对对对。

刘丽艳认为,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在语言使用中的特点主要表现在5个方面,其中包括“具有某种标示功能,突出地表现为语篇连贯和话语组织等元语用特征”(刘丽艳 2009:91)。我们认为,“这个”和“那个”处于话轮首位主要起到开启话轮与占据话轮的作用,其主要功能是表达发话人希望交际与将要讲话的标记,而不是语篇连贯与话语组织。

4.12 占据话轮,表示思考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由于不影响命题真值,因此,它可以独立出现,也可以以插入语的形式出现。同时,他也经常以重叠或反复的形式出现,相对占据的话轮时间更长,表示发话人渴望表达的心情相对急切,但仍在思考中,寻求恰当的言语形式。

⑤ A:他,这个,这个和**农科院合作之后,然后再做,做商品行。

B:哦。

⑥ A:那个——,那个——价格,你,你先说说。你怎么,怎么?

B:你看那?

B:这是实质的问题。

⑦ A:(笑)那个,那个,李**没来啊?

B:是啊,没来呗。

话语标记不仅在话语衔接连贯方面起到润滑剂的作用,更是动态话语世界中说话双方共知的有声和无声标记。它们起到揭示话语世界和推断认知世界信息链的作用,有助于提示交际双方主观性在话语中的发展(许家金 2009:86)。伴随语言客观意义研究日趋完善,主观意义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不断凸显。Finegan主编的《主观性和主观化》(SubjectivityandSubjectivisation, 1995)中将现有主观性研究归纳为3个主要方面:说话人的视角、说话人的情感和说话人的认识。事实上,3者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很难清楚地划分(Finegan 1995)。话语标记语作为语言主观性的表达方式之一,没有情态动词和情态副词等主观性程度那么高,但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说话者的主观性倾向。

4.2 应答语前导行为中的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作为前导行为在话语互动中十分常见,但是在应答语中,尤其是由单个的字、词来充当应答语时,话语标记与核心行为之间联系的更加紧密。

4.21 表示肯定,以示积极合作

“嗯”、“啊”作为前导行为在应答语中出现的频率很高,“哎”出现的频率相对较低。它们在应答语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衔接引发语和应答语。此类前导行为的使用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对引发语做出回应,表示引发信息已经被接收,同时可以抢占话轮,是积极合作的典型表现。

⑧ A:名片做得不错。名片做得不错▲

A:▼这个——纸质,不错。摸得很舒服。

B:嗯,嗯,不过,不是纸质,是丝织,拿出去人家很难想把它甩掉。

A:哦,不错,不错。

⑨ A:我们这个啤酒喝着口味还行吧?

T(A):How — about the Harbin beer?

B:That’s good.

A:凉啊!

T(A):啊,对啊。

“对”和“是”同样是表肯定的意思,但是认可度比“嗯”、“啊”等语气词要高。有时会单独使用,有时会与话语标记联合使用。

⑩ A:这是本店一种特色的主食,叫做生煎包。是包子在生的时候用火来煎。

B:啊!

A:所以说我点了。按道理说我应该请您吃面▲

B:▼这等于是没说。所有的东西都是生的做的。

A:不对。一般都是煮熟了或者蒸熟了之后再煎。像饺子什么的。

B:啊,对,对,这个有道理。这个有道理!

在话语标记与表示肯定的单个词语联合使用时,肯定程度减弱。在受话人对引发语肯定程度较强的时候,多使用单一成分多次反复的形式。

B:对,对,对。好的时候,差⊥差不多两百件。

B:嗯,对对对,没问题。

4.22 表示缓和,预示拒绝

作为话语标记,“这个”和“那个”既不参与命题意义的建构,也不影响命题真值,而是“话语衔接连贯中的润滑剂”。处于话轮首位的“这个”和“那个”主要是开启话轮并占据话语空间,为答话人的思考提供时间的作用。此时的“这个”和“那个”已经被虚化,指示的意义被削弱,更多地表示一种“缓冲”。

B:方案,我看了一下(1s),这一次——比上一个呢要好得多,但是呢,我跟你讲,还是价格——▲问题。

B:别人能降,为什么你不能降呢?

A:这个,这个——每家的情况不一样啊。

4.3 应答语后续行为中的话语标记语

话语标记出现的情况很多,位置也很灵活。因为话语标记不改变命题意义,也不影响命题真值,所以可以灵活出现在互动中的任何位置。根据它所依附的核心行为的不同以及自身语调的变化,后续行为中的话语标记功能主要有以下3种:

4.31 表示对自己话语的肯定

根据对语料的观察,话语标记语多出现在话语的启动部分,也就是前导行为中,出现在话轮末的几率相对较小。但是,它可以实现不同的人际语用功能。

B:发电能源(… )

A:就是火力发电,嗯。

B:对对对。

4.32 示意对方接过话轮

这类话语标记既标示着话语的结束,同时也标示正在讲话的人希望对方接过话轮以保证交际继续。同时,表达出自己的合作态度。

B:这个,这个黑龙江的前景非常好,非常体面。(3s)嗯——

如上例中,发话人B在说完“非常体面”时就已经结束自己的话轮,但是在停顿3秒后发现对方还没有说话的意思。于是就使用一个话语标记语“嗯”来提示对方自己的话语已经结束,期望对方给予回答。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受话人没有意识到对方话语结束,认为对方还会继续占有话轮的情况下。有时,交际者会有意使用此类话语标记来避免对方采用沉默的策略避而不答。须要指出的是,囿于研究水平,本文未能采用技术手段对例至进行语音层面的分析。根据听力判断,3者在语音特征上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这些有待在后续研究中完善。

4.33 占有话轮,表示思考

B:那些公司呢,现在就是啊,都有销售……我们给他们样品,啊——,互相▲

A:▼试种

B:对比,啊——,对。

话语标记通常被视作“无意义的附加”,但是在本文的研究中,话语标记出现的位置非常灵活,功能也十分多样。我们通过观察语料,总结出话语标记在互动中的4个主要功能。首先,在前导行为中,话语标记的选择多由发话人自身的习惯决定,不排除无意识的选择,多有启动话语的作用;其次,由于话语标记多形式短小,而且发音简单,发话人信手拈来,可以被用来抢占话轮;再次,话语标记有占据话轮的作用,可以重叠或反复的出现,表示发话人渴望表达,但仍在寻求恰当的言语形式;最后,话语标记还可以对受话人起到示意的作用。

5 结束语

语言不仅能够传递客观的语义信息,也可以表达说话人附加的主观意义。本研究探索协商性话语在和谐人际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现有的话语人际功能研究,通过分析带有明确主观性的协商性话语,从一定的角度剖析目的与话语选择的相互关系,完善语言使用的阐释模式研究。目的性作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属性,无时不刻不存在于话语中,推动说话人使用话语资源建构主观意义。协商性话语是语言主观意义的主要表达方式,本研究不仅可以为主观意义研究提供一种新的理论划分模式,也可以推动对主观意义产生机制的研究。话语互动的研究模式须要综合考虑语言使用的内因与外因,从宏观到微观地具体剖析话语选择的机制,以便完善我国的语用学理论建构。未来我们将从以下3个方面细化现有的研究:第一,利用语音分析软件,从语音层面分析协商性话语的特征,尝试建构语音、语义、语用3者结合的阐释模式;第二,加强有关停顿和拖音等口语特征的描写与分析,揭示其在话语互动中的人际语用功能;第三,进一步探究说话人目的与和谐语境建构之间的关系与策略,探索通过话语和谐实现人际和谐的具体实践方式。

冯光武. 汉语语用标记语的语义、语用分析[J]. 现代外语, 2004(1).

霍永寿. 弱化与语用调节论:以中医诊谈为个案[M]. 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4.

廖美珍. 问答:法庭话语互动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博士学位论文, 2002.

廖美珍. 法庭问答及其互动研究[M]. 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刘丽艳. 作为话语标记的“这个”和“那个”[J]. 语言教学与研究, 2009(1).

钱冠连. 汉语文化语用学[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冉永平. 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 外语研究, 2000(4).

谢群. 话语互动的目的协商论[J]. 外语学刊, 2014(3).

辛 斌刘 辰. van Dijk的社会—认知话语分析[J]. 外语学刊, 2017(5).

许家金. 话语标记的现场即席观[J]. 外语学刊, 2009(2).

Brown, P., Levinson, S.C.Politeness:SomeUniversalsinLanguageUsage[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Clark, H. H. Speaking in Time[J].SpeechCommunication, 2002(16).

Finegan, E.SubjectivityandSubjectivisation[C].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5.

Grimshaw, A.D.ConflictTalk:SociolinguisticInvestigationinConversation[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0.

Gu, Y.-G. Doctor-patient Interaction as Goal-directed Discourse in Chinese Social-cultural Context[J].JournalofAsianPacificCommunication, 1996(3).

Leech, G.PrinciplesofPragmatics[M]. London: Longman, 1983.

Spencer-Oatey, H.CulturallySpeaking:ManagingRapportThroughTalkAcrossCultures[C]. London: Continuum, 2000.

Verschueren, J.UnderstandingPragmatics[M]. London: Edward Arnold, 1999.

猜你喜欢
人际语料协商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搞好人际『弱』关系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民生新闻采访中的人际互动心理
论协商实效与协商伦理、协商能力
Rheological Properties and Microstructure of Printed Circuit Boards Modifed Asphalt
以政协参与立法深化协商民主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国内外语用学实证研究比较:语料类型与收集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