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冯秀华
幼儿园晨间户外游戏的优化实践
文 冯秀华
幼儿园晨间户外游戏是幼儿入园第一项活动,科学合理地组织晨间的户外游戏能促使幼儿获得健康的体质,户外游戏中“自主、自由、开放”的理念能帮助幼儿形成阳光开朗的个性。我们通过改变以往的观念和行为,以游戏区域打通型方式让幼儿玩出更多的游戏花样,促使幼儿多种运动能力的发展;通过混龄游戏活动的实施增强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沟通能力的发展;通过由教师设计制作游戏材料向家园制作游戏材料转变,帮助幼儿形成责任意识等。通过多种方式优化幼儿的户外游戏,提高幼儿的运动能力,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增强体质,提高其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晨间;户外游戏;幼儿园;优化
幼儿的晨间户外游戏首先要考虑户外场地问题,同时要兼顾安全性、大小、游戏安排、休息区等等各种要素。为了保证幼儿的安全,我们原先的游戏场地都由老师统一划分好,每个班级每天到指定的一个区域玩固定的单一游戏,这样的区域性户外游戏的确在教师的高控下,的确方便了教师组织管理,保障了幼儿的安全性,但却限定了幼儿游戏的自主性、自由性,幼儿的运动能力不能全部得以兼顾,这样不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我们改变这种区域型游戏方式,将分块的区域全部打通,以满足幼儿自身的需要和多种运动能力发展。
原先的晨间游戏,我们会根据各班的情况做好安排,例如,小一班周一在玩沙区,周二在攀爬区,周三在球类区,周四在大型玩具区,周五在综合区;而且每个区类都安排好材料,如玩沙区就是沙和工具,球类区就是皮球,教师只要跟好班级幼儿,指导游戏。结果我们的幼儿只能在一个区里进行游戏,运动能力不能兼顾到各方面。于是,我们将区域全部打通,各班幼儿用手环区别班级,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到各个游戏区游戏,既可以到攀爬区,也可以去大型滑梯区玩游戏,玩的种类多了,运动类别也多了,最后在统一的整理音乐中回到固定做操的区域就行了。
《上海市学前教育课程指南》指出:“幼儿园的运动要强调培养幼儿对运动的兴趣,要在自主活动的基础上积累运动经验,体验运动乐趣,强调幼儿体质的增强和综合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将原有的三个单一年龄层拓展为以混龄的方式进行游戏。通过混龄游戏,为小年龄幼儿提供模仿、学习、成长的机会,为大年龄幼儿提供展示自己的平台。这种混龄间的互动互助运动和协同游戏的方式能够满足幼儿与不同年龄同伴交往的需要,可以扩大幼儿的接触面,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兴趣、习惯和能力。
例如,在综合区玩组合长凳梯子游戏,原先我们的小班幼儿都是在老师的搀扶下游戏,甚至老师还需要教幼儿如何玩游戏,这样加大了老师的工作量,还不能兼顾所有的幼儿。自从让大班幼儿带领小班幼儿一起游戏,小班幼儿先在边上观察哥哥姐姐的游戏玩法,然后和哥哥姐姐一一结队,大班幼儿既可以指导小班幼儿游戏,又增强了责任心和爱心。小班幼儿在与大班幼儿的沟通交流中促进了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大小之间运动能力都得到了提高,而教师可以节省很多时间用于观察和指导。
儿童是主动的学习者,他们本身拥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儿童具有巨大的潜能,他们并非只有单纯的需要,他们富有好奇心、创造性,具有可塑性,他们有着强烈的学习、探索和了解周围世界的愿望;他们在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与经验,主动地寻求对这个复杂世界的理解。因此我们积极挖掘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鼓励他们在自主游戏中不断收集自己需要的材料以满足游戏发展的需要。
例如,在原先户外游戏中,我们老师花了大量时间来自制游戏材料,结果发现孩子对很多游戏材料兴致不高,于是我们进行了“晨间游戏你想玩什么”的调查。调查结果五花八门,如:造房子、造大炮、跳格子、做纸飞机等等。我们又继续追问:“你们的材料哪里来呢?”孩子们又进行了积极的探讨:可以用鞋盒造房子,可以用旧纸筒造大炮,可以用布条跳格子……于是幼儿自发从家中带来很多游戏材料,他们带来的低结构材料往往生命力强,可以使游戏花样百出。如带来的锅子既可以在娃娃家煮饭,又可以到玩沙区游戏,还可以到音乐区敲敲打打。他们通过自己的想象和组合创造出不同于成人的游戏,幼儿自主、自由、快乐的内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提出“身心并重”的幼儿健康观,将幼儿健康放在了五大领域的首位。晨间户外游戏的有效组织实施,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积极改变原有户外游戏的运动方式,积极将区域性向全园性,单一年龄性向混龄转变,让我们的户外游戏更自主、更开放,也为我园幼儿园课程实施游戏化的进一步推进打好了基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刘焱.儿童游戏通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江苏省扬州市宝应县柳堡镇中心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