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成际梅
“田园幼儿核心素养”落实的思与行
文 成际梅
我们的田园教育努力把握核心素养的哲学本位,把教学目标从“知识本位”转移到“儿童本位”,把幼儿发展所需要的核心素养培养作为教学核心目标,在教育教学中落实。从“幼儿立场”出发,积极构建田园课程,创新田园教育教与学的评价方式,努力为幼儿核心素养发展搭建桥梁,让幼儿的核心素养提升看得见。
田园教育;幼儿为本;核心素养;田园课程
我们以教育家的思想为引领:杜威、陈鹤琴和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指引我们的田园课程努力做到以儿童、生活、活动为中心。教师、孩子、家长共同描绘出田园教育的愿景——那就是“幼儿为本”的田园教育,它是教育的初衷,是教育的归宿;它还是幼儿核心素养落实的依托,也是我们的教育追求!
我们从核心素养的角度,更准确地理解与把握《指南》目标的内涵。认真研究核心素养的特点及其培养方式,遵循核心素养的形成规律,以正确途径、科学方法落实目标。大胆尝试通过打通五大领域之间的逻辑关系,把概念知识和田园幼儿的生活、学习、游戏、运动等紧密联系起来,以季节为线索,以“田园美”“家乡亲”“民俗情”为维度,构建丰富多彩的田园主题活动。
我们的田园课程内容涵盖五大领域,包括田园劳作、田园探究、田园艺创、田园文学、田园运动和田园节庆六种类型。
为更好地促进教师将田园教育的愿景转化为实践行为,将田园教育的目标落实,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我设计了我们田园课程的8种组织形式——田园8号教室:
1号教室——交流型:通过“百度提问吧”“我的发现”“我的惊喜”等交流活动,发展幼儿认真倾听、坚持意见、大胆表达、乐于展示、积极提问、客观评价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2号教室——任务型:教师开放性或封闭性地陈述某一设计,挑战或完成一项任务,促进幼儿勇于探究、问题解决、技术运用、责任意识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3号教室——问题型:教师用即兴或预设的问题来支持幼儿的学习。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乐于想象和尊重事实的良好的素养。
4号教室——参与游戏型:教师加入幼儿的游戏,通过提问来拓展幼儿游戏的深度和广度,让幼儿学习共享、轮流、等待、合作,促进幼儿良好的学习品质与素养的培养。教师参与游戏,以自己的人文素养积极影响着幼儿,潜移默化地促进幼儿核心素养的发展。
5号教室——兴趣生成型:教师观察并记录幼儿的兴趣、能力以及性格,并基于这些观察做方案教学或主题教学活动。促进幼儿乐学、善学、珍爱生命、勇于探究、批判质疑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6号教室——真实田园型:让孩子进入真实的“田园”中,参与系列的符合农村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愉悦成长需要的实践活动,发展幼儿的各种能力,促进幼儿的劳动意识、问题解决、珍爱生命、勇于探究等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7号教室——回归自然型:我们积极创造机会把孩子们带进自然、走进社区,让孩子们拥抱自然,在与大自然和社区的交互作用中自由、快乐地成长。促进幼儿实践创新、尊重科学、勇于探究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8号教室——节日活动型:家园共同参与,在四季里开展各种节庆活动,如野菜节、甜瓜节、果蔬创意节等,让孩子们在举办节日活动的过程中,享受田园美、家乡亲和风俗情,促进积极交往、大胆表现、积极创造等良好学习品质与素养的发展。
我们在实践中探索建立“田园小星星评价体系”,积极构建落实幼儿核心素养的园本化。聚焦“健康、文明、积极、自信、快乐、创造”六大田园幼儿发展幸福素养,以幼儿园、家庭、社区为基本关注维度,涵括田园和普适性两类课程,由家庭、幼儿园、社会三方面共同协作,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这样由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维共同参与的“小星星评价”,能使幼儿的发展性评价成为一个立体、全面、客观的体系。能凸显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和育人目标,让星星之光保障幼儿核心素养的有效落实,见证每个田园宝宝的成长,陪伴他们幸福成长。
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田园教师要真正想“让每一个孩子在田园中自由呼吸,自由成长”,要真正实现自己的田园教育的梦想,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通过开展田园教师“教育专著阅读”“综合才艺展示”“自主教研”“落实师德承诺”等途径有效促进人文素养的提升,让自己不断在教育家的思想中呼吸,在田园教育中进步和成长!
朱激文.幼儿园田园教育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