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中音乐课应渗透音乐文化多元教学

2017-02-25 19:30周珍
教师博览·科研版 2016年11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周珍

(嵊州市教师进修学校,浙江 嵊州 312400)

[摘 要] 音乐是社会文化现象的具体形式之一,与文明历史、文化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必须把握文化与音乐的关系,积极引入地方文化、民族文化、诗词文化等多种文化形式,丰富现有的教学资源。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能够深入体会音乐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 高中音乐;课堂教学;音乐文化

音乐文化的引入,可以为高中音乐教学增添更多的艺术色彩与人文色彩,在实现音乐教学的基础上,帮助学生了解世界、民族、地区和地方的多元文化。但是目前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大多数教师都未加强对音乐文化渗透的重视程度,对教学水平的提高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一、以传承音乐文化的重要精神财富拓展教学深度

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精神财富。通过对其文化内容的探讨,有利于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深入理解,加强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避免教学流于表面。因此,教师应该改变过去的教学思维,不仅让学生学会如何去唱,还应该让学生知道为什么唱,彻底挖掘出音乐的由来与精髓。

例如在音乐鉴赏课《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欣赏《金蛇狂舞》、《毕业歌》以及《义勇军进行曲》等作品,通过音乐让学生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随后,再对作曲家聂耳进行介绍,让学生们紧跟着聂耳的成长脉络与作曲思想,探索其音乐作品中融入的民族音乐文化。如简单介绍聂耳的生平:聂耳出生于云南省昆明市,从小就受到云南民间音乐的感染,并在此基础上汲取了各个民族的优秀音乐文化。除了中国本土的音乐文化以外,聂耳还广泛接触西方音乐文化。除了分析聂耳的成长背景、汲取的文化类型以外,应向学生讲述《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让学生在了解文化故事后,能够对音乐的历史产生更深的感悟。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教学环节就是让学生自己去搜集有关聂耳的文化素材、音乐素材以及音乐的创作背景的相关材料,将其整理成板报,供全班一起分享,在学生与学生之间互相交流的过程中进一步挖掘音乐文化的精髓。通过音乐的导入与文化教学的渲染,学生端正了鉴赏音乐作品的态度,再次聆听时就会投入更深入的情感。

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文化的导入不仅是为了实现更好的教学,更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应该尽可能地扩充其知识面,找到音乐创作的源头。

二、以感知音乐文化的多彩艺术魅力拓宽教学模式

在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从音乐本身的欣赏与理解入手,让学生充分感知音乐与文化的魅力。但是如果过于传统地“守”着音乐,只会造成音乐课堂的枯燥乏味。对此,教师应该全面拓宽教学的模式,通过古今音乐文化的对比、多媒体引入等多种方式,让学生能够通过对比、分析等方法感知音乐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讲解中国民族乐器与西方常见音乐乐器的过程中,教师不仅应展示中西乐器的图片,用多媒体播放不同乐器演奏的音乐,还要引导学生去搜集自己感兴趣的乐器文化,举行“中西方乐器文化大展台”的主题活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分别选择两种或者多种中西乐器进行对比:如有的学生喜欢探究中国乐器“笛”的发展,从追溯笛子的起源到一一罗列历代笛子的发展史,从笛子的制作材质演变到其形状结构、音色的逐步优化,从人们对笛子演奏技巧的日益更新到历代笛子演奏名家的精湛技艺等等,整理了较为详尽的资料。

中国笛子历史悠久,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秦汉时期已有了七孔竹笛,并发明了两头笛,蔡邕、荀勖、梁武帝都曾制作十二律笛,即一笛一律。笛在汉代前多指竖吹笛,秦汉以来,笛已成为竖吹的箫和横吹的笛的共同名称,并延续了很长时期。元朝以后笛子与现在类似,随着宋词元曲的崛起,戏曲蓬勃发展,笛子成为很多剧种的伴奏乐器。笛子不但演奏技巧丰富,而且它的品种也多种多样,一般分为南方的曲笛和北方的梆笛,有定调笛、加键笛、玉屏笛、七孔笛、十一孔笛等,并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南北两派。实际教学中可结合音乐作品对南派与北派的演奏技巧特点进行了明确的分析。如南派以细腻、典雅、华丽、流畅取胜;北派则以粗犷、明亮、刚劲有力见长。

而有的学生却偏爱探究西方乐器“笛”的發展:西方的笛分为短笛、长笛等多种类型。西方的笛在造型上较为别致、在音域上极为宽广,具有绚丽的音色和丰富的表现力。西方的笛文化虽然在发展历史上不如中国的笛,但也代表了西方音乐文化的整体发展。这种对比模式、讲解模式的教学,使得文化的引入更加自然,也避免了单纯看图或者听音乐了解乐器的单调,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感受到音乐文化的魅力。

教师应该认识到音乐并不是孤立的、单独的,音乐教学也并不是只有一种模式、一种方法,教师不仅应该主动向学生传递音乐的文化,更应该提高教学的双向性,在提高学生自主分析的同时,通过对学生视觉、听觉与感觉的调动,让文化与学生更加贴近。

三、以弘扬音乐文化的独特民族精神陶冶思想情操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的音乐都独具本民族特色。音乐的教学自然要从各个民族入手,要想实现音乐的多元教学,就应该在教学中充分融入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让学生在独具韵味的山歌、民歌之中体会中国音乐文化的独树一帜,从而形成传承与发展的意识,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音乐价值观,提高音乐教学的总体价值。

为了让学生们能够体验民族音乐的魅力,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在课下对各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背景进行充分的调查,让学生在不听音乐的情况下,去猜测各民族的音乐会有什么样的特点。例如,教师在课堂上对云南彝族的文化特征、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彝族是中国的第六大少数民族,“火把节”是彝族地区最普遍而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每到火把节,彝族男女老少,身穿节日盛装,打牲畜祭献灵牌,尽情跳舞唱歌、赛马、摔跤。夜晚,手持火把,转绕住宅和田间,然后相聚一地烧起篝火,翩翩起舞。除此之外,教师应对云南彝族的服装文化、舞蹈艺术进行详尽地分析,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们去猜想云南彝族音乐的风格。这种猜想会明显调动课堂教学的整体氛围,有的学生在结合我国少数民族音乐特征的基础上,认为该民族的音乐应该是自由奔放的;有的学生认为彝族的音乐在节奏上应该相对较快,且在旋律上较为优美流畅。这时候教师再让学生们去欣赏教材中的音乐《跳月歌》,让学生们在理解、认识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感知民族音乐。为了延伸这种多元教学的整体效果,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下搜集更多的云南彝族音乐,加深民族音乐对学生情感、思想的熏陶。

教师应该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是每个中国人的责任,在加强文化与音乐感染的同时,让学生主动形成维护民族音乐发展的意识,增强学生的民族精神。

四、以鉴赏音乐文化的唯美诗意歌词彰显诗情画意

音乐在注重乐感的同时也讲究歌词的唯美与知性,在众多歌曲中都有较为诗情画意的歌词,这些歌词不仅彰显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音乐教学变得更为生动。在原有的高中音乐素材中,《诗经五首》、《春晓》、《枫桥夜泊》等作品已经将音乐与诗歌巧妙结合在一起,教师应该以这些音乐素材为基础,在生活中找到更多具有诗情画意的音乐作品,在贴近学生思维与审美的同时,打造多元音乐构成的高效课堂。

在正式开展“音乐与诗歌”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们欣赏近来网络上较为流行的几首中国风音乐——《千秋月别西楚将》、《归雁》、《青花瓷》、《苏幕遮》等。古诗词在演唱上独具特点,与现代歌曲的演唱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许是造成很多学生不喜欢传统古诗词唱法的原因。如果教师选择与现代流行音乐相结合的古诗词歌曲进行教学,就能够提高学生在学习、演唱上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可以先将这些歌曲的歌词一一列举出来,如《归雁》的歌词:独行在秦川,敛羽至江南,不啼长悲曲,一枕梦酣,栖涯天之畔,对月出东山,俯颈啜松泉,流年缓缓……《青花瓷》的歌词: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让学生们朗读歌词后进行文学赏析,从唯美的歌词入手,分析和感受这些歌曲在词藻上的华丽与曲调上的婉转。教师再对诗词与音乐的历史发展进行分析,从诗经、唐诗宋词与音乐结合演变的历史入手,让学生意识到诗歌与音乐的关系。随后,教师再将教材中原有歌曲的歌词摘取出来,让学生对这些歌词进行文学分析,理解并诠释其中的感情与愿望,捕捉古诗词的精髓与韵味,让学生得到文化渲染的基础上,再播放教材中原有的音乐素材,让学生们一起学唱。

教师在此过程中必须发挥积极的引导与指导作用,教会学生古诗词歌曲演唱的基本技巧,鼓励学生通过了解、学习,尊重古诗词的节奏美、韵律美,凭借自如的收放,灵活表达古诗词歌曲的文化氛围与艺术特点。

五、以体验音乐文化的璀璨地方特色丰富教学资源

地方文化资源包括区域内的自然地理、风俗人情、历史文化等多种资源,通过地方文化资源的融入,不仅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同时也是对地方文化的保护与发展。教师在利用地方文化资源的过程中,应该尽量选择与学生生活相贴切、与时代主旋律相一致,且能展示本地特有文化魅力的音乐素材,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提高高中音乐教学的活力,促进教学的全面变革。

教师在正式开展教学前,可以让每一个学生自己去周边调查、分析本地区音乐的发展。例如,越剧是浙江地方戏曲剧种之一,曾称“小歌班”、“的笃板”、“绍兴文戏”,有第二国剧之称,一直是我们嵊州最璀璨的音乐文化。越剧在不断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艺术流派,被公认的艺术流派有六个:袁雪芬的“袁派”,唱腔纯朴委婉,情真意切,表演商端庄沉静,重视体现真情实感,塑的多为善良、温淑的女性形象。傅全香的“傅派”,唱腔跳跃跌宕,表演活泼多姿,塑的多是热情、痴情的女子形象。戚雅仙的“戚派”,从“袁派”深化而来,唱腔迂回沉郁,表演自然大方,塑的多是悲剧形象。尹桂芳的“尹派”,唱腔流畅深沉,表演潇洒儒雅,塑的多为风流倜傥的书生形象。范瑞娟的“范派”,唱腔富有男性美,质村醇厚,表演富有生活气息,擅演耿直戆厚的男子。徐玉兰的“徐派”,唱腔华丽奔放,表演充满活力,以塑造深情的书生才子见长。除了这六个公认的流派之外,旦角中的王文娟、吕瑞英、金采凤、张云霞,小生中的陆锦花、毕春芳,老生中的张桂凤、徐天红、吴小楼、商芳臣,都有与众不同的风格。

教师可以适时在班级中开展“追随越剧,探寻魅力”的活动,并带领学生去越剧艺术学校聆听、欣赏、感受越剧艺术,引导学生去民间录制民間艺人的唱段,并跟随艺人们的演唱进行模仿练习,这样能够全面激发学生对传统音乐的兴趣与爱好,整体提升学生的乡土意识。教师可以将学生整合的越剧资源进行分类整理,制作成微课并上传到班级群文件和校园网站上,供学生去下载学习。最重要的一个教学环节设置是对学生音乐创造力的培养——引导学生选择模仿自己喜欢的流派唱腔,鼓励学生自己走上讲台,进行嵊州越剧经典剧目、名家名段的现场演绎:如《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厢记》、《屈原》、《何文秀》、《盘妻索妻》、《沙漠王子》、《九斤姑娘》、《陆游与唐琬》、《孔雀东南飞》、《追鱼》、《情探》等。让学生在自我演绎中能够运用地方特有的元素,将不同的代表性流派特点进行演绎体会,促使学生在感受地方音乐文化的基础上,体验、发现更多的乐趣。最后,邀请具有精湛技艺的民间艺人走入课堂,让学生亲身体会纯正民间音乐的魅力。

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发现音乐作品中的时代历史与特殊情怀,将音乐的发展与地区的发展有机整合,从而创建音乐文化体系,加强地方文化的广泛传播与积极传承。同时,教师也应该认识到地方文化导入的艰巨性,力争取得学校的支持,从而为音乐多元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正昌.将爨文化引入当地中学音乐课堂的可行性研究[J].音乐时空,2014,(04):192

[2]王培.多元文化在高中音乐鉴赏中的合理应用[J].中学时代,2014,(12):196

[3]孙剑.在高中音乐鉴赏中融入多元文化的意义[J].时代教育,2014,(16):135

[4]李晓文.多元文化教学理念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通俗歌曲,2015,(10):45-46

[5]张小鸥.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理念对教师搞中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07,(05):7-10

[6]张敏.跨越多彩文化读懂音乐之美——浅议高中音乐欣赏教学中相关文化的导入[J].魅力中国,2011,(13):322-323.

责任编辑 无 忧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
《粤江流域人民史》之广西壮族音乐文化《刘三姐》
论吉林省少数民族戏剧发展对少数民族音乐文化产业发展的影响
多元音乐文化背景下的高中音乐教育
新课改下如何打造优质高效的高中音乐鉴赏课
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中国当下乡村“西乐队”音乐文化初探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