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丽敏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金華 321017)
[摘 要] 阅读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小学语文中段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当前阅读教学中存在学生朗读效果不佳,抽象词汇难以理解,注意力易分散等不足等问题。多媒体课件作为教学活动中使用最广泛的教学手段,能够拓展学生思维,突出教学重难点。基于此,本文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中,旨在提高学生朗读效果,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
[关键词] 多媒体技术;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的能力[1]。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到:“积三十年的经验,使我确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2] 同时,《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阅读作为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研究文本,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及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实践,不能光只有教师的阅读分析,而没有学生的阅读实践。”这就说明教师要摒弃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要想办法借助相关的教学手段,让学生主动阅读、会阅读。
一、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朗读效果不佳
在小学中高阅读教学中,关于朗读的目标都要求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就要求学生要细心品味朗读中的语言,感受作者在课文中的态度思想,学习用一定的情感朗读课文,表现自己对作者当时情感态度的理解。这样的目标指向对于小学高段的孩子来说是可以通过教师引导和自己阅读文本得以感知的,从而达到一定效果。但是对于小学中段的孩子来说,阅读教学课上仅仅通过教师引导、示范朗读是远远不够的。因此,如何在中段的阅读课上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成为现在阅读课上的一大难题。
(二)抽象词汇难以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钻研文本是整个教学中的重要环节,而钻研文本无可厚非的从字、词、句入手,最后延伸到段、篇。经过笔者翻看人教版小学三、四年级四本语文书,发现所选课文大多出自有名的现代文学家、散文家、诗人之手。这些文章都是经典之作,距离21世纪的孩子也有了一定距离,所以,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无法理解或者与学生生活并非息息相关的词汇。因此,在如何让学生更好理解词汇,研读文本成为了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三)注意力易分散
一是学生注意力保持时间短。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注意稳定性会随着年龄的增大而提高。然而,实验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中段的学生(10~12岁儿童)注意力基本保持在14—22分钟左右,因此,单靠老师的解说,很难在学生注意力发散后再进行教学,从而导致学生学习效率降低。二是教师制作的课件过于文字化。在阅读教学中,钻研文本是一重要环节,也是必经环节。通常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会呈现课文的重点词句,但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体会文字、把握情感,教师往往会将整段的课文段落呈现在课件当中,然后通过改变字体颜色的方式标出重点语句。这样虽然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文本,但课件上文字太多不仅丧失了其多媒体课件生动形象展示内容的特点,还会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降低学习兴趣,从而导致注意分散的现象。
因此,如何提高学生注意力成为了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题。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的功效
一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的特点,将本节课的重点或难点转换成图像、音频、动画等形式,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3] 二是强化形象对比,促进学生记忆。根据人脑储存信息的时间及编码方式的不同,可以将记忆分为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一般能保持多年甚至终身。它有即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两种信息组织方式。表象编码是利用视形象、声音、味觉和触觉形象组织材料来帮助记忆。
多媒体技术融合了音频、视频技术,展示的画面生动形象,能刺激学生的听觉、视觉器官,必要的内容又能停留与分解,能充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可以促进学生长时记忆。
三、多媒体在小学语文中段阅读教学中的运用
(一)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阅读情境,提高学生朗读效果
课标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因此,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地读,陶冶其情操。心理学研究表明,朗读的最佳效果需要情感的投入,而学生情感的表现,是受课堂环境氛围、本身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及自身的情绪等因素的影响,所以阅读教学中的朗读训练,教师应当根据课文的特点、年龄特点、学生心理创设情境。而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动画等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可以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这大大弥补了学生朗读欠投入的不足。[4]
[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片段
教师展示课文片段。
教师要求两位学生朗读这段话,感受这一段的字里行间都写满了难,体会万里长城凝结了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师:这两位同学刚刚情感把握的都还好。下面,咱们再来感受下当时劳动人民的艰辛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一段有关修筑长城的视频和相关图片。
师:同学们,感受到了吗?谁再来读读这段话。
此时很多同学都沉静在视频当中,有些甚至在小声议论着“他们好辛苦啊”,“好可怜”,“这么大的石头怎么可能搬得动呢?”,教师再次请学生朗读,此时在这位学生读的时候为他配上课件中准备的背景音乐。
师:你看,读得多动人,多好啊!仿佛看见了劳动人民搬条石的情景。下面,我们学着这位同学,一起来读这段话。
朗读时除了做好停顿,同时还要强调、突出劳动人民艰辛的词语。对于强调的词语可以使用提高音量、降低音量或者减缓语速等朗读方式。学生因为前面的情景观摩,情感得到升华,明显比之前读得更好。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在閱读教学中的朗读指导上是有所帮助的,它能有效地解决教师朗读示范的单一性,为学生的朗读创设情境,使之情感得到最大化的熏陶,从而达到朗读训练的效果。
(二)运用多媒体技术启发学生想象力,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科书的体例和呈现方式应灵活多样,避免模式化。注意为学生设计体验性活动和研究性专题,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阅读课堂教学中,学生经常会遇到比较生僻难懂的词汇,单靠教师的语言讲解很难理解。而借助多媒体技术,老师们可以把课堂中的教学重难点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生动形象展示出来,使抽象的知识或词汇直观化、形象化和趣味化,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白鹅》教学片段
教师提问学生哪里可以看出白鹅的高傲。
生:从“大模大样”这个词中可以看出白鹅走路时架子很大,旁若无人,十分傲慢。
师:是呀,从“大模大样”这个词中可以看出,不过丰子恺先生还说这只白鹅颇像京剧里的净角出场,知道什么是“净角”吗?
此时很多学生开始翻看词语手册,查找“净角”的意思。
师:既然同学们都知道了“净角”的意思,那谁能来演一演呢?
当教师提出让学生来演一演时,明显学生的举手意愿就弱下去了,很多学生在讨论“这该怎么演呢?都没有看到过啊”。在学生的议论声中,教师播放了课件里事先准备好的一段净角出场的视频。
师:同学们看,这就是净角出场,从净角的这个出场中,你们感受到了什么?
生1:净角出场走路很慢,还大摇大摆。
生2:净角出场给人一种傲慢,旁若无人的感觉。
生3:和白鹅一样傲慢。
师:是呀!所以丰子恺先生将白鹅高傲、傲慢的步态比作了净角出场,形象吧,这大模大样的,够傲吧!
由此可见,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解决了单靠教师单一的教学语言而引起的学生陷入“听不懂”窘境的问题,同时,将抽象的词汇具体化,轻松化解了教学重难点。
(三)运用多媒体技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课堂气氛
多媒体技术之所以受欢迎,是因为它演示出来的内容生动形象,较好理解,但绝不能把课件当作word使用,因此,在制作课件时要转变“只放文本”的观念,做到图文并茂,并遵循“文不如表,表不如图”的原则,增加课件的趣味性,从而在课内更好地吸引学生注意力。
结合笔者实习经验,发现在课堂上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极大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课堂气氛,提高学习效率。
[案例]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搭石》教学片段
师:家乡的人们为什么要搭石?
生:“每年汛期,山洪暴发,溪水猛涨。山洪过后,人们出工、收工、赶集、访友必须脱鞋挽裤。”
此时的教学进入整节课的后半部分,有一部分学生开始走神。
师:是呀!原来每年山洪过后,家乡人们出工就必须——脱鞋挽裤;收工就必须——脱鞋挽裤;赶集就必须——脱鞋挽裤;访友就必须——脱鞋挽裤;
此时,与教师互动的学生越来越少,走神的学生越来越多。
师:同学们看
师:看了图片,这一次又一次的脱鞋挽裤,你体会/感受到什么?
由于图片的出示,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课件上,纷纷发出感叹的声音,并且举手的人明显增多。
生:穿过溪水很不容易,很不方便。
由此可见,在中段学生注意力分散的时候,通过运用多媒体能够快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调动课堂气氛。
四、小结
多媒体技术具有生动形象的特点,它通过创设情境来提高学生的朗读效果,可以激发学生想象力,以此来解决学生难以理解的词汇,还可以瞬间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调动课堂气氛。但在使用多媒体课件的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本,将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与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有机结合,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总之,只要我们正确、灵活运用多媒体技术,就一定能让多媒体技术发挥出辅助教学的优势,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贾明.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最新修订版】[EB/OL].http://blog.luohuedu.net/blog/456309.aspx.2014,03.
[2]李霞.让多媒体点燃孩子生命中的经典燧火——谈多媒体环境下的经典诵读课教学[J].考试周刊,2011,(07):10-13.
[3]李映.怒江少数民族地区高中化学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云南:云南师范大学,2009.
[4]杨桂枝;陈桂辉.创设情境,激发朗读情感[J].小学教育科研论坛,2003,(04):15-18.
责任编辑 蓝光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