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应该一直走在阅读经典的路上

2017-02-25 23:38林美钦
中国教师 2017年2期
关键词:西华子路讲授

林美钦

经典可以说是我们知识体系的根基,是精神世界的家园。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不读书,更不要说阅读经典。其中,教师不读书,在某种意义上是整个社会缺乏阅读的缩影。我们想让每一个孩子在经典中汲取人生的养分,那就意味着每一个教师都应该一直走在经典阅读的路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教师成长、发展、快乐的养分,均可以在经典中获得。

记得我第一次讲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只是将文章进行详细翻译,分析四人的志向和性格,分析孔子評判学生的标准。因为我并未广泛深入地从阅读中汲取养分,只是就选文讲选文,也就导致了学生对孔子理解的肤浅。全班学生都不喜欢孔子,甚至认为孔子周游列国只是为了求官。在第二次讲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之前,我首先硬着头皮啃下了《论语》,又在高一下半学期带着学生每天读一点《论语》,写一点感受,使这一部经典慢慢走近学生。再向有兴趣的学生推荐阅读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让学生从中国哲学家的表达方式、中国哲学产生的背景以及冯友兰先生对诸子百家的阐释中,重新认识孔子。最后,全校举办了《百家讲坛》。通过这一轮全方位的阅读,学生赏析的角度发生了变化,大到“治国的道理和方式”“礼乐在社会中的作用”,小到谈论“孔子的行事风格、言谈举止、衣食住行和生活习惯”等,从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仰望孔子。高二我再次讲授《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时,学生在课堂上一改以前对孔子的态度,从经济、文化、政治等各个角度去理解孔子。有的学生甚至能够谈到,春秋之末,天下大乱,孔子不能不去思考百姓的疾苦,否则他以“仁”为本的思想就无从得以体现。。

学生的变化和进步,让我认识到,经典著作不太好读,因为其中牵涉太多的历史知识,如果不了解中国历史,很多经典读上去味同嚼蜡。因此,学生惧怕阅读经典。对此,我也心有惧惧焉。但是,如果连老师都不去阅读经典,每次布置作业时只说请在什么时间段读完《红楼梦》《论语》《呐喊》《四世同堂》等,那学生又怎会在繁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区认真阅读呢?如果教师不阅读经典,那学生的经典阅读必然是浮光掠影,经典中最有分量的价值就会深深掩埋,而到了成年之后更是懒于开卷,疏于阅读。

教师应该一直走在经典阅读的路上,因为一个好的教师绝不是用荣誉证书堆砌起来的,反而是在经典阅读的道路上“读”出来的;当一个教师像一本经典著作那样的时候,我们的人格魅力就会常读常新,就会日久弥新,那么慢慢地,班级里就会有很多学生爱上阅读的。

(作者单位: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

猜你喜欢
西华子路讲授
孔子“教训”子路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儿歌作品:姊妹节里等你来
如何征服一枚野生子路
Research on the importance of students’ silence in Second Language Classroom
Discourse Cohesion and Coherence in Sonnet 18
李玲慧作品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