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 婵
教材是个什么样的“例子”
■孙 婵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它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和文化、提升和发展学生的综合素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则是体现国家语文课程标准、实现课标要求的重要载体。它吸纳了历年来课程改革的最优秀的成果,沉淀了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普及性教材。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科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是国家义务教育工程推进并落实的有力抓手之一,历时性和共时性决定了它的不可替代性。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正是因为我们的语文教科书(以下简称教材)承载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就使得教材这个“例子”具有它的特殊意义和价值。
好的语文教材如同好的食材,天然,好打理,易吸受,有营养。无论是此前的人教版语文教材,还是今年9月初全国初中生统一使用的部编版新教材,在课文的选文方面都强调了经典性、人文性和适切性。选入教材的文本文质兼美,契合学生发展,适宜初中教学。部编版新教材还兼顾了时代性。如在七年级下册教材中选编了杨利伟的《太空一日》和刘慈欣的《带上她的眼睛》,让学生阅读感受当今人类社会对自然的勇敢探索和奇特的科学幻想。
语文教材承载历史,关乎成长。那些经典的、智慧的、启迪性和体验性强的选文会影响并伴随学生的终身发展。部编版七年级语文教材以朱自清的经典散文《春》引领学生开启初中的语文学习。课文虽是描写春天的自然景象,但学生读后会在无形之中受到激励,“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单是这样的编排顺序就足见教材编写者的匠心。纵观部编版七年级的两本教材,选文的人文主题特别清晰,重点关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在这三大主题背景下,单元的主题丰富多彩:有四季之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哲思、人与动物、科幻探险、群星闪耀、凡人小事、修身正己、家国情怀等。这些主题下的作品,或引发学生对人与自然的审美情趣,或启迪学生对人生价值的深度思考,或用人物的精神激起情感共鸣,或因科学幻想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等。如诸葛亮的《诫子书》,是诸葛亮写给儿子的一封家信。文章不足百字,却在殷殷教诲中将修身治学的大道理谈得透彻而又深刻,满含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期望和深情。这篇文章内容深刻,情真意切,勉励后代确立志向,惜时勤学,修身正己,奉献社会,即使到了今天还依旧有极高的教育价值。文中很多句子如“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等都成了后人治学的座右铭。这篇文章韵律整齐,思路缜密,是古代家书中的典范,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经典之作。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打破时空的界限,与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和生命的对话,在心中埋下一颗勤勉治学、宁静淡泊的种子。再如,部编版七(下)第二单元,入选的四篇文章是光未然的诗歌《黄河颂》、都德的小说《最后一课》、端木蕻良的散文《土地的誓言》及古代乐府诗集中的《木兰诗》。这四篇文章,感心动耳,荡气回肠,时空跨度大,体裁多样,但是它们都表达了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的情感,那就是家国情怀。学生涵泳浸泡在这样的作品氛围中,能够激起他们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怀,激发他们勇于担当的精神。
在我们的教材中,这样的作品不胜枚举。这些作品经过岁月的沉淀,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成长,堪称经典。这些作品多角度、全方位地为学生的人生成长、审美情趣和价值判断等打好精神的底子。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总主编、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教授在解读这一套新教材时强调,“立德树人”是教材编写的核心思想。但是我们的语文课程不同于政治或历史课程,这样的育人意识有机融入、整体渗透在我们的语文教科书里,润物无声。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的语文教材用文学经典引领成长、浸润心灵,这是其他学科的教材所无法比拟的。
“就语文学习来说,思想是一方面,表达思想内容的工具又是一方面。”“学习语文,这两方面都要正确对待。”叶圣陶先生在很多年前就表达了这样的语文教学思想。选入我们语文教材的文本均是经过历史的沉淀流传下来的经典文章,它们不仅陶冶学生的精神,同时也为学生继承和学习人类优秀的语言文字提供了范本。
编入部编版语文教材的文本题材、体裁风格多样,均是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作品典范而富有文化内涵,难易适中。在这些文本的随文学习中,学生可以获得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等语文要素的全方位的学习。本套教材还特别注重继承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民族自信心。“初中古诗文的选篇共124篇,占所有选篇的51.7%。体裁从《诗经》到清代的诗文,从古风、民歌、律诗、绝句到词曲,从诸子散文到历史散文,从两汉论文到唐宋古文、明清小品,均有收录。”(温儒敏)从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学作品中,学生可以感知前人优秀的语言表达,还可以习得很多艺术的表现手法,如比兴、象征、白描、互文、移情、通感、用典等。这些母语的精髓,将大大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他们的思想境界。
关于革命传统教育,教材也选入了很多相应的经典著作,并占有一定的比重。如七(上)第四单元选入了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这篇经典好文回归教材,一时唤醒了几代人的学习记忆。学习白求恩同志高贵的精神品质,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有道德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不仅是我们父辈的追求,也是我们当代中学生的精神追求,这种精神应该是代代相传的。全文以说理为主,兼叙述和抒情,思路明晰,条理分明,语言极富感染力和说服力,是纪念性文章的典范之作。不管是语言表达,还是结构章法,均是学生言语学习的极好的“例子”。
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编撰历时四年,调集全国五六十个专家组建编写组,超过二十次的审查,两次大规模的试教后,经国家教育部审批通过,终于尘埃落定。这套教材中的“例子”,可以说是经典中的经典,是为中国学生量身定制的最好的精神大餐。学生在阅读这些文本时要能领悟其言语世界的奥秘,提高自身的语文素养,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
从部编版教材的整体建构来看,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课外阅读成为课程的有效组成部分,沟通了课内外的阅读,强调了单篇阅读与“整本书阅读”的结合。“整本书阅读”的理念开始正式进入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此外,每册书还专题设计了三个写作单元和三个综合性学习单元。八、九两个年级的分册整合读写还设计了活动探究单元。教材的名著导读部分与此前的人教版教材相比,更注重名著阅读的方法。这一创新设计能更好地指导学生进行名著阅读,消除他们与经典之间的隔阂。
不管从选文的单元安排,还是从语文要素的排兵布阵,均能看出部编版教材对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培养是有梯度地螺旋式设计。如七(上)的单元主题安排了四季美景、至爱亲情、学习生活、人生之舟、人与动物、想象之翼等主题,这些主题下的选文内容丰富,浅显易懂,特别符合刚进入初中的学生的语文阅读水平,能激发和培养他们的语文学习兴趣。七(下)的单元主题就更进一层,以哲思和成长为主。如第一单元就安排了杰出人物单元,有博学睿智的科学家邓稼先,有叱咤风云的政治家闻一多,有以笔当枪的文学家鲁迅,还有决胜千里的军事家孙权等。向这些杰出人物学习,旨在唤起七年级学生对理想的憧憬和追求,尽快成长为一个有社会担当的人。七(下)的其他几个单元也是如此:家国情怀单元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凡人小事和中华美德单元引导学生向善、务实、求美;人与自然单元触发学生关注环境;科学探险单元则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未知领域探索的兴趣。从阅读方法的训练要求来看,七(上)要求学生能够学会朗读和默读,七(下)则要求学生能精读、略读、比较阅读和浏览。阅读的策略也有层级训练,七(上)要求学生能把握大意,理清作者思路,品味精彩语句,体会思想情感,而七(下)则要求学生能把握人物特征,掌握叙事角度和详略,了解抒情方式,学会思考质疑等。对于阅读策略和阅读方法的要求,均在每册书的单元提示中有具体的陈述,并渗透到每篇文章的预习提示和课后的思考探究或阅读提示中。作文单元的教学设计也是如此,七(上)要求学生能具备一般的写作能力,七(下)要求学生学会写人记事,写人要抓住特点,写出人物的精神,学会抓住细节,学会抒情等,写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此外,语法知识的学习也是如此,由易到难,依次以补白的形式附在课文的后面。
综上所述,部编版教材的设计完全符合初中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阅读的能级要求,非常科学。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教材绝不是简单的经典的堆砌,一本好的教材一定有着非常好的教育理念,有它的整体性和适切性。
因此,部编版教材对教师的教学要求更高了,更加强调在教师的引领下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综合表达。教师绝对不能机械地照本宣科,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文本、不同的课型(教读、自读或课外阅读等)、不同的阅读要求(单册要求、单元要求和单篇要求)进行宏观策划和微观设计,文本主题和语文要素二者不可偏废,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要有机地渗透到日常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在解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能很好地解构教材,看到编者的意图,这样才能更好地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
(作者为南京市鼓楼区教师发展中心初中语文教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