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整本书阅读来引领经典阅读
——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

2017-02-25 20:57郑宁玲
初中生世界 2017年48期
关键词:妖精师徒原著

■郑宁玲

以整本书阅读来引领经典阅读
——以《西游记》的整本书阅读为例

■郑宁玲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深入,语文阅读教学改革也有了很大的效果。但是如何更好地进行“整本书阅读”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作为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其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可以作为一个例子来借鉴,从“声影”“质疑”“仿范”的角度出发,激发兴趣,带领学生“乐读”“享读”“精读”,从而更好地阅读经典。

整本书阅读 经典阅读 兴趣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有较为丰富的积累和良好的语感,注重情感体验,发展感受和理解的能力。”然而,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我们却不得不面对考试这个指挥棒,学生在题海战术中很难挤出时间去阅读书籍,更不要说去熟练运用阅读方法。那么,如何指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经典阅读,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正是一线教师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难题。

随着课程改革不断推进,《课程标准》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所以,读“整本的书”可以作为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好办法。

“整本书阅读”的“整”具有整体、完整的意思。从“质”上来看,既包括整本书的故事脉络或者理论体系的全盘把握,也包括对组成故事的框架、情节或者理论支撑点和论点的了解;“本”在这里不仅仅指一本书,还指一系列相关的书籍;“阅读”,可以是深读、浅读,也可以是精读、略读,还可以是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

下面以笔者在新优质初中引领学生阅读《西游记》为例,围绕整本书阅读的问题,谈论如何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整本书阅读。《西游记》作为学生都熟知的作品,又作为七年级上学期名著阅读的重要部分,我尝试用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帮助学生消除对阅读名著的畏难情绪,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带领学生读经典,收获学习感悟。

一、声影激趣,乐读原著

“在教育上,兴趣既与目的有关,又与手段有关;也就是说,兴趣既是目标,又是与旨在达到目标的经验相关的动机力量。”但是,“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容易受到功利化、娱乐化阅读风气的影响,对经典作品不感兴趣。”因此,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整本书阅读开始的基础。

比如,在讲小雷音寺时,有的男孩子利用西游记的游戏形象制作PPT,借助他们对游戏的兴趣,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带领学生阅读悟空在二十八星宿协助下,与黄眉怪交战的文字。

学生也很喜欢找不同版本中的影视剧人物图片来做PPT,我会让学生找出原著中对人物的相关描写,让学生比一比,哪个版本的人物塑造更接近原著,更符合他们心中的想象。

声影固然有趣,巧妙引导学生在这种有趣中激起阅读书本的兴趣,他们会发现原著更加有趣,更乐意去阅读原著。

二、趣读质疑,享读原著

在阅读过程中,我设置了课前演讲,让学生按章回与同学共读分享,演讲内容由内容概括与质疑组成。学起于思,思源于疑,这种相互质疑使得学生互相督促,互相分享原著中的细节。演讲的学生为了博得同学的眼球,常常问题出得非常细致,时间、地点、人物、妖精的名称、妖精的来历、妖精的神奇之处,如考题一般关照文本的细枝末节。听的同学也会出如此细节的题目考考演讲的同学有没有认真阅读。

著名教育理论家、教育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演讲的过程中,学生会因为情节的趣味性质疑,在解疑的过程中共享自己的见解,碰撞的火花可以使得学习化难为简。引导学生带有文学鉴赏的意味读《西游记》,使学生获得相关的文体知识和读写知识,学习到阅读与写作的方法,学会用文学的视角对教学内容进行阅读。

三、趣仿范例,精读原著

“多读多作固然重要,但是最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对于这个‘怎样’,如果不能切实解答,就算不得注重了方法。”“一目十行囫囵吞枣地读下去,至多只能增进一些知识和经验,并不能领会写作的技术。”从叶老的阐释中,可以看出,只有整本书阅读还远远不够,关键是要通过整本书阅读使学生有所收获,要知道怎样读更好。要通过阅读领会表达的妙处,更要学习阅读名著的方法——精读与跳读,还要督促写,提升学生读写能力,为此我设置了读书报告交流的环节。

在七年级课本中,对西游记的阅读指导要求是精读和跳读,学生能主动舍弃,有意忽略一部分内容,细腻感受,透彻理解,广泛联想一部分内容,对喜欢的情节细读,精思和鉴赏。其中名著导读用三调芭蕉扇的例子做了示范,写了如何精读。在读书交流过程中,我鼓励学生借鉴语文课本上的范例,大胆联想,于是读书报告中出现了一些精彩的小片段。

比如第七十七回,八戒被怪咬住,沙僧被象卷住,悟空纵筋斗云欲走,被鹏怪飞上抓住。三怪将师徒入笼内蒸。学生仿照范例的格式从对话探究人物心理。

学生说,本回遇难不同于他回,唐僧师徒面临生死考验。取经不仅为了普度众生,而且是为了唐僧师徒的修心。佛教讲究参透生死,世界本空。将修行者置于死亡的境地,是对修行者的考验,有助于其参透人生万象。妖精渴望通过吃唐僧肉以求长生,但唐僧肉从来没有被妖精享受。而在本回中,唐僧却实实在在地被困住,并被塞进了蒸笼。面对死亡,师徒反应不一。八戒关心的是“闷气蒸”还是“出气蒸”。他极其乐观,“我有些寒湿的病……烧火的长官,添上些柴便怎的?”悟空则担心师父被蒸死,数次营救;只有“沙僧与长老嘤嘤的啼哭”。老魔把唐僧抱住不放,要把唐僧“夹生吃”了。后来,悟空以为师父被吃,“心如刀绞,泪似水流。”师徒四人在被蒸事件中,对生死有了更深的认识。狮岭遇难,惊动了佛祖如来,这也是其他遇难事件少有的……

我们要鼓励学生在范文的指引下,大胆地进行精读体验,也许有的见解并不完全正确,但我们要尊重学生的个人见解,鼓励他们发表个性化见解。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只有尊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促进学生的主动性,才能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获得良好的语文素养。

《西游记》是本有趣的书,让我们用兴趣作为翅膀,引领学生通过片段和细节激发阅读整本书的兴趣,并从中有所收获。

(作者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属高级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妖精师徒原著
唐僧师徒再就业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妖精的音乐会
妖精的跳棋
可爱的师徒
儿时与空姐合影 15年后两人成师徒
妖精的音乐会
拔牙
在下雨的夜晚遇见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