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三台中学校 蒋良水
关于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生本导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四川省三台中学校 蒋良水
“生本导学”指的是以生本理念作为教学的指导思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导学稿为载体,与学生共同进行研究、学习,并通过适当的提示、引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提升教学效果。如何正确地将“生本导学”模式运用到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是高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工作中的重点研究问题。下面从“生本导学”准备工作和应用策略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高中;生本导学;函数教学;应用模式
1.教学内容的准备
所谓“生本”,就是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要让学生发挥学习积极性的同时能够很好地掌握知识。函数相比于高中数学课程的其他知识点更具有难度,要将“生本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中进行运用,教师就应在课前进行充足的准备工作,使教学效果能够得到保证。教师在教学前应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合理、仔细的安排,什么时间进行提问,什么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什么时间让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合作交流等等方面,教师都应该在课前做出合理、清晰的规划。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把握好教学的重点所在,以便找准问题的切入点,对学生做出正确的引导,把握好课堂教学中最为有效的时机。
2.教学组织的准备
小组学习的形式是“生本导学”模式的依托,教师在教学前应对每一个学习小组进行合理的划分。首先,在分组中要对学生的学习能力、状况、性格特点等进行综合考量,根据互补的特点,将5~6个学生划分为一组,人数过多会导致不能将所有学生的想法表达出来,而人数较少则会缺乏活跃的气氛以及思维的碰撞。其次,教师在进行导学方案的设计时,应将教学目标进行明确,并设置细致、清晰的知识路线,使学生沿着正确的学习路线前进,最终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在这种模式中进行学习能够获得更大的成就感,有助于其学习能力的提升。最后,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系统,可在课后采用教师评价、自评、小组互评等方式,使教师能够及时掌握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对之后的教学进行改善。
3.教学前的心理准备
由于高中数学函数知识的内容是较为庞大复杂的,学生如果缺乏扎实的数学基础,在学习中会较为困难。每一个学生的水平是肯定会有区别的,不同的学生对同一个知识点的接受速度也会有区别。因此,教师在教学前应充分考虑到这些问题,做好思想准备,在函数教学中保持平和的心态,耐心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并且要鼓励其进行自主学习。通过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了解其真实的想法,结合学生的能力与教学内容,不断地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从而开展更加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函数的学习中找到自信,提升学习兴趣。
1.建立“生本导学”的学习氛围
“生本导学”模式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在教学中的关键点是要发挥出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营造出一种和谐、自由的教学氛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要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模式,使学生能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散自己的思维能力,消除对于函数学习这样的难点知识的恐惧感。例如,在《指数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可首先让学生在课前对课本进行预习,在课堂上通过小组进行讨论,在讨论结束后,教师提出预先设定好的问题,以考查学生对指数函数基本知识的掌握情况,再来安排接下来的讲授。
2.将“生本导学”与实际生活结合进行教学
高中的函数与现实生活是有着密切关系的,但由于数学知识本身较为抽象的特点,使学生学习起来有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如果能将抽象的函数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例子结合起来,使抽象的概念具象化,将能够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改善对函数学习的认知,提升其学习效率。如在人教版高中数学必修一《集合与函数概念》中的“集合”教学中,教师可在课堂上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集合,使学生以自身参与到排列组合中的方法来展示集合的知识,使学生对集合的知识有着生动、形象的概念,对知识点的理解更加透彻。
3.加强学生间的交流互动
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合作学习也是“生本导学”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点,通过交流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也能在互相的督促与帮助中共同进步。教师在课堂上划分的小组可以同样在课下进行交流合作,在自主完成作业后相互进行讨论与交流,实现思维的碰撞,使学习氛围更加活跃。例如教师布置一道关于“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题目,学生在完成作业后进行小组讨论,将自己的想法与他人交流,寻找不同的解析方法,使其对知识的掌握更加牢靠。
通过“生本导学”模式在高中函数教学中的运用,高中数学的教学逐渐开始了本质上的转变。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作用,建立良好的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氛围。同时,教师作为教学的引导者,也要对自身的教学能力进行提升,才能真正发挥“生本导学”模式的效果。
[1]徐梅松.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生本导学”方法的实践分析[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26):141-141.
[2]李海洋.“生本导学”模式在高中数学函数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课程教育研究,2014 (4):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