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门市海门港新区实验学校 张佩鑫
当每节课或每一部分的课程完成时,教师将教学内容通过文字、语言等形式归纳起来,促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深入展开,我们将之称为课堂小结。在新课改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老师意识到课堂小结的重要性,并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课堂小结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有条理性、系统性,形成清晰的教学层次,帮助学生归纳总结重点知识,为后续教学提供基础,引导学生有效学习。
希尔伯特曾指出:“数学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的生命力正是各个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数学本身具有系统性,教师可以设计与教学内容相匹配的课堂小结,这样可以帮助学生建构出知识体系。课堂小结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采用多种方法指导可以有效地浓缩知识精华,即使所讲内容繁多,学生也可以有效地吸收知识。
如在学到“二次函数”时,由于所含知识较多,同学们学习起来感到吃力,对于二次函数各种表达式的意义难于理解,对于一般式中的三个参数的含义记忆起来也不是很容易。我采用图表法给同学们进行了详细的知识总结,比较了六幅二次函数的图象,根据开口朝向以及与x轴交点进行分类,在每个图中标出了二次函数图象的基本特征,例如对称轴与y轴交点c以及二次函数的各种表达式等。通过图文结合的对比,学生对于二次函数知识点的理解更加深刻,二次函数的参数含义,不同表达式的数学含义在小结中都可以得到体现。通过这样的小结,学生在脑海里构建出了二次函数的知识体系,对于二次函数的记忆就更加直观。
通过课堂小结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这是中学数学教学中一种常见而十分有效的方法。数学本身逻辑性很强,每一部分内容的课程都有关联,而通过课堂小结,可以让学生在脑海里绘出知识框图。课堂小结可以化零为整,让学生将每节课学到的内容有机联系起来,不仅简明扼要,而且具有系统性、完整性。
在目前看来,某些知识点在被学生吸收时容易出现错误,并且这些错误很相似,我们将这些知识点称之为易错点。出现这些问题是由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偏差、学习方法欠妥或者对于概念的理解不够明确,如果在课堂小结中,教师能够提前指出这些问题,清晰地进行相应的讲解,让学生在根本上避免了错误的发生,有助于学生对于本部分数学知识的理解。
如在讲解“一次函数的图象”时,我给同学们讲了函数图象移动的规律,并将其写成口诀:“左加右减在括号,上加下减在末梢”,方便同学记忆,将图象的平移与表达式的变换联系在一起。但是根据每届的教学经验来看,总是有同学对于“左加右减在括号”记忆不准确,也很难理解图象的左右平移与自变量x“左加右减”的关系,虽然记住口诀可以解决大部分问题,但是对原理不求甚解在以后的学习中将会产生问题。我在课堂小结时提到了这一点,给同学们进行了仔细的解释,将直线画出来进行比较,并根据图象特点推理出表达式,让同学们理解了“左加右减”的来历,记忆起来比较容易,对于函数图象移动的知识点的理解也比较准确。
对于一些学生普遍存在的易错点,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教学,可能学生会在这个错误点上一错再错。所以老师应该针对学生的易错点,课前仔细谋划,在课堂小结上对症下药,减少学生易错点的产生。而对于已产生的易错点,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强化学生的记忆与理解,将学生的易错点进行小结整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知识点的认识和印象。
古语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数学思维的扩展往往来源于对问题的主动思索与探究。教师可以通过设置一些具有悬念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去思考。在课程小结合理地设置悬念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课下思考,同时也可以为接下来的课程做铺垫,使学生能够将课程所学联系起来,深化学生数学意识。
例如在讲课程“二元一次方程组”时,课程小结时,给同学们总结列方程的过程和要点,先审清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再找到题目未知量,根据数量关系对未知量列方程,得到方程组。讲到这里,我问同学们:在生活中的数量关系都有哪些?有的同学回答大于、等于、小于,我们所讲的二元一次方程组需要的数量关系是等于。但是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是不等关系,我将一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例题进行了修改,将其中的数量相等关系改成不等关系,并给同学们提出了思考题:“如果在实际问题中遇到不等关系,该如何用方程(组)的知识解决?”这其实需要后面不等式的知识解决,同学们可以在课下先思考如何根据不等关系列不等式,为以后的课程内容打下基础。
在小结上提出的问题,最好能与实际生活切实联系起来。从实际生活入手,可以使学生贴近生活,投入到问题的思考中,发现生活中的数学。提出的问题可以与之后的教学内容联系,不仅锻炼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扩展思维,同样可以培养学生知识的系统性。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课堂小结是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小结的重要性,做出有质量的课堂小结。要让课堂小结充分发挥它的作用,既能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数学架构,横向和纵向发展思维,又可以给学生以启发,引导他们带着问题课下探索,达到余味无穷、启迪智慧的效果。
[1]顾小荣.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进行课堂小结[J].中学生数理化,2015(10).
[2]袁旭友.课堂因小结而更精彩[J].初中数学教与学,20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