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例谈

2017-02-25 13:14:39湖南省耒阳市第四中学陈民爱
数学大世界 2017年26期
关键词:解决问题创设意识

湖南省耒阳市第四中学 陈民爱

中学生数学问题意识培养例谈

湖南省耒阳市第四中学 陈民爱

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年之前就高度地评价了问题意识在学习中的作用,他明确指出:“疑是思之始,学之端。”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认为数学是由问题构成的。教师在传统理念的影响下,仍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培养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这有违于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的需要,有违于新课改的要求。因此,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教师要在知识和技能基础上,采取多样化的问题意识培养手段,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探究能力,使其能获得有价值的数学知识。

初中数学;学生;问题意识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先生在其著作《关于思维科学》中首次提及“问题意识”。所谓的问题意识主要是用来描述直觉思维的形成过程。数学问题意识主要是指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既有的或将要获取的知识产生疑问的一种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驱使学生采取多样的手段积极思维,以现有的知识结构为基础来寻求分析问题的途径,最终解决问题。当前以知识与技能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思维被禁锢在已有的结论性知识上,无法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地对知识进行思考、探究,问题意识的培养可想而知。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师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采取多样化的手段给予学生思考的机会,使其能在知识学习中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一、创设和谐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自主提问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由幼稚向成熟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对他人的关注、表扬有强烈的需求,但是在渴盼中又存在一丝丝的担忧,他们害怕出错。此时,教师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来帮助学生突破矛盾心理,帮助学生迈出第一步。在创设和谐教学氛围的时候,教师需要正确定位自己的地位,引导学生学习而非控制学生,给予学生民主。在此需要注意一点,一切和谐氛围的创设都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提问的基础上的。比如,我在一堂公开课中请一位同学就某道问题的解法进行讲解,这位同学讲得头头是道,其他同学表示赞同。不料,一位同学突然举手表示这道题在解答的过程中出现了定理运用错误的情况,并对其进行了详细解说。这位同学在细心的观察下发现了错误之处,并结合已有的知识经验解决了问题,这种给予学生自由发言的机会,使学生在发言中收获到了成功的自信,今后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是一门极具抽象性的科目,尽管初中生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但是在这一阶段其形象思维仍占主导。这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数学知识生动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降低数学知识的抽象性,以此使学生能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在形象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1.创设生活化问题情境

数学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科目,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尽管我们所使用的新教材在编写的时候引入了生活内容,但教材是在普适性理念的引导下编写的,不一定适合当地的实际情况,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深入分析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其中,这样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储备,拉近学生与数学的关系,还可以使学生在生活中感悟数学,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来解决实际问题,为问题意识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如我在组织“垂线”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向学生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从公园出发,要想最快到达学校,要选择什么路径呢?我们过马路的时候,如何走才能节约时间呢?”学生们调动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纷纷说:“直着走最方便。”此时,我会接着询问:“为什么直着走最方便呢?如何验证这一结论呢?”有的学生不知从何入手,只能拿着尺子和笔在纸上随意地画,最后在比较测量中发现垂直线段最短。从生活经验入手可以调动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在动手操作中可以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问题,这种生活化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热情。

2.创设矛盾性问题情境

无数的科学定理、结论等都是在讨论中生成的,讨论有利于不同个体进行思维碰撞,在思维碰撞的火花下大胆想象,为解决问题、求证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我在组织“相交线”这一内容教学的时候,会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鼓励学生就答案畅所欲言,如“在一个平面内,三条直线相交的点有几个?”学生纷纷发言,有的说一个,有的说零个,有的说三个。不同的答案激起了他们讨论的兴趣,为什么会有三种交点的情况出现呢?他们会自发地以小组形式与同伴进行交流,在讨论中他们甚至会发现有两个交点这一情况,以此为基础进行更深入的探析。这种鼓励学生利用所生成的答案的矛盾引导学生自主讨论的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解决问题,还可以在讨论中发现新问题,提高其问题意识。

除了以上的方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变式教学的形式来引导学生就某一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或者利用同一定理或结论来解决多种不同的题型,使学生在“一题多解”或“分类思考”中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使学生能体验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这一过程注重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注重结果,如此可以发散学生的思维,有助于问题意识的形成。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除了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之外,还要采取多样化的手段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创设和谐的氛围,给予学生自主提问的机会,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问题中发展数学思维。

[1]王朝玺.中学生数学教学中问题意识的培养途径探析[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3.

[2]邵潇野.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猜你喜欢
解决问题创设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联系实际 解决问题
助农解决问题增收致富
今日农业(2021年9期)2021-11-26 07:41:24
在解决问题中理解整式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甘肃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0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人大建设(2018年2期)2018-04-18 12:16:53
化难为易 解决问题
意识不会死
奥秘(2017年11期)2017-07-05 02:1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