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玉元 方友生
俗话说: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比喻形象地揭示了上级机关和基层单位的工作关系:上级各个系统、各个部门都有自己工作标准和具体工作要求,都需要基层落实,最底层的基层单位对上级指示无论来自哪条“线”,都要去做好。作为基层学校落实好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本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近年来,各种各样的会议、检查、评比、摊派已严重扰乱了基层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秩序,给基层学校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使得基层学校的领导和老师们不堪重负。
【案例】某农村学校王校长上午迎来综合治理检查组,他先是领着检查组的领导巡视了教学楼的消防栓,食堂、配电间、化学实验室等学校重点部位,然后再到会议室查看资料,午饭后,校长刚刚把检查组送走,在校门口又迎来了操场对外开放检查,检查组组长调看了操场监控录像,指出学校未能按照要求在操场上安装符合要求的照明灯,王校长虚心地答应领导马上安装!
像案例中这种一天接受上级有关部门两次检查的现象,在基层学校十分常见。据某校统计,这种来自各层各级的检查一学期有24次,诸如党务、安全、卫生、文明城市创建、收费、教学、节能减排等等。学校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牵涉社会的方方面面,有关部门一学年搞几次检查评比无可厚非,但检查的次数、频率不能太多,尤其要整合各类检查。比如法治检查和综治检查两个检查有很多交叉部分,但因为隶属两个部门,学校却要忙活两次。
【案例】某校长周一上午召开学校中层干部会议,下午又召开全体教师会议,布置一周工作;周二去县里参加党风廉政工作会议;周三参加某教办召开的全体校长会议布置落实周二会议的精神;周四参加学业水平抽测会议;周五接镇党委通知参加支部书记会议,几乎每个会议都要求校长贯彻落实。这还没有加上通过公文系统发送的至少两天一份要求贯彻落实的文件或通知!
近期和一些校长交谈,他们普遍反映基层校长会议多、文件多。正如案例中的校长,周一到周五,五天都有会议,除按照惯例周一行政会议、教师会是必开外,其它四天的会议都是上面抛下的“线”。当然像案例中天天开会毕竟是少见,但一周至少两次会议很常见。每一次会议、甚至每一份文件都要求毫不含糊的贯彻落实,事实上会议、文件的要求有时可以说很难全面贯彻落实。校长既要理解老师的辛苦,不得强迫老师一定要不折不扣的完成任务,又要落实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或追要,基层学校的校长也很尴尬。
【思考】上述案例共同反应了一个问题:学校没有或很少有办学自主权。扩大学校的办学自主权已经提出了好多年,但并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一些地方的行政部门对学校管得太多,管得过细,管得过死,这要学校完成,那也要学校落实,甚至连一些和学校没有多大关系的部门也掺和进来,指手画脚,学校缺少办学活力。虽说目前学校是校长负责制,但由于没有办学自主权,所谓校长负责制其实也就是对上述一些行政部门负责,而不是真正对学校教育负责,对教师负责,对学生负责,对百姓负责。究其原因,主要是目前校长绝大部分都是行政部门任命的,评论学校办学质量的好坏也是行政部门说了算,这导致绝大部分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一切由有关行政部门说了算。一些学校的某些学科长年累月缺少专任老师,因为学校没有人事权,只能让其他科目的老师代教,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就一直上不上去;有的学校的个别教师缺少进取心,教学质量一直很差,因为学校没有人事权,想让这位老师离开学校比登天还难。学校没有办学自主权,已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健康发展,制约了教育治理水平的提升和教育质量的提升。所以,要改变上述现状就必须落实简政放权,推进政校分开,管评办分离,真正尊重学校的办学自主权。
建立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的现代学校制度,已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体制改革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向。针对当前学校教育的情况和特点,一方面,行政部门干预学校教育越来越多,另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特别渴望,建设和管理好每一所学校,必须要用现代学校制度来建设和管理,这样才能约束有关部门对教育的乱干预,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日益增长优质教育需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学校要充分认识建立现代学校制度的重要意义,把学校制度建设作为贯彻落实教育法律法规、完善学校管理机制的过程,特别是要制订学校章程,学校“章程作为独立办学主体的标志和登记事业单位法人的法定条件,是学校依法办学、实施管理最为直接的依据”;在制订过程中要按照教育部、省市的有关规定的原则、内容和程序,坚持民主、科学、公开原则,广泛征求意见,充分发扬民主,认真研究论证,使现代学校制度修订过程成为凝聚共识、完善治理的过程。各学校要落实现代学校制度在学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把制度作为办学活动的主要依据,将制度的精神和内容体现到各项办学活动中,对不符合现代学校制度的行政干预一律不予理睬,对加重学校负担的做法按照现代学校制度章程予以拒绝,从而保证学校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
学校的主要工作是教书育人,过滥的检查评比、文山会海以及泛滥的征文评比等,已严重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在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的大环境下,我们期待稳步推进教育治理,切实为学校减负,为学校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