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日明,李秋梅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一带一路”战略下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研究
黎日明,李秋梅
(广西师范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刘三姐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一带一路”国家战略背景下,我国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为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的机遇和条件。从刘三姐文化内涵入手,挖掘特色刘三姐文化资源,分析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的必要性,探索“一带一路”战略下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以推动刘三姐文化更好地走出国门,扩大民族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彰显我国的文化优势。
“一带一路”战略;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文化交流
“一带一路” 作为国家顶层战略,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是经济贸易和文化发展的双核战略,其文化核心理念是文明互鉴、和谐包容,注重加强不同国家之间的文化交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带一路”“不是封闭的,而是开放包容的;不是中国一家的独奏,而是沿线国家的合唱”。[1]“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使不同历史渊源、不同文化背景的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人民交流更加密切,为各国优秀文化的广泛传播疏通了渠道,并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在《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中指出,广西作为“一带一路”战略圈定重点涉及的18个省之一,广西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定位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与丝绸之路经济带有机衔接的重要门户。在这样的背景下,利用“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机遇,主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合作、互鉴共进,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出国门,将其文化精华融入世界文化之林,使人类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一)刘三姐文化的内涵
刘三姐是民间传说的壮族歌手,生于“中国长寿之乡”——广西宜州。刘三姐故事传说主要在珠江上游的宜州、桂林、柳州等地和珠江流域的贵港、桂平、岑溪等地,她的歌声如泉涌,优美动人,享有“歌仙”之美誉,刘三姐文化因“歌仙”刘三姐而闻名。关于刘三姐文化的定义,郑丽莲认为“刘三姐文化是指与广西的刘三姐有关的音乐、舞蹈、美术、建筑、服饰等元素的总和。”[2]谢铭认为“刘三姐文化是以壮族文化为主体包括其他民族文化在内的文化综合体,既包括物质文化也包括精神文化。”[3]李伟山认为“刘三姐文化是广西突出的文化品牌,是以壮族歌谣为主要特色的。以刘三姐为主要人物形象的文化形态。”[4]根据学者对刘三姐文化的界定,笔者认为刘三姐文化是广西极具特色的传统民族文化,是以刘三姐歌谣为主要特色,以刘三姐为主要人物形象及其相关人文、自然景象的文化形态。刘三姐文化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壮族歌谣,以刘三姐歌谣为特色;二是与刘三姐人物有关的自然景观,主要以刘三姐故里景区为代表;三是刘三姐人物传说及其人文历史;四是刘三姐香烟、刘三姐蚕丝被、刘三姐旅游等刘三姐品牌;五是壮族民族风俗习惯、绣球、铜鼓、建筑园林、民族服饰、饮食、刘三姐手工艺品、刘三姐影像产品(电影、电视、戏剧、戏曲)、民族舞蹈等文化。
(二)刘三姐文化的价值
刘三姐文化是广西民族文化的瑰宝,也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它具有旅游价值、美学价值、人本理念价值等传播价值。一是旅游价值。广西宜州是刘三姐文化的起源地,人文历史悠久、壮族文化浓厚、风光秀丽,是集自然景观、壮族风情、历史文化于一身的著名旅游胜地,被誉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中国最美文化生态旅游名市”等称号。宜州旅游景区众多,其中以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刘三姐故里景区为代表,此外还有下枧河风光、壮古佬景区、金浪湾景区等旅游景区。自2010年以来,宜州已连续成功举办了七届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吸引了来自国内外众多游客,大大提升了刘三姐文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二是美学价值。刘三姐文化集音乐、舞蹈、古典服饰、美丽山水等为一身,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独特体验。以音乐、舞蹈、美丽山水景观及高科技元素融为一体的大型原创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将刘三姐的人物形象、民歌、民族风情等文化元素巧妙结合,自然融入美丽山水,还原于大自然本色,给观众带来一场文化视听盛宴,达到如画如诗的美学境界,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刘三姐文化的美学价值。三是人本理念价值。刘三姐歌谣中有这样的歌词:“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山歌好,好似热茶暖透心……”等,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友善、互相尊重、互信的人本理念,强调个体人格的独立性和能动性,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尊重人的物质诉求。刘三姐文化中的人本理念与其他国家有着相通的价值理念,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共鸣,达成人本理念共识,具有极大的对外传播价值。
刘三姐文化具有悠久的人文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具有旅游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本理念价值等文化价值,使刘三姐文化有了对外传播的可能性。
“一带一路”战略为各个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拓宽了渠道,使各国、各地区和各民族的交流更密切,为优秀文化的对外传播提供更多的途径。基于此,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需要,是有效提高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水平,扩大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也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彰显我国文化优势的需要。
(一)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丝绸之路(敦煌)国际文化博览会上指出:“世界各民族文化互鉴共进是人类文明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动力”。[5]在“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下,沿线国家之间互相举办文化节、艺术节、电影节、电视周等文化交流活动。在这样的背景下,挖掘刘三姐文化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寻找与其他国家文化价值理念共通点,积极参与世界文化的对话交流,加强中外文化交流互鉴,探索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出国门,是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需要。也是充分利用好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服务于国家发展的整体战略,加强刘三姐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需要。
(二)提高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水平,扩大民族文化国际影响力的需要
“20世纪60到80年代,电影《刘三姐》先后多次在香港和东南亚地区热映。之后,在世界50多个国家上映,创下了我国故事片在国外发行的最高纪录。”[6]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大型歌舞剧《刘三姐》深入传播到香港、台湾、澳门和东南亚地区的泰国、曼谷、柬埔寨、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家。但是,从整体上看,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水平有限,传播覆盖面小、国际传播影响力较弱。随着现代人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快速的生活节奏,再加上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数字电视等新兴媒体的出现,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多样化,人们享受着新媒体带来的“微资讯”、“微服务”、“微活动”,对传统民族文化不感兴趣。新媒体时代下的文化多元化和现代生活方式多样化冲击着壮族传统习俗,壮族传统的“倚歌择配”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刘三姐歌谣的传承面临着严重的挑战。因此,需要结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具体实践,并通过多方努力,赋予刘三姐文化强大的生命力,打造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刘三姐文化精品,提高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水平,向世界展示其独特的民族文化魅力,扩大刘三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让世界各国更好地了解刘三姐文化。
(三)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彰显我国文化优势的需要
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他还提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7]那么,什么是文化自信?“文化自信则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8]我们国家的文化自信来源于拥有五千多年历史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伟大的红色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我国有着五十六个众多民族,各大民族具有独特各异的文化特色,各个民族繁荣发展,大放异彩,拥有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厚的精神文化精髓。刘三姐文化作为广西壮族的特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传承、发展和创新其文化,探索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的途径,将刘三姐文化“走出去”、走向全世界,扩大刘三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是进一步提升我国文化自信,彰显我国文化优势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需要。
“一带一路”战略为沿线国家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提供了便利条件,刘三姐文化应抓住国家战略机遇,深度挖掘特色刘三姐文化资源,打造刘三姐文化精品。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深入开展与沿线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寻找文化共通点,找准文化交流的切入点,加强区域文化合作。发挥国际交流平台的推动作用,促进刘三姐文化产品输出。同时,促进文化与高科技元素的融合,实现传播手段现代化,推动刘三姐文化更好、更广泛地走出去。
(一)挖掘特色刘三姐文化资源,打造刘三姐文化精品
刘三姐文化作为广西壮族民族文化的典型代表,有着独特的文化魅力和特色文化资源。刘三姐歌谣以歌代言的诗性特点和鲜明的民族性,具有生态美学、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研究价值,体现了中华民族民间传统艺术活态文化的魅力。刘三姐歌谣于2006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全国乃至全世界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电影《刘三姐》体现出来的壮族特色文化、民族旅游资源和人本理念深受人们喜爱,曾一度红遍全国,传至香港、台湾和东南亚地区。彩调歌舞剧《刘三姐》、歌舞剧《刘三姐》以曲调优雅的山歌、美轮美奂的民族舞蹈、流光溢彩的实景舞台、绚丽多彩的民族服饰展示了刘三姐文化的独特魅力。宜州是全国最大的桑蚕基地,“刘三姐”牌蚕丝产品作为一个品牌,在全国乃至世界热销。此外,还有刘三姐人物传说、刘三姐特色服饰、民族风土人情、传统手工艺品、土特产美食、绣球和铜鼓等特色文化资源。
文化精品是民族的精神纽带,是文化的精髓,能够为广大人民所接受的价值取向和审美习惯,能够反映人们的精神文化诉求,并且能够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影响力的文化。首先,刘三姐文化品牌和精品的打造过程,需要依靠政府、企业和社会团体等多方的大力支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其次,依托政府投注强大的资金、聚合各种优质资源、聚合各方力量,精心打造一个专业的刘三姐文化制作团队,培训一批专业的刘三姐演员,培养一代刘三姐文化继承人,举办优质的刘三姐文化世界巡演和跨国文化交流活动,形成刘三姐文化品牌的包装、宣传与销售的一个系统的产业文化链。再次,在刘三姐文化品牌对外传播的过程中,还要以开放、包容、共享的姿态融入世界,充分整合国内外各方优势资源,利用国外资源推动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刘三姐文化不仅是广西和中国的文化,同时也是世界的,正所谓“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只有深度挖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丰富的文化创作成果,打造更多精品文化,才能更好地推动刘三姐文化走出国门。
(二)借助“一带一路”战略优势,深入开展文化交流
2015年3月28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之后,中视媒资与国家发改委国际合作中心携手合作,共同成立“一带一路文化传播与经济发展课题组”,中国积极与沿线国家之间开展更广泛的文化艺术交流、学术探讨、文化论坛、人才合作等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以加强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互鉴,促进世界多元文化共同发展,推动人类文明的进步。首先,借助“一带一路”战略提供的各种国际文化交流平台,举办刘三姐文化艺术节、刘三姐文化旅游节、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巡演、国际民族学术论坛会、国际民族文化研讨会等文化活动,开展广播、电影、电视剧等精品创作及山歌翻译,与沿线国家深入开展文化交流,加强文化交流合作、互鉴共进。其次,利用刘三姐文化在东南亚文化圈形成的极大影响,并发动“一带一路”沿线的东南亚国家力量,在对外传播中整合东南亚区域的刘三姐文化,形成刘三姐文化圈,并成立研究刘三姐文化的国际组织和刘三姐文化海外传播机构,壮大刘三姐文化的传播势力,从而增强刘三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三)寻找文化共通点,加强区域文化合作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不同的文化具有多元化、多样性,文化差异性,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文化冲突,也阻碍了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但人文历史的相似点、文化价值的共通点和文化资源的共享性又为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创造了机遇。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9]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因此要尊重自然,遵循自然发展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刘三姐歌谣有这样的歌词:“天上彩云朵连朵,龙江河水波连波。龙江河里石头多,河里鱼虾爱做窝。”这些歌谣中,绿水青山、蓝天白云、鱼虾成群,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同生共荣、天人合一的美好境界。“多谢了,多谢四方众乡亲,我今没有好茶饭,只有山歌敬亲人……”,则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共处、互相尊重和互信,并重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尊重人的物质诉求的人本理念。彩调歌舞剧《刘三姐》、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中的音乐、舞蹈、服饰、美丽山水景观及高科技元素展示出来的多元文化和大众审美价值。这些人文自然和谐、人本理念、多元文化和大众审美价值与世界各国有着文化共通点,也是世界各国积极提倡的精神文化。同时,针对各个国家不同的文化背景,在对外传播时要以受众群众为中心,在保证刘三姐文化核心内涵的前提下,研究沿线各国的历史文化背景、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研究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取向和文化接受心理,融入当地文化元素,不断寻找文化共通点,以满足受众群众的文化需求,加强区域文化合作,进而促使刘三姐文化更广泛地传播出去。
(四)发挥国际交流平台的推动作用,促进刘三姐文化产品输出
依托“一带一路”战略,推动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促进刘三姐文化产品输出,需要发挥和借助各种国际性交流平台的推动作用。首先,刘三姐故里景区作为国家4A级景区,是刘三姐文化最为典型的旅游资源,应借助中国——东盟博览会旅游展(每年在世界级旅游胜地——广西桂林市举办)、桂林国际旅游胜地等国际性交流平台,参与国际旅游文化交流,推动刘三姐景区、刘三姐人物传说、刘三姐传统特色美食、刘三姐绣球等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的对外输出。其次,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作为一个集文化、旅游、经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文化艺术活动,成为刘三姐文化与全国各地、世界各国开展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平台,继续推动刘三姐民歌参与南宁国际民歌艺术展演,积极与世界各国进行音乐、舞蹈等艺术文化交流。此外,借助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孔子学院、国际文化博览会、国际民族学术论坛会、国际民族文化研讨会等国际交流平台,促进刘三姐影视剧、刘三姐蚕丝被、刘三姐特色服饰、传统手工产品与工艺品、土特产美食、铜鼓等刘三姐文化产品对外输出。
(五)融合高科技元素,实现传播手段现代化
当今处于科技化、信息化、数字化的信息技术时代,“互联网+”、“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已成为促进社会发展的科技动力,也代表着“一带一路”的建设方向。推动高新科技向文化领域的应用,促进文化与科技元素的融合,为文化发展和创新提供新的技术指导。首先,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融入高科技元素,继续采用裸眼3D全息投影等新技术,以创新刘三姐文化品牌及对外传播模式,提高刘三姐文化的科技传播力度。2016年8月21日晚,大型歌舞会《寻梦·刘三姐》首次采用裸眼3D全息投影技术,通过3D视频与全息投影的巧妙转换,运用真假人转换技术,塑造多种故事场景,震撼全场,为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带来新的生命力、表现力和感染力。其次,运用互联网传播模式带动文化与科技的融合。互联网是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在推动刘三姐文化与高科技元素的融合中,积极占领新兴媒体传播渠道,推广并使用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新闻门户网站、网络论坛等互联网媒体,发布刘三姐文化的“微活动”、“微资讯”、“微信息”,激发人们的兴趣,引起人们的关注,以推动刘三姐文化的对外传播,丰富和创新传播方式,实现传播手段现代化。
刘三姐文化人文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化资源丰富,具有旅游价值、美学价值和人本理念价值等对外传播价值。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加强与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不断探索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的策略,在保留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融入高科技元素,充分运用新兴科技手段和新媒介传播方式,提高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水平,扩大刘三姐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掌握国际文化话语权。在刘三姐文化对外传播过程中,可以进一步展示“世界之中国”形象、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文化、阐释好中国特色,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贡献一份力量。
[1] 习近平.出席博鳌亚洲论坛2015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主旨演讲[N].人民日报,2015-03-29.
[2] 郑丽莲.刘三姐文化的艺术表现[J].艺术探索,2010,(4):119.
[3] 谢铭.论刘三姐文化的内涵及其旅游开发[J].学理论,2009,(12):114.
[4] 李伟山.刘三姐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综述[J].创新,2015,(4):59.
[5] 习近平.习近平向首届丝绸之路国际文化博览会致贺信[N].人民日报,2016-09-21.
[6] 张坚.20世纪90年代前刘三姐文化品牌海外传播过程及其国际化策略研究[J].贺州学院学报,2013,(3):19.
[7]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8] 李明泉,贾文清.神州大地尽朝晖——2010年中国文化发展述评[J].中华文化论坛,2011,(1):14.
[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55.
责任编辑:胡 莉
2017-03-15
2017年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一带一路’ 视域下刘三姐文化‘走出去’的困境与对策研究”的阶段性成果
2095-4654(2017)03-0005-04
D827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