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信视域下湖湘女性教育发展

2017-02-25 08:51罗海云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7年9期
关键词:湖湘湖南文化

罗海云



论文化自信视域下湖湘女性教育发展

罗海云

(湖南女子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自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高度强调了文化自信及其重要性后,全民族都在热议文化自信及其意蕴。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湖湘女性为湖湘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也增添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蕴。在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湖湘女性更应抓住这个机遇,破除束缚女性发展的因素,其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教育。

文化自信;湖湘女性;教育发展

习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讲话中提出“四个自信”并将其最终归结为“文化自信”,指明我国文化自信的根源是我国5000多年的文明传承。湖湘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一脉,是湖湘儿女集体智慧的结晶,“顶半边天”的湖湘女性有充足的理由感到自信。

一 湖湘文化与湘女自信

我国是一个地域文化非常发达的国家,在众多区域文化中,湖湘文化以其独特的风采在中华民族一体多元的大文化中独树一帜,其核心要素是心怀天下和勇于献身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和坚韧耐磨的奋斗精神、无所傍依和浩然独往的独立精神、不尚空谈和笃实勤勉的实干精神。[1]深受湖湘文化的熏陶,“生于斯,长于斯”的湖湘女性以敢为人先、大情大爱、至刚至柔、坚毅执著、勤劳聪慧为世人所称颂。在湖湘大地上,湘女自古就演绎着无数动人的传奇,古代有娥皇女英千里寻夫、泪染斑竹的动人传说,屈原《山鬼》中也表征了湘女顾盼多情的形象。近代湘女更是女杰荟萃,走在了全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前列,打造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众多第一:唐群英是中国同盟会第一个女会员,被誉为“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缪伯英是中共第一位女党员,被推为“女子北伐队”的队长,并以“恨未战死沙场”而抱憾终身;向警予是中共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妇女部长,蔡畅是共和国第一位妇联主席,帅孟奇是第一位女组织部长,李贞是第一位女将军,王灿芝是第一位女飞行员,等等。这些杰出女性,使得湖南女性一扫传统女性胆小、不知国事、眼界狭窄的小女人形象,展现了“巾帼不让须眉”飒爽英姿。新中国成立后,湘女们更以“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迈精神投身到共和国建设之中。在妇女解放运动的队伍里,湘女们最先喊响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时代最强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湘女们书写了捐款支援“湖南妇女”号飞机保家卫国的感人事迹。在生产建设的大潮中,湘女们走出家门参加社会劳动,涌现了一大批生产女能手、技术革新女能手和“红、勤、巧、俭”典型;在新疆的天山戈壁上,八千湘女拓荒创业,扎根边疆,“献了青春献子孙,献了子孙献终身”,成为荒原上的第一代母亲和第一代教师、医生、农技师、拖拉机手,用青春和信念写下了革命浪漫主义、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新篇章。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时期,湘女们更以“心忧天下、敢为人先”的担当,走向改革发展的大舞台,在各个领域奋发有为,成就了一大批全国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如彭佩云、卢光琇、钟掘、石雪晖等。这些各个时代的优秀湖湘女性,她们以卓越的才华丰富了我国文明,也增添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底蕴,她们有充足的理由感到自信。

在湖湘女性文化中,还有一个民族瑰宝值得湖湘女性自信、自豪,那就是湖南江永的女书文化。女书的发现曾震惊了世界,也成为世界现存唯一的女性文字,被誉为文化的“化石”,曾被法国女权主义者认为是“世界妇女的圣经”,也被季羡林老先生称之“实在是中国人民伟大精神的表现”。

二 湖湘女性的教育发展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湖湘女性同全国女性一样,深受“男尊女卑”、“三从四德”落后思想影响。在教育上,她们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只能接受民间的礼仪教育、家政教育,以及女子结婚前三个月的相关教育,大多只能学习《内训》和《烈女传》之类书籍。在婚姻上,她们没有自主权,只能遵从“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没有恋爱的自由、婚姻的自由,出嫁后更是“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在身体上,她们饱受摧折,为追求三寸金莲而裹小脚,长期忍受束缚之苦。可以说,在整个封建社会里,由于教育的缺失,湖湘女性的地位是卑微的,她们只能绝对服从,谈不上自信,更谈不上发展,大多数女性都湮灭在“相夫教子”的历史长河中,无法实现自我价值。

历史发展到近代,在西学东渐和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全国女性开始逐步觉醒,她们呼吁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陈独秀的《新青年》和鲁迅的《我之节烈观》唤醒了沉睡中的女性。五四运动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女子岂能无责”的宣言更是大大打破了以往重男轻女思想,女性在婚姻、社交上也追求两性平等。与此同时,女性还积极呼吁受教育的权利,期盼教育改变她们的命运,她们要求大学开放女禁的呼声日益高涨。湖湘文化历来有敢为人先、经世致用、尚理重教的特点。1898年,谭嗣同、陈宝箴在湖南成立了南学会,招收女生,讲求新学,开创了湖南女子教育的先河。同年,维新人士腾骥在湖南邵阳创办了腾氏女塾。清政府直到1907 年才发布解除女学的禁令,而此时湖南已先后创办各类女校达 14 所,产生了一批闻名全国的女校,如民立湖南第一女学堂、周南中学等。湖南兴办女校的高潮有力推动了湖南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近代湖湘女校是湖南妇女运动的滥觞和旗帜。她们既传承传统湖湘文化的精髓,又传播先进性别文化的理念;既培养了近代妇女运动诸多的先驱,又展现了近代湖湘女性特有的品性,从而在湖南乃至中国近代妇女运动发展史上都留下了浓墨重彩之笔”。[2]“中国本土女校的出现,改变了中国几千年来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和封建传统,虽然女子教育仍把培养‘保国保种的贤妻良母’作为教育的宗旨,但其出发点是为了追求男女平等、国家富强,这在中国教育史上无疑有着开创性的意义。”此外,湖南女性职业教育也迅速发展,在全国位居前列。“民国元年以后……惟女子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超过男子职业教育。女子职业学校‘造就人才之宏、影响社会之大,实有一日千里’,职业学校毕业的女子达万人以上。”职业教育的发展使湖南女性增长了谋生能力,强化了独立自主意识。湘女们通过广泛参与社会经济生活实践,进一步将湖南女性人才从封建家庭、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中解放出来,树立了成才的信心,促进了女性人才潜能的发挥。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十分重视妇女地位的提高,国家通过宪法、决议保护妇女的权益,特别是受教育的权利。1954年我国第一部《宪法》明确规定,“妇女在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和家庭的生活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在法制的保障下,湖湘女性受教育状况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她们通过办平民女校、识字班等多种形式,有效地提升了女性受教育的水平。改革开放后,湖湘女性受教育的程度更是迅猛高涨,女性受各类教育的比例不断扩大,女性整体的文化素养得到了极大改善。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的是湖南各类女校如雨后春笋的开办,如湖南女子职业大学(1985年)、长沙竞男女子专修学院(1993年)、湘北女子学校(1996年)、怀化市女子职业技术学校(2002年)和以女性为主的湖南同德职业学院(1994年),这些女校培养了众多高素质的女性人才。另外,女性整体受教育的情况也十分乐观,据2010年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湖南6岁及以上女性人口受教育的比例达到女性人口占总数的95.11%,其中接受高等教育的女性占整数的7.6%。[3]

三 制约湖湘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

相比封建社会的女性受教育状况,湖湘女性教育自近代以来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制约女性教育发展的因素仍然存在。

(一)落后性别文化制约了女性教育发展

深受农耕文化意识的影响,湖湘文化有“重男轻女”的落后性别文化,特别是在一些较偏远的农村,这种现象更为严重并深深地反映在教育上。有些家庭认为女孩是“迟早要嫁出去的”,他们只重视男孩的教育而忽视对女孩的教育,导致不少女孩从小就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这些落后的教育观念对女孩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导致有些女孩自懂事以来就感到自卑,感觉比男孩低人一等。正如女权主义者波伏娃在《第二性》中所说的: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塑造形成的。在这样落后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女性,她们的自信受到了打压,有些甚至对教育可有可无的态度,严重影响到她们日后的发展。

(二)女性受教育的机会整体上仍低于男性

教育的价值不仅在于改变,更在于发展,对于女生尤其如此。旧社会湖湘女性是被男性垄断了受教育的权利,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国家的重视与大力扶持下,湖湘女性受教育状况明显得到了改善。但从整体来看,男性受教育状况仍好于女性。从女性受教育的格局来看,人们重视的是女童的基础教育而忽视了女性的高等教育;偏重普通教育,而对女性的职业教育关注不够。从女大学生的专业选择上看,大多数女性选择的仍是一些传统、保守的专业,如教师、护士、会计等。在新兴专业上,女大学生选择的人数明显落后于男大学生。以湖南高校男女在校大学生数量比为例,师范类院校女性所占比偏高,湖南第一师范学院72%、湖南师范大学62%、湘潭大学52%,而理工科院校则女生明显偏低,中南大学37%、湖南大学43%、长沙理工大学43%,一些新兴的热门专业,女生更是屈指可数。[4]总的来说,湖湘女性教育还是存在女童失学、辍学的现象,且较男童严重;女性文盲比例高于男性,女性整体文化水平低于男性,女性接受再教育、培训的机会少于男性等。

(三)就业性别鸿沟依然存在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状况影响着教育发展。在就业市场上,女性依然遭遇着“性别”的阻挡。在劳动力市场的入口处,从农村女性、女工到女大学生普遍遭遇着性别歧视;在职场中,女性面临着待遇歧视,用人单位给女性较低的薪水,给女性不太有吸引力的职位,而且女性的职位很难晋升,也没有定期的职业培训。从就业环境来看,性别歧视、职业性别隔离、同工不同酬、“玻璃天花板”、“性骚扰”始终与女性联系在一起。笔者参加了湖南长沙几起大型招聘会上,很多企业或隐或显地表明了他们的性别选择倾向,有的甚至公开拒绝招收女生,究其原因,这些企业直言不讳地说,他们不愿承担女性的生育风险,特别是二胎政策放开后。可以说,即使在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化的进程中,女性的职业发展仍承受着男性无法想象的压力,她们的价值没能得到更好的体现,这也从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女性的教育发展。

(四)湖湘女性的自觉意识仍未彰显

近几年来受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的影响,“让女性回家”和“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思想在社会有所抬头。在调查中发出,一些接受了高等教育的女性也未能免俗,她们对“‘相夫教子’应是女人最重要工作”表示同意或很同意[5],有些把“嫁个有钱人”作为自己的人生理想,甚至出现了大四女生不忙求职忙“相亲”的怪现象,“毕婚族”现象也泛滥成灾。这些现象直接影响到女性教育的发展,这些女大学生不再把追求学业作为奋斗目标,沉湎于交朋友或过于注重自身装扮,既荒废了学业也带来了很不好的社会反响。

四 文化自信背景下大力推进湖湘女性教育发展

在全民族彰显文化自信的大背景下,湖湘女性应抓住机遇,寻求推动教育发展的途径。

(一)关注女性教育,促推湖湘女性教育发展

关注女性教育,首先要关注女孩的基础教育。德国教育学家福禄贝尔曾说过,“国民的命运,与其说握在掌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握在母亲手中,因此,我们必须启发母亲——人类的教育者。”可以说,女性的基础教育影响到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前途。其次,促推湖湘女性教育发展还应关注女性高等教育,因为女性高等教育不仅能体现妇女发展的时代要求,符合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方向,而且关系到全民族素质的提高。[6]此外,还应积极推进湖湘女性教育观的改革和发展,现代女性教育已不再是接受一次性教育、一辈子固定一种职业教育,而是需要不断学习、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湖湘女性教育发展的目标就是要更进一步普及基础教育,加强高层次女性人才的培养,使女性积极参与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来。

(二)冲破传统思想,传播先进性别文化

从社会环境来看,推动湖湘女性教育发展首先要对落后的性别文化进行改造,倡导男女平等的先进性别文化。从高校教育来看,要通过各种教育方式和宣传手段,破除根深蒂固的男主外女主内、“男尊女卑”的旧理念,抛弃“女子无才便是德”、“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旧思想,弘扬“勤奋、睿智、贤明、自强”的新思维,推崇“懿德睿智,笃行臻美”的新标准,从湖湘文化氛围来看,要打造重视女性人才的社会舆论,提高女性的主体意识、平等意识和人权意识,为推动湖湘女性教育发展创造条件。

(三)传承弘扬湖湘优良女性教育

湖湘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来湖湘儿女共同创造出来的巨大精神财富和宝贵文化资源,但不容忽视的是在对湖湘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中,女性的声音、女性的足迹、女性的精神明显缺失,在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开发和利用中,女性文化遗产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在现代文化产业发展中,女字号的产品和品牌也寥寥无几,这与湖南妇女解放运动蓬勃发展、女性教育传统历史悠久、女性人才辈出的历史地位极不相称,对激发全省妇女的创业、创新、创业激情也是非常不利的。在传承区域优良文化中,可大力弘扬和发展湘西怀化的剪纸文化、长沙的湘绣文化、江永的女书文化等,并使其大放异彩,打造魅力区域文化。

(四)为女性教育发展创造各种机会

推动女性教育发展首先要开展扫盲运动,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统计,2010年湖南全省女性文盲人口130.37万人,需下大力气开展形式多样的扫盲活动以降低女性文盲率。其次,要以多种手段鼓励农村妇女学知识、学技术、学科学,依靠科技脱贫、知识致富带动女性教育发展。再次,要消除妨碍女性教育发展的人为障碍,取消与性别有关的入学录取分数差异政策,积极开展升学指导工作,拓宽女学生择校择业的视野,优化女性人才的结构。最后是积极发展适应妇女特点的成人教育,重点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增加妇女接受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机会,提高女性受教育程度和自身竞争能力、应变能力。

教育决定人,教育改革命运,女性的发展离不开教育。接受教育的湖湘女性已成为各行业的能手,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主力军,起到了“顶半边天”的作用。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妇女是一种伟大的人力资源,必须发掘这种资源,为了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习总书记也说过,“妇女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历史是人创造的,没有女性参与的历史是不可想象的。民族复兴和文化自信为女性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际遇,女性也只有发展自我,内外兼修,才能以自信的姿态,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伟大事业中来。

[1]管桂翠.近代湖湘文化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D].中南大学,2015.

[2]屈振辉.近代湖湘女校与湖南妇女运动[J].船山学刊,2009,(1)。

[3]王凤华.改革开放30年湖南女性教育发展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08,(2).

[4]数据来源:http://www.gxeduw.com.

[5]贺兴利.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女性主体意识的培养[J].中华女子学院山东分院学报,2008,(2).

[6]安树芬.中国女性高等教育的历史与现状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责任编校:何俊华)

2017-05-21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2017年立项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湖湘女性教育发展研究(XJK17BGD037);湖南女子学院学生社会实践课题:文化自信视域下女书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罗海云(1976-),女,湖南女子学院教师,博士(后),主要从事女性教育发展研究。

G40-03

A

1673-2219(2017)09-0052-03

猜你喜欢
湖湘湖南文化
Indoor orchids take the spotlight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湖湘文化的统一战线价值分析
近代湖湘文化的崛起与启示
三线建设在湖南
谁远谁近?
湖湘士人的崇文尚武精神
岁月
略论湖湘诗歌史上的近现代女诗人—— 《湖南女士诗钞》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