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华艳
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运动参与动机研究
郑华艳
(湖南科技学院 体育学院,湖南 永州 425199)
自我决定理论是一种重要的动机理论,它可以很好地对学习者的学习动机进行评价。文章以自我决定理论为视角,对大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进行了剖析,找出了影响大学生运动参与动机的因素,提出了大学生运动参与动机的激励方法,以期提高大学生运动参与的程度,为大学生终身体育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自我决定理论;大学生;运动参与;动机
“动机是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心理动因或内部动力。运动动机是指由运动目标引发的,推动学生参与体育学习与身体锻炼活动的内部心理动因。”[1]运动参与动机是学生自觉参加运动的内部动因,它是在外部刺激或诱因的共同作用下产生的运动的需要。自我决定理论认为人生来具有心理成长的能力,是具有积极的自我决定能力的有机体,该理论是由美国心理学家提出来的,研究人类进行自我决定行为的动机理论。随着大学体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健康的教育观在大学体育教学中逐渐形成,大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积极性与热情已成为实现高校体育目标的重要途径。然而,在现在的大学里面,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能够积极主动参加体育运动,很多学生是被动参与体育运动,这种状况将直接影响了大学体育目标的实现。大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提高了,大学体育课上学生才会改被动为主动进行锻炼,这样大学体育课的教学质量才可以得以提高,“终身体育”的指导思想才能够得到实现。
自我决定动机理论是一个拥有完整的理论框架结构、涵盖了多种动机类型的动机理论。一般的动机理论主要把动机分为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这些动机类型并不是毫无联系的,而是处在一个自我决定程度或自主性程度的连续体上,由低到高分别为无动机、外部动机的各个子类、内部动机的各个子类[2]。该理论认为人的每一次行为决定都是一种自我的判断,这种判断是根据自我的情况进行综合而来的。当个体行为发生时的情感、需要等对一个人的行为决定有着很大的关系。每个人自我的选择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程度以及其他的动力驱使来进行。大学生运动需要的产生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常是在其自身的内部需要与外在诱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有了运动需要就会出现满足运动需要的意向,进而成为参与运动的行为动力,从而推动大学生自觉从事体育学习和身体锻炼活动。自我决定理论根据动机强度的高低,认为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动机由高到低依次为内部动机、外部动机、无动机,而这三者又相互联系,无法独立开来。自我决定行为可以让锻炼者体会到一种积极的感觉并且带来更多的乐趣。自我决定理论认为,内在的运动目标导致积极的自我决定行为,而外在的运动目标导致消极的自我决定行为。即一个人自我决定行为的产生是根据自身的需要而做出的选择。这种由内在运动目标产生的自我决定行为可以督促个体长时间地进行体育运动,可以进行难度更高的体育运动;而来自外部运动目标的自我决定行为在各方面作用都明显偏低,这种自我决定行为将使得个体不会长久地进行高难度的体育运动。所以,在平时应该更注重内在动机的培养,只有把外在的运动动机转换为内在的运动动机,才能让大学生产生积极的运动参与动机,从而更好地坚持进行体育运动。
(一)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需要
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人的内部动机具有内在的高度倾向性,这种内在的高度倾向性可以促使人们通过内在的兴趣来探索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大学生的内部需要动机是影响其进行运动参与的重要方面,这种内部需要可以是强身健体的需要,也可以是社会交往、情绪宣泄等的需要。通常,大学生对于某项体育活动所具有的内部需要动机的强弱,和其在进行该体育运动时的心理需要满足有很大程度的关系。个体在参加项目活动中感觉到较高的内部需要时,就能够产生较高的自我效能感,那么他就具有较高的内部动机,就能促使他积极主动地参与该项运动。
(二)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外在诱因
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外在诱因主要来自于外界条件的诱发,这些外在诱因是刺激个体进行体育活动的外部动机。这些刺激因素不仅包括物质方面的原因而且包含精神方面的原因,学生运动参与动机正是受这些外在诱因的严重影响,比如良好的场地设施、器材设备、优美的运动环境、他人的肯定、奖励、人际氛围、目标等因素,都是刺激大学生参与运动的外在诱因。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主性、自我决定权能够有效地促进个体的行为,个体的自主性和自我决定权可以把外在诱因积极转换为内部动力,让个体能够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情境下自主进行运动参与,而不是被迫受控制地进行,这样对个体对运动任务的完成有较好的促进,可以使个体更愿意接受运动任务并积极认真地完成。
(一)端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
体育态度是学生对体育运动的一种认知、情感等的综合表现,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运动参与行为。有些学生对体育运动没有正确的认知,对体育运动的意义没有充分理解,那么这些同学就很难产生运动的需要,从而导致这些人不愿意参与体育活动。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首先要加强大学生对体育价值及体育活动的意义地学习,端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让其真正地了解体育运动的价值作用,让其对体育活动产生需要感。另外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自觉带头参与体育运动,并积极强化学生表现出来的良好的体育态度,充分调动每个大学生体育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学生的运动参与动机。
(二)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
为了实现大学生终身体育锻炼的目标,让大学生能够自觉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就需要较好地控制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内因作用,让其进行积极的自我决定。对于运动参与而言,运动参与的主要的内因就是运动兴趣。运动兴趣能使人的认识优先指向某项运动,在参与运动过程中,大学生个体从运动中体会到这种行为的满足感,就可以产生相应的运动兴趣,促使其积极主动的进行体育运动,进而产生持续进行体育运动的行为。外部环境的外因作用相对于兴趣的内因作用产生的力量要小得多,因此将外部环境的外因调节因素转化成个体内在的内因作用后,个体的自我决定行为就更高,从而能产生稳定而持久的运动行为。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各类教学方法以及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运动兴趣,选择那些能够引起学生兴趣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教学中采用形式多样的体育游戏和竞赛,使学生的运动兴趣始终处于激发的状态,让其在运动中找到乐趣,从而产生运动的兴趣,自愿进行体育运动。
(三)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班杜拉提出的,简单来说是人们对自身完成某项工作所具备的技能能力的判断。对运动参与而言,这种自我效能是在进行运动之前,学生对于自己是否拥有完成该运动的技能水平的一个自我的判断和评价,它直接影响着运动参与的过程。自我决定理论认为自我效能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自我效能感高,意味着学生的自信心较强,他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更积极主动。相反,自我效能感低,学生认为自己无法完成任务,也可能会产生害怕心理,从而不愿去完成运动任务,更不可能产生运动动机。所以,在大学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老师可通过降低任务难度,让其体会到成功,从而产生高自我效能感;也可以给学生树立学习榜样、采用合理的评价方式、给予学生积极的肯定等方法来促使学生提升自我效能感。从而帮助学生建立运动自信心,让其在运动中体会到愉悦感,成就感,转而自觉的参加运动。
(四)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自我决定程度很高的社会性动机,具有高成就动机的个人对于自视重要的事情能够自觉地进行。体育成就动机的高低对体育学习的各个方面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具有高体育成就动机的个体对体育的认知是积极的,具有较高的自我决定性,其运动参与程度较高,可以不需要外界的监督和约束,能够自觉地进行运动;而低体育成就动机者,其在进行运动参与方面就不具备自我决定性,需要外界的监督刺激才能进行,缺乏对运动的坚持性。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各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可以通过讲解“运动目标”、“成功标准”等与成就动机有关的概念,多强调学生的自身对比,增加学生实现运动目标的自信心,来强化学生的成就动机,从而让其体会到运动带给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其运动参与的动机。
综上所述,在大学体育教学中,教师要积极运用自我决定理论对大学生进行运动参与动机研究,要了解大学生运动参与的内部需要及外在诱因,让学生明白运动的意义,采用端正大学生的体育态度、激发大学生的运动兴趣、提升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以及提高大学生的体育成就动机等方法,来激励大学生自主地参加体育运动,进而为终身体育的目标而努力。
[1]季浏.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薛锋.大学生运动动机与锻炼行为的关系——自我决定理论的视角[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6).
[3]刘健等.学生的体育动机及其培养[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0,(3).
[4]王深,冯卫.促进个体锻炼坚持性的团体干预研究进展[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2).
[5]张力为.值得运动心理学家探索的6个问题[J].心理学报,2004,(1).
(责任编校:呙艳妮)
2016-11-03
2013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自我决定理论视域下的大学生运动参与动机研究”(项目编号13C342)。
郑华艳(1977-),女,湖北襄阳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与体育心理学。
G808
A
1673-2219(2017)02-015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