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河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红楼梦》中《西江月》三英译本及物性分析
白银河
(桂林理工大学 外国语学院,广西 桂林 541006)
曹雪芹无疑是小说巨子,其《红楼梦》对现当代文学影响之深毋庸置疑,他除了是著名的小说家还是一位伟大的诗人。运用系统功能语言学中的经验功能,对《红楼梦》中的《西江月》(无故寻仇觅恨)及其三个英译本进行及物性深度剖析,可加深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
《红楼梦》;《西江月》;经验功能;及物性
曹雪芹是伟大的小说家,他写了《红楼梦》,这是大多数读者听到曹雪芹后的第一反应。曹雪芹除了是位伟大的小说家以外,他还是一个诗人,他的诗就穿插在他的《红楼梦》当中。曹雪芹才华横溢,诗词写得好。中国媒体评论人、出版人梁宏达认为即使单凭曹雪芹写的诗词,在清代的诗人中也能排上名次,而且靠前,曹雪芹的诗词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当今是一个多元的时代,学科之间的联系与合作越来越多。国内翻译学的研究主要为翻译与语言研究、翻译与社会研究、翻译与文学研究、翻译与文化研究。苏珊·巴斯内特等人宣布翻译由传统的语言学研究已经转入翻译的文化研究。(孙志祥,2011(6):50)但不容否认的是相对历史久远的传统翻译研究——翻译的语言学研究生命力仍然顽强,翻译的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认知语言学、语义学、语用学、功能语言学研究仍在继续。本文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纯功能下的经验功能出发,将系统功能语言学研究与翻译研究结合,对曹雪芹诗词中的《西江月》中的第一首(无故寻愁觅恨)及三个英译本加以对比分析。希望加深读者对这首词的理解。
经验功能是概念功能的一个分支,实质上是一种表达功能,是对外在实体世界和人的内心世界所经历的一种表达。这种表达会涉及主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环境(时间、地点等)。(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74)及物性 ( transitivity)是实现经验功能的一种语义系统,可以将“世界”描述成若干个过程,过程涉及的参与者和环境构成“世界”。过程主要涉及物质过程(material process)、言语过程(verbal process)、心理过程(mental process)、行为过程(behavioral process)、关系过程(relational process)、存在过程 ( existential process)。物质过程由动作者(actor)和目标(goal)构成,动作者是动作的发出者,目标是动作者动作施加的对象。言语过程指的是通过言语进行信息传递的过程,包括“讲话者”(sayer)、“受话者”(receiver)和“讲话内容”(verbiage)。心理过程描述的是“反应”(reaction),“感觉”(perception),“认知”(cognition)等心理活动,包括“感知者”(senser)和“现象”(phenomenon),只有人才能感受,所以感知者必须是人,“现象”是感知的对象,可以是物体,也可以是抽象的存在。行为过程指的是某种行为,通常指人,不可缺少的是“行为者”(behaver)。关系过程指的是两者或多者之间的一种关系,包括“载体”(carrier)和“属性”(attribute)。存在过程指的是某物质的存在,不可缺少的是“存在物”(existent)。环境成分主要包括空间、时间、程度、方式、比较、身份、因果、伴随等成分。(胡壮麟、朱永生等,2005:74-92)
《西江月》(无故寻愁觅恨)出现于《红楼梦》第三回(曹雪芹、高鹗,2014:59)。这一回写的是林黛玉进贾府,这首词是对花花公子贾宝玉的描述。贾宝玉是一个“喜怒无常”,有“呆病”的人,还时常自言自语。出生在富贵家庭的他长相好,打扮得漂亮,从小娇生惯养,行动就有丫头伺候。他虽有才华却不喜欢读“正经”书。他行为“不端正”,性情执拗、怪癖,放荡不羁,不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被视作典型的“叛逆者”。
功能辨别:
(1)无故/寻愁/觅恨,(物质过程)(2)有时/似傻/如狂;(行为过程)(3)纵然/生得/好皮囊,(关系过程)(4)腹内/原来/草莽。(关系过程)(5)潦倒/不通/庶务,(关系过程&心理过程)(6)愚顽/怕读/文章(行为过程&心理过程)(7)行为/偏僻/性/乖张,(关系过程&关系过程)(8)那管/世人/诽谤!(心理过程)。(曹雪芹、高鹗,2014:58-59)
表层结构分析(直译):
(1)(贾宝玉/他)(actor)无缘无故地找寻烦恼和愤恨(goal),(2)有的时候他(behaver)表现得像个傻子或发狂的人。(3)虽然他(carrier)天生长得好看(attribute),(4)肚子里面装的(carrier)却是草(attribute)。(5)他(carrier&senser)举止不检点(attribute)又什么东西都不懂(phenomenon),(6)(他)(behaver&senser)顽劣又不喜欢读文章(phenomenon)。(7)他举止做事(carrier)不端正(attribute)并且性情(carrier)执拗、怪癖(attribute),(8)(他)(senser)不理会世人对他的看法(phenomenon)。
对比分析的译本有三个,分别是杨宪益、戴乃迭译本(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2012:61),霍克斯译本(David Hawkes,1973:56)和德庇时(John Francis Davis)1830年译本。(江帆,2007:1)前两个在国内被视作佳作,德庇时两首《西江月》的翻译被红学界视作红学英译的源头。以下简称杨戴译,霍译和德译。
1.“无故寻愁觅恨”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物质过程:courts动作者:he 目标:careandmelancholy方式:Absurdly霍译物质过程:soughtout动作者:he 目标:whatwouldmakehimsad方式:Oft-times德译物质过程:braves动作者:he 目标:Thepathsoftrouble方式:heedlessly
从过程类型上看,三者都用了物质过程,动作者都是he,从第三人称出发与曹雪芹的叙事方式一致,将读者视作“被倾诉者”,作者视作“讲故事的人”。杨戴译和霍译分别用了“courts”和“sought out”,即追求寻找之意。德译为“braves”,为不顾及、不畏惧之意。这说明三者在动词的使用上都试图贴近原文,但侧重点有所不同,前两者侧重“寻找”,后者侧重“不顾”。从目标上看杨戴译为“care and melancholy”(关心和忧郁),有“愁”无“恨”,曹雪芹的“愁”和“恨”指的都是令自己不开心的事情,杨戴译中的“care”是发挥的。霍译为“what would make him sad”,让他悲伤的事情充分地传达了“愁”和“恨”。德庇译为“The paths of trouble”,麻烦事,同样不能很好地传达“愁”与“恨”。再从环境角度看,杨戴译为“Absurdly”(荒唐地),原文为“无故”是“间歇性”和“偶然性”的,可以看出传达了大部分语义。霍译为“Oft-times”(经常),表示频率,说明不了“间歇性”和“偶然性”。德译为“heedlessly”(不加注意地),强调了“偶然性”。
2.“有时似傻如狂”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物质过程:raves动作者:he(上一句中)方式:likeanymadmaninhisfolly霍译关系过程:seemed载体:he(上一句中)属性:anidiot&mad方式:两个sometimes德译物质过程:shines&raves动作者:he(隐含)目标:awit-&amadman时间:两个now
从过程类型上看,杨戴译和德译为物质过程,霍译为关系过程。杨戴译有连词And连接,与前句并列,动作者仍然是“he”,“rave”为胡说之意,表现的方式为“like any madman in his folly”(像任何傻的疯人),语义基本充分转移。霍译虽没有连接词,但与前句也是并列关系,载体为“he”,用了两个“sometimes”更好地表达了“有时”这一间歇性。霍译用了“an idiot”和“mad”,也充分地表达了“傻”和“狂”。再看德译,德译与霍译一样用了两个相同的词,他用的是“now”,这种成分起到了调节音节的作用,更有英诗的韵味,而且他也用了动词“rave”,与杨戴译一样强调贾宝玉的“胡说”。不过德译为什么将这句译成“Now shines a wit-and now a madman raves”呢?为什么用“ wit-”和“ madman ”呢?因为德庇时是英译《红楼梦》第一人,他的原文有问题,应该是质量比较差的程高本的翻印本,应为“有时似俊如狂”(江帆,2011)。“俊”和“傻”字形的确有点像,但是一字之差却使句意相反。
3.“纵然生得好皮囊”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物质过程(被动):isendowedwith动作者:handsomelooks目标:he霍译关系过程:has(隐含)载体:he属性:ahandsomesausage-skin比较:outwardly德译物质过程:form(主动表被动)动作者:nature’sbountydrest目标:Hisoutward
从过程类型上看,杨戴译和德译用了物质过程,霍译用了关系过程。杨戴译用了倒装,“For though endowed with handsome looks is he”,意思是“虽然他被赋予了帅气的外表,较通情达意”,是一种跨文化阐释。(王宁,2014:5-20)与杨戴译不同,霍译将其译作“Though outwardly a handsome sausage-skin”,用了一个比喻,将“皮囊”与“sausage-skin”光鲜华丽却又不如香肠肉好吃的香肠皮对应。德译将其译为“His outward form by nature’s bounty drest”,意思是“他的外表是大自然的馈赠,也通情达意”。虽然德庇时进行翻译时曾强调他所进行的翻译是行间翻译,甚至逐词翻译,尽量贴近原文意思。(The Version below is lineatim, and almost verbatim, and pretends to nothing more than a very close adherence to the sense of the original)”(J.F. Davis,1834:69)但从中看出译者自觉不自觉地带上了阐释学痕迹和归化倾向,这是在两种语言之间挣扎,求得妥协的必经之路。
4.“腹内原来草莽”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关系过程:is载体:Hisheart属性:lawlessandrefractory霍译关系过程:have载体:He属性:sorrymeat方式:proved空间:within德译物质过程:usrp’d动作者:Foulweeds目标:thewilderness空间:(in)hisbreast
从过程类型上看,杨戴译和霍译为关系过程,德译为物质过程。杨戴译“His heart is lawless and refractory”,意为“他的心理没有法则规范还执拗倔强”。这是译者通过深层挖掘,理解后的释义。从载体上看,杨戴译的载体用的是“His heart ”(心),霍译则未指明载体。霍译将“草莽”喻译成了“sorry meat”与上句“皮囊”的处理套路相似,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一种手段,适用于翻译富含文化元素的负载词。德译将这句译作“Foul weeds usrp’d the wilderness, his breast”,感觉有点奇怪,回译过去是“他的胸中装满了野草”,既显粗俗又有违平仄。这又是为什么呢?德译所依据的原文应该是“一肠原来是莽”。(江帆,2011)
5.“潦倒不通庶务”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心理过程:understand感知者:he现象:hisduty程度:Too……to霍译关系过程:is(隐含)载体:he属性:A-harum-scarum德译物质过程:bred关系过程:is(隐含)动作者:he(上一句)载体:he(上一句)空间:intumult
从过程类型上看,杨戴译为心理过程,霍译为关系过程,德译为物质过程和关系过程。杨戴译为“Too dense by far to understand his duty”(太愚钝而不能理解自己的职责),而此处的潦倒并非指的“dense”(愚钝),贾宝玉本身就有才华,元妃省亲试才可见一斑。庶务指一般的事物,但在这里偏重指科举之道,参加科举考试是贾宝玉这样的富家子弟的职责,杨戴译和霍译都将其译作职责,将语义圈缩小。霍译将贾宝玉视作“A-harum-scarum”(冒失鬼,潦倒),有举止散漫、颓丧、沉迷的意思,但是并没有冒失的意思。德译将其译作“And bred in tumult, ignorant of rule”(孕育于喧闹之中,无视规则),不如前两者贴切,阐释成分更多,是过度的阐释(王宁,2014:11)。
6.“愚顽怕读文章”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关系过程:is(隐含)载体(动作者):he(下阙第一句)属性:stubborn程度:Too......to霍译关系过程:is(隐含)载体(动作者):he(下阙第一句)属性:Adoltishmule德译心理过程:hated感知者:He现象:letters-anaccomplish’dfool!
从过程类型上看,杨戴译和霍译均用了关系过程和物质过程,德译用的是心理过程。杨戴译为“Too stubborn to apply himself to study”(过于固执不愿意学习),原意是“愚顽”,译文没有强调出贾宝玉的“贪玩”,重点强调固执。霍译依旧沿用以前的套路,运用了比喻,把贾宝玉比喻成一愚笨的“A doltish mule”(骡马),“study disinclined”(不愿意学习),霍译强调的是贾宝玉的愚笨,前文提到贾宝玉并不愚笨,他只是贪玩,所以两者的译文都有待斟酌。德译为“He hated letters-an accomplish’d fool!”(他憎恶文学!)而事实上呢?贾宝玉是比较喜欢文学的,他喜欢读诗也喜欢写诗,充满了诗人的气质,他所厌弃的只是那些科举考试的书,此处为断章取义,译者翻译前一定要对所译作者和作品有精深的研究,轻易操刀是不负责任的表现,当然德氏在那个年代作为第一译者功不可没,不应苛责。
7.“行为偏僻性乖张”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系过程:is(隐含)载体:he(隐含)属性:Foolhardy空间:inhiseccentricity霍译关系过程:is(两个均隐含)载体:Hisacts属性:outlandish载体:hisnature属性:queer德译关系过程:is(隐含)载体(动作者):he(隐含)属性:depraved属性:contaminate
从过程类型上看,三者都将这句话译成关系过程。杨戴译和德译有环境成分。霍译和德译将“行为”和“性”分开来译。杨戴译为“Foolhardy in his eccentricity”(古怪当中有莽撞),基本传达出了“偏僻”和“乖张”。霍译为“His acts outlandish and his nature queer”(他行为古怪,本性反常)。“乖张”只是反常的一种,此处霍译用的是上义词,放大模糊了“his nature”的本性。德译为“In act depraved, contaminate in mind”(行动堕落,思想污秽)。将“偏僻”译成堕落,将“乖张”译成污秽,是译者自己的理解,将语义圈缩小了,曹雪芹是否也有此意呢?显然不得而知。就像罗兰·巴特(Roland Barthes)所说的那样作者在创作出作品以后作者的使命也就完成了,怎样理解便是译者和读者的任务了,当然作者也是读者(单继刚,2007:95-117)。德译与霍译的处理方法刚好相反,翻译时放大语义圈会模糊,但曲解的可能性小,缩小语义圈会精确,却容易曲解原意。几千年来翻译一直在继续,无论是放大还是缩小语义圈,扭曲还是变形语义,翻译都应该继续,也正在继续,用雅克·德里达(Jacques Derrida)的称法,解构是原文生命的一种延续(单继刚,2007:63-87)。
8.“那管世人诽谤”
译文过程参与者环境成分杨戴译关系过程:is载体:He属性:deaf方式:allreproachandoblo-quy霍译心理过程:cared感知者:he现象:howfolkmightjeer!程度:Yetnotawhit德译心理过程:fear’d感知者:he现象:thecensuresofmankind
从过程类型上看,杨戴译为关系过程,霍译和德译为心理过程。杨戴译为“He’s deaf to all reproach and obloquy”(他像聋子一样,不理会所有的责备和诽谤)。运用了比喻的手法,较为传神。霍译运用了倒装,将“Yet not a whit”置于句首,强调了“那管”。将世人诽谤译作“how folk might jeer!”同样传神。德译则显得更为有力,前面用了一个“Strange! ”很有气势,后面又用到了一个设问,他怎么会管别人的嘲讽呢?虽然三者处理方式各异,但对这句的翻译都相当传神,与原词同样有气势。诗歌的翻译与小说、散文等翻译不同,内容和形式几乎同等重要,两种语言形式差异很大,诗歌追求对应很难,但是在气势上神似、化境,做到意、音、形皆美却应该是所有译者心中永恒的标杆。
结语
运用系统功能语法的经验功能对译文进行及物性对比分析有其存在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读者和研究者更深刻地了解诗歌的翻译过程和翻译过程中的艰辛,以及完美的不可能性。语言与语言间的语际翻译不能完全对等,再有亲缘的两种语言也不能完全对等,只能对应。语言从一种文字转化成另外一种文字的过程必然会经历扭曲、改写和异化,这种扭曲、改写和异化一方面源于译者的双语能力和个人经验不足,一方面源于历史对语言的模糊(白银河、莫运夏,2016:70),然而最根本的一方面则源于语言本身的无法克服的差异和不同。将汉语这种重意念的语言转化成英语这种重逻辑的语言的过程是相当困难的。不同译者对原文的不同理解促使不同译本的诞生。通过多文本对比,读者可以批判地理解原文和译文,通过对不同译本的对比分析,则可以敲裂原文表层结构的外壳,渐入原文语义。对不同译本的语义挖掘的过程就是对原文不断补偿的过程,就是铸造“通天塔”的过程,同时也是寻找“无限互文”本源和拼接“纯语言”碎片的过程。
[1]David Hawkes(translator). 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73.
[2]Geoff Tompson. In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15.
[3]J.F. Davis. "On the Poetry of the Chinese"(from The Royal Asiatic Transactions), in Poeseos Sinensis Commentar II[M].Macao:The Honorable East India Company's Press,1834.
[4]Yang Xianyi and Gladys Yang(translator). A Dream of Red Mansions(volume 1)[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s Press,2012.
[5]白银河,莫运夏.壮族文化词英译探析[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6(3).
[6]曹雪芹,高鹗,著.红楼梦:第一册[M]. 启功,等,校注.北京: 中华书局,2014.
[7]胡上.从功能语法的角度比较分析《采桑子·重阳》的译本[J].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2012(4) .
[8]胡壮麟,朱永生,等. 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9]黄国文.功能语言学分析对翻译研究的启示——《清明》英译文的经验功能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5).
[10]江帆.他乡的石头记:《红楼梦》百年英译史研究[D].复旦大学,2007.
[11]江帆.红楼英译史话[EB/OL].2011年3月7日[2016年9月5日].http://blog.sina.com.cn/s/blog_72c2daa40100qe7n.html.
[12]单继刚.翻译的哲学方面[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13]孙志祥,卢炜,孙楠.毛泽东诗词翻译的及物性选择与意识形态建构——《沁园春·长沙》的译本分析[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6).
[14]王宁.翻译与跨文化阐释[J].中国翻译,2014(2).
Class No.:H314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Transitive Analysis of Three English Versions of Xijiangyue 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Bai Yinhe
(School of Foreign Studies,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ilin, Guangxi 541006,China)
Cao Xueqin is a giant of novel world for his novel A Dream of Red Mansions influenced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literature very much. Actually, he is not only a distinguished novelist but also a great poet. This study will make an analysis of Xijiangyue (names of the tunes to which Ci poems are composed) a Chinese poetry in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itivity in the field of ideational function which belongs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This study can make readers understand the poetry more.
A Dream in Red Mansions; Xijiangyue; ideational function; transitivity
白银河,硕士,桂林理工大学外国语学院。研究方向:翻译学。
1672-6758(2017)02-0091-6
H31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