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2017-02-25 07:58陈保玲
关键词:财经类素质互联网+

陈保玲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

陈保玲

(安徽财经大学,安徽 蚌埠 233000)

以“互联网+”的经济社会变革为背景,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为研究对象,系统地分析了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在新的形势下所面临的就业机遇与就业挑战,并由此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创业思想教育、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加强专业实训、增强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等措施。

“互联网+”;财经类大学生;就业机遇;就业挑战

一、“互联网+”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2015年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同年6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希望通过利用互联网改革创新思维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互联网+”就是以移动互联网为平台,以信息通讯技术为手段,互联网和传统行业相互融合而衍生出的一种新生态,其本质是传统业务的数据化和在线化。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7.10亿,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1]其中我国使用网上支付的用户规模达到4.55亿,我国网民使用网上支付的比例从60.5%提升至64.1%;网络预约出租车用户规模为1.59亿人(图1);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5.14亿;我国在线政务服务用户规模达到1.76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1.7%。

图1 2016年上半年网络约租车用户规模(单位:万人)

由此可见,互联网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对人们的交友、出行、消费方式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据预测,在未来的10-15年,“互联网+”将助推中国GDP年均增长0.3%-1.0%。[2]“互联网+”背景下,传统行业的升级必将为中国的经济注入新活力,必将大大推动模式创新、应用创新、技术创新、服务创新,以及人工智能技术的开发应用,“互联网+”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

二、“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的机遇

财经类专业主要是指经济类和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通常包括人力资源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国际贸易、财税和会计、统计、金融等,[3]其就业主要集中在国民经济第三产业。从图2可以看出,从2012年开始,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逐年上升,由2012年的43.1%升至2015年的50.5%,但这仍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所占国民经济的比重差距较大(2014年数据:美国75.3%;法国72.4%;日本68.1%)。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我国将逐步由生产型社会向消费型社会转变,将会有更多的就业岗位提供给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同时,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企业对人才的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对财经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提高,这在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就业的广度。

图2 2010-2015年第一、二、三产业占GDP比重

此外,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知识面比较广,他们在校期间都会接受基础会计、金融、管理、财务、经济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在计算机软件操作、英语口语等方面的基本技能也具有相当优势。[4]27

“互联网+”开启的创新2.0时代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提供了较为广阔的平台和机会。对高校大学生而言,自主创业一方面是作为新生力量融入到社会的各个行业,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带来活力,同时也是靠自我能力创造新的工作岗位,缓解社会就业的压力,减轻社会的负担,这也是大学生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所承担的责任。研究显示,成功创业需要三个维度:创新、承担风险以及超前认知和行动,[5] 125-126由于财经类专业的特殊性,财经类大学毕业生能够较好地拥有这三个维度,更具备创业发展所需的潜质,具体体现在财经类专业本身就为其提供了创业的知识后盾,具备一定的财经思维;专业理论的熏陶使得财经类学生养成自觉的精细化管理习惯;财经类学生对政策法规有一定的解读和领悟能力,对企业资金的风险认识更为深刻,对资金的流动更为敏感,理财能力更强。上述因素为财经类学生自主创业奠定了较为坚实的基础。

三、“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大学生就业的挑战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给财经类大学生带来就业机遇的同时,也让他们面临诸多挑战。

1.知识结构不合理

新常态下,我国的经济结构正在发生着重大变革,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在某些程度上还不能完全适应这种变化,具体体现为高校在专业结构、培养计划上不能根据市场的需求有效地培养人才,同时,在现有的培养方案下,高校普遍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授,可能会造成对社会实践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的忽视,这使得学生学习的知识始终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尤其对于财经类专业学生,本身就要求有更高的实际操作能力。一些企业在招聘时,明确表示应聘者要拥有工作经验,这也从另一方面反映出现阶段高校教育的缺陷。

2.就业观念落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大学教育已进入“大众化”阶段,但部分学生(包括学生家长)的思想还停留在精英化教育阶段,一味期待丰厚的待遇;部分学生把初次就业看得过重,一旦就业不能如己所愿,往往导致心理失衡;有的学生固执地认为只有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才稳定,不愿到企业中尤其是到私企中就业,如表3所示;还有部分学生对就业的地域有所要求,宁愿留在城市待业也不愿意到乡镇或基层单位就业。

图3 财经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理想单位分布(%)

3.学生本身素质不高

学生的素质综合体现在多个方面,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等。近年来,高校毕业生不断增长,2016年已达765万。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7年高校毕业生数量,预计将新增30万,达到795万。但由于学生本身的基础素质不同,加上部分高校的软硬件设施跟不上,因此,学生整体素质却在下降。有的学生成绩优异,但动手能力极差;有的学生动手能力和适应能力强,但是学习成绩却很差,甚至毕业时都未能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现今的大学生,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更少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品质。

4.就业服务平台不完善

目前针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的咨询和服务逐步建立起来,但是平台并不完善,具体体现在就业服务平台的软硬件设施不齐全,工作人员缺乏专业培训、水平不足,就业服务信息不充分。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不够系统化,有的就业课程指导形式单调,有的泛泛而谈,不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意义。学生在找工作时,大多只能依靠自己甄别可靠有用的就业信息,这些都给现阶段财经类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带来了挑战。

四、应对措施

1.加强学生的就业指导及创业思想教育

首先,针对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期望值过高问题,必须进一步重视和加强就业观的教育,使之认清目前就业的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找准自我定位。其次,就业指导课程应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大学阶段,从初期教会学生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介绍专业的设置及开设的课程到中期专业知识的学习,再到后期如何更好地求职等,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就业,所以,大学生除了要掌握必须的专业知识外,还要了解一定的求职政策、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不断地塑造和完善自己。再次,在就业指导过程中要教会学生如何正确地“剖析自我”,即了解自己的兴趣爱好、知识结构和水平、专业技能以及自我缺陷和不足,并以此为借鉴选择职业,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与职业最大程度地匹配。

2.完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首先,针对学生就业过程中经常存在因就业信息不完整、信息反馈不及时等延误就业的情况,要给予学生指导,引导他们学会收集就业信息、正确选择就业信息。其次,学校的就业指导部门也要广泛地收集与学校专业相关的就业信息并及时地提供给学生,拓宽学生的就业渠道;学校应积极联系并邀请相关企业走进校园,打造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校园招聘会,或者组织学生集体至某一区域内的企业进行应聘,为学生的就业提供帮助;建立健全毕业生的网上个人信息和企业的相关信息,使用人单位通过网络即可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学生也可以通过网络了解用人单位的规模、职位空缺等信息,这样能有效地避免招聘及应聘双方的盲目性,更好地实现双向选择。再次,学校应积极联系相关用人单位并委派有经验的教师带领学生深入考察,帮助解决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技术难题,通过这种途径,加强学校和企业间的联系,也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实习场所。

3.加强专业实训

专业实训指大学生通过专业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到与自己所学专业相近的单位进行实践和接受专业训练。财经类专业学生,更应通过专业实训来深刻体会专业知识的重要性,将专业知识应用于实践,进一步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可以将专业课堂教育与专业见习、生产实习相结合,加大专业实训走出校园的力度,使得学生尽早了解实践中的专业知识和就业前景。目前,招聘会上,各大企业都坚持“有工作经验优先”的原则,因此,学生应抓住学校提供的校企联合培养模式,尽可能多地参加企事业单位的专业实践。同时,在专业实训中,积累为人处世的经验,增强沟通协作能力。通过学以致用的专业实训和锻炼,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从而提升财经类专业大学生的就业筹码和专业素质。

4.增强大学生个人的综合素质

大学生要清醒地认识到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以及当前的就业形势,明确就业市场的竞争实际上是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只有在平时注重自我能力的培养,按照社会的需求不断地提高自己、塑造自己,增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加强职业素养的养成,才可以牢牢地把握住就业的主动权。对于财经类大学生来说,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是求职履职的根本要求。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根本,是每一个财经类大学生尤为重要的品德。工作中讲信誉、树立良好形象,不为私利所动,严格遵守规章制度,踏实做人。做一个具有独立意识的现代择业者,做一个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财经类人才,才能担负起家庭和社会的期待,以勇于担当的精神去面对就业中存在的问题,在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以满足用人单位和社会越来越高的要求。

[1]张歌.CNNIC发布第3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 http://it.people.com.cn/GB/119390/118340/406323/.

[2]麦肯锡全球研究院《中国的数字化转型:互联网对生产力与增长的影响》[EB/OL].http://b2b. toocle.com/detail-6187285.html.

[3]金虎. 财经类专业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就业选择的影响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

[4]颜海珍.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问题研究[D].山东:山东财经大学,2010.

[5]王欣.财经类大学生创业之我见[J].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2 (14).

Class No.:G645 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宋瑞斌)

Employment Opportunity and Challenge for College Studen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

Chen Baoling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Anhui 233000,China)

In light of economic and social transitio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Internet plus, taking college students majoring in finance and economics as studying object, we analyzed the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faced by college students. We also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information service and strengthen college students' personal qualities.

Internet + ; employment; college students

陈保玲,硕士,助教,安徽财经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2017年度安徽财经大学教育事业发展研究项目“‘互联网+’背景下财经类专业大学生就业的机遇与挑战”(编号:2017JFYB011)。

1672-6758(2017)02-0005-3

G645

A

猜你喜欢
财经类素质互联网+
工艺美术教育审美素质的培养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一)
2020年成人高校招生考试模拟试题数学(文史财经类)(三)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双平台嵌入式”的“粮味”财经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与实践
贴近生活的商业财经类期刊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用好“变”的态度
素质开发完全图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