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

2017-02-24 12:07张会恒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安徽安徽省工具

张会恒,李 沙

(1.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文本量化分析*

张会恒1,李 沙2

(1.安徽财经大学 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安徽 蚌埠 233000;2.安徽财经大学 经济学院,安徽 蚌埠 233000)

以2013-2015年安徽省的85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引入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从政策的文本形式、政策主体、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等方面进行政策量化分析。研究发现:政策文本形式以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的“方案”“办法”居多,而具有权威性、约束性的“通知”“公告”相对较少;政策颁布的主体较多但有效协作与沟通不够;政策主题以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居多,而技术支撑和监测预警体系建立相关政策较少;政策工具以行政命令式工具为主而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应用缺失。相应提出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需要加强政策本身的规范性和约束性;有效发挥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强化部门联动协调机制;加大环保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环保科研能力和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合理地使用各类环境管制工具的政策建议。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分析;政策文本量化分析

当前我国面临着十分严峻的大气污染形势,大气污染防治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提高大气污染防治的成效,有必要分析已出台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为未来政策的科学制定和有效执行提供支持。本文利用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法,对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进行分析,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

一、安徽大气污染状况及政策出台情况

(一)安徽大气污染较为严峻,“十三五”面临的压力较大

根据反映大气环境质量状况的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酸雨和优良天数六个指标,从2011-2015年的数据分析看,安徽大气污染情况不容乐观。

二氧化硫:2006年之前各地市二氧化硫浓度明显增加,2006-2010年明显下降,2011-2015年,全省二氧化硫年均浓度呈下降或平稳趋势;二氧化氮:2006年以前二氧化氮浓度有所下降,但2011-2015年,全省二氧化氮年均浓度整体呈上升趋势;PM10:2011-2015年,全省PM10年均浓度分别为80ug/mg3、79ug/mg3、99ug/mg3、95ug/mg3、80ug/mg3,呈上升态势到下降态势,2013年浓度值达到最高,2014年和2015年可吸入颗粒物年均浓度逐年下降,但形势仍然非常严峻;PM2.5:2013-2015年,观测PM2.5的三个城市(合肥、芜湖、马鞍山)的PM2.5浓度超标严重;其余城市,2015年PM2.5超标率在5.2%~29.9%之间,PM2.5污染已经成为安徽最需关注与解决的污染问题;酸雨:2011-2015年,全省平均酸雨频率整体呈下降趋势,从2011年酸雨频率的17.1%下降到2015年的8.1%;全省降水年均PH值逐年上升,2015年降水年均PH值已经达到5.9,酸雨污染情况有所改善;优良天数指标:安徽优良天数不高,2015年,安徽全省优良天数277天,优良率仅为75.9%。从优良天数指标更是反映出目前安徽空气污染情况的严峻形势。

十三五期间安徽大气污染防治面临的问题和形势不容乐观:大气污染防治的力度、进度赶不上经济发展与污染物排放增长的速度;产业结构与布局不尽合理,重污染行业在工业中所占比重较高;能源消费总量持续攀升,煤炭消费总量高居不下;机动车保有量继续增加。安徽大气污染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二)安徽出台较多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

为保障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政府出重拳向大气污染宣战,一系列政策相继出台。1988年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颁布施行,之后颁布实施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法规、技术政策、标准导则等20余部,同时,还颁布了更为详细的实施计划、指导方案、防治规划60余部。由于2013年国务院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及2015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条例》的施行影响巨大,也为安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提供重要的法制保障。因此,本研究所选取的分析样本来源于安徽省环保厅编写的《2014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文件汇编》及《2015年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文件汇编》,包括国家、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以及安徽省2013—2015年相关文件共85份文件。其中,2013年以来我国共颁布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件共13份,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于2014年初成立,并在2014年和2015年颁布了7份重要文件,安徽省共颁布了65份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文件。这三个层面均于2014年颁布了较多的大气污染防治文件,其中安徽省在2014年共颁布相关政策文本达37份,将很多大气污染防治办法、方案等以文件的形式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和通知。

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研究的文献分析及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框架

(一)文献分析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从1973年正式启动至今已走过了40余年的历程,其间虽然出台了一系列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并取得初步效果,但是政策制定的缺失、滞后,政策执行的困难、无效也是导致大气污染不断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此,学者从政策的角度,对大气污染防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

关于目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评价。在防治政策的手段上,胡苑、郑少华(2010),张会恒(2012)指出现行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仍以政府的行政命令式手段为主,市场与社会手段运用存在不足等失衡问题;在机制体制上,宋海鸥(2013),王婷婷、王丽艳(2014)认为总量控制、排污许可、大气环境标准体系、环境信息网络体系、公众参与及重度污染天气应急预警机制建设等方面存在滞后问题;在政策的特点上,张永安、邬龙(2015)通过梳理我国1988—2014年主要大气污染治理政策,指出存在着大气污染治理政策以监测标准居多,排放标准尚不成熟;经济手段少,政策治理效果不明显;“通盘顶层规划”尚未形成,政策发布机构协同不足等政策特点及不足;在政策实施效果上,杜鹏生、姚建、李毅、蓝洋(2015)评估了我国2000年以来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实施成效和存在问题,结果表明政策的实施使得我国大气污染得到了一定的控制,但同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也存在明显的单一化权威体质的特性; 对违法行为处罚轻; 政策执行力度不够; 监督和保障体系不完善; 环境政策与经济政策脱节;公众参与度不足等问题。

在政策分析方法上,大多是基于定性的文献梳理法。不过,近两年有学者不断把其它学科中的分析框架引入到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分析中。例如,为寻求推动政策变化的关键因素,冯贵霞(2014)借鉴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社会学的政策网络分析(Policy Network)框架,分析了影响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的主要因素,包括政策权力主体地位及话语、政策对象的政策响应、公众利益认知及行为、政策工具选择等。政策网络分析方法侧重于是对政策主体之间互动关系模式的形象借喻,通过对互动关系的解释和分析来获得对政策过程的认知。郝亮、王毅、苏利阳、秦海波(2016)运用美国学者保罗·萨巴蒂尔与詹金斯·史密斯等人于1980年代提出倡导联盟框架(Advocacy Coalition Framework, ACF)对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演变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内部途径较弱,联盟资源分散及政策取向学习支撑的不足是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存在滞后、缺位与失衡的主要原因。

(二)分析框架

政策文本量化分析方法(Quantitative Analysis on the Policy Texts)是指以定量分析方式对相关政策文本进行研究的内容分析法。主要步骤:在选取政策样本后,先将样本政策文本中的政策工具内容编码以便定义分析单元并进行初步的描述性分析,接着根据政策工具理论制定基本分析框架;然后对符合框架的政策编号归入分析框架中进行频数统计;最后在量化分析的基础上剖析相关政策在政策工具的选择、组织与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李科利,梁丽芝,2015)。运用政策文本分析法,对政策制定主体、政策主题、政策对象、政策形式等进行全面分析,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某一领域的政策取向和战略走向,从宏观上对该领域政策进行预测和解释(张镧,2013)。

国内学者已经有一些利用政策文本量化法研究相关政策的成果。赵筱媛、苏竣(2007)对科技政策分析,黄萃、苏竣、施丽萍、程啸天(2011)对中国风能政策的分析,熊勇清、侯玲玲(2013)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的分析,唐五湘、饶彩霞、程桂芝(2013)对科技金融政策的分析,胡赛全、詹正茂、钱悦、张峰(2013),孙蕊、吴金希(2015)对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分析,李科利、梁丽芝(2015)对我国高等教育政策的分析都是采取这一方法。在环境政策文本分析中,大多学者运用语义学研究方法,对单一政策文本进行解读。较少学者运用文本量化分析法,对时间跨度较长、多样本的政策文本本身进行分析。所以,本文把政策文本量化分析引入到对大气污染防治的政策分析中,以实现评判现有政策体系是否科学、合理,并借此为未来大气污染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供有效指引。

政策文本不仅蕴含着丰富的信息,还存在多维度的特性。借鉴以上研究成果,我们按照表1所示的分析框架,从“文本形式”“政策主体”“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4个维度对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进行具体探讨,并将政策文本所蕴含的信息转换成数据,进行量化研究。

表1 “四维度”分析框架

三、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本研究从文本形式、政策主体、政策主题分布以及所运用的政策工具类型进行统计分析。

(一)文本形式分析

对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件根据文本形式进行统计,具体情况如表2。国家以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相关文件主要采用了“规划”“方案”“办法”“通知”“公告”这五种文本形式。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也采用了这些文本形式,并针对具体行业大气污染的防治颁布了“意见”“规定”文本形式的文件。

在65份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件中,文本类型为“方案”的有25项,“办法”有15项,这些文本形式由于存在较强的可操作性,对指导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实际开展更具有意义,“意见”为6项,多是对总体规划的补充性说明,或者直接针对某一具体领域做出的相关规定。“通知”的时效性强、使用范围广,“公告”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但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文本形式中,“通知”“公告”仅15项。从文本形式分析来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指导意义与可操作性较强,但是在规范性、约束性上存在不足。

表2 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形式”统计情况

表2(续)

层面文本类型数量/份特点规范性和约束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规划2较强较弱方案25弱强办法15较弱较强安徽省相关文件通知13较强较弱意见6较强较弱规定2强弱公告2强弱

(二)政策主体分析

综观85份研究样本的政策主体,由国务院颁布具有指导性质的《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统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国家相关文件共涉及13个部委,其中4个部门独立颁布政策,9个部门以联合颁布方式参与到政策的制定和发布中。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根据国家相关文件独立颁布7项相关文件。根据对安徽制定的有关大气污染防治的65份政策法规文件分析,从发文涉及单位看,共涉及26个部门,其中13个部门独立颁布50项文件,其余13个部门以联合颁布的方式参与制定、发布15项文件;从发文数量来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发文数量最多,达15项,其次是安徽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均为14项,安徽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也分别发文12项、8项和7项;从时间分布看,2013年的相关文件均是独立发布,但2014年有16个部门联合发布文件,2015年联合发布文件的部门增加到20个。由此可以看出,由省人民政府、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省环境保护厅为主导,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由此,有效发挥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强化部门联动协调机制,顺利完成安徽大气污染防治的目标,防止现实存在的部门协调难度大,工作推诿扯皮,职能部门职责担当不够等问题,坚定落实相关政策法规就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对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的政策主体进行分析,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部门开始参与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制定,由省人民政府、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省环境保护厅指导,多部门协作共同防治的良好局面逐渐形成。

(三)政策主题分析

为反映政策文件的内容、主旨,对政策主题进行分析。本研究对85份政策文件中的章节或条款进行了编码、分析,梳理了693条政策,其中国家以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颁布的政策有232条,安徽省有461条。结合大气污染涉及的领域,归纳了9类政策主题,分别是工业大气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秸秆利用与禁烧、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技术支撑、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机制建立。通过对安徽省461条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主旨及内容的分析发现,围绕这9类政策主题,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几乎覆盖了大气污染防治的各个方面(见表3)。

表3 政策文本所涉及的主题

从政策主题的数量分布来看,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能源结构调整(22%)、机动车污染防治(21%)、城市大气污染防治(12%)、产业结构调整(11%)、工业大气污染防治(11%)、秸秆综合利用与禁烧(9%)和机制建立(8%)居多,技术支撑(3%)和监测预警体系建立(3%)方面的具体政策相对比较少。而从国家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的232条政策看,技术支撑(6%)和监测预警体系建立(10%)得到较高的重视。具体如表4和表5所示。

表4 国家以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主题统计情况 单位:份

政策主题2013年2014年2015年合计工业大气污染防治10101232机动车污染防治1233054秸秆禁烧0123城市大气污染防治1258产业结构调整85114能源结构调整493144技术支撑48315监测预警体系建立371424机制建立1162138合计3281119232

表5 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主题统计情况 单位:份

政策主题2013年2014年2015年合计工业大气污染防治14211550机动车污染防治5563495秸秆利用与禁烧0182442城市大气污染防治2361957产业结构调整7242152能源结构调整62570101技术支撑16512监测预警体系建立321116机制建立10131336合计48201212461

从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主题的时间分布来看,对于9类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安徽省基本每年都有相关主题的政策出台,其中2013年共颁布48条政策,有14条以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为主题,2014年共颁布201条政策,比较注重机动车污染防治以及城市大气污染防治,2015年共颁布212条政策,以能源结构调整为主题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最多,其次是机动车污染防治。另外,秸秆利用与禁烧近两年得到安徽省的重视。

综合以上分析,基本可以看出:第一,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国家层面相关政策比较一致。2013年9月,国务院颁布了《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主要围绕上述9类主题作出相应规定和指导,统筹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开展。安徽省在这9个方面均制定了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对于国家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小组比较侧重的机动车污染防治以及能源结构调整,安徽省也颁布了较多的政策。第二,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是大气污染重要的来源,安徽省近年来承接了很多长三角地区的低端产业转移,这也一定程度给空气质量造成了危害,因此在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方面的政策占了33.2%。安徽省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数量居第三位,这一定程度上源于安徽省房地产经济的发展,建筑行业进一步扩大,防治扬尘污染的需求日益迫切。结合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主题的数量与时间分布,可以看出对于国家和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小组每年颁布数量最多的政策主题,安徽省同样颁布较多的政策来响应、落实。

(四)政策工具分析

环境政策工具指的是实现环境政策目标的各种政策工具,通常包括:命令和强制性手段、基于市场的环境经济手段和以信息披露为代表的其他政策工具*参见Baumol and Oates(1988),Boadway and Wildasin (1984) or Oakland(1987)的研究。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属于环境政策,根据自身性质,借鉴这种分类方式,将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工具分为以下三类:

(1)命令与控制型政策工具:针对大气污染问题,以行政系统的力量为主,政府采取的政策具有命令控制的特征。主要体现在:提高环保标准、采取禁止性质的措施,直接淘汰不符合标准的高污染、高耗能的生产方式;采取目标责任制,大气质量由当地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企业家负责防治本企业生产过程中造成的污染。

(2)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利用市场信号达到政策目标,包括可交易许可证、排污费、政府补贴等,它们通过激励企业、公众衡量自身的成本与收益情况,从而做出决策。这类政策工具主要以补贴形式的正向激励以及罚款形式的反向激励为主要手段,如:采取补贴方式推动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对直接排放生产用水的企业进行罚款。

(3)公众参与型防治政策:政府采取具有引导、推动作用的政策,为公众提供大气污染防治的相关信息、参与大气污染防治活动的程序或途径。这种政策主要表现在增强媒体宣传力度;披露相关信息;提高公众参与环保的意识;公众投诉等。

表6 国家以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协作小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工具”统计情况

表7 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工具”统计情况

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工具统计情况如表6和表7所示,按照条款项目数计,国家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小组颁布的政策大部分运用的是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占总数的75%,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和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分别占7.8%和5.6%,其余为混合以及综合型政策工具。这是由于我国政府主要是运用行政力量对大气污染进行防控,制定相关环境标准对污染水平进行控制,发布具有指导性质、统揽大局的相关政策。与国家层面的政策相比,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综合运用多种政策工具,但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仍然为大多数,有317条,占了68.8%,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有59条,占了12.8%,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有48条,占了10.4%,其余为混合及综合型政策工具。按政策工具的时间分布来看,近三年来,在国家及长三角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小组所运用的政策工具中,混合以及综合型政策工具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2%、8.4%、15.1%,安徽省所运用的混合以及综合型政策工具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3%、7.5%、9%,均有小幅度的上升。总体来看,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仍然以政府单方面行动为主,政策工具数量的不均衡为后续出台的政策预留了完善的空间。

(五)引入主题维度的政策工具使用状况

探讨政策主题和政策工具存在的交互关系,可以更深刻地反映安徽省在颁布各类主题的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时,哪些政策工具运用得较多,哪些政策工具比较缺失。本部分仅对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进行分析,具体如表8所示。

表8 政策主题维度的政策工具使用频数统计情况 单位:份

政策主题政策工具类型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命令控制型经济激励型命令控制型公众参与型公众参与型经济激励型综合型工业大气污染防治33492101机动车污染防治4423164422秸秆利用与禁烧25941111城市大气污染防治47440200产业结构调整43062100能源结构调整78951611技术支撑8040000监测预警体系建立13100101机制建立26901000

从表8的横向统计来看,城市大气污染防治、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机制建立方面的政策均高度集中于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的运用(集中比例都在70%以上),如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中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47项,占城市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数量的82.5%。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均集中在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总体来看,机动车污染防治政策所运用的政策工具比较均衡,为了保障政策的成效,还运用了一些混合型的政策工具,如对于持黄色环保检验合格标志的机动车,《安徽省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办法》中的第十一条限制了其行驶的区域、时间,并且通过经济补贴鼓励高排放机动车提前淘汰、更新;秸秆利用与禁烧、能源结构调整、工业大气污染防治也适当运用了混合型及综合型政策工具。其他类主题的政策所应用的混合型、综合型政策工具存在缺失,这是某些政策实施效果不显著很重要的因素。

四、安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文本量化分析的结论和政策启示

(一)主要结论

一是安徽省目前制定的大气污染防治相关政策所采用的文本形式中,以“方案”“办法”等形式居多,体现了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整体上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但同时“通知”“公告”这些文本形式采用的相对较少,表明规范性和约束性还有待加强。

二是安徽省现行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颁布主体较多,有26个部门参与其中,个别文件的制定涉及到的部门有8个之多。表明大气污染防治的紧迫性、高复杂性特点,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各个政府部门的有效协作与沟通。

三是大气污染已发展为工业气体排放、扬尘污染、秸秆焚烧等多层面多主体的综合型污染。不同类型的污染来源不同、程度不同,具有不同的特点,有必要依据不同主题的实际表现与特征,出台更有针对性的相关政策。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能源结构调整、机动车污染防治居多,对于其他主题的政策制定还留有空间。

四是不论是对政策工具的整体分析还是主题分析,都可以看出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是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的主要政策工具,经济激励型、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的应用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

(二)政策启示

一是加强政策本身的规范性和约束性。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以“方案”“办法”等形式居多,更多地强调实施目标、政策主旨、具体要求、实施步骤等具有指导性的内容,但是在宏观层面上为大气污染防治设立目标、指引方向的文件偏少。因此,政府在制定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时应适当兼顾“通知”“公告”等政策文本形式,以统筹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并增强其他形式的文件的权威性。

二是有效发挥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作用,强化部门联动协调机制。由于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出台涉及到多个部门,为防止政策的重复、矛盾、制订效率的低下,有必要充分发挥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联席会议的作用,制定总体的政策框架,在明确各级政府职责权限的同时加强政府之间的横向和纵向联系。同时,积极推动各市政府和相关成员单位履职尽责,改变环保部门“单打独斗”局面,形成密切配合、协调力量、统一行动的大气污染防治强大合力。各部门间要加强信息的及时共享、避免多头执法、多头管理,重复防治的现象。

三是加大环保科研经费投入,提升环保科研能力和大气环境监测监管能力。安徽大气污染防治工程投入逐年增加,但相对于发达省份,大气污染方面科研投入较少,科研基础薄弱,安徽技术支撑和监测预警体系建立方面的具体政策相对比较少,这制约了大气污染防治工作的深入开展。在未来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时,应注重这些政策的制定与完善。同时,要加强环境监测、监察能力建设,提高执法装备能力,推动在线监控增点扩面联网、空气自动监测网络和监测预警应急体系建设。

四是合理地使用各类环境管制工具。安徽省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中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使用过多,大多数主题的政策缺乏混合型和综合型政策工具的使用。过度依赖某一类型政策工具的运用往往影响政策实施的效果,因此,制定政策时需要根据政策主题的特征和政策目的合理地使用不同类型的工具,逐步使公众参与型政策工具能够起到协助命令控制型政策工具以及经济激励型政策工具的作用,以达到政策的实施效果。

[1]胡苑,郑少华.从威权管制到社会治理——关于修订《大气污染防治法》的几点思考[J].现代法学,2010(6):150-156.

[2]张会恒.政府规制工具的组合选择:由秸秆禁烧困境生发[J].改革,2012(10):136-141.

[3]宋海鸥.大气污染防治的法律支撑及其实施[J].重庆社会科学,2013(5):30-36.

[4]王婷婷,王丽艳.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评析及其完善[J].资源与产业,2014(2):32-36.

[5]张永安,邬龙.政策梳理视角下我国大气污染治理特点及政策完善方向探析[J].环境保护,2015(5):48-50.

[6]杜鹏生,姚建,李毅,蓝洋.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的评估与建议[J].四川环境,2015(1):96-99.

[7]冯贵霞.大气污染防治政策变迁与解释框架构建——基于政策网络的视角[J].中国行政管理,2014(9):16-20.

[8]郝亮,王毅,苏利阳,秦海波.基于倡导联盟视角的中国大气污染防治政策演变机理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34-43.

[9]李科利,梁丽芝.我国高等教育政策文本定量分析——以政策工具为视角[J].中国高教研究,2015(8):50-56.

[10]张镧.基于文本分析法的湖北省高新技术产业政策演进脉络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17):113-117.

[11]赵筱媛,苏竣.基于政策工具的公共科技政策分析框架研究[J].科学学研究,2007(2):52-56.

[12]黄萃,苏竣,施丽萍,程啸天.政策工具视角的中国风能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1(6):876-882.

[13]熊勇清,侯玲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政策的变迁及特征分析——政策文本计量分析视角[J].软科学,2013(5):32-36.

[14]唐五湘,饶彩霞,程桂芝.北京市科技金融政策文本量化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9):56-61.

[15]胡赛全,詹正茂,钱悦,张峰.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政策工具体系研究——基于政策文本的内容分析[J].科学管理研究,2013(3):66-69.

[16]孙蕊,吴金希.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文本量化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5(2):3-9.

[17]张会恒.安徽生态文明建设发展报告——大气污染防治专题报告[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6:53-76.

[责任编辑 杨 敏]

A Quantitative Study Based on Content Analysis of Anhui’S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ZHANG Huiheng1, LI Sha2

(1.Institute of Anhui’s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Research, Bengbu 233000,China;2.School of economics,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Bengbu 233000,China)

This paper conducted a research on Anhui’s 85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y texts from 2013 to 2015. Using the content analysis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methods, it analyzes the policy texts through text form, policy subject, policy theme and policy tool. Results of the study found that Anhui’s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ies adopted the text forms of more scheme and method which are practical guiding significance but fewer notification and announcement which are authoritative and binding;many departments took part in formulating policies, which is easy to cause the low efficiency and lacks communication; policy themes of energy structure adjustment and motor vehicle emission control are many,but it lacks the technological policies and policies on early warning system;among policy tools,the application of administrative order existed overflow, instead, the application of economic incentive policy tool and mutual participation policy tool existed insufficient.Therefore,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urther enhancing normativity and restraint of policies;making use of the Joint Conference of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nd strengthening joint coordination mechanism among departments; increasing input i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earch, and enhancing capacity of environment protection research and air monitoring and supervising; applying policy tools comprehensively.

air pollution prevention and control; policy analysis;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policy text

2016-11-15

张会恒,经济学博士,教授,从事产业经济和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D630

A

1009-1734(2017)01-0001-09

猜你喜欢
安徽安徽省工具
成长相册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准备工具:步骤:
“巧用”工具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