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庆
(贵州湄潭县湄江街道林业站 贵州湄潭 564100)
科技发展在林业调查中的应用变化
秦代庆
(贵州湄潭县湄江街道林业站 贵州湄潭 564100)
笔者1990年5月毕业于贵州省林业学校,一直在林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林业技术推广,有幸参加了贵州省第二、三、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
林业;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
目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是为了适应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而开展,调查成果是更新森林资源档案、编制森林经营方案、制定森林采伐限额、实行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和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的基础,也是制定林业发展规划、区域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考核县级人民政府落实保护发展森林资源目标责任制,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评价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的重要依据。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每十年进行一次。
任务:主要任务是查清森林、林地和林木资源动态变化,综合分析评价森林资源管理与经营管理现状,提出森林资源培育和利用的意见。
范围:是以县级行政区域进行调查,调查区域内所有的森林、林木、林地。
内容:
(1)调查或核实森林经营区划和林地小班区划界限;
(2)调查各类林地面积;
(3)调查各类森林、林木蓄积;
(4)调查与森林资源相关的自然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因素;
(5)调查各类森林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功能、效益状况,并分析变化动态;
(6)调查各级行政(县、乡、村)单位准确名称、驻地坐标,各级林业主管部门,事业单位准确名称及所在地坐标等地理信息;
(7)其他专项调查。
1994年开展的贵州省第二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我的任务是负责调查湄潭县马山镇,面积82.4km2。采用1:10000地形图现地对坡勾绘,地形图是复印件,效果并不好,有时墨太浓使得线条变粗;有时又太淡看不清。由于林业调查特殊性,外业只能选择晴天作业,不需要拼接地段还好,需要拼接时很伤头:图纸会有折痕、折痕还不一定很听话,会偏移图边、两张图对折后还会发现因为收缩率的原因,两张图纸等高线并不能相接;尤其遇到四接图的时候真的很崩溃;图纸折的次数多了还会破损、模糊;汗渍也会污染;用来描绘的铅笔字经过摩擦后也会消失……,没有经历野外调查的人是很难理解的。
2004年开展的贵州省第三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我的任务是负责调查湄潭县马山镇与西河乡,面积分别是82.4与149km2。采用1:10000地形图与相应的卫星照片现地勾绘,地形图与卫片都是彩色的,相互配合使用效果非常好,印制的纸张已经明显好于第二次的,不仅仅局限于铅笔勾绘,彩色的油性笔在卫片上区划使得原始的记录能够最大限度的保留。但仍然需要拼接,出汗后操作卫片一样会导致污损;
2016年开展的贵州省第四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我的任务是负责调查湄潭县湄江镇与天城镇,面积分别是98km2与70.6km2。采用地形图不是纸质,直接在平板电脑端处理,需要的地形图与卫片可以很方便的调出、切换,而且是无缝拼接,区划的小班界限还能马上核对及修改,自然生成的小班号使标记工作变得简单轻松,同步生成的电子表格一一对应关系使得调查有序进行。
1994年调查首先需要精确判断自己在地形图中的具体位置,这是一切调查工作的基础,每到调查地必须找明显地物标作为参照物,利用参照物判断所处位置,然后才能展开调查;调查系统样地点还需要使用罗盘仪引线定位,遇到荆棘与灌丛时还需要砍线,费时费力不说,还有可能因为明显地物标位移、地图测量方位角与距离误差、罗盘操作精度不够等原因导致偏移。
2004年开始使用GPS定位系统,减轻了负荷,在比较平坦的区域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当时使用的是美国的卫星,效果并不是很好,尤其是遇到山谷、密林或者阴霾较重、能见度低的天气,就会出现明显的与现地不符的情况。
2016年使用平板端进行区划,最大的便利就是北斗导航定位系统的应用,即使不是科班出生的也可以很方便的使用地形图作业。每到一处即刻可以开展调查,轨迹的应用对于不熟悉的区域也可以马上判断选择道路是否正确。
1994年树高采用测高器测量,结合罗盘仪H=L×tan理论上成立,但实际操作中会出现看不到树梢或者水平距不方便测量导致结果偏差;
2004年添加了鱼竿辅助测量,可是只有7.2m太短,上部依靠估测,误差很容易出现;
2016年有了红外线的测高仪器,空旷地带效果不错,遇到测量树高时有树枝遮挡就会出现极大误差;使用测树专用伸缩杆,可以精确测量16.5m,大部分林分树高测量能够确保树高因子无误差,极少的优势林分以此为据参考估测误差应该也是很小。缺点是太笨重,粗不说还重达2kg。
1994年的系统样地点采用0.08hm2的正方形样地(边长28.28m),以明显地物标为起点,样地西南角为终点,在图纸上使用量角器与三角板量出方位角与距离,使用CASIO fx180计算器输入引线定位程序,依靠罗盘仪找到样地的西南角;以样地西南角为起点,按 0°-90°-180°-270°进行边界测量,闭合差不大于 1/150(<75cm)。使用罗盘仪测量边界,遇灌丛与荆棘通透不好的地段必须砍线确保通视,在陡峭的悬崖或者荆棘密布的林分开展每木检尺非常吃力。
2004 系统样地点是采用1hm2的圆形样地,使用角规控制,对于计数的样木进行每木检尺检尺,相对于1994年找到系统样地点与测出边界缩小了很多工作量。
2016年采用1亩的圆形样地(半径14.57m),采用卫星定位找到样地中心点,判断样木是否在样地内,以样地为中心辐射状砍几条线就可以开展每木检尺,本次调查采用的样圆面积更小,更具有操作性。
1994与2004年我们在作业细班区划的基础上现场填记小班因子表卡片,包括权属、母岩、地貌、坡度、坡位、坡向、土壤、树种组成,龄级、平均直径、平均高、郁闭度、公顷断面等。填记其实不太难,难在怎么样确保图纸与表格一一对应。
2016年平板电脑端区划结束,小班号自动生成,能直接进入表格页面,确保填记内容图表一致。现场拍摄的小班照片还可以对检查工作提供有效的参照。
1994年搞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主要是靠双脚,年轻的我们顶烈日冒酷暑展开外业工作,还需要背负罗盘仪、塔尺、地图、皮尺、围尺、角规、测高器、计算器等,艰难跋涉,那时候不用交通工具,即使有也没有路。
2004年时,西部大开发使基础设施大有改观,我们使用摩托车穿行在林区进行森林资源调查,无论是劳动强度还是效率都有了很明显改善。
2016年调查,基础设施进一步投入使得林区的村组都通了公路,我们开车穿行在林区搞林业调查,测高器、皮尺、围尺、平板电脑、镰刀、油漆、矿泉水等工具与食物基本不需要整天背负,效率提高劳动强度却大大降低。
1994年外业调查结束后,花很长时间才清绘出透明的基本图。外业是根据调查路线升序编号,内业要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编号,图纸与表格上的外业号都需要统一调整为内业号,为使图表一致费尽九牛二虎之力。面积计算采用网格纸求积,费时费力误差还不小。以细班优势树种和林分平均高查相应树种的标准蓄积,以此蓄积乘细班总疏密度得到细班平均每公顷蓄积。以细班每公顷蓄积乘以细班面积得出细班蓄积量。以细班蓄积量乘各组成树种之组成系数得到各组成树种蓄积。当年这些都是依靠CASIO fx180计算器来完成,每一个乡镇的表一、表二、表五、表七、表十八资源表纵横关系绝对是技术活,要求各项资源数据与汇总必须吻合;各村数据合计与乡镇合计必须吻合,统计时必须注意上下、左右数据的相互关系,各表之间的有关数据必须吻合,不允许错漏或脱节。
2004年外业调查结束后,内业工作主要是对外业进行数据录入,包括资源分布图与小班调查表格,录入结束后计算由计算机程序处理。
2016年外业调查使用的是平板端,外业时直接在打开的地形图或者卫片上面区划小班,核对结束后马上填记相关的调查因子并拍照,确保了图表的一致。外业调查结束录入工作也就同步完成,结果由计算机程序处理。
S712
A
1005-7897(2017)12-0141-02
2017-6-8
秦代庆(1970-),男,汉族,贵州湄潭人,工程师,大专,遵义市兰花协会会员,主要从事林业技术推广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