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娟,张秀婷
(1.咸宁市实验小学,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动画角色的不良行为对幼儿影响探究
陈 娟1,张秀婷2
(1.咸宁市实验小学,湖北 咸宁 437100;2.湖北科技学院 教育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动画片既是 “玩伴”,也是幼儿的“教师”。幼儿往往通过模仿去感知事物,动画片是他们的最佳选择之一。我国多次出现的幼儿因模仿动画片中的危险行为,应该如何从众多的幼儿动画片中选择适合幼儿观看的动画片;面对其中出现的不良行为及不恰当言语该如何指正;当幼儿已经出现错误言行时,该如何做出正确指引,避免恶性伤害事件的发生;动画制作人员该怀着怎样的心态去制作一部真正适合幼儿观看的动画片。这些都是值得重视的问题。
动画片角色;模仿行为;建议
媒体有诸多报道幼儿因模仿动画片中的不恰当行为伤害自己及他人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现今受幼儿追捧的动画片,不仅台词过于成人化,角色的行为也充斥着或多或少的暴力行为。动画片制作人对动画片的角色性格设定或动画片情节的设计是否可以严格审核?媒体在给幼儿播放动画片时,能否选择良好的动画片?家长陪伴幼儿观看,当动画片出现不良行为或不恰当言语时是否能够及时干预幼儿的模仿行为,对其作出正确示范?我们认为,正确利用幼儿的模仿行为,能够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动画片在幼儿成长中,充当着“教师”和“玩伴”的双重角色。父母常工作繁忙,无暇顾及孩子,而在此时,动画片的出现往往弥补了这一空缺,它开始在幼儿的交往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充当着一个“玩伴”的角色,陪伴幼儿度过没有父母陪伴的时间,止住了他们的吵闹,又充当“教师”的角色,给予幼儿模仿的对象。
生动形象的动画角色是幼儿自行选择的好朋友,能够带领他们在故事情节变化多端的动画画面里经历一段又一段的精彩,好听的配乐与好看的场景可以增添情趣、调节幼儿孤独的情绪,动画角色能够填补幼儿的心里空缺,愉悦他们的情绪。幼儿的内在心理需求在动画片上得到了满足,同时也为幼儿的成长带来了快乐。
动画片具有教育功能。动画片的制作者们在构思制作一部动画片时,应该会涵盖一定的教育目的,从幼儿的认知角度去诠释演绎社会生活知识,让幼儿轻松接受。 好的动画片能够让人从动画角色中知道善与恶、勇敢与懦弱、美与丑。动画片伴随着幼儿成长。一方面,它向幼儿传递主流的核心价值观,影响幼儿三观的形成;另一方面,动画片里的人物角色的言行举止都会被幼儿所模仿,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2-3岁是幼儿口语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时候幼儿所观看的动画片,为幼儿提供了一个可拓展他们词汇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幼儿可以通过图像与语言相结合的方式,模仿动画片角色的语言,慢慢去掌握正确的发音,在逐渐模仿发音的同时,也掌握了词汇的正确用法。所以,动画片间接为幼儿的语言与表达能力提供了指导,影响其早期语言的发展与智力的进步。除此之外,幼儿还可以在动画片上学到生活小常识,培养自己的认知能力与理解能力,还能在动画片中学习做人的道理以及做事的规范,正能量的动画片角色还能为幼儿养成积极的性格提供示范。
幼儿时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的,对于具体、形象、直观的事物比较敏感,易于接受,处于幼儿时期的人不仅对外界的事物存在强烈的好奇心,而且本身也具有极强的模仿力。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不仅喜欢模仿动画片中自己喜欢的角色说话,还会模仿他们的动作、表情,男幼儿比较偏好模仿动画片中的英雄人物,模仿英雄人物的打斗动作、说话方式,而女幼儿的模仿对象更倾向于动画片中长相可爱漂亮的人物,不但模仿其言行举止,还会模仿其衣着、发型以及性格等,这些模仿,可以理解为幼儿在对这些人物设定表达自己的喜爱与认可。
以《喜羊羊和灰太狼》为例子,这部动画片可以说是虏获了成人和幼儿的心,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开心果”,这部动画片主要讲述了一群可爱的小羊在羊村过着幸福快乐的生活,他们互帮互助,可是有一天,隔壁搬来了不速之客,这位不速之客就是时刻想要抓住他们的灰太狼,于是就有了后面他们在青青大草地上斗志斗勇的故事。因为剧情比较诙谐幽默,在成人与幼儿中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主人公喜羊羊与美羊羊。
喜羊羊是外向型性格人群的代表,他阳光、聪明、善良、勇敢,是幼儿眼中的好人,正义的化身,每次小伙伴们遇到困难,喜羊羊总能靠着自己的智慧帮助伙伴化险为夷,这种形象是幼儿喜爱的好人角色,给人可靠勇敢的印象,给予幼儿内心满满的安全感,这一角色的模仿对象多为男幼儿,他们多偏爱这种英雄型智慧型、带有主宰力量的角色,通过模仿,希望能让自己变得和动画角色一样勇敢、坚强,能够有能力保护身边的人以及有力量主宰身边的一切。
美羊羊则是心灵手巧、善解人意、美丽的化身,受到众多女幼儿的偏爱。日常生活中,美羊羊除了能够做出美味的饭菜,对羊村小伙伴们悉心照顾,将一切都打理得井井有条,满足女幼儿潜在的母爱因子的散发。她还很注重自己的形象,每天都在自己的羊角上系上粉色的蝴蝶发卡,说话温声细语,这温柔可爱的形象满足女幼儿内心的公主梦。
幼儿的模仿行为通常是无意识下发生的,他们不会分辨好坏,多是根据自己对角色的喜好去模仿,如若此时幼儿模仿到不好的言行举止,又无人加以指正,这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会对幼儿的成长百害无一利。
社会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人类的行为习得大部分都来自对榜样的模仿。他在1965年曾经做过一个关于验证其理论的实验,他准备了三部动画片,内容均是一个成人在对一个玩偶进行攻击,但三部动画片的结果都不相同,第一部的结果是成人因为他的攻击行为得到了相应的惩罚;第二部则是成人因其攻击行为受到奖励;而第三部是成人的攻击行为没有得到任何的处罚。班杜拉让幼儿观看完一部动画片之后都去玩玩偶,并在旁对他们的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实验结果表明,同样是单独玩玩偶的幼儿,看第一部动画片的幼儿表现出的对玩偶的攻击行为明显少于第二、三部动画的幼儿。
动画片制作者都是成人,他们在设计动画片角色的对话时,往往很难从幼儿真正的语言特点考虑,更多的是从他们认为的幼儿语言特点出发,导致了动画片的言语过于成人化,甚至夹杂着粗俗的语言。
以《熊出没》为例,动画片的主线中,主角之一的光头强在遭受来自另外两名主角熊大、熊二的暴力行为时,嘴里的台词多是“笨蛋“、“臭狗熊”以及“敢欺负我光头强,揍你没商量”,同样,在《喜羊羊与灰太狼》的剧情发展中,羊村的入侵者如灰太狼,也常在遭受来自羊村以喜羊羊为首的小羊们的暴力行为时,嘴里的台词也多是“我还会回来的”、“小羊你们给我等着”“村长你这个老家伙,等着我回来”等。
像这些诸如“笨蛋”、“欺负我,揍你没商量”、“老家伙”等台词中,向幼儿传递着带有粗俗、报复倾向的思想,而这些台词,就是动画片制作者在制作时,夹带的成人言语。幼儿又没有识别对错的能力,他们在观看动画片时,就会因为喜欢这个动画角色而去模仿它的一切,如果监护人没有及时发现及制止,这些不良的言辞就会成为幼儿的说话习惯,运用到他们的生活中。
幼儿的思维发育尚不健全,对所见事物的认识与学习只能停留在表面,他们会不加选择判断的去盲目模仿自己所见的事物。如今动画片中多数存在或多或少的暴力行为以及不正确的危险行为,我国也发生多起幼儿因模仿动画片中的不良行为给自己或他人造成严重伤害的事例。
2013年4月,江苏连云港市两名幼儿,在与十岁的朋友玩耍时,模仿《喜羊羊与灰太狼》中灰太狼抓住小羊烤着吃的场景,五岁和八岁的冉冉和浩仔被绑在树上遭朋友点火,烧成重伤。同年,江苏宿迁一位两岁半的男幼儿因喜欢看《熊出没》,模仿动画片中光头强舞弄斧头,不慎将自己的中指与无名指砍伤。2016年,汉中十岁女童与妹妹一同观看《熊出没》的时候,画面中出现了光头强用手中电锯想吓唬熊大的镜头,于是,十岁的姐姐在抽屉找来爸爸工作时用的电锯,将妹妹的右脸和鼻子完全割开。同年十二月,常州六岁女童,因父母外出买菜晚归,她一个人在家感到害怕,就模仿《熊出没》里的镜头,爬上自家阳台沿着水管下滑,结果从五楼坠下,摔成重伤。新疆五岁幼儿也是因为被父母反锁在家感到害怕,此时电视里播放着《倒霉熊》因被困在飞机上,后用随身携带的雨伞撑开后跳下飞机安全着陆的镜头,幼儿便模仿着找来一把大黑伞,撑开后从自家十一楼跳下,所幸的是因四楼有商铺的天台挡着,当时积雪也厚,没有危及生命,但也摔成了重伤,如今还在重症监护室躺着。
模仿,是一个幼儿开始学习新事物的第一步,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语言、动作、行为等都是他们模仿的成果,幼儿的模仿行为往往是盲目的,没有明确的是非对错,不说他们故意去模仿好人,又或者说他们故意模仿坏人,他们往往根据自己的喜好去模仿,觉得喜欢什么或者对什么好奇就去模仿什么,模仿时间久了,好的模仿会提升他们的道德水平,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坏的模仿如果没有被及早发现指正,就会引起不必要的危险。给予幼儿良好的模仿对象是很重要的,良好的模仿对象会对其成长起到一定的榜样作用,错误的模仿对象则会给幼儿的成长带来伤害。而且,他们一般模仿的只是事物的表面,并不会理解到其中的精髓,正确的引导有利于幼儿在发生模仿行为时,能够学习到内在的精髓,使得模仿收到最好的效果。
在幼儿的模仿行为发生时,教师与家长所发挥的作用是很重要的。他们不仅要起着引导的作用,还起着监督的作用。与此同时,家长也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让言语教育与行为教育相结合,这样的教育更具说服力。
幼儿教师在其教学过程中,能够利用上动画片的机会不多,一般都是在为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时候才会选择播放动画片。 幼儿教师在为幼儿播放动画片时,不能单纯地为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而选择幼儿喜爱的动画片,而是要根据幼儿此时的年龄特点,这个年龄段他们需要学习什么技能,培养什么良好习惯等去对动画片进行选择播放,让动画片中角色的行为带动幼儿行为积极化,起到一个榜样的作用。
幼儿教师在组织幼儿观看动画片时,应该事先掌握动画片的内容,做到心中有数,应变自如。比如,了解哪个节点会出现哪些不恰当的言行,在播放时及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指导与解释,有目的去引导幼儿思考,从而起到监督的作用。动画片中出现良好行为时要及时引导幼儿学习,正确利用了幼儿的模仿行为,能够很大程度的避免了幼儿模仿到不良行为,给他们的成长带来不必要的影响。
在观看动画片后,幼儿教师可以根据动画片的情节脉络,以其为媒介,开展各种类型的教学活动,使幼儿获得更为丰富的情感体验,强化幼儿的模仿行为。在幼儿的模仿行为中,他们一般都只会将模仿停留在模仿对象的表面,根本不会注意到事物内部的本质。例如,幼儿在玩角色扮演的游戏时,扮演警察的幼儿,只会根据自己对警察的了解穿上和警察一样的衣服,学习警察做一样的动作,不难发现,他们模仿的只是警察表面的形态特征,对警察的品质,如严守纪律、不辞劳苦、坚守岗位等都从未注意到,幼儿这样的模仿,对他们的成长并未起到任何积极的作用,所以此时幼儿教师的引导作用会显得尤为重要。幼儿教师可根据幼儿对警察这一角色的喜爱,强化警察在幼儿心中的榜样作用,用说教的形式让幼儿去了解警察的优良品质,教育幼儿要学习警察的正义感,做事要遵守纪律,这样,幼儿的模仿行为才能起到最好的效果。
家庭是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前最重要的教育场所,家长是幼儿第一教师,也是最重要的教师。幼儿在家里观看动画片时,家长的言行举止直接影响了幼儿对动画片的模仿行为,家长如何在幼儿观看动画片时的监督与引导行为也是很重要的。
在选择幼儿观看的动画片时,不能盲目的随波逐流,任意播放热播的动画片给幼儿观看,而是有目的的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选择有教育作用的动画片给幼儿观看,内容要健康、积极向上、有教育意义,让幼儿接受良好行为示范的熏陶,远离消极的、不正确的行为示范。
除了根据幼儿的年龄段选择动画片,根据其性格去选择动画片也是很重要的。如果有些男幼儿显得过于柔弱害羞,少了男孩子应该有的刚强勇敢,可以选择英雄类的动画片给幼儿观看,家长要引导他去感受学习动画片里英雄角色的坚强刚毅;如果有些女幼儿过于娇气扭捏,可以选择类似《丑小鸭》等,家长引导其学习独立坚强。
一周七天的时间里,五天的时间家长都在忙于工作忽略了对幼儿的陪伴,此时幼儿的“玩伴”除了玩具之外,最多的就是动画片了。在动画片的世界里,幼儿可以完成在现实中无法完成的梦想,体会不一样的生活,动画片的存在,弥补了家长在现实生活中对幼儿的陪伴空缺。有空的时候,不妨多抽空陪孩子观看动画片,不仅可以拉近彼此的亲子关系,还可以对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起到监督与指导作用,在陪同观看过程中,可以在动画片情节中了解幼儿的喜欢,听幼儿对动画片的介绍可以知道他在观看时模仿到了什么,对于好的方面,可以及时给予鼓励,让幼儿有信心将模仿到的好品质继续发扬下去;对于不好的方面,可以及时去纠正解释,告诉幼儿哪些行为是不对的,正确的应该是怎样的,避免幼儿对错的行为进行模仿。对于孩子在观看动画片时产生的迷惑可以及时进行解答引导,还能跟孩子进行讨论,了解孩子的思想活动。
在幼儿行为习惯的形成中,幼儿大多是通过对自己的所见事物的模仿习得的,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作用尤为重要。作为家长,不能仅将教育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上,除了有目的、有计划去监督引导幼儿在观看动画片时的模仿行为外,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明白以身作则的重要性。
动画片对于幼儿成长有着重要的教育意义,但在现实中很多动画片的制作人员在制作动画片的过程中,往往偏离了教育主线,更倾向于娱乐,使得动画片失去其本身的教育意义。更有甚者,动画片情节中有过多的成人言语与不良行为,给观看动画片的幼儿带来了不良示范,对幼儿成长过程中言行习惯的形成造成不好的影响。
目前出现在荧幕上的动画片多数适合四至十四岁的幼儿观看,对于适合低龄幼儿观看的动画片少之又少,并且没有设立专门的幼儿频道及明确的动画片等级,这对监护人在给幼儿选择动画片时,无疑是设置了一道难题,以及让那些不良行为侵染幼儿的行为习惯带来了捷径。我国播放的动画片内容普遍适合四至十四岁的儿童观看,甚至有的情节适合成人观看,为了幼儿的成长,我们要对动画片观看年龄做一个严格的设置,因为对于每一个年龄段的幼儿,他们都有其不同的认知,如果动画片制作人员没有按照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去创作动画,不仅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引起他们的兴趣,还会导致幼儿无法理解动画片中所包含的故事内涵,教育指向跑偏。如若有明确观看年龄等级设计,这样,在监护人为幼儿选择动画片时能有一个目标指引,对于幼儿,他们在观看适合自己思维方式的动画片时才能习得动画片中的教育精髓,获得好的行为示范。
制作人员在动画片中设定角色动作要渗透教育性,也要在台词上下功夫。幼儿在获得知识与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的过程中,他们因自身拥有极强的模仿力,所以可以很自然地记得动画片中被重复多次的台词与场景,针对幼儿这一认知特点,动画片的制作人员可以将好的场景大量重复,将动画片角色的经典好台词放慢语速,这样可以弱化不良行为的存在,强化幼儿的记忆,刺激他们的模仿力。
动画片是幼儿早期智力开发的重要媒介,如果家长、教师和动画制作人员以儿童为中心,能将动画片的教育意义充分发挥出来,就能让幼儿理解生活,学习知识,并促进幼儿健康成长。
[1] 贺琳霞.儿童的《喜羊羊与灰太狼》情结[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22(10).
[2] 赵红,丛荣华.心理学视角解读中美幼儿动画片的差异[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5,31(9).
[3] 鲁光楠.动画片对5-6岁幼儿道德发展影响的探究[D].海口:海南师范大学,2012.
[4] 王丽莎.从中外影视动画作品看角色设计之优劣[J].影视评论,2010,(4).
[5] 关文旭,佟婷.提高幼儿电视动画质量的策略分析——兼论幼儿电视动画的教育价值[J] .艺术教育,2013,(3).
2017-05-22
2095-4654(2017)05-0108-04
J954
A
责任编辑:吴惠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