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策略

2017-02-24 15:59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李丽娥
儿童与健康(幼儿教师参考) 2017年11期
关键词:跳绳积极性规则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丽娥

幼儿体育活动兴趣的培养策略

延安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李丽娥

学前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维护和促进其健康是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幼儿园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户外游戏和体育活动,培养幼儿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和习惯,增强体质,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性”。因此,在《纲要》理念的指导下科学合理地开展幼儿体育活动是当前幼儿园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受社会生活环境变迁和家庭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有的幼儿不愿积极参加体育活动,为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一个大班不爱运动的幼儿为例,探讨转变其对户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和习惯的策略。

一、个案基本情况分析

小A,男,出生2011年3月,身高125,体重32Kg,参考卫生部2009年制定的《中国7岁以下儿童生长发育参照标准》,6岁男童的正常身高范围是108.6~127.2cm;体重正常体重范围是16.56~28.03Kg;按照身长别体重,126cm男童的体重范围是19.95~31.15Kg,该儿童的身高在正常范围之内,体重稍偏重。孩子父母由于工作忙碌,主要教养者是其祖父母。由于年龄原因,祖父母经常让该儿童在家进行看动画片、画画、玩积木等安静的活动,很少带孩子到户外运动。而在幼儿园,小A对于教师组织的晨练、早操等户外体育活动参与积极性较低。

二、户外体育活动参与度较低的原因

通过对小A家庭生活环境和对其父母、祖父母的访谈分析,其不爱参与体育活动的原因进行主要有以下两点:

㈠家庭环境中养成的不良运动习惯

《纲要》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长对幼儿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态度和支持程度直接影响着孩子。因此,幼儿对户外体育活动参与的积极性、效果很大程度上受家长的影响。从小A的家庭教养情况来看,小A父母和祖父母对户外体育活动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他们认为组织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教师的职责,在家庭中应让幼儿从事安静的活动进行互补;同时认为户外活动过多会培养出“野”孩子,不利于孩子的教育和成长,并担心户外活动会带来难以预料的意外伤害事故。因此,造成了小A到户外活动机会和时间较少,缺乏良好的活动态度和习惯。

㈡幼儿园大班户外体育活动的要求高

和小中班的户外体育活动的要求相比,大班幼儿体育游戏的动作难度增大,动作增多,如对如走、跑、跳、攀、爬等动作的要求逐渐增加了;活动量也增大,如小班投沙包要求2米,中班4米,大班5米;活动中的规则进一步增多,如对中班幼儿的要求是基本遵守规则,而大班幼儿不但要遵守更多的活动规则,同时还要尝试制定规则。这些特点对小A的运动能力和社会性发展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挫伤了其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育培养策略

㈠转变传统角色定位

在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在理解幼儿需要的基础上,转变自身权威者的传统角色定位,理解、欣赏和尊重幼儿的想法和行为,从幼儿的角度分析问题。如在早操活动中,小A经常不伸左胳膊或不抬右腿,以往教师总以态度不端正为由批评他,但对于改善其动作无益,反而降低了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因此,在综合分析小A动作行为原因的基础上,教师尽力发掘其优点,及时对他进行鼓励表扬,如当众表扬他进步或把活动情景拍成小视频发给小A父母,逐渐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要成为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和评价者,通过观察幼儿表现并分析其原因,转变自身的教育态度和教育行为,引导并鼓励幼儿积极的表达自我,为幼儿活动表现提供改进的机会。

㈡根据幼儿特点因材施教

由于每个幼儿的发展的速度、兴趣爱好和学习方式等具有不同的特点,发展水平也不是整齐划一的,因此不能用同样的教育方法对待所有幼儿。在组织儿童户外体育活动时,教师应根据幼儿的个性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不是单独的跑或跳等单一动作,而是身体、手、脚并用,而由于小A的动作协调性较差、运动能力较弱,一时难以达到预设的教育目标。小A的这些问题,教师采用多次讲解、动作示范及多次练习的方式帮助其掌握动作要领。如在开展户外体育游戏跳绳时,所有小朋友同时跟着老师学习,大多数小朋友掌握了跳绳的要领,但是小A不但掌握不了跳绳要领,而且因学习失败还对跳绳活动出现了抵触情绪,这时,教师向小A展示并带领他一起做跳绳的分解动作:首先是让他空手跳,然后带他像袋鼠妈妈那样跳,在掌握这两个基本动作后,小A初步掌握了跳绳的动作要领——逐渐能跳一下,后来能连续跳两三下,通过多次的活动练习基本能够做到了跳、停自如,小A参与户外跳绳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

㈢通过树立榜样的方式进行替代性强化

班杜拉的替代强化理论指出:学习者如果看到他人获得奖励的行为,就会增强产生同样行为的倾向。爱模仿是幼儿的突出特点,在幼儿户外体育活动中,教师要利用替代强化的作用,对个别幼儿进行表扬,不仅能鼓励被表扬的孩子,还能对全班幼儿产生积极的影响。如在带领幼儿参观水厂的路途中,由于是带领幼儿步行前往,教师及时表扬在路途中不怕累、坚持步行的幼儿,小A的懈怠情绪也受到强化,在小朋友们的影响下,一直坚持走到目的地。

㈣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意识

《纲要》中明确指出:让幼儿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规则意识是幼儿社会认知发展中规则行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幼儿社会行为习惯的培养与养成,若幼儿缺乏一定的规则意识,就缺少了行为的导向性和规范性,不利于融入集体活动及与同伴的交往。通过调查发现,小A父母对其规则意识的培养并不重视,他们认为“幼儿园是让孩子玩的地方,制定太多限制幼儿自由活动的规则不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她的这一教育理念也是造成孩子规则意识较差的主要原因。如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小A在和小朋友一起玩跳绳时不排队,违背游戏规则,遭到了小伙伴们的抵制。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做法反映了其社会化发展的水平较低的现状。在教师的帮助、引导下,小A最终为了能继续游戏,只得遵守游戏规则。教师在正确认识小A的自我中心化特点的基础上,抓住学前阶段幼儿规则意识形成的敏感期,不仅在户外体育活动时对其进行适当的引导,同时也在生活中帮助小A学会遵守规则,建立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

通过以上一系列的教育策略以及教师与家长的配合,家长的教育观念有了较大改变,小A参与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也逐渐得到提高,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这对改善缺乏运动积极性的幼儿教育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参考资料

[1]赵琳、但菲.幼儿规则意识培养中的问题及对策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0,27(11):37-38.

[2]江辉.创造性体育游戏的指导策略[J].教育导刊月刊,2012(5):76-77.

[3]梁品逸.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10):151-152.

陕西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号SGH140588)阶段性成果陕西省教育厅人文社科专项(课题号16JK1847)阶段性成果

猜你喜欢
跳绳积极性规则
撑竿跳规则的制定
玉米市场主体售粮积极性提高
数独的规则和演变
合作学习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学跳绳
跳绳
让规则不规则
学跳绳
跳绳
TPP反腐败规则对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