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徐秀珍
《指南》背景下大班益智区环境创设的“难”与“解”
浙江省丽水市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 徐秀珍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特别是大班幼儿在面临幼儿园阶段的“最高级”和小学阶段的“入门级”这一特殊学习时期,更需要我们在活动区的创设上多下功夫,其中特别是具有“以动促智·智玩结合”的益智区的创设,更需要我们幼儿园一线教师认真进行探索与实践的。
我们利用谈话、问卷等形式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发现幼儿园区域活动特别是大班益智区的创设活动在实践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材料是儿童游戏活动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儿童在其特殊的发展阶段,更多的是依赖材料进行活动的。“一物多用”是我们教师在创设区域环境和提供活动材料的最理想目标,因为一线教师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和家长工作等方面都任务繁重,要让教师专心钻研材料,并且适时投入到益智区中,就需要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如何让材料发挥多种教育功能和作用就显得十分重要。调查中我们发现有77%的教师希望自己能够设计出一物多用的材料,有53%的教师认为多功能材料的投入和使用非常重要,但是只有24%人认为自己做到这点,平时也投放了这类材料。
我们应学会捕捉孩子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并经过加工再传递给孩子。的确,现今时代会有很多新奇的东西影响着人们,自然也就传递到了幼儿生活中,如果我们能及时地捕捉与过滤,就可以作为幼儿园教育内容,其中不乏区域活动内容。在一次区域的参观学习中,在大班益智区我们听到一位教师和孩子的如下对话:
教师:“优优,你怎么没到五分钟就出来了?活动才刚刚开始呀!”
优优:“老师,我不想玩了,你看,我这个拼图都拼好了。”她举起手里9格的拼图卡说。
教师:“那也不能这么快就出来呀,这个拼好了,你可以选择其他的材料啊。”
优优:“老师,其他的都太简单了,我真的不想玩了!”说完她放下拼图就走出了益智区。
从上述的例子中,我们发现,尽管老师在益智区中材料投放较多,也较完整,但是,幼儿的实际操作中却“不得幼心”,孩子们普遍反映操作材料的简单和单一,让他们缺少了挑战的乐趣,也会直接导致他们对益智区游戏选择次数的减少。调查中我们发现有29%的教师表示自己对材料的投放缺少针对性和有效性,很容易将小中班使用过的材料继续原封不动在大班阶段时使用,一方面是为了节省开学布置区域的时间,而且原先幼儿操作时也较为喜欢,另一方面觉得材料的递进性较难体现,所以就直接接着再用。
“区域活动”让幼儿在“有准备的环境”中和教师相互作用,并通过这种相互作用得以自主学习与有效发展。而为了让儿童得到正常持续的发展,成人必须在了解儿童身心发展特点的基础上,为儿童提供适合其“潜在生命力”发展的“有准备的环境”,即通过教师为儿童准备好的环境来教育儿童。环境的直观性使得很多教师都非常愿意将益智区布置得满满当当的,遇到参观和评比类活动时就会觉得领导喜欢、家长满意。我们在活动当中经常看到这些现象:有些教室中益智区材料粗粗一看非常丰富,整体设计也合理到位,但是,幼儿的参与度却很低,甚至有些班级的益智区会出现“空壳”现象。问卷调查中有37%的教师表示自己的环境创设“基本全面”,但是仍然有幼儿选择较少的情况,教师也很委屈——为什么我辛辛苦苦投入了那么多的材料,布置如此精美,孩子们却不喜欢进区玩?孩子们的不“买账”使得教师的创设积极性受到了很大的打击。但是,我们回过头来看,是孩子们故意不进区玩还是老师的环境创设缺少了什么?或者说环境的创设仅仅只做物质环境的布置就够了吗?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是一线幼儿教师日常教育的“法宝”。调查中有98%的教师表示《指南》日常的学习较为频繁,其中有81%的教师能够基本知道《指南》大班幼儿的教育目标和建议,比例之高,说明《指南》确实深入“师心”。但是,我们同时也发现,有43%的教师却表示《指南》在日常的区域环境创设和落实当中存在一定的困难——比如,《指南》中提出科学领域5~6岁儿童目标为:“初步了解人们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密切关系,知道尊重和珍惜生命,保护环境。”但是在日常的益智区创设当中除了放置一些警示图与警示语的匹配游戏外,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建议中的“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和适宜的工具,支持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探索并感知常见物质、材料的特性和物体的结构特点”?应提供哪些材料?如何使其感知物质特性?更不知道还能够如何进行有机结合和深入体现?
在与教师的交谈过程当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不知道如何将《指南》精神与教育的实践进行进行有机结合与落实。比如,就有教师在问卷中提出自己的困惑:我也知道《指南》中要求大班活动要自主探索、积极操作,但到底怎样创设才能符合这个目标?在日常的益智区创设当中怎样具体落实和跟进呢?
我们发现上述问题的提出其实具有一定的共性,即,教师对《指南》和益智区的创设仍然需要有一定的深入探讨和研究,特别是在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教师作为活动的创设者、组织者和合作者应该具有相应的解决策略和改进的措施,因此,我们根据实际问题情况,结合我园大班段的区域特别是益智区的活动创设,提出了解决下列解决方案:
㈠环境创设应“因人设境”,材料投放应促进幼儿多方面发展。
5~6岁大班阶段的幼儿有其独特的心理和生理特点,比如他们自我评价能力逐步发展;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明显提高;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合作意识逐渐增强等等。我们教师就要准确把握这些特有的幼儿年龄特点,创设出符合他们此阶段游戏特点的活动,使得益智区的创设具有一定的针对性。此阶段幼儿规则意识逐步形成,喜欢具有挑战性的游戏,教师则可以在棋类游戏中增加一定的赛制规则,发放积分卡等;幼儿们在游戏过程中的合作意识的逐渐增强,教师则可以在益智区创设时多多提供两两合作或者多方合作的游戏,特别是大班第二学期的幼儿,对于数量关系已经有了很好的掌握,希望在活动和实际生活当中能够得到运用和提升,那么相应的比如数字闯关、数学魔方、幸运转盘和硬币分家等数字和数量关系的游戏就可以同步进行开展,同时,在活动时间方面也要做合理的调整,张弛有度。
材料是益智区活动的基本构建单位,也是幼儿操作的具体对象之一。材料投放的多层次和多用途除了让教师省时省力之外,更能够让教师和幼儿都能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安排和参与活动。由此可见,益智区就是需要投放一些能促进幼儿观察、比较分析、推理判断、启发幼儿思考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大班的益智区更是如此。随着幼儿操作经验的不断提升,前期知识储备的不断完善,更需要教师在材料的选择和投放过程当中细细思考与琢磨——材料的一物多玩、一物多用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幼儿的进一步操作兴趣,同时也能够让益智区的多个活动目标一次达成,形成良好的互动。
同时,我们当然也要将材料的安全性、目标性和适宜性考虑其中,即材料必须是安全的,是符合活动目标要求的,是符合幼儿的发展水平。
㈡整体环境创设应做到“物质、人文”两不误。
区域的环境布置包括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即人文环境)。许多教师认为:物质环境非常容易在布置的过程当中直观体现,比如根据班级幼儿实际活动经验基础,设置动手操作区、感官区、数学区等等,而人文环境的创设则是需要日复一日,日积月累的观察和实施。相对于物质环境的创设而言,它更加具有隐秘性和长久性的教育特点。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一说到对益智区的环境创设,教师们都能够非常迅速地说出许多想法和方案,但是,大部分主要还停留在物质环境创设方面,包括空间布局,如桌、椅、柜等添加与摆设;墙面和立体空间的利用;像数字卡片、拼图形、串珠珠、各种棋类等操作材料的添加与调整等等,而人文环境的创设也应该被列入其中的,比如教师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活动;愉悦而宽松的幼幼、师幼关系等等,这些也都应该被重视和体现。显然,物质环境创设的显性效果强于精神环境的创设,所以很多教师就忽略了隐性的“人文环境”创设这一点。
因此,我们强调教师要在幼儿游戏前创设积极宽松的活动氛围,在活动中提供给幼儿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在活动后有组织进行分享和讨论,帮助幼儿在益智区活动能够做到有丰富物质环境的支持和和谐人文环境的帮助。“硬件”的物质条件支撑只能起到吸引幼儿进区的作用,然而后续的“软件”人文环境创设才是真正支持幼儿持续活动的根本所在。
㈢《指南》要活学活用积极调整并跟进。
自《指南》颁布以来,我们开展过多次学习,由调查问卷的结果也可以知道教师对其的了解程度较为深入,因此,我们的重点就是如何将《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内化为自己教育过程当中的实际操作,怎样将其中的文字转化为在区域活动当中的指导要点。
1.正确理解,合理运用。
我们认为《指南》中的教育目标和建议已经非常具体,所以,在实践的操作当中老师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发展速度和明显差异,融会贯通地理解《指南》所倡导的理念,用正确的态度和行为去关心幼儿、观察幼儿、理解幼儿、尊重幼儿,遵循幼儿的成长规律和年龄特点。比如《指南》中指出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索兴趣,体验探究过程,让幼儿在体验和探究的过程中学习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告诉我们老师,在益智区的创设当中要为幼儿提供充分能够用于实践操作的材料和器具,力争做到提供材料让幼儿想操作、能操作和会操作,操作的过程也能够积极鼓励和适时引导,适当的后退和帮助能够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避免出现老师全程回避或者全程亲自动手的现象。
2.全面发展,积极跟进。
通过《指南》的学习,我们知道大班阶段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单方面的,应该是五大领域综合全面发展的。我们教师在创设益智区时不能只追求幼儿科学探究或者数学认知,更多的应该是结合幼儿实际,对其进行语言表达、艺术感受和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全面协作发展。同时,我们也要根据幼儿的活动实际进行跟进与调整。
比如“神奇的磁铁”游戏时,前期就可以提供长方形的、U型的等各种各样的磁铁,便于幼儿初步、直观地认知磁铁共性和特性;中期就可以添加各种能够和磁铁互动的材料如铁钉、螺丝等让幼儿进行磁力游戏的操作;后期可以增添一些视频、记录表、笔和其他无磁性的材料,让幼儿进一步探索磁力的奥秘,教师则可以视情况进行后续的讲解或者鼓励,帮助幼儿加深对益智区活动的探索积极性。通过这类游戏材料的逐步添加和后续跟进,让幼儿对科学的学习抱有一定的探索兴趣和探索动力,真正做到手动、眼动、口动和心动等多种感官的全方位参与,满足其好奇心、鼓励其表达意愿的同时也能够对益智区的学习保持良好的科学学习精神。
环境创设是教师的基本功,如何在结合《指南》和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情况下进行益智区的综合创设更是每位教师都会遇到的一项艰难课题。我们从实际交流情况入手,以我集团五个园区大班益智区创设为蓝本,并结合我园四个班级的创设活动提出了材料、环境和《指南》学习方面的策略,力求能够为大班益智区环境创设方面内容做一定的充实,当然,每个幼儿园的情况都各有差异,所以,我们也一直在努力实践着其中多变的内容,希望在我们共同的努力和探索下,为幼儿成长创设宽松、适宜的条件和环境,因势利导,因材施教。
参考资料
[1]李建君主编.区角,儿童智慧的天地[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3.6.
[2]陈家行主编.在“区域”中成长[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1.
[3]王微丽主编.幼儿园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