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价值维度

2017-02-24 07:44韩清波刘建佳
关键词:党组织政治工作

韩清波,刘建佳

(1.湖南工业大学 湖南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湖南 株洲 412007;2.湖南工业大学 法学院,湖南 株洲 412007)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八大)之后,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明显扩大,党组织和党员作用的发挥也得到了明显增强,但依然存在一些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2015年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1]这是新时期全面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政策性指南。今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简称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关于党的建设新要求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明确了多维的价值诉求。

一 方向价值: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引领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是党的工作和群众工作的重要阵地,是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重要领域。[1]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各领域基层党建工作。[2]十九大报告更是旗帜鲜明地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3]党对社会组织的领导主要体现为政治领导,党对其领导的主要目的是引领其正确的政治发展方向,保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能够在社会组织中得到贯彻落实。

社会组织党建是执政党在社会结构分化背景下进行组织调适的重要体现,它通过对新生成的社会空间进行组织覆盖进而达到政治领导的目的。[4]这个实现政治领导过程的实质就是政治社会化的过程。王沪宁从政治教化的角度对它进行了阐释,他认为统治阶级用已形成的意识形态塑造社会成员,为政治统治的巩固奠定基础的过程就是政治社会化。[5]这个政治领导的核心要义就是要突出社会组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党的工作的政治建设。这种功能和建设的主要目标、任务和要求在十九大报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都有了全新的阐释。其根本要求就是旗帜鲜明地讲政治,这是方向性问题,不能有半点迟疑,也不能有半点松懈,更不能因为社会组织松散性等特点而降低要求、放低标准。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首要任务是坚决维护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的集中统一领导,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这是社会组织统一在党的领导下的最集中体现。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坚决贯彻执行并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尤其是看齐意识,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自觉以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自觉维护党的领导和党的形象,达到统一社会组织思想、统一社会组织意志、统一社会组织行动的目的。要尊崇党章,党章是党的总规矩、总指南、总章程,加强党的领导和政治引领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社会组织党组织也不能例外。遵循党章就必须坚决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严格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政治定力、政治信仰和政治担当。这是社会组织党组织履行党的政治责任、突出政治功能、发挥方向保证作用的总体要求和历史使命。

社会组织党组织是在社会组织中加强党的领导和实现政治引领的战斗堡垒和重要阵地。它主要通过党组织系统化、组织化的有效运转,对社会组织施加政治影响,主要方式和途径表现为:一是宣传和执行党的大政方针,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二是组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是教育、引导社会组织和党员群众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引导监督社会组织依法执业、诚信从业等。[1]

二 政党价值:扩大执政基础和增强政治互信

现代政治的主要特点表现为法治和政党政治两方面。政党是现代政治生活中的基本力量和群体利益的集中代表,是政权目标的积极追求者和政治权利的主动行使者。拥有执政地位的政党把党的主张上升为国家意志,从而主导国家的政治格局与发展方向。对于执政党来说,为了维护和实现自身长期执政的政治目标,必须不断扩大执政基础和群众基础。从社会组织的组织属性来看,它属于非政府的、非营利性的民间团体,被纳入了社会建设与管理范畴。在我国,社会组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力量,但社会组织并不拥有公共权力,也不具有国家机器强制性的力量,它们必须通过政府和政党的支持来获取发展的资源。这些特点决定了社会组织必须保持开放的状态,积极争取政党、政府的支持,并与其他社会力量保持广泛的联系与合作。与中国共产党建立信任关系,是中国社会组织当前工作中的重要目标,当然,这也是执政党与社会组织加强政治互信的现实需求和内在动力。

一个政党是否能在社会组织中获得组织信任,直接关系到这个政党的生死存亡。无论是西方的资产阶级政党还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都把获取信任当作头等大事。古语有言:“得民心者得天下。”在社会组织中加强党的工作能有效地建立两者之间的信任,将彼此的关系融入到平常的事务处理中,让关系变得亲密无间。加强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也是带领全体党员进一步确认党员身份、获得党的认同、实现政党目标的重要环节。社会组织与执政党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的,双方需要在不断的自我调整中,逐渐加强信任。

当然,这种政治互信建立的过程也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党内一些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依然存在,一些侵蚀党的健康机体的病毒还在不断繁殖。它们严重影响党的形象,破坏党的领导,给政党与社会组织的政治互信蒙上了阴影,使一些社会组织成员产生了质疑或者误解,甚至对党的工作有了抵触、防范的心理。“政府是唯一可用国家强制力来控制第三部门力量的部门,国家拥有对第三部门的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而企业凭借丰厚的资源对第三部门的影响力甚至更大,第三部门很难抵挡企业的大笔资金诱惑。”[6](此处的“第三部门”即社会组织)在这种情况下,社会组织又会受到企业组织文化的影响和企业组织思想的捆绑。极少数人的自由散漫心态和受西方价值观影响的行为,加深了社会组织某些成员对党的不信任,加深了社会组织与执政党的隔阂。在这种环境下,加强社会组织党组织建设,促进两者之间的政治互信、情感认同就显得尤为重要。

三 组织价值: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力

要增强党在社会组织中的政治影响力和凝聚力,扩大党在社会组织中的群众感召力和思想渗透力,就必须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组织力和战斗力。当前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仍然是基层党建的薄弱环节,如重“建党”,强调组织覆盖面,而轻“党建”,不注重提升党建有效性;党员教育管理缺位,甚至出现了一些“隐身党员”“口袋党员”“地下党员”;党内活动缺乏创新,简单套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方式;党内活动与业务工作不合拍、相脱节;党员的先锋作用发挥不充分;党建的保障机制不健全,缺人才、缺经费、缺活动场地等,这些问题严重限制了社会组织党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和党建工作质量。

要破解这些难题,就必须有力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和新时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的党建理论,进一步按照有利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开展党的活动、发挥党的作用的原则,规范全国、地方、城乡社区等各个层级的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管理体制,理顺组织的归属关系,落实党建工作的领导责任和主体责任,形成层级清楚、责任明确、关系顺畅、管理直接、便于落实的管理体系,促成齐抓共管的合力,重视以往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权责不清、运行不畅的问题,消除谁都管、谁都不管的现象。进一步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设置形式,根据社会组织分布状况、行业特点和党员特点,探索社会组织党组织“空间+功能”“趣缘+业缘+地缘+志缘”等精细化的组织设置方式,实现社会组织党组织的纵深覆盖。进一步完善党建工作机制,加强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机构的统筹协调,定期召开相关工作会议,及时沟通工作动态信息,及时研究有关重要问题,及时部署重点任务,注重上下联动,有效推进。进一步创新党组织活动,围绕社会组织健康发展、贴近职工群众需求、突出社会组织特点等开展党组织活动,紧扣党员实际创新教育管理服务,[1]使党建工作与社会组织的业务工作紧密相连,解决“两张皮”的问题。进一步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将“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与“互联网+”相结合,寓学于乐,寓教于乐,在潜移默化中增强组织活动的政治社会化功能,增强党组织的活力和吸引力。进一步尊重党员的主体地位,增强党员的组织归属感、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选优配强党组织书记和充实壮大党务工作队伍,实现党组织负责人、社会组织管理层的交叉任职与双向进入。进一步加快建立健全和落实党建工作经费、活动场所等保障机制。

四 文化价值: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倡导先进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它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概括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根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之源。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融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既是树立远大理想和共同理想、培育爱国主义民族精神和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现实需求,也是统一社会思想、巩固执政基础、凝聚社会力量、增强文化自信、促进社会和谐的迫切需要。

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在引领社会思潮中占领思想高地。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互联网的全球联通,西方的多元价值观及非马克思主义思想大量涌入,没有硝烟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形势越显严峻。社会组织因其自由思想的基因,导致其政治功能弱化、思想管理放松,有时会成为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涌向中国的传播源,甚至成为激化社会矛盾的催化剂。所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引领社会思潮,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阵地,确保党的工作覆盖深度,是社会组织党组织的任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在增进社会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树立文化自信。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持续推进着华夏民族的血脉传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是在吸收其精华、剔除其糟粕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7]中国革命文化贯穿红色基因,浸染着一代代共产党人的革命初心并促使其奋力前行;中国先进文化在传播着中国声音,讲着中国故事,张扬着中国精神,贡献着中国智慧。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把这些文化基因融入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文化活动中去,让社会组织成员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养分,产生文化共鸣和文化认同,树立起中国人独有的文化自信。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要在引领社会新风尚中建设精神家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在特定的民族文化发展中孕育而成的,它“贯穿于中国人的价值观、思维方式、风俗习惯、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8]它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过程中体现了时代精神和风尚,如爱国主义的家国情怀,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和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等。社会组织党组织要把这些新风尚、新的时代精神结合社会组织成员特点融入社会组织的文化建设活动中去,以生活化、通俗化和大众化的形式,充分尊重社会组织成员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层次性和差异性,使其更易于接受。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发挥党员的先锋示范作用,以党员和党员干部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精神面貌、高尚的道德情操、严谨的行为作风去感染群众、影响群众,从而引导社会组织成员自觉地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五 社会价值:汇聚人才力量,提升群众组织力

社会组织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门,与社会大众之间存在天然的密切联系,它集聚了一大批高素质的各类社会专业人才,拥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这些成员大都富有人生理想,思维活跃,有较为强烈的个人主张和社会见解,愿意接触新事物,易于接受新思想等。由于社会组织是在自愿原则上基于某种共同目的而组成的社会联合体,所以它们在政治意识、组织纪律等方面表现出一定的随意性和松散性,一些成员身上还存在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不受拘束、我行我素的毛病,容易被一些其他社会思潮所感染,甚至被鼓动。所以,如何发挥好社会组织的人才资源优势,引导他们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把他们汇聚成致力于实现伟大中国梦的磅礴之力,就需要发挥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作用,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

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在促进人才政策的落实上积极作为。十九大报告提出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设人才强国……以识才的慧眼、爱才的诚意、用才的胆识、容才的雅量、聚才的良方,把党内和党外、国内和国外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的伟大奋斗中来”。[3]要帮助社会组织争取各类政策资源,创造各类发展条件,吸引人才、留住人才;要积极帮助其解决生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嘘寒问暖,把工作做到他们的心里,以感情留人;要为他们的创业和发展提供优质的工作环境和发展平台,以事业留人;要为他们的成长创造各种机会,不断提高他们的思想境界和业务水平。要突出党员在社会组织中的示范作用,以良好的形象和积极的作为,感染和影响周围的优秀社会组织成员,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要积极地把社会组织中的优秀人才如管理干部和业务骨干发展为党员,也要努力把党员培养成社会组织中的管理精英和业务能手,推进“双培工程”, 为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社会组织党组织要积极落实群众工作路线,提升党的群众组织力。群众路线是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们工作的方法论。列宁曾经指出,无产阶级政党的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和群众在一起。[9]社会组织党组织要主动地深入群众、了解群众,知群众之所需、之所想,做他们的贴心人;要向社会组织的其他成员学习,在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精神养分;要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把社会组织成员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帮助社会组织成员维护其群体性利益,通过创新服务,贴近群众、团结群众、赢得群众,建设好基层服务型党组织;要转变工作作风,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和社会组织其他成员打成一片;要结合社会组织特点,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途径与方式,把教育与服务结合起来,把人文关怀与思想引领结合起来,让他们在组织的温暖中增强对党的信任和信心,切实增强党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六 发展价值:以良性互动促进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的党组织要围绕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引导和监督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团结凝聚职工群众、维护各方合法权益、促进健康发展等职能探索发挥作用的途径和方法。”[10]十八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大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力度……充分发挥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2]社会组织党的建设是社会组织健康、科学、有序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社会组织党组织具有特殊性,它不是社会组织业务工作的直接领导者,它更多地是通过引导、支持、沟通、协调、团结与监督等途径发挥作用,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提供政策支持和组织保证等。

社会组织党组织要“引导和支持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会治理、提供公共服务、承担社会责任”,确保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1]首先,要在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为社会组织承担政府转移职能创造条件,不断扩大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的范围,把政府不该管、管不好、管不了的社会管理职能逐步地转移给社会组织,增强社会组织的服务功能,提升社会组织在群众中的影响力,进而提升社会组织党组织的威信和感召力。如东莞市就将行业统计、公益服务、社区事务、企业资质认定等政府职能转移给社会组织承担,并对已成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实行优先政策,在相当程度上调动了其工作积极性。其次,要通过政策赋权,激发社会组织的发展活力。实施管理赋权,帮助社会组织明确发展方向和培育重点,从政策层面为社会组织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实施资金赋权,通过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建立企业定向捐赠税收优惠制度等,为社会组织发展提供资金支持;实施组织赋权,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管理层和党组织主要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积极倡导社会组织负责人担任党组织书记,建立定期沟通、双向交流、相互支持的工作机制等。最后,要帮助社会组织不断提升服务社会能力,不断提升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需要的能力,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过程中参与社会治理、承担社会责任。以党的活力促进社会组织的活力,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促进社会组织科学发展的优势,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的资源。当然,党在领导和支持社会组织发展的同时,要坚持社会组织依法自治、依法经营、相对独立发展的原则,防止过度干预,防止由于过度行政化、政治化而影响其发展活力和阻碍其对社会作出积极贡献。

[1] 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工作的意见(试行)[EB/OL].[2017-10-09]. http://www.gov.cn/ xinwen/2015-09/28/content_2939936.htm.

[2]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01).

[3]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8(01).

[4] 陈家喜,左瑞婷.强化组织渗透性:社会组织党建的发展方向[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15(10):66-68.

[5] 王沪宁.政治的逻辑[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373.

[6] 刘勇进.社会组织党建问题研究:基于社会组织的视角[D].北京: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1.

[7] 王爱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J].学术论坛,2008(4):116-119.

[8] 张友谊,王 杰.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7(5):39-41.

[9] 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翻译局.列宁全集:第3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28.

[10] 佚 名.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式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EB/OL]. [2017-10-09]. http://www.gov.cn/ jrzg/2009-09/27/content_1428158.htm.

猜你喜欢
党组织政治工作
清华党组织公开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以提升组织力为抓手建设全面过硬的国企党组织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实践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不工作,爽飞了?
选工作
对症下药 强健基层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