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工程合同管理”课程有效性改革探究

2017-02-23 03:32李安琪白茹
文教资料 2016年29期
关键词:产教融合

李安琪+白茹

摘    要: “工程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专业的技术核心课程之一。工程的发包承包是在建筑市场上通过招投标完成的经济活动,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揭示了建筑市场的一般规律,指出了市场主体应遵循的原则和建设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的方法。合同管理是工程管理人员必须掌握的专业知识,工程招投标的能力和合同管理能力是工程管理人员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 工作任务驱导型    课程有效性    工程合同管理    产教融合

一、“工作任务驱导型”教学模式

“工作任务驱导型”教学法是在任务教学法的基础之上,将学习任务转化为工作任务,将工作报酬抽象化为分数报酬,充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重视课程学习中每一阶段的任务。传统讲授法的教学过程中,会出现学生平时听课马马虎虎,期末突击复习的不良现象,采用“工作任务驱导型”教学法就是把分数交给学生,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而不是在期末集中死记硬背。“工作任务驱导型”教学模式是将传统的教学方式进行整合改良,通过一个个与实践中工作任务相似的学习任务,使学生带着任务学习,然后带着知识完成任务,将工作中的薪酬变为学习考核中的分数。学生在得分的驱动下,积极参与完成一個又一个工作任务。通过任务引领等项目活动,使学生具备编制招标文件投标文件的基本能力,具备参与施工合同谈判,进行施工合同分析及合同履行过程控制的基本能力,能够胜任建设工程招投标过程组织与实施施工承包合同的签订与管理诸方面的业务工作。通过学习提高学生的组织能力、计划能力、执行能力、协调能力,提升学生的业务素质和职业素质。

首先,在理论知识方面,通过工程合同管理课程“任务式”教学改革研究,使学生打破传统的死记硬背的学习方法,将“死”的概念和理论知识,结合到“活”的项目任务中,更加扎实地通过一个个项目深刻领悟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再通过每一个项目的阶段性目标的实现,掌握更多与实践相关的理论知识。其次,在实践能力方面,学生在完成一个个工作任务的同时,也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实际操作的能力,为未来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项目任务能使学生掌握实际合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处理能力;掌握实际操作中团队队员之间的沟通和协作能力;掌握工程招投标,以及工程合同管理中的文本写作和风险规避能力。另外,通过教学工作任务的完成,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白工程管理专业就业后的工作方向,明白合同管理工作的内容和重点,为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起到更好的指导作用。

二、创新教学方法

实施“工作任务驱导型”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怎样设计既能贴近毕业后的工作实践,又能结合课程教学内容,还要符合学生的知识积累情况。因此,在任务设计上应作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从工程任务的“实际化”、“协作化”、“可操作化”、“专业化”四个方面予以落实。

1.工作任务“实际化”。

为了使教学中给学生设计的工作任务在未来工作实践中能起到更多的指导性作用,同时让学生更加了解本专业就业后的工作内容,设计符合实际的工作任务显得愈发重要。本门课程以学院建筑工程系的两个公司实体作为依托,根据公司实际交易中存在的合同,拟定可以锻炼学生实践管理合同能力的一个个工作任务,从合同的拟定,到合同的实施,到合同风险的规避,在实践交易的基础之上,让学生实现“做中学”“学中做”,通过一项项合同任务完成对知识积累和能力的锻炼。以公司实体为依托,更符合专业的工作实际,一方面,通过对实际工作中存在问题的应变措施,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处理能力。另一方面,更加符合建筑产业实际,不仅对于课程的学习、专业能力的培养打下扎实的基础,同时可以提高学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等基本素质。

2.工作任务“协作化”。

工作任务的完成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教师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及知识基础组成学习团队。团队进行项目研讨、集体讨论、团队合作、陈述报告、评估取舍,由每组的组长进行组员任务的分配。组长采取轮换制,让每个小组成员都能有担任组长的机会,从而锻炼每个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另外,在感受了组长工作不易的前提下,能够更有效、更积极地在担任组员期间配合组长完成工作,促进学生之间的协调与合作。

3.工作任务“可操作化”。

为了保证课程的有效性,工作任务应充分考虑是否适合学生操作的可能性。首先,工作任务的内容要通过教师的充分整合,将可由学生操作的工作内容做出筛选,由学生独立完成;其次,工作任务的成果要经过筛选,每个小组提出一份方案,由教师确定最佳方案;最后,对最终确定的最佳方案进行表扬和点评,让学生产生更强的竞争意识,同时拓展学生的工作任务的处理思路,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完善。

4.工作任务“专业化”。

首先,工作任务要围绕工程合同管理过程中的几个具有实践意义的知识点设置,其中包含合同策划、合同订立、招标与投标、合同变更、工程索赔等部分。其次,由教师对每阶段任务所需的理论知识中的难点重点进行讲授,难度不大的由每个团队组织自学,充分节省课上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生已在大二学习了“建设法规”“工程合同法律制度”,这两门课程与“工程合同管理”在教学上体系上组成了一个课程群,学生在学习前两门课时获得了相应的法律思维逻辑及法律知识,作为合同管理课程的基础,使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容易上手,更有利于巩固理论知识、丰富实践。最后,每个任务完成后都将对所涉及的,以及本次任务虽未涉及但是重点的理论知识进行考核,全方位地考查学生课上与课下的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完善考核方式

1.实践能力考核。

实践能力考核主要是以团队为单位,根据一个团队每阶段的工作成果给出分数,进行有效评价,主要针对合同订立能力、招投标操作能力、工程风险防范能力进行评价。在实践能力考核中,将对学生在实践合同管理过程中的操作方式进行考核,通过项目作业、实践模拟训练等方式进行综合评价分析,并及时反馈。

2.团队合作考核。

刚步入工作岗位的毕业生,往往缺乏团队合作的意识,考核团队合作的能力有利于学生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自我的沟通与协调能力。工程合同管理团队合作的考核,主要在于团队成员之间的互相评价与教师的评价,根据每个团队成员担任组长期间的表现,由每个组员给出分数,再结合教师对每个成员担任组长期间的表现做出评价,给出分数。最后,综合教师与团队成员的给分确定团队合作考核的成绩。

3.理论知识考核。

理论知识考核主要包括每日概念检测、每周知识点考核、每工作阶段理论知识考核,以及期末的综合试卷成绩几个部分。区别于传统教育过程中重视最终的试卷成绩,在理论知识考核过程中把考核的主要环节设立在平时的学习中,增强学生每节课学习的紧张感,同时有利于知识点的巩固提升。

四、提高教师水平

为保证课程实施的有效性,应当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由于课程实施过程中对于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集中在重点和难点上,因此教师对教材知识的把握要更加精准,将课程涵盖的知识点融会贯通。课程中始终贯穿着各类工程中的实践问题,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实践问题的处理能力,对行业、对专业的基本情况要有全面深刻的了解。另外,教师应有一定的工作实践经验,以便区分任务的难易程度,对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做出合理的分析和评价。

参考文献:

[1]丁加明,王永和.关于《工程招投标》课程教学改革的设想[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2).

[2]董晶.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创新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0(01).

[3]刘耀芳,王心旎.“以就业为导向”的《建筑工程招投标与合同管理》课程教学方法改革[J].中国高等教育,2008,15:6-8,14.

猜你喜欢
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我国养老产业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对接研究
教学做一体化改革与产教融合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双师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校企协同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