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慧琳+闫冰+王瑞芳
摘 要: 党员的先进性不是与生俱来的,党员的先进思想是靠党员坚持不断地学习,并在党组织的长期教育下不断地进行党性锻炼培养出来的。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力军,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因此,新形势下,建立一种行之有效并持之以恒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机制,对确保高校发展的政治方向,发挥党组织在高校的政治核心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党员 经常性教育 工作机制
党员经常性教育是党的建设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重视党员的经常性教育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基本经验。大学生党员作为中国共产党中的生力军,是我们党和国家重要的人力资源,肩负着党和国家的重托,承担着建设祖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是提高学生党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党员的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发挥大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重要手段。因此,建立健全一种行之有效的,适合新时期,具有高校特点的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对于确保高校发展的政治方向,发挥党组织在高校的政治领导、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有着自身的规律和特点,针对高校大学生党员年纪比较轻、思想比较活跃等特点,存在入党时间短、阅历浅,对党的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党性和党员意识不够强等问题,如何探索出富有成效的经常性教育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党员经常性教育质量,是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成因分析
新形势下,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党建工作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高校从党的事业需要出发,切实加强了党员队伍建设,特别在党员发展工作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部分高校在大学生党员的经常性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在开展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指导上缺乏系统性
目前,高校的基层党组织普遍十分重视发展前的培养教育和考察工作,学生入党前一般都要经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和发展对象培训班两个层次的集中式培训,进行较为系统的党的基础知识和党性方面的教育。同时,在培训前还会举行专门的党的基础知识的测试,专门安排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进行谈话,相应的流程和要求都规定得很清晰。在对党员发展后的经常性教育和严格管理上,部分基层党组织在整体工作指导上存在缺位,突出表现在指导思想和指导方向不够系统和明确,在指导力度上存在偏差,也就是说在如何开展有效的经常性教育方面缺少顶层设计,缺少量化的指标保障落实,有“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
(二)在开展经常性教育工作的内容上缺乏针对性
大学生党员普遍年纪比较轻,思想非常活跃,信息面比较宽,又存在入党时间短,阅历尚浅,普遍没有经历过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的考验和锻炼,对党的发展历程的了解和对党的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都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和认识。针对这些情况,我们都应该进行针对性教育。但从目前情况来看,我们普遍采取教育“一刀切”的方式,教育内容往往与大学生党员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疏离,在解决共性和个性问题上下的功夫还不够,经常性教育内容针对性不够。
(三)在开展经常性教育工作的方式上缺乏创新性
目前,针对大学生党员开展经常性教育的方式往往是通过召开组织生活会的形式开展。但在组织生活会上的学习形式往往停留在“读文件、念文章”的层面上,把大学生党员教育简单地变为说理论、提要求、下任务,学习教育中缺乏互动式交流,即使是有交流,也只是停留在比较浅的认识层面,在对问题的争论和探讨方面比较少。再加上支部组织的学习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教育形式总是停留在传统的开会、参观等层次,缺乏一些能引起党员学习兴趣,符合大学生性格特点的生动活泼的教育活动创新。
(四)在开展经常性教育工作的管理上缺乏实效性
当前,在大学生的经常性教育管理中,部分高校基层党组织存在重理论教育轻实践教育的现象,往往认为理论教育方便操作,实践教育需要花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再加上在管理机制上缺乏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且经常性教育没有直接和组织者和受教育者的直接利益挂钩,因此,双方参与实践教育的积极性并不高,导致一些大学生党员在思想觉悟、领导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個人能力上有所欠缺,而这些是大学生党员步入社会之后迫切需要具备的能力和素质。
二、建立健全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有效机制
(一)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学习机制
加强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应把抓好党员的学习作为重点。党的十八大报告曾指出,要把抓好思想理论建设作为根本,扎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创建。同时,培育学习型党组织也是提高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保证。重点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抓好学习:一是拓展学习的内容。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论是实践的指南。首先,要加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党的基本理论的学习。党的基本理论是我们的立党之本。对于大学生党员而言,尤其是加强对党的基本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质,提高党性修养。其次,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这其中包含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及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这也是对大学生党员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部分。同时,要加强中共党史、党规党纪和国家法律方面的学习。大学生党员通过学习可以深刻了解我们党走过的艰苦奋斗历程,把握社会发展规律并从中汲取政治营养,牢记党的宗旨和使命,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二是不断改进学习方法。将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大学生党员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要促使大学生党员自觉强化学习意识,鼓励他们在繁忙的专业学习之余加强自学。同时,要通过组织形式开展集中式学习,强化学习效果。要将阅读和思考相结合。要鼓励大学生党员带着问题开展阅读,学会联系实际,学会用系统化的思维、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想问题和解决问题。
(二)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实践机制
主题实践活动是党员在实践中增强党性、提高素质和能力的有效载体。高校基层党组织需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党员主题实践活动的组织开展,积极为增强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及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搭建各类实践平台。一是建立大学生党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机制。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是践行党的宗旨的具体体现,是密切党和人民群众联系的重要途径。在实践过程中,可以具体结合学风建设,设立“学生党员先锋岗”,通过与学业困难学生建立结对帮扶机制,强化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二是建立多样化的社会实践基地。加强与企业、乡镇、城市社区的广泛联系,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为大学生党员搭建服务社会的平台。通过参加志愿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生产实习等环节,增强大学生党员认识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并在服务过程中要求党员佩戴党徽,明确党员的身份,接受群众监督。其表率作用应成为凝聚团队的力量,成为周围同学学习的榜样,以此增强团队的凝聚力,最终促进大学生党员在实践中真正达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促进自己全面发展,塑造党员的先进形象,真正体现“一个党员,一面旗帜”。
(三)建立健全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的评价激励机制
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是实现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的必然要求。对大学生党员的监督考评机制要体现指导性和可操作性。要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组织认可、党员认可和群众认可的评价机制。一是监督考评的内容要系统、客观、全面,具备较强的指导性。可以对照党员的标准,并结合大学生党员的情况特点,科学制定客观全面的考评指标体系,并进行分解细化,形成具体的、量化的标准。二是考评的标准要公平合理,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并贴合大学生党员的特点,可以着重从大学生党员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创新意识、团队合作意识、模范带头作用等方面进行相应的具体指标的设置。三是要严格执行考评程序,保障考评公平、公正、透明。可以通过网站、微信平台、支部大会等多种途径公布考评的结果,深入学生和教师中征求他们对考核办法、被考核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并做出及时的修正和调整,确保监督考评机制更加科学、合理。四是合理运用评价结果。将考评的结果与预备党员的转正、年度考核、评奖评优等相结合,并及时在学生范围中做好典型宣传,营造良好的学习先进的氛围,激励广大大学生党员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努力学习,多作贡献。同时,对于考核不合格或基本合格的党员进行相应的批评教育,指出不足,并限期整改,促使他们进一步强化党员意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6.
[2]庄起民,李芳,等.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有效机制研究[J].中共郑州市委党校学报,2009(1):64-68.
[3]杨晨,唐超文.论新形势下高校大学生党员继续教育长效机制的构建[J].文教资料,2009(9):205-207.
[4]董青松.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的若干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8(4):5-8.
本文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學2016年度校党建研究会课题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E3-0505-16-0115)项目名称:《新形势下健全高校大学生党员经常性教育工作机制的研究-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为例》;同时,本文也作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2016年度内涵建设项目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A1-5300-16-0405-nhjx-16-06),项目名称:《基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背景下的学生过程性培养管理跟踪平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