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染指标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17-02-23 10:13廖江华
中外医学研究 2017年2期
关键词:手足口病重症诊断

廖江华

【摘要】 目的:观察和研究感染指标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10例手足口病患儿,按照纳入时间分为对照组(2013年5月-2015年1月,101例)与观察组(2015年2月-2016年2月,109例;根据感染指标与风险级别早期判断,积极防治),另外于同期选取健康体检者105例作为健康组,通过对比研究,进行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指标的筛选与比较及风险级别评价、转变率对比等。结果:对照组101例患儿中普通手足口病90例,重症手足口病11例,筛选出5个指标,包括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普通手足口病转变为重症手足口病风险分级。对照组二级、三级、四级转变率均于高于一级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级、四级转变率均高于二级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四级转变率高于三级转变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普通手足口病转变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高于觀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感染指标及风险级别评价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关键词】 手足口病; 重症; 感染指标; 诊断; 价值

doi:10.14033/j.cnki.cfmr.2017.2.02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7)02-0049-02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往往合并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炎、脑干脑炎或脊髓灰质炎样麻痹等并发症,具有发病急、进展快、病情危重及死亡率高等特点[1]。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挽救患儿生命、防止疾病转变、改善预后至关重要。本文筛选部分感染指标,评价其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3年5月-2016年2月选取手足口病患儿共计210例,纳入者符合文献[2]《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版)》中有关手足口病及重症手足口病临床诊断标准。按照纳入时间,分为对照组(2013年5月-2015年1月,101例,男57例,女44例,年龄1~6岁,病程2~6 d)与观察组(2015年2月-2016年2月,109例,男60例,女49例,年龄1~6岁,病程2~6 d),两组患儿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时间2~8 d;另外于同期再选取105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比研究,即健康组(男60例,女45例,年龄2~6岁)。纳入研究对象的家属均签署本次研究知情同意书,符合医学伦理要求。观察组、对照组患儿年龄、性别、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排除标准

(1)先天发育异常;(2)存在急性或慢性肝炎;(3)其他疾病所致心脏损伤;(4)合并肠道疾病、运动功能异常、神经发育异常及其他原因所致感染;(5)病历资料不全、中途退出本次研究及依从性差。

1.3 研究方法

参考临床试验设计标准,设计《感染指标在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中的观察套表》,回顾性观察和分析对照组普通手足口病和重症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表现、感染指标,包括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百分比、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原(PCT),由专人负责填写表中主要内容(包括患儿性别、姓名、年龄等一般资料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和百分比、CRP、PCT),筛选具有早期诊断重症手足口病价值的预测指标,同时根据筛选结果对观察组患儿予以早期判断,对高危患儿给予积极防治。

1.4 检测方法

纳入患儿均于入院后次日清晨,抽取2~5 ml空腹静脉血,室温下0.5~1.0 h后以3000 r/min离心15 min,-80 ℃保存;白细胞计数及百分比采用贝克曼LH 750血液分析仪检测,利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采用免疫比浊法检测CRP,采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PCT。

1.5 统计学处理

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3.0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指标筛选与比较

对照组101例患儿普通手足口病90例,重症手足口病11例,筛选出5个指标,包括CRP、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其百分比,见表1。

2.2 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指标价值评价

将表1中具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作为早期诊断指标,分为四个级别,即符合1项指标为一级,符合2~3项指标为二级,符合4项为三级,全部符合为四级。对于对照组患儿来说,随着级别增加,转变为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随之升高,提示随着级别增加,重症手足口病诊断率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按照级别,早期给予观察组患儿相应防治措施后,该组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手足口病作为一种肠道病毒感染所致的丙类急性传染病,目前临床中尚无特效疫苗和特异性防治药物,而仅给予对症处理及一般支持治疗等,包括合理安排饮食、注意环境卫生、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以及积极缓解炎症反应、维持机体重要器官功能、根据患儿病情变化采取相应的抗病毒和对症处理等综合性的治疗手段,所以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至关重要[3]。

根据文献[2]手足口病诊疗指南意见,可将该病分为五期,包括口腔溃疡和皮疹期(第一期)、中枢神经受累期(第二期)、交感神经兴奋期(第三期)、心肺受累期(第四期)及衰竭期(第五期),其中二期即为重症型、三期以上称为危重症型,而重症手足口病早期临床症状、体征常不甚典型,但病情发展快、一旦出现心肺功能衰竭,患儿往往会于较短时间内死亡[4]。因此及时给予一期治疗,防治向二、三、四期转变对于重症手足口病的防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可见,快速、准确、及时诊断重症手足口病意义重大。

本文通过回顾性观察症手足口病感染指标,筛选敏感性强、特异性高的指标对部分手足口病患儿进行前瞻性研究,旨在早期诊断、早期干预重症手足口病,以期防止疾病转变,从而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从本研究结果可知,从101例对照组患儿中,筛选出5个高价值指标,包括CRP、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上述指标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重症者水平又高于普通型手足口病者(P<0.05);说明CRP、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在重症手足口病诊断中具有一定价值。例如对于白细胞计数和CRP来说,是由于患儿病毒感染致机体产生应激反应引起其体内儿茶酚胺水平升高,造成中性粒细胞自储备池中被释放而大量进入血液系统,使得白细胞计数水平升高,而病毒对组织的侵犯会诱发炎症反应使得CRP水平升高(正常情况下,健康机体内CRP水平较低,一般<3 mg/L)[5]。

另外,参考文献[6]《肠道病毒71型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2011年版)》,并结合本次研究结果,本文认为可将具有统计差异的CRP、PCT、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百分比作为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指标,从而划分四个级别,其中符合1项指标时为一级,符合2~3项指标为二级,符合四项为三级,全部符合为四级,结果显示回顾性观察的101例对照组手足口病患儿,随着级别评价的增加,进展为重症手足口病的转变率逐渐升高,所以,本文认为随着风险级别的增加,重症手足口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会明显提升。根据上述结论,本文对109例观察组手足口病患儿予以级别评价,给予相应的預见性防治方法,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儿重症手足口病发生率较对照组患儿明显下降(P<0.05)。

综上所述,感染指标及其风险级别评价可作为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的重要参考依据,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因此,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与检测指标,完善其早期诊断理论,为临床提供更多、更有价值的诊断方法。

参考文献

[1]姜涛.白细胞等炎性标志物检测在手足口病患儿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6,37(4):534-535.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0年版)[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

[3]沈南平,吉山宝.255例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11,19(8):119-120.

[4]石庆生.重症手足口病早期诊断和治疗[J].临床荟萃,2012,27(5):457-459.

[5]陈大宇,黄献文.小儿手足口病免疫球蛋白与超敏C反应蛋白的检测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5):476-477.

[6]卫生部手足口病临床专家组.肠道病毒71型(EV71)感染重症病例临床救治专家共识[J].中华儿科杂志,2011,49(9):675-678.

(收稿日期:2016-09-27)

猜你喜欢
手足口病重症诊断
优化急诊护理在重症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全方位促醒护理在重症脑出血术后昏迷患者中的应用观察
上海此轮疫情为何重症少
奥司他韦口服联合阿昔洛韦乳膏外用治疗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观分析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360例小儿手足口病护理体会
重症肝炎的早期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