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翻译过程视角探究社科文献摘要的英译

2017-02-23 03:02
关键词:社科校核英译

李 燕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从翻译过程视角探究社科文献摘要的英译

李 燕

(绥化学院 外国语学院,黑龙江 绥化 152061)

中国社科文献摘要英译质量的不理想阻碍了中国文化与世界的沟通。文章基于翻译实践,从操作层面就翻译单位的确定、标题翻译、障碍词翻译、句子翻译、摘要校核等方面,探究了社科文献摘要英译过程中理解阶段之后的表达与校核两个阶段,并研究了在这两个阶段如何避免翻译失误。

社科文献摘要;翻译过程;操作层面;翻译失误

社科文献摘要是应用文体,所以社科文献摘要的翻译属于非文学翻译。从知网文献搜索来看,典籍翻译研究和非文学翻译研究所受关注较少。尽管文献摘要英译不规范问题已经引起了国内一些学者的重视,但研究者们多从译文成品的角度进行研究,从译者视角、操作层面就文化承载厚重的社科文献摘要英译过程进行的实证性研究明显不足。

一、 翻译过程研究简评

什么是翻译?处在不同的角度,就有不同的理解。翻译可指从事翻译工作的人;也可理解为翻译成果;还可理解为翻译活动的整个过程。因此翻译研究可以研究译者,也可研究翻译作品,还可以研究翻译过程。多年来,翻译专家们从多个角度研究翻译,揭示翻译的本质。祝吉芳教授认为:“合理的翻译过程是正确理解原文,创造性地运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无误地再现原文的过程。翻译初学者须遵循这一固有程序,认真完成理解、表达、校核等三步骤,实现成功翻译。”[1](P12)奈达认为翻译过程应分为分析、转换、重构和校核等四个阶段。翻译家杨镇华提出翻译的五步骤:一是弄清原文字义;二是分析原文句子结构;三是着手翻译;四是校核使译文符合译语习惯和规则;五是润色,把译文组织成最适宜的形式。俄罗斯翻译家草婴曾提到他翻译作品的六道工序:一是通过反复读,熟悉原文,理解原文;二是逐字逐句把原文翻译成目标语;三是将译文与原文核对,看是否有漏译和误译,加以改正;四是从目标语角度校核译文,可请以目标语为母语的人校核,使译文流畅,不拗口;五是交给编辑审读,根据编辑意见做出慎重必要的修改;六是把校样再通读一遍看是否需要修改。

尽管对翻译过程的分法不同,杨镇华先生的翻译五步法、草婴的翻译六道工序、奈达的翻译四阶段都可归纳成理解、表达、校核等三个主要阶段。杨镇华翻译五步中的寻字义和分析文句实际是理解阶段,转成译文、符合译语规则是表达阶段,组织成最适宜形式是校核阶段;草婴先生的六步法中理解原文是理解阶段,译成目标语是表达阶段,从原文角度校核、从目标语角度校核、按编辑意见校核及最后通读校样这四步骤都是校核阶段;奈达的分析阶段指的就是理解阶段,转换、重构是表达阶段,第三阶段是校核。常言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既然翻译工作本身是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那么从翻译过程的角度来对翻译进行动态研究,对于提高翻译技能和改进翻译效果将会更有裨益。本文从社科文献摘要英译过程视角,在已完成的论文《从操作层面探究社科文献摘要英译前的准备》基础上,探究社科文献摘要英译表达与校核两个阶段的具体翻译过程及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

二、社科文献摘要英译的表达阶段

翻译既可以句为翻译单位,也可以段落为翻译单位,还可以篇章为翻译单位。以段落和篇章为翻译单位,要求译者对原文的理解和译入语的掌握都要达到炉火纯青的水平,因此难度较大,所以有经验的译者通常采用的是以句子为翻译单位,这样更好地保障不扭曲原文,不死译,不错译和漏译。社科文献摘要通常只有一段,因此不存在篇章结构的调整问题,所以应以句子为单位来翻译。但是“无论翻译的操作单位是否句子,译者思考的单位都远远超出一句话。译者需要考虑整个篇章以及篇章之外的大千世界。上下文、生活常识、已知和通过调查获得的背景情况和专业知识,都在一句话的翻译中发挥作用”[2](P9)。

(一)标题的翻译

社科文献摘要翻译的第一步就是汉语摘要标题的翻译。汉语标题有五种形式:名词短语、动宾结构、陈述句、疑问句或一个主标题带一个副标题的复式标题形式。而英语摘要中只允许用名词、名词短语或介词短语做标题,而且英语摘要标题要求简练醒目,题名所允许的单词数有限制,不同行业领域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总之尽量简练。因此社科文献摘要的汉语标题译成英语时,一方面要内容忠实于原标题,另一方面,通常还要进行形式的转换或者省译,省掉汉语增强文采或用来强调的副标题,当涉及历史文化背景词时,有时还需增译。此外,标题翻译还要注意单词字母的大小写问题,遵照摘要所在刊物的规范执行。

(二)障碍词的翻译

社科文献摘要翻译过程中的障碍词多为中国文化特色词汇和专业领域词汇。中国文化特有词汇的翻译是社科文献摘要翻译中的难点。翻译中国文化特有词汇通常要经历如下的过程:通读整篇文章、查阅汉语大词典、专业词典、百科全书或搜索网络等,通过可能的途径,得知这个文化词汇的使用背景和确切含义;查阅汉英词典找到译文或查阅网络文献找到该词由国内学者们给出的多种译文,做到不闭门造车;查阅英英词典弄清由汉英词典和网络文献给出的这些译文的英文释义、例句甚至词源,确定使用的语境,尤其是对于近义对等词,还需进一步查阅英英词典、同义词词典和搭配词典,弄清这些词的词源,比较它们的使用语境,确定符合语境的英语译文;还可进一步以英语译文为关键词,网络搜索确定符合语境,出现词频高的译文,还可谷歌搜索这个英语译文,了解是否在国外网站已被以英语为母语的人所使用。如果词义和语境适合,在网络上出现的词频高,又在国外网站有应用,就基本证明了这个译文就是这个中国特色文化词汇的英语对应词,进而确定。如果是专业词汇,就要查一下专业词典,找专业术语表达。如果查不到,就应向专业人士请教,或者登录百度等网站查找专业知识信息,或者查询知网或万方数据库找对应译文,通过谷歌验证英语译文是否被国外英语人士使用以及使用的频率,同时查出英语读者使用的其他相关表达,再通过英汉词典或英英词典验证确定是否是所需的对应译文。一般来说,专业术语词汇的英译更容易些,因为在英语网站上很容易查到地道的英语对应词。

以“校勘”一词的翻译为例,《汉语大辞典》中“校勘”一词的解释是:“对同一书籍用不同的版本和有关资料加以比较核对,以考订其文字的异同和正误真伪。”吴光华主编的《汉英大词典》(第3版)中“校勘”的英语对应词为“emendation”和 “collate”。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搜索发现,有译者将其译为:“textual criticism”(文本批评),有的译为“emendation”,还有译者译成 “compilation”(编撰),也有译者译为“collation”。“emendation”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formal) a letter or word that has been changed or corrected in a text; the act of making changes to a text 校订的内容;修改的意见;校订;修改”。在陆谷孙主编的《英汉大词典》(第2版)中,“emendation”的汉语译文是“1.校订,修改 2. 校订的内容;修改意见;改正,更动”。显然,“emendation”尽管是汉英词典给出的“校勘”一词的对应词,却并不是 “校勘”一词的合适译文。 而“textual criticism”和 “compilation”显然也不是 “校勘”一词准确的译文。“collate”在《牛津高阶英汉双解词典》(第7版)中的解释为“to collect information together from different sources in order to examine and compare it 核对,校勘,对照不同来源的信息”,是动词。其名词是“collation”, 《英汉大词典》(第2版)中它第一条的解释是“校对,核对,校勘;校对(或核对、校勘)的结果”。《柯林斯COBUILD英汉双解词典》中“collation”的第二个解释是 “Collation is the act or process of collating something. 校对;核对;勘校”。 因此可以确定“collation”是“校勘”的英语准确译文。

在选对应词时,要注意以下九点:第一,对于词典里查到的英语对等词和网络上搜到的其他文献中的译者译文,即使是很常见的词,也不能想当然地随意使用。是否恰当也要经过英英词典和英汉词典的再次验证,无误才可使用。由于上下文语境的差别,词典给出的词未必是我们需要的对应词。“上下文语境,这个方面是翻译过程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能够让译文保证准确性的重大前提”[3](P158)。因为语言不是静止的,而是一直在发展,不仅新词层出不穷,让有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词典难以全部囊括。同时,有的词条尽管词典收录了,但可能正随着语言发展逐步退出历史舞台,由罕用到不再被使用,如果翻译时采用了,要么让英语读者感觉不合时宜,要么让英语读者无法理解。另外语言不是独立存在的,所以只有给出的对应词的语境与原文一致,才是恰当的对应词。此外,上下文的词语搭配也是选词时不可忽视的。网上资料丰富,但质量参差不齐,即使权威的网站或权威的刊物上的译文也未必一定准确,不假思索地借用,是极不负责任的行为。所以对待汉英词典给出的对应词和对待网络上其他译者的译文一样,都要先进行验证。第二,要利用英英词典和英汉词典进行验证,仅靠一本词典是不够的。调查不充分,因此得到的结果也是片面的。除了英英词典以外,同义词辨析词典,牛津搭配词典等也都可用来验证给出的词是不是恰当的对应词。第三,在选词时,对于政治敏感词汇,性别歧视或歧视残疾人士的词汇要尽量避免使用,除非摘要中有特殊需要。选词注意文中的语气,考虑选褒义词、贬义词还是中性词。第四,选词避免由于英语一词多义造成歧义。第五,在选词时,注意同义词的上下义,慎选。第六,适合同样语境的近义词,优先选择简单、具体、形象的短词,而不是复杂、抽象的长词或短语。第七,摘要中的词不一定全译,注意汉语用来强调的冗余词的省略。第八,介词的选择也要慎重,根据相应动词或名词的搭配选择介词。第九,不能随意根据组成汉语词汇的字的英语对应词组合成汉语词组的对应词。要经过词典或网络的查找对应词过程,找是否有已经约定俗成的译文。由于文化差异和交流的有限,很多中国文化特有词汇在汉英词典中没有对应词,在以往文献中的译文也不准确,这时就要求译者进行创造性翻译,翻译方法详见笔者另一篇论文。

(三)句子的翻译

有经验的翻译家大多以句子为翻译单位先理解后翻译,再联句成段,比以词为单位逐字翻译更能准确传达原文的本意。英国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指出:“As a last resort, explanation is the translation.”[4](P44-45)他认为,解释就是翻译,翻译就是翻意,翻译的重点是意的传达。摘要翻译属于应用文翻译,以客观信息传达为主要目的,适合采用纽马克的“翻意”。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Eugene Nida)曾给翻译下过这样的定义: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的信息。注意这里的对等语不是指内容和语序完全一致的对等,而是强调在内容与形式上与源语最切近,同时是符合目标语的语言规则的最自然的译语。因此在翻译时,要力求信息传达和表达形式与原文尽量一致,同时语言要为最自然的目标语,也就是说,尽量避免汉语味道的英语。要做到尽量接近原汁原味的英语,往往主语、语序、句子结构都要按英语表达习惯进行调整。

句子翻译时要注意以下七点:第一,针对每个句子,要理清逻辑关系,分清主从。第二,英译时,尽量保留汉语时序或因果的逻辑顺序,如不必要,不调整信息结构,表达更清楚。把旧信息和已知信息置前,新信息和重要信息置后。我们对英语句子的传统看法是,主句通常在前,从句在后。但是随着英语的发展,按时序或逻辑顺序进行表达也已经成为现代英文的行文习惯。第三,尽量采用主动语态而不是被动语态。这也是现代英语的特点,和我们对英语的传统看法是相反的。第四,尽量采用肯定句,而不是否定句,这也是现代流行英语的特征。第五,句子尽量简练清楚。“欧洲委员会翻译司的翻译写作手册,其实质内容,就是提倡简明英语(Plain English)”[5](P50)避免重复用词,省掉汉语用来强调的冗余词或意义重复词。逻辑清晰能用代词替代时不重复名词,替换时指代要明确。避免使用过长的复杂句,避免译文晦涩难懂,尽量采用简单明了的表达方式做到清楚易懂。避免分词过多显得累赘,罗列信息时可以用动词原型或不定式更为简洁。现代英语多用给人印象明确、生动、具体、简洁的动词,而不是名词或短语。从文化差异的考虑,为了促进英语读者的理解,必要时可以灵活地进行解释性翻译,或补充信息(注解若长可以选择页下注),而不是片面追求文字的对等。第六,确保句子之间上下文逻辑清晰连贯,表达相关意思的句子句式尽量保持一致性。第七,编译社科文献摘要时,如发现社科文献摘要本身存在问题,译者应主动与作者沟通。若有表达错误、逻辑混乱或内容不符合摘要要求等问题时,译者不能将错就错,要联系作者修改,或按英文摘要的要求进行有的放矢的翻译。社科文献摘要的翻译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华文化价值观念在西方的传播,因此译者要时刻以方便英语读者的理解为目的,基于读者关照的原则,避免中式英语之嫌,不仅使涉及的领域的专业人士读起来容易,还应使普通大众读起来容易,才能达到文化交流的目的。

翻译社科文献摘要时,在谷歌、百度、知网、万方数据库、其他百科全书类网站、翻译网站或网络电子词典网址中输入中文或英文关键词,不仅可以帮助译者查阅到帮助理解原文的背景知识和专业知识,相关的汉语资料,帮助译者弥补专业知识的不足;还能搜到相关资料的译文,可以作为参考;输入英文关键词,除了可以查到国内学者的译文,对于国际化程度高的题材,如特殊教育相关专题,还可以查到国外的英语文献,扩展译者的翻译思路。

三、社科文献摘要英语译文的校核阶段

摘要翻译完后,不能急于交稿,校核阶段至关重要。这一过程也不能急于求成,刚译完,最好搁置一下再校核,更容易发现不足。要经反复多次校核,才能保证译文的尽量完美和准确。可按以下步骤进行校核:第一步,先要与汉语摘要核对,看是否有信息漏译和逻辑内容的误译,是否符合忠实的翻译原则。与汉语原文对照,进一步斟酌用词是否贴切,主语谓语及主句是否选择正确,是否为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要思想,是否需要增加信息,使表达更明确。同时,可脱离汉语原文回译,看是否与汉语文献原文传达的信息一致。第二步,脱离汉语摘要,从英语写作角度进行校核,校核译文是否通顺流畅,看语言表达是否符合英语摘要简洁明了的特点。校核是否表达明确,不会产生歧义,是否需把长句切成意思明晰的短句,是否还有冗余信息可省略,可否更改表达方式使其更简洁而易于信息传达。检查时态以及语态是否恰当。检查句子之间表达是否有连贯性,段落整体是否逻辑清晰。第三步,再次通读摘要译文,校核细节。校核是否有单复数、冠词、介词的使用等语法错误,数字的表达方式是否正确,标点符号、甚至空格的使用,专有名词的字体、大小写、格式及所有单词的拼写是否有失误等。书名和文章名是否斜体、大小写、空格、标点符号等常常是容易出错的细节。细节不可忽视,因为细节的失误直接决定读者对译者的印象和对译文的信任程度。第四步,再次校核译文是否表达地道,是否达到以英语为母语的读者可以接受的写作水平。有条件的话可以请以英语为母语的外籍人士进行审校,使译文更理想,避免中式英语,减少翻译的痕迹,接近母语的写作。如同汉语写作一样,字斟句酌反复推敲之后,会发现语言越来越精练,验证了翻译的效果只有更好,没有最好。由于语言与文化的差异,要使译文接地气,译者平时还要多读英语原版新闻、杂志或其他现代的资料,积累地道的表达方法。

[1]祝吉芳. 英汉翻译方法与试笔[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

[2]李长栓. 联合国文件翻译教程[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有限公司,2014.

[3]田苗. 基于概念隐喻的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研究[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

[4]何慧刚. 浅谈解释性翻译的具体应用[J].大学英语,1998(6).

[5]李长栓. 非文学翻译[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9.

ExplorationofProceduresforTranslatingAbstractsofChineseSocialScienceLiteraturefromthePerspectiveofTranslationProcess

LI Y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of Suihua University,Suihua 152061,China)

Dissatisfactory quality of English abstracts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has been the barrier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the world. Based on translation practice, from the the perspective of concrete operating procedures, 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econd and the third translation phases following the phase of comprehension in the process of the translation of abstracts of Chinese social science literature, expression and check, including the translation unit, the translation of abstract titles, word barriers, sentences and check of the whole abstract. It also studies how to avoid translation blunders.

English abstracts; translation process; operation aspect; translation blunders

H059

A

2095-0292(2017)05-0087-04

2017-07-20

2013年度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社科文献摘要中国文化特有词汇英译研究”(13E093)

李燕,绥化学院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英语翻译研究。

[责任编辑薄刚]

猜你喜欢
社科校核英译
发电机进相试验失磁保护与低励限制配合关系的校核
社科成果展示
社科成果展示
摘要英译
社科成果展示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通行费校核分析方法探究
基于卫星遥感图像的收费站位置自动识别与校核
FPSO火炬塔海运绑扎方案及强度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