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自递进”促发展

2017-02-22 19:45汪路霞
关键词:自主学习

汪路霞

【摘要】 教学实践中发现:中小衔接存在“断链”,小学阶段学生过分“依赖”教师,进入初中后种种“不适应”症状频现。反思、剖析,教师“过度作为”的“教”,使教学低效甚至无效,时代的发展与变化给学生的自学和教师的指导带来革命性的影响和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代教育,也是课程改革的最基本的要求。教育的终级目标在于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研究”、“学会关心”、“学会生存”,不断提高能力和精神境界,成为适应社会需求的,具有较强竞争力、应变力的人才。

【关键词】 三自递进 自愿学习 自能学习 自创学习 自主学习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6)12-074-03

0

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局限于课堂和学校,而且还包括家庭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因此,自主学习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学科课堂自主性学习,另一类是在家庭生活或社会实践活动中的自主创新性学习,即完全自主创新性学习。

学科课堂自主学习是建立在现代学习科学基础上的一种全新学习模式。这是一种致力于优化学生的外在学习条件和内在学习素养,使学生在学习上掌握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为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的学习,突出强调的是学生的学,强调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终身学习观念的体现。

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获取知识的过程是一种积极的学习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教育思想下,师生的相互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教师更多的要成为学习共同体中的参与者与帮促者;课堂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学生心灵的探索者与创新能力的开发者。

实践探索中,笔者摸索了适合数学自主能力提升的“三自递进”学习法,根据学生不同的年龄特点,接受能力,有序地通过课堂、作业、课程、家校合作等“自变量”,观察以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为主的“因变量”,有所侧重地培养能力,发展数学素养。

所谓“三自递进”学习即自愿学习、自能学习、自创学习。

自愿学习,即学生学习自我意识的觉醒,表现为主动的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属“兴趣与动机”激发,是引导自主学习的前提基础,往往表现在学生学习的情绪管理、状态管理上。

自能学习,即教师设计学案时有意识地引导自学,表现为课堂上的有意指点及无意影响等,属“方法和能力”培养,是引导自主学习的直接目标,往往貫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中。

自创学习,即较为显著的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表现,属“创新与创造”期待,是引导自主学习的“意外惊喜”,往往体现在学生的拓学环节和自主探索中。

与此对应的“自学——导学——拓学”课堂基本结构中,自学和拓学可在课外,也可在课内,导学主要在课内,如此,课内外互动。这样,三自递进,优化学习效果,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科学提高学业成绩,为中学学习乃至终生学习打下基础。

一、低年段 指导在前,预习先行

低年段的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比较贫乏,对于教材的理解能力也不是很强。教师不加指导地放手让学生独立自学是不可取的。学生的能力需要一个累积的过程,如何在低年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呢?自主学习的培养可侧重从“自愿学习”走向“自能学习”。

对于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来说,首先要教会孩子一些学习的基本方法,有了方法和步骤的指导,学生知道该做什么,该怎么去做,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也就慢慢滋养起来了。

1.怎么准确到翻阅教科书,找到要预习的内容;怎么找到哪里例题,哪里是练习等等。

2.教会学生利用学具进行自学。多让学生利用小棒、圆片以及各种学具进行实际操作,在摆弄学具的过程中,学生的思路会随之展开,在丰富的感性认识和直接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唤醒“自愿学习”,展开探索,主动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教学数的组成时,通过学具的操作,懂得将2朵红花分成两部分,在学生头脑中建立“2”的分法的表象,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很快地熟识2的组成。以后教学3~10数的组成,孩子就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知道数的分与合学习时候,会用到学具,那么指导孩子回家预习的时候,就可以让孩子先用学具摆一摆,然后自己说一说,那样上课的时候,自学过的孩子自然能比较熟练地说出来,能在别的小朋友面前露一手,成功的体验,会让学生进入“主动的跃跃欲试的学习状态”。

3.一年级数学教材插图很多彩色套版,许多知识是用图来说明,这是依据一年级学生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阶段的年龄特征设计的,教师要用好“图”,通过“看、想、议、说”来激发“自愿学习”,“看”就是引导观察,“想”就是启发思考,“议”就是互相议论,“说”就是指导口述。方法的指导比知识的传递更为重要,教是为了不教要从起始年级抓起。

二年级的孩子,预习范围和要求可以适当更宽泛些,教师的指导要有模可循。有着一般的步骤和方法。通过“读读划划,找找补补,想想练练”来逐步实现从“自愿学习”到“自能学习”的过渡。

1.“读读划划”即边读书边划重点。数学课本是学习数学知识的依据,读课本的过程就是一个感知新知识的过程。读的时候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认真阅读,边读边划,边读边写。把重点字词、重点概念、关键语句、疑难处、学会的、不会的分别用圆点、直线、双直线、波浪线、对号、问号等不同的符号分别做上标记;也可以把自己的理解、体会或独特见解写在书上的空白处。

2.“找找补补”即先找缺陷,后及时补。在阅读课本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新知识的“前衍部分”有不明白不清楚之处,就要及时复习,把与新知相关的知识理出来,再进一步复习,找到切入口,为学习新知清扫障碍,也为新课的迁移做好准备。

3.“想想练练”即多思考,勤操练。遇到定律、公式时,可以让学生先推导一遍,必要时先动手做实验,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达到对概念、公式地深化理解。课本中的“想想做做”、“练一练”都是与例题同步的模仿练习,可以让学生尝试着做练习,通过试做,检查自己对新知识的理解程度、掌握程度,然后重新去更新知识,内化新知,再让他们回顾整个预习过程,归纳出新知识的重点,找出自己不理解的难题、有疑问的地方,这样“带着问题来听课”,学习目标指向更明确,“自能学习”,让课堂学习进入VIP通道。

4.预习要求要“因材而异”。针对不同类型的学习内容,预习的方法也不相同。如:概念型教材重点采用阅读理解法预习,计算型教材重点采用尝试练习法预习,而几何内容则适合采用实验操作法预习……教师只有指导到位,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自愿学习”、“自能学习”。

二、中年段 立足课堂,授之以渔

中年段的学生,学生的自我意识逐步增强,每个学生都有着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他们渴望与教师对话,与书本对话,与同学对话与互动,且已经有了两年的知识和方法储备,自我学习能力和自我意识会更强。此时,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可更多侧重于课堂自主探究讨论,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和策略,让学生由“要学”到“学会”,最后过渡到“会学”,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带领学生逐步从“自能学习”走向“自创学习”。

1.给予“扶手”,搭建平台。如:教学时给出导学菜单(见图1),明确自主学习的目标,点明需要解决哪些问题。学生根据提示,寻找答案,教师保障与书本对话、与同学对话的时间,搭建交流平台,让学生向书本学,向同伴学,不断丰富、完善知识点。

2.建立小组,同伴互助。根据学生的数学能力和性格特点来安排自主学习小组成员。将主动探究的学生、被动学习的学生、学有困难的学生组合起来,通过同伴的力量,合作的力量来互相影响,互相启迪,提高自愿学习和自能学习能力。

3.训练表达,促进发展。培养、鼓励全体学生用数学言来表达自己的见解、想法。尤其对于那些不善于言语表达的同学,从小组交流开始,逐步创造机会参与集体交流,在沟通中渐次建立自信,形成表达技能。交流中,教师可灵活调整多样的交流形式,激发“自愿学习”热忱。如:中学生多崇拜老师,喜欢表现自己、领导别人。课堂上教师可有意识地选1到2名学生,上台把自己的好方法教给其他同学;或者以“小老师讲堂”、“小老师考考你”等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自愿学习”意识。在训练表达的同时,教师还要注重强化训练倾听的习惯,引导学生学会聆听,并勇于提出自己的补充意见或不同意见,使“说”的水平进入到一个新的层次。慢慢从敢说到善说,从而达到完善“自能学习”能力,促进思维发展的目的。

三、高年段 引导延伸,落足素养

到了高年段,学生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已经有了一定的积累,但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依然要遵循几个原则,逐步形成“三自递进”。

1.课前自愿预习

有了低中年段预习方法的具体指导,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方法,知悉了具体的步骤,形成了一定的技能,到了高年段可以進一步深化、总结为“一看,二划、三批注”,重点看例题的有关说明,解题分析,思考过程的旁注,书写的格式,有插图的指导学生观察插图,自学课本前特别注重设计好指导语或自学提纲,使学生不盲目看书。学生阅读时,教师要强调学生做到:边读边思考,领会了再读下去,有的地方要反复读,对有的内容要开展讨论,重视实际操作防止阅读走过场。并逐步形成“看——想——练”的一套自学流程,将例题的学习推广到练习题的尝试中。不同学生分层对待,对少数自学课本例题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给出提纲,提供步骤。

2.课上自能学习、自创学习

根据教材前后连贯的特点和知识的结构特点,抓住已学和将学知识的沟通点和转化点,借鉴、思考,在探索中前行。如: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分数除法单元:“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一课,教师通过启发学生构建比与除法、与分数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尝试通过商不变性质和分数的基本性质,自己来“创造”比的基本性质,运用“转化”的思路来解决比的化简。学习中,学生自主尝试,自主探究,自主探究,自主运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力得到发展,情感得到满足。

有意识地在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抓住契机培养新意识和创新品格;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鼓励求异思维和批判思维,发展自创能力。

(1)求异思维。求异思维的核心是标新立异。尽量引导学生用发散的眼光,多方位、多角度审视习题,不强调所谓最保险,最可靠的方法,而是鼓励学生多元思考,从而达到思维训练的目的。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要把握好“多元”和“优化”的尺度,讲求思维角度的不同,不是一味为“异”而“异”,简单复杂化。

(2)批判思维。编补教材;在别人的发言中寻找庇点加以评论,都是高年段提高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引导学生用审视的眼光看待学习,勇于质疑,对同学、老师、甚至课本的解题方式提出异议。如,在组合图形的教学中,我们常能发现比例题更好的解题方法,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做个更优秀的“编辑”,激发学生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3.课后自创学习

教学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高年段的孩子课后的梳理和延展性学习对于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教师在讲完一节课,一个单元以后,可引导学生自主小结,把星星点点的知识串联起来,用较为简练的语言或形象的图形概括出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链。

如: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认数”单元,老师和学生共同完成了单元梳理(见图2),抓住在“认数”中如人类大脑般重要的“数位顺序表”,延伸扩展到数的组成、读写、改写与省略等知识点的梳理,让学生经历梳理、联系、概括、归纳、总结的过程,将“认数”这个概念错综复杂的单元理出一条主线,纳入他们的认知结构,贮存于大脑。

又如: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年、月、日”单元,小结时学生创新设想,建起了一棵数学树(见图3),还形象地联系了树干、枝杈之间的关系,如:小月有7个,枝干要粗壮些,大月只有4个,要细一些,二月最特殊,要单独分枝。对年、月、日之间的联系、概念有了十分生动的理解和诠释。

高年段,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来说,课堂上的一个设问,甚至一副图都可能成为课后探索的基点。

如:小学数学四年级“认识三角形”一课,教师呈现了这样一幅画(见图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和对称的运用成就了建筑的美。不少学生惊叹了,原来生活中高大上的建筑基本原理竟然就是最简单的数学图形。

“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用你的数学眼光去审视下,看看能找出哪些关于三角形在建筑中的运用的实例。”一句简单的追问,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第二天,学生带来了不少现代、古典建筑的图样,有学生甚至自主查找了大量的网络资料,深入探索三角形在建筑承重中的重大作用。

自主学习源于自愿,发展于自能,成就于自创。“三自递进”,把“想”的时间还给学生,把“问”的权利放给学生,把“讲”的机会让给学生,把“练”的舞台供给学生。从自愿,到自能,进而自创,逐步提高,螺旋进步。教师“善导”有“法”,学生“慧学”得“法”,教学“优管”合“法”,有效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