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四求”为基,在习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017-02-22 18:58陈岚
新教师 2016年11期
关键词:习作笔者作文

陈岚

创新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发展的不竭动力,是优秀人才的必备素养之一。习作能力既是课程标准要求的基本能力之一,也是学生语文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的重要呈现载体。在习作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自己的习作教学理念,用充满创意的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一、氛围求“谐”——催生创新意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认为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至最高峰。因而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前提。教师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尊重学生的个性,用平等的态度、真诚的话语与学生交流,营造平等、敢于直言、勇于思考的学习氛围,才能促进学生创新意识的萌生。例如,日记是对生活的记录,又是学生创新作文的素材源泉,在提高學生习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要想让学生从心底里接受并实施,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对于学生中抵触写日记的声音,笔者没有强行压制,而是“情与理”双管齐下,在平等和谐的氛围中消融了学生消极应付的情绪。

1. 照片动情。习作课上,笔者带了几张往届学生活动的照片走进课堂,让学生猜猜照片中的学生为什么笑得那么开心。随后出示了学生描写活动的习作,朗读了笔者写的回忆往事的文章。这样的互动让学生明了了习作的妙处——是一种交流、倾诉的工具,能真实地记录生活中的喜怒哀乐,留住时光。当我们在翻阅一篇篇文章时,就是在进行奇妙的时光旅行,而且能让更多人通过习作分享到我们的快乐,结识更多的朋友。

2. 辩论明理。仅仅让学生从情感上接受日记还不够,还要把它转化为内在的意志才能长效地促进写作。因而笔者鼓励学生在日记中能有理有据地诉求自己的愿望,并通过批阅日记与学生进行互动,答疑解惑。在随后的微型辩论赛“是否需要写日记”中,学生通过观点碰撞,加深了对写日记意义的认识。从“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写”,这种积极的转变为下阶段的创新作文打下情感基础。

二、课堂求“趣”——引发创新欲望

教未见趣,必不乐学。“趣”是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引发创新的助燃剂。传统的作文教学课堂,习作题目陈旧,指导呆板,容易限制学生的思维。在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研究的大背景下的习作指导课堂,应该趣味盎然,在趣味中引发学生的创新欲望。

1. 趣在题材。首先,教师可以通过有趣的练笔给学生提供平台,放飞学生的想象力,引发他们的创新欲望。例如:《怕》《变》《猜猜谁没交作业》《我丢了》《书包减肥记》《错字国与正字国的战争》等都是深受学生喜欢的作文题目。其次,关注身边的突发事件。经过教师有创意的指导,突发事件往往会创生真实而又有魅力的创新作文。有一次,学生们偷懒没做卫生就回家了,班级卫生乱七八糟,笔者灵机一动,决定把思想教育和作文教学融合起来,于是一节创新作文课应运而生。第二天的课堂上,笔者板着脸告诉学生接到一个警察的电话,投诉我们班有个“罪犯”。学生大惊失色,笔者又告诉他们,他是环境保护协会的警察,我们班有个破坏环境的“罪犯”。学生们明显松了一口气,开始交头接耳,东张西望了,笔者提醒他们马上把自己看到的、想到的记录下来。随后,笔者出示了“犯罪”现场(即昨天班级卫生)的照片,请学生观察,说说都看到了什么,再围绕着“教室里乱七八糟的”说一段话。此时,笔者告诉大家,为了引起同学们的兴趣,老师才这么说,昨晚忘记扫地的同学不要介意,但以后记住要认真负责地做好值日工作……课后,学生根据这个素材写了习作《寻找“罪犯”》。有的行文幽默,宛若大侦探般层层推理,有的侧重反思,联系班级卫生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每一篇都富有创意。

这些有创意的习作素材新颖有趣深受学生喜欢,习作过程不仅锻炼学生的思维,还是培养其品格的过程。可见,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学会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捕捉生活中的点滴,用自己的心灵悟人生,养成观察、思索的习惯,就会给创新插上腾飞的翅膀。

2. 趣在指导形式。习作的指导形式也要与时俱进。例如,传统教学中常用来厘清写作思路的方法——列写作提纲,对多数的学生已经失去了吸引力。教师可以教授新的方法——画思维导图,因为思维导图图文并茂,新颖有趣,就会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再如,可以把炒冷饭式的期末习作复习设计成“习作王国漫游记”的主题活动。在习作医院、习作美容院、习作成长屋等板块中,学生可以进行修改病句、运用修辞手法、审题、谋篇布局等能力的梳理与复习。这样的指导形式富有童趣,学生学得会更主动。

3. 趣在指导过程。闭门难以造车,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更广阔的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观察万物,去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夏日的快乐嬉戏、秋日的硕果累累、冬日的严寒阵阵。去调查环境保护的现状,去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去体验亲情的可贵……通过这些参观、调查、劳动、访问等种种实践活动,学生的视野能更开阔,情感体验将更丰富。

这些从内而外的“趣”就如犹太人为了鼓励孩子阅读而在石板上沾蜜一样,引领着、推动着学生进行一次又一次的习作。教师的创意教学方式也默默地影响着学生,诱发着他们的创新意识。当学生对习作有些心切时,我们又何愁其文不会煌煌呢?

三、行文求“鲜”——提升创新能力

古罗马诗人奥维德曾说“从枝上摘下的苹果比从雕花盘中取出的苹果更有味”。这话形象地诠释了新鲜的重要性。习作过程中大到谋篇布局,小到品词析句,用别人未用,想别人未想,写别人未写,是创新的表现。对于小学生而言,教师可以从选材新鲜、语言鲜活两方面进行引导,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1. 选材新鲜。求异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作文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打破常规,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别人之未想,体现选材的新鲜独特。例如习作《我弄丢了 ?摇?摇?摇?摇?摇》中,学生的第一反应就是写丢失了书本、笔、手机等用品,笔者指导道:“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丢失,是生活中常见的,不够有新意。有的丢失,可能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在你的内心引发震动。”在静静地思考过后,学生另辟蹊径,有的决定写自己小时候因为贪恋街边的玩具而迷路,弄“丢”了爸爸。有的想写因为骄傲不复习,在考试中弄丢了分数。有的想写和同学吵架,弄丢了友谊。还有的想写购物中,因为贪小便宜,弄丢了诚信……在上述案例中,可以明显感受到指导后的选材创新度上明显优于前者。经常进行这样的选材训练,能明显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2. 语言鲜活。鲜活的语言,就是新鲜、形象的语言,它不是人云亦云的表述,而是充满个人情感、见解、感受的语言。教师要用欣赏的目光看待每一篇习作,珍视学生独有的感受,才会让学生的语言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例如:在指导写“课间十分钟”时,有一个特别喜欢玩电脑游戏的学生这样写的:“叮叮叮,下课了,有趣的课间十分钟又原地复活了。”“原地复活”是多么有创意的表达啊,这来源于学生的生活、来源于他的爱好。得到笔者充分肯定之后,别的学生也写出了充满想象力的句子“上课铃声响了,本来在操场上和走廊上玩耍的同学好像被椅子上装的吸铁石吸引了一样,都被吸回了教室。”“下课铃声响了,同学们的椅子好像长了弹簧一样,一下子把同学们弹出了教室。”……

每一个学生都是天生的诗人,他们鲜活的语言需要教师及时的肯定与鼓励。当然,更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去广泛阅读,在阅读中积淀与升华。

四、评价求“纵”——巩固创新成果

自信是成功者的力量源泉,因而教学中要呵护学生的习作信心。教师要积极搭建展示学生习作的平台,可以黑板报展示、班级微信群展示、办班级作文小报、向杂志投稿等等。对于习作的后进生来说,如果与他人比较,将永远处于落后的状态,所以,笔者提倡纵向的习作评价——与自己相比。为此,设计了“我的习作树”的评价体系。里面有“小小苗”“小苗”“小小树”“小树”“树”“大树”“枝繁叶茂的大树”7个等级,学生可以累加每次的习作星数。当学生的星数积累到一定数量时,就可以成功晋级,还可以兑换奖品。这样的评价方式呵护了学生的习作信心,也激发了他们不懈的上进心。当习作不再是苦差事时,创意的火花将点亮他们习作的星空。

总而言之,作文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是一个系统的、漫长的过程,只要我们坚持以“四求”为基,努力做到氛围求“谐”、课堂求“趣”、行文求“鲜”、评价求“纵”,有计划、有步骤地加以训练,就一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促使他们写出富有情趣、充满个性之美的习作。

猜你喜欢
习作笔者作文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