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文化视野下中韩爱情剧的异同比较

2017-02-22 08:24王志清太原师范学院太原030600
名作欣赏 2017年6期
关键词:民族爱情韩国

⊙ 王志清[太原师范学院,太原 030600]

民族文化视野下中韩爱情剧的异同比较

⊙ 王志清[太原师范学院,太原 030600]

近年来,韩剧在中国掀起了一次次的收视狂潮,引发了许多中国观众追捧韩星的热潮,尤其以《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三部爱情剧影响最大,继而出现了一系列了解韩国文化、学习韩国语言的行为。该现象存在的根本原因是中韩两国具有相似的文化根基。然而,中韩两国的民族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尤其是在爱情观念、叙事方式、民族语言和饮食文化等方面。韩国爱情剧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力求在守望本国文化的同时,将本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国爱情剧强调主流的意识形态,揭露生活本质,虽然也受大众欢迎,但仍没有打破常规,突破创新。中国爱情剧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彰显中国气派,将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告诉国人和世界,既要讲述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演绎和表达。中韩两国的爱情剧尽管有很多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必定会在互相交流中创造出好作品。

中韩爱情剧 文化差异 民族语言 爱情观念

自2005年《大长今》热之后,韩国又推出《继承者们》《来自星星的你》《太阳的后裔》三部爱情剧,再一次在中国掀起“韩流”热潮。中国爱情剧《何以笙箫默》《北上广不相信眼泪》《守婚如玉》在国内也获得很高的收视热潮,但相比之下韩国的爱情剧对中国观众的影响更为持久深刻。因此,对待“韩流”我们要从根源探究“韩流”发生的原因,冷静地看待“韩流”热。

中韩爱情剧的制作都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语境。不同民族的人,由于受到不同社会生活、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地域的制约,其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必然有其自身的特征,中韩爱情剧的不同影响力说到底是两国民族文化之间的异同在起作用。相比于韩国爱情电视剧的持久影响力,中国爱情剧的剧情应走出自我重复的迷途,用故事、人物、造型、风格和叙述上的民族特色来突出民族个性,以独特的文化个性确立自己在世界电视剧中的影响力,去唤起观众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一、民族文化的相似性

中华民族文化丰富且厚重,深受儒、道、佛思想的影响,秉承“仁者爱人”“克己复礼”的传统,更追求仁、义、礼、智、孝的高尚美德。韩国在历史上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也尊崇儒教中“仁爱与礼义”和佛教中“九转轮回”的思想观念,其中有一个观点很具有代表性:“整个韩国就是一个可以根据形势随机缩放的大家庭,每个韩国国民都是家庭中的成员,每个成员都自觉地按照儒家的伦理秩序,安然履行着各自的权利和义务。”

韩国妇女要求“三从四德”,这一点与中国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在对于人的爱情的表现中,中韩两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他们无不在内容和形式上呈现出浓郁的民族生活内蕴,体现出强烈的民族气质和民族精神,从而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具体表现为:男女之间表达爱情的方式都是含蓄、内敛的,都受到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都和整个大家庭有着剪不断理还乱的联系。因此,中韩爱情剧在价值观、世界观、道德伦理观、真善美的审美追求等意识形态方面有一致之处。

中国爱情题材剧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关注是非、善恶观念在当代物欲横流的社会中受到的挑战,试图寻求个人、家庭、社会的平衡点,追求爱情的真与美。如《何以笙箫默》既传达了主人公何以琛对于爱情的忠诚与执着,又表现了在追求爱情中受到的现实性阻碍,从而叩击观众内心的反思,迎合了观众的审美趣味。《守婚如玉》讲述了苏然死守自己有裂痕的婚姻,最终挽救自己婚姻的故事。该剧直接引入当下热门话题“小三”,引发了观众对于真善美与假丑恶的价值观念和是非观念的思考。《北上广不相信眼泪》讲述了一段夹杂在情感与职场、情感与利益之间的男女爱情故事,折射出现实生活中的男女在面对个人、家庭、社会等种种现实生活的无奈。由此看出,传统文化作为民族文化的根基与底色,已深深地扎根于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和价值内涵之中。

韩国爱情剧也十分注重表现作品的时代感和男女之间至死不渝、海枯石烂的爱情,表现男女在恋爱中受到的社会障碍,以及主人公们追求爱情真善美的愿望。如《继承者们》在营造浪漫爱情氛围的同时,批判了等级和门第观念,热烈地讴歌男女冲破各种障碍收获的爱情。《来自星星的你》利用神话元素,讲述了不同星球的男女在现代生活中追求真爱的故事,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太阳的后裔》更是一部浪漫的英雄式的爱情故事剧,不仅宣扬了韩国的人道主义和人文情怀,而且将爱情故事的浪漫演绎到极致。

中韩两国在爱情剧中都表达了对美好爱情的向往,正如瓦西列夫所言:“人是不愿意离群所居的。它具有感情上进行自我恢复和经常显示爱情的奇妙能力。”因此中韩两国观众可对双方的文艺作品达成共识,引起共鸣。古诗“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是对两国爱情剧主题的最好阐释。

二、民族文化的差异性

在影视作品中,每一个国家都有一种中心精神在对外放射。“这个‘中心精神’就是法国学者洛里哀所说的民族的‘先天的倾向’,普列汉诺夫所说的‘民族的精神本性’,就是我们所说的以文化—心理模式为主体的民族性。”中韩爱情剧虽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特色,然而由于受到不同社会生活、不同文化传统和不同地域的制约,其文化意识和心理结构也必然会显示出差异。

(一)爱情观念不同

中国爱情剧以现实主义为主,同时兼顾浪漫的因素。中国古语有云:“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虽然在当代社会中,中国青年男女恋爱观已有改变,但大多数青年男女仍然深受传统婚恋观的影响。因此,中国爱情剧比较注重表现男女在当代社会中的伦理道德观念、家庭亲情观念和婚姻观念的矛盾与冲突,教化意味十分浓重。

中国爱情剧往往营造的是“家”之下的恋爱故事,其中穿插着家庭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矛盾、第三代的插曲以及第三者的破坏等情节要素,表现的是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基调相对比较低沉。《何以笙箫默》讲述了何以琛和赵默笙历经波折的爱情,二人虽然面对许多误会和阻挠,但始终相信爱情,深爱彼此,最终赢得婚姻的大圆满。但是《何以笙箫默》在设置悬念方面,有刻意营造之嫌,显然不如《继承者们》在交代男女身份和男女恋情时那样自然。《守婚如玉》中赵明齐和苏然即使婚姻出现了裂缝也要捍卫爱情的忠贞,坚持最初的盟誓,与第三者斗争角逐,维护婚姻,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一日夫妻百日恩”的传统婚姻观。在中国爱情剧中,这样的故事屡见不鲜,都掺杂着浓厚的家国思想与深厚的传统道德观念。

韩国受西方的自由主义思潮和浪漫主义思潮的影响较大,爱情剧以浪漫主义为主,通过细节雕琢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去体现面向现实、面向未来的远大情怀。韩国爱情剧在表现婚恋故事时,对男女主人公自身的关注更多一些,注重表现爱情中的个人,充分发挥恋爱的自由精神。而且在表现爱情时,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充满浪漫与神奇色彩,充分满足了观众的好奇心和欲望。《来自星星的你》中都教授与千颂伊穿越时空、克服危险追寻真爱,令人心生无限遐想。剧中出现的是喜闻乐见的场景,经常洋溢着轻松活泼的气氛。因此,在韩国爱情剧中,更注重凸显主体的个人,以个人为本位,并且以唯美浪漫的爱情喜剧为主。

(二)语言文化不同

电视具有一种声画兼备的特性,电视剧的魅力很大一部分在于剧中人物语言的表达。中韩两国语言不同,其语词、语义、语境和表达方式也是不一样的,有着鲜明的民族文化差异。中国汉语是一种表意文字,具有含蓄、多义的特点。韩语是一种表音文字,助词、词尾非常发达且语速较快。因此,在韩语表达中语气是非常重要的,而汉语更偏重于话语的语境义,在中韩爱情剧中民族语言的使用有着显著差别。

1.表达方式不同

中国爱情剧中的对白往往使用象征隐喻和诗化的语言,对个体生命的情感变化和生存境遇进行深刻地阐述。而韩国爱情剧的对白具有形式活泼、口语化强的特点,语言往往短小精悍,内容新鲜有趣,更加贴近大众生活,也更易被大众接纳和效仿。例如,《何以笙箫默》中何以琛在等待赵默笙七年之后,再次见到赵默笙说的话:“经过那么多年,我还是输给了你,一败涂地。如果世界上曾经有那个人出现过,其他人都会变成将就。我不愿意将就。”这种富有诗意和哲理的对白将民族传统思维对个体生命历程的影响进行了深刻的诗意化表达,形象地反映了中国汉语和儒家文化的民族特征。《太阳的后裔》中的对白和独白因其特有的外来色彩和新鲜俏皮的表意方式十分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柳时镇和姜暮烟的一段对话:

“我的样子可不像是会说谎。”

“杀人犯大多长得像老好人呢!”

类似的对白诙谐而又温情地传达了浓浓的爱意。

2.语言表达层次不同

中国爱情剧的语言表达居于哲理层面,追求一种“言外之意”,传达深刻的人生哲理和意蕴内涵,常常具有多义性和朦胧性,使得广大观众意见纷纭、各说不一。剧中的台词、对白营造的是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艺术境界,具有无限的艺术魅力,需要观众全身心地感悟和体验,具有鲜明的民族语言色彩。比如《守婚如玉》中有一句台词:“世界上哪对夫妻能一辈子好的像结婚第一天?”类似这样的台词就产生了较重的哲理性。韩国爱情剧的语言更侧重技术层面和艺术层面,追求逻辑语言和剧情的同步演变,巧妙地将韩国俚语、俗语融入对白,着力释放韩国语言的时代和民族魅力。《来自星星的你》中的“丙子年围堰”(指对方傲慢无礼的意思)、“骂人精”等都充满韩语的俚语色彩,使人物的形象变得鲜活、逼真。

(三)叙事方式的不同

长期以来,爱情在中韩电视剧中都是绝对的主体和本真。因此,“要了解一件艺术品,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而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终究既潜藏于又外化于民族的精神风貌之中。

中韩爱情剧叙事模式的不同,正显示了两国民族性的差异。中国爱情剧中的男女主人公多会陷入“三角恋”的关系模式中,以分手或离婚为转折点,再以重获幸福婚姻的圆满大结局收尾。如《守婚如玉》中赵明齐和苏然因“华莎”介入导致婚姻破裂,后因苏然的努力成功挽救他们的婚姻,以完满的大结局落幕。故事情节跌宕起伏,虽以爱情为主线,但仍以反映社会现实和传达人生态度为主,尤其是中国人对人生最高幸福的理解首先定位为家庭的完整与美满。韩国爱情剧则打破了传统的车祸、绝症的叙事方式,采取男女主人公因个人性格或内在情感因素而导致恋情曲折的新型叙事方式,男女恋情随着个人的感情发生变化。《太阳的后裔》中柳时镇和姜暮烟的恋情发展建立在男女平等、心心相印的基础之上,没有家庭和第三者的侵扰纷争。故事唯美浪漫,但缺乏必要的深度和人文气息。

韩国爱情剧注重利用细节的真实表现富有梦幻意境的爱情,以细腻的情感真实带动观众的情绪体验,而中国爱情剧摆脱不掉浓厚的伦理观。由于两国文化不同,思维方式不同,中国爱情剧讲究叙事面的宽度,注重多元文化整合展开叙事,故事热闹非凡,情节错综复杂,容易出现半部好戏的局面。韩国爱情剧叙事更注重故事的纵深发展,以细节刻画为线索铺垫,整部剧脉络流畅,气韵恒定,用小场景凸显大格局、大情怀。

(四)饮食文化不同

中国爱情剧往往更重视场景的拍摄,在剧中经常提到的是火锅文化,表现了中华民族热爱大团圆的传统文化。当然,火锅文化既体现了中国人以“和”为主的传统理念,又表现了中国人热情、和睦的性格。然而,中国爱情剧在用饮食表现民族文化、传达文化理念这方面做的是远远不够的。

三、总结

纵观韩国爱情剧的发展潮流,韩国爱情电视剧已经成为大众追捧的热点,而中国爱情剧虽有经典,但题材、类型容易产生审美疲劳。韩国爱情剧带有鲜明的民族色彩,力求在守望本国文化的同时,将本国文化推向世界。中国爱情剧强调主流的意识形态,揭露生活本质,虽然也受大众欢迎,但仍没有打破常规,突破创新。中国爱情剧在今后的创作中要彰显中国气派,将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文化传统告诉国人和世界,既要讲述民族的文化传统,又要实现现代化的中国演绎和表达。中韩两国的爱情剧尽管有很多差异,但在全球化的形势下,必定会在互相交流中创造出好作品。

①陈一鸣:《半岛性格儒家文明——韩国学者谈韩国国民性格》,《南方周末》2005年4月14日第22版。

②彭吉象:《影视美学》,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第208页。

③丹纳:《艺术哲学》,傅雷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2版,第14页。

作者:王志清,太原师范学院影视艺术系在读硕士研究生。

编辑:赵斌E-mail:948746558@qq.com

猜你喜欢
民族爱情韩国
韩国“第一步”
聚焦韩国大选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MINORITY REPORT
传承 民族 文化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
爱情来了
解读爱情
民族万花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