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叶+++刘景陶+++王强+++刘瑞娟+++帖卫芳
摘 要: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文章对ACEI的发展史、作用机制、分类、药理作用、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进行阐述,为临床合理使用该类药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作用;用途;不良反应
近年来,各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不断问世,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就该类药综述如下。
1 发展史
于1981年第一代ACEI卡托普利在美国上市。第2代ACEI依那普利是于1976年日本化学家发现的,并于1984年在德国上市。相继第三代的ACEI赖诺普利于1987年在美国和新西兰上市[1]。
2 作用机制、结构特点及分类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在高血压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其中血管紧张素II (AngⅡ)是主要的效应肽。ACEI阻止血管紧张素I转换为血管紧张素II,不灭活缓激肽,产生降压作用。作用机理如下:抑制循环中RAS;抑制组织中的RAS;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减少神经末梢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减少内皮细胞形成内皮素;增加扩血管的缓激肽和前列腺素的量;醛固酮分泌减少,以减少水钠潴留[2]。ACEI按其对ACE活性配基锌离子作用特性的不同分为三类[3]:含有巯基的卡托普利等;含有羧基的依那普利等;含有磷酸基的福辛普利等。
3 药理作用与临床应用
3.1 降压作用
应用ACEI使AngI转变成AngII受阻,降低血浆中AngII的浓度,AngII还可以使体内醛固酮分泌减少,从而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降低AngII的水平,同时还可以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使去甲肾上腺素的合成与释放减少,使血管舒张,血压下降;ACEI还可以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体内缓激肽的量增大,血管舒张,血压下降。
ACEI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单药治疗,其降低血压的效应相当于利尿药和β受体阻断药。单药治疗大约60%~70%患者都有效。大多数1小时内出现降压效应。ACEI也可和钙通道阻滞药合用增加效应。该類药尤其适用于伴有心力衰竭、急性心梗、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该类药与利尿药及β受体阻断药合用于重症或顽固性高血压疗效较好[4]。
3.2 改善心功能
AngII及醛固酮是促进心肌细胞增生、胶原蛋白增加、心肌间质纤维化,导致心肌及血管重构的主要因素[5]。小剂量的ACEI可减少AngII及醛固酮的生成,因此能预防和逆转心血管重构,改善心功能。ACEI可抑制体循环及局部组织中AngI向AngII的转化,使血液及组织中AngII含量降低,从而减弱了AngII的收缩血管作用,ACEI还能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血中缓激肽的量增多,从而使血管扩张,减轻心脏负荷,降低心肌耗氧量。ACEI可用于治疗轻、中、重度心力衰竭,是目前常用的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
3.3 抗心律失常
研究表明ACEI可使心梗、心功能不全患者心房颤动的发生率降低,预防心房颤动的发生,减少致命性心律失常引起的猝死[6]。
3.4 保护肾脏
ACEI的肾脏保护功能的主要机制是通过影响肾小管间质和抑制肾小球高压与肥大,改善肾小球滤过和减少蛋白质的排泄量[7]。ACEI可以减缓血压正常或伴有高血压的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肾病进程。ACEI能有效的治疗糖尿病伴有的高血压、心衰、动脉粥样硬化,显著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
3.5 抗动脉粥样硬化
引起动脉粥样硬化(SA)的主要原因是血管内皮损伤,血管内皮受损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释放增多,而且AngII促进血小板释放血小板生长因子,从而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由于ACEI抑制ACE减少AngII的生成,从而产生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8]。有人在高血脂的兔子和猴身上证实了卡托普利的抗SA作用。
3.6 抗肿瘤
通过实验观察,ACEI可以抑制肿瘤细胞生长[9]。希望在不久的将来ACEI将作为抗肿瘤药物的新成员得到临床应用。
4 不良反应
ACEI较常见的不良反应为血管神经性水肿、刺激性干咳;皮疹 、味觉异常;皮肤瘙痒;眩晕、头痛、倦怠;高钾血症、低血压;恶心、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蛋白尿、肾功能异常;致畸等[10]。其中发生率最高的是刺激性干咳和血管神经性水肿。
5 展望
目前,ACEI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心梗、糖尿病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期望在不久的将来,除心血管疾病外,ACEI也能用于其他疾病的治疗,如肿瘤、阿尔茨海默病等。
参考文献
[1]朱明燕,柳景景,等.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研究进展与临床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1,8(1):9-10.
[2]董志.药理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95-197.
[3]Khalil ME, Basher AW, Brow EJ, et al. A remarkable medical story: benefits of angiotension-converting enzyme inhibition in cardiac patients[J]. J Am Coll Cardiol, 2001,37(7):1754-1764.
[4]祝锡聪.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学研究进展及临床评价[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06,37(6):667-670.
[5]Vijayaraghavan K, Deedwania PC. The rennin angiotensin systerm as therapeutic target to prevent diabetes and its complications[J].Cardiol Clin, 2005, 23(2):165.
[6]谌承志,肖琳玲,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与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预防心率失常的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06,27
(4):437-440.
[7]Anonymous. Adult hypertension: reducing cardiovascular morbidity and mortality[J]. Prescrire Int, 2005,14(75):25.
[8]董连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及研究进展[J].中国综合临床,2000,16(8):565-566.
[9]相同玲.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0,33(10):74-76.
[10]曾惠琴,周存山,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特性及其分类比较[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27(2):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