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亦工
[摘要]关于湘剧《月亮粑粑》的观后感想与讨论。就剧情、主题、表演以及观众反响等表达了意见。
[关键词]湘剧 评论 情节 主题 表演
遥远僻静的山村,淳朴忠厚的山民,一曲贯穿始终的《月亮粑粑》儿歌,牵出了一个乡村女教师顶替过世的父親的教职,扎根乡村,关爱孩子,不为名利,奉献自己。乡村女教师秦雅云平凡而伟大的人生,这就是湘剧《月亮粑粑》给观众讲述的一个感人至深的情感人物故事。《月亮粑粑》由著名剧作家盛和煜编剧,著名戏剧导演张曼君担任总导演,湘剧表演艺术家、湖南省湘剧院院长王阳娟主演。盛和煜在创作剧本时,一改以往用强烈戏剧冲突推动剧情发展的模式,结构上分为3幕,截取1985年至2015年30年间的几个截面,展现30年来中国教育的问题和进步。
看湘剧《月亮粑粑》最大的震撼在于心灵的感动,大幕一拉开,老秦老师病逝,乡亲们悲痛欲绝的悼念,对孩子们以后教育的担忧,一个清脆的声音拨开了人们心头的乌云,年轻美丽的小秦老师来到了黄荆树小学,接过了父亲未竟的乡村教育事业,接下来的校舍垮塌舍身救学生,自己生活清贫不忘周济贫困学生,不顾女儿的反对,把女儿最喜欢的新鞋送给没鞋的贫困同学,其细节丝丝入扣,人情入理,既写出了秦老师关爱学生的高尚人格,也写出了秦老师家庭的母女情深。难能可贵的是,编剧将一个看似平淡的好人好事的平淡故事写得跌宕起伏,通过小秦老师与简陋学校环境的冲突,凸显她崇高的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通过她和女儿的新鞋事件冲突,凸显她关爱学生和对女儿做人的言传身教,尤其是在自己的一腔热情却换来冷漠和不公正待遇的时候,她也有愤怒,犹豫和退却,编剧充分写出了小秦老师内心世界的矛盾冲突,但最终教师的责任,对学生的眷恋,尤其香港回归对祖国前途的信念支撑了她,她坚持了一个民办教师在山村的一个人的教育事业。
文化守望需要每一个人的坚守、坚持与付出。中国教育如果没有‘秦雅云这样的平凡教师的无私默默奉献,我们的教育成果与面貌必将有很多不堪之处。《月亮粑粑》没有剧烈的冲突,没有嘶吼似的灵魂极限运动的宣泄,但淡淡的忧伤与温暖,淳朴的感情与意志动作,人物令每个观众能触碰心灵,人物的处境,历史与现实,奉献与意义令大家深思!
该剧从艺术特色鲜明,首先是编剧整体的谋篇布局,以老秦老师过世开局,既表现了乡亲们对教育的看重,对孩子们没有老师的担忧,更为小秦老师父女传承的乡村教育事业,抹上了一笔浓墨重彩的神圣色彩,其后精选的几个生活工作场景,分别把小秦老师的形象刻画得血肉丰满起来,结尾的大团圆编剧也是匠心独运,既肯定了小秦老师为之奋斗一生的乡村教育事业一片光明,也赞美了她桃李满天下后功德圆满的辉煌,这是一种艺术的教化,必将感动更多热血青年献身祖国的乡村教育事业,如果和苏联时期经典电影《乡村女教师》比较,同是大团圆结局,苏联电影强调培养的学生都是国家栋梁,达官显贵,而月亮粑粑更接地气,老师寿辰学生聚会不仅有国家栋梁人才,更多的是平平常常,脚踏实地的劳动者,但是他们都有一颗向善的心,这正是小秦老师在他们幼小心灵时候播下的种子。
其次该剧音乐唱腔优美,强化了作品的艺术张力。《月亮粑粑》儿歌的运用,是贯穿全剧的一条情感红线,它时而烘托氛围,比如老秦老师过世的悲痛,小秦老师到来的欣喜,结局师生同唱儿歌表达对往日师生情意的怀念,它有时又是刻画人物性格,表达人物内心情感的有力载体,比如小秦老师为救学生受伤陷入昏迷,学生们为唤醒她而同唱《月亮粑粑》,比如小秦老师夫妻情深场景,小秦老师内心矛盾冲突场景,《月亮粑粑》曲调都一再出现,贯穿全剧始终。
湘剧《月亮粑粑》的成功也离不开剧中全体演职人员的精彩演绎,戏曲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声光电的组合,才能成就艺术舞台的氛围,而舞台演员的表演,就是一台剧成功与否的关键,看过《月亮粑粑》,你一定不会忘记那个美丽犹如仙女下凡的小秦老师,那是因为王阳娟女士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精心打造的结果。王阳娟的深厚的唱、演功底让很多观众竖起了大拇指。“我是王阳娟的粉丝,她不愧是湘剧的台柱子,唱得太好了,余音绕梁啊!”一位老观众在步出剧院时赞不绝口。你也一定不会忘记乡村那些可爱的孩子们,那是湘剧院青年演员们赋予了他们动人的灵魂,还有村长,还有小秦老师丈夫,都是演员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舞台上感人的艺术力量。
说点不足,供编剧商榷,小秦老师从一开始就是仙女下凡,菩萨转世,人物性格过于定型,从刚来的少女到后来为人妻为人母,性格缺乏发展变化,尤其是她与昌生的爱情,缺乏过渡和交代,这本是可刻画她性格浓墨重彩的一笔,却被遗憾的一笔带过,有点可惜,但是,通观全剧,瑕不掩瑜,精彩纷呈,感人至深,实为近年一部不可多得的优秀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