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艳,欧勤芳
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
徐 艳,欧勤芳
[目的]探讨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比较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的生活质量和肺功能,并于干预结束后第8周末调查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干预第2周末,研究组病人肺功能和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结束后第8周末,研究组病人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给予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改善病人肺功能,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老年病人;人本化理念;认知行为干预;治疗依从性;生活质量
近年来,空气污染日趋严重,雾霾天气的持续时间有所延长,雾霾天气时空气中漂浮着大量的细小粉尘颗粒,而空气中的致病菌则附着于这些粉尘上,一旦被人体吸入,将会引起肺部炎症[1]。肺部炎症将会导致肺部渗出一定量的纤维性液体并逐渐被肺组织吸收,引起纤维性肺病的出现,从而削弱病人的肺通气及肺换气功能[2]。随着肺功能的下降,病人会因无法顺畅呼吸而出现较为明显的窒息感,增加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持续性消极情感状况的叠加累积将会引起强烈的躯体应激反应,引起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导致机体相关应激性事件的发生[3]。因此,重视病人的情绪管理,尽可能使病人获得生理及心理层面的舒适,这对病人生存质量的提高大有助益[4]。从病人的心理状况着手,站在病人的立场上进行全方位的考虑,这也是人本化理念的具体呈现形式,而在这种思想指导下给予病人护理干预,更能触动病人的情感共鸣,达到共情化的精神默契[5]。本研究将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探讨其对病人肺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1 研究对象 选取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呼吸科2013年10月—2015年11月收治的80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其中男52例,女28例,年龄60岁~73岁(65.7岁±4.9岁)。所有病人均经胸部X线检查并结合其症状、体征确诊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依据参照第7版《内科学》中的诊断标准。纳入标准:病人无其他心、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原发性或继发性痴呆,具备基本的言语交流能力;了解本次研究内容,并签署同意书。排除伴有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或闭塞性支气管炎的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病人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和病程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病人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对照组病人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即根据病人的躯体不适症状予以对症护理,遵医嘱给予改善支气管痉挛及平喘的药物,对发生低氧血症的病人做好各项给氧护理操作,对于痰液较为黏稠的病人予以必要的抗感染药物以及祛痰治疗,对于躯体症状明显的病人可实施相应的激素疗法。研究组病人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引入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具体如下。
1.2.1.1 构建团队组员知识体系 由责任护士充当小组长的角色,在开展本次研究前,每周召开2次座谈会,会议内容为人本化理念的基本内涵、实施细节以及相应的注意事项。要求所有的参会护士分享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点。每次座谈会控制在2 h,学习时长达10 h后对所有护士的理论知识及实践技能进行考评,若其各方面均合格,则允许其参加本研究;若有一项不合格,则需重新进入培训流程中,直至考评合格为止。
1.2.1.2 维护人本化情感 护士全面收集病人相关的病史资料,并与家属交谈,了解病人的性格特征以及对新生事物的认可度。护士对了解到的信息进行归纳整合,拟定适合病人个体化的情绪管理策略。对于性格较为内向者,护士应尽可能地调动其主观能动性,如护士可让病人根据当前病室环境的格局,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病室中的病床、窗帘以及地板等。在病人描述的进程中,鼓励病人只要用自己的思维转换成语句予以表述便可,不用顾及用词及逻辑,时间控制在20 min。对于性格较为外向者,护士应尽可能地为病人制造话题,让其追溯到曾让自己感到身心愉悦的生活事件,如第一次约会、第一次购买住宅以及领到第一份职业薪水等,在病人描述过程中,观察病人面部以及肢体上的细微变化,对其感到骄傲或愉快的事件,应及时给以安慰和鼓励,以达到情感共鸣。
1.2.1.3 精神冥想式干预 尽可能地为病人营造一个安静的休养环境,协助病人取平卧位,将随身听连上耳机置于其双侧耳孔处,让病人闭上眼睛,放松全身意念,跟随护士的旁白展开想象,旁白内容为:“你现在感受自己身处于一片广袤的大自然中,感觉自己身处于一片苍翠欲滴的大自然中,此时你抬头望向天空,日光愈发猛烈,猛烈到让你睁不开眼,最后你感觉自己似乎被这团光紧紧地环绕着,最后进入到了一个新世界。在这里,你是世界的主人,你身上的每处细胞都在自由的呼吸,和煦的暖风吹拂着你的面庞,蒙蒙的细雨滋养着大地,耳畔传来阵阵鸟鸣音……此时,你发觉周边的世界是如此的安宁,你享受这个时刻,慢慢地,你躺在了绿油油的草原上,放任着自己的身体与周边的世界融合为一体,从而使内心回归到宁静的状态”。
1.2.1.4 个体化认知行为干预 护士根据病人的文化水平拟定相应的认知干预策略。对于认知水平不佳或理解能力较差的病人,以书面资料的形式向其介绍疾病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的相关知识点,然后请病人复述自己掌握的知识点,病人在复述的过程中,护士用手机进行录制,待其讲解完毕后,护士以口述结合图画的形式,就病人所存在的认知缺陷以及遗漏的知识点再次讲解,时间控制在10 min内。在讲授的过程中,要求病人将护士所阐述的知识进行记录,护士则再次要求病人就方才遗漏或理解有误的知识点进行复述,从而不断强化其对相关内容的认知水平。对于认知水平较佳的病人,护士应以多媒体的形式向其呈现疾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等方面的知识,要求病人与家属共同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每次宣教时间控制在20 min内。待讲授完毕后,要求病人与家属向对方阐述有关知识点,并让其相互指出对方存在的不正确认知以及遗漏的知识点,而护士则认真聆听双方所表述的内容,并客观对双方所掌握的知识点予以评价。待双方阐述完毕后,护士再向其讲解各自不足之处,并用手机录制,供病人及家属课后自行学习。
1.2.2 效果评价 ①于干预结束后第8周末对两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进行测评。如果病人纠正既往不良行为方式的比例达到80%及以上,则表明其依从性良好;如果病人纠正既往不良行为方式的比例达到60%~70%,则表明其依从性一般;如果病人纠正既往不良行为方式的比例低于60%,则表明其依从性差。依从率=(依从性良好+依从性一般)/总例数×100%。②两组病人在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进行肺功能检测,具体的检测指标包括第1秒的用力呼气容积(FEV1)、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及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比值(FEV1/FVC)。③两组病人均于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接受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GRQ)测评,该问卷包括呼吸症状、活动能力及疾病影响3个维度,共计50个条目。总分为0分~100分,得分越高,则表明其生活质量越低[6]。
2.1 两组病人干预结束后第8周末治疗依从性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病人干预结束后第8周末的治疗依从性比较
2.2 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肺功能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肺功能指标比较
2.3 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生活质量评分比较(见表4)
表4 两组病人干预前及干预第2周末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分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一般为高龄人群,由于该病呈现出反复发作的疾病特点,使得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往往较差[7]。由于该病的发生、发展、预后及转归与病人的日常行为习惯有着一定的关联性,但行为习惯是病人长期行为累积后所形成的,故常无法在短期内转变[8]。临床上对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防治主要以药物保守治疗为主,二级预防为辅,而转变病人错误的认知行为是防止疾病进展的关键举措[9]。认知行为干预模式是慢性病健康管理的重要手段,它从病人的心理层面出发,利用心理技术实施个体化的认知干预及团体化的认知干预,从而使病人内化有关理论认知,使其自觉践行正确的行为方式,最终促进病情的预后和转归[10]。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病人的治疗依从性高于对照组(P<0.05),这表明认知行为干预有助于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究其原因主要在于:①通过团体认知行为干预能调动病人及家属参与疾病管理的积极性,这为病人行为转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认知行为培训期间,护士要求所有的病人及家属当场记录所掌握的知识点,有助于促进病人及家属对有关知识的内化,相当于是二次整合知识及应用的过程,而在家属与病人共同记录的过程中,亦能实现知识点的互补[11]。而家属在学习过程中,能掌握及内化正确的理论认知,也能在日常生活中充当督导员的角色,帮助病人改变不正确的行为方式,促进其积极、正确的行为构建[12]。在团体认知过程中,要求病人加强沟通,通过汲取对方的心得感悟进一步巩固及强化自身的认知水平。②由于每个病人均是独立的个体,其所形成的生活方式在个体间的差异较为明显,所以,开展个体化的认知干预极为重要。借助一对一宣教模式,针对病人特有的性格特征拟订相关干预策略,能使病人直观地面对自身所存在的问题,并对其予以重视,有利于病人重新构建正确的认知结构[13]。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指导病人追忆前日所掌握的知识点,并予以复述,能帮助病人形成正确及全面的理论认知。③通过音乐冥想训练能使病人内心恢复平静,这有助于减轻其消极情感体验,帮助病人清楚地意识到自身所存在的心理问题,使其以较为客观的心态审视问题的根源[14]。随着病人心理认知水平的提高,再将健康宣教融入旁白语中,有助于纠正其不正确的行为习惯,增进病人采取积极行为方式的主动性。通过上述干预措施的落实,提高了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同时也有助于促进病人康复进程的加速,通过比较两组病人的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显示:研究组肺功能优于对照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再次表明认知行为干预能通过影响病人的认知状况,转变其既往消极的认知理念,使其自觉践行积极、良好的行为,这有助于提高治疗依从性,促进病情的预后及康复。
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进行认知行为干预,能有效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改善肺功能,有利于疾病的转归。但本研究因人力及物力资源有限,观察时间仅2周,研究结果均为近期疗效的评价结果,无法反映行为认知干预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的远期成效。因此,对这类群体开展远期追踪随访是本课题下一步重点关注的方向。此外,在调研过程中,需对各干预小组组员开展理论及技能培训,从而保证干预措施的一致性及可及性,这就要求护士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同时亦需调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尽可能地以换位思考作为干预的指导思想,在病人的立场层面上实施认知行为干预,才能使干预策略全面落实[15]。
[1] 张桂玉,刘小平,郭冬梅,等.认知行为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14,30(7):541-544.
[2] 乔红艳.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947-948.
[3] Barnes JP.Development of new drugs for COPD[J].Current Medicinal Chemistry,2013,20(12):1531-1540.
[4] 丛波,褚秀凤.以家庭为单位的护理管理在社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10):2262-2264.
[5] Psddison JS,Effing TW,Quinn S,etal.Fatigue in COPD:association with functional status and hospitalizations[J].European Respiratory Journal,2013,41(3):565-570.
[6] 牛亚利,梁伟雄.中国健康相关生活质量量表研究现状[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39):144-146.
[7] 谭耀坤,邓惠英,罗梅银,等.路径式护理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栓塞高危患者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5,30(19):1754-1756.
[8] 刘海燕,刘海霞.同伴式健康教育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护理管理中的应用和效果分析[J].重庆医学,2013,42(16):1923-1924.
[9] 刘宏,李霞,赵爱丽,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延续护理效果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8):867-869.
[10] 陈琰,吴菊芬,熊华,等.一体化护理模式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呼吸训练依从性的影响[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28-29.
[11] 陈沁,曾丽智,赵东琼,等.过渡期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和家属的干预效果[J].广东医学,2013,34(24):3833-3835.
[12] 张井宣.延续护理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质量的作用[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2):338-339.
[13] 吴晓冰,邓妙贞,李桂芬,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疾病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及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31):19-22.
[14] Inoue T,Kozawa E,Okada H,etal.Noninvasive evaluation of kidney hypoxia and fibrosis using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Society of Nephrology,2011,22(8):1429-1434.
[15] 刘希芝,丁艳艳.双水平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的效果观察与护理[J].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55-57.
(本文编辑崔晓芳)
Application of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based on concept of humanism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Xu Yan,Ou Qinfang
(Xishan People’s Hospital of Wuxi City,Jiangsu 214011 China)
Objective:To probe into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ism for elderly patients with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Methods:A total of 80 cases of elderly patients with COP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study group and control group,the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and the concept of cognitive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based on routine nursing were introduced for 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Then two groups of patients’ quality of life and lung function were compared before intervention and at the end of two weeks of intervention,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was surveyed at the eighth week after the intervention. Results:At the end of two weeks of intervention,the lung func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of the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0.05).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patients in study group was higher than that in control group at the end of the eighth week after intervention(P<0.05). Conclusion:It was helpful to improve the pulmonary function and 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and quality of life of COPD patients to implement the 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 based on the concept of humanism.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elderly patients;humanistic concept;cognitive behavior intervention;treatment compliance;quality of life
无锡市科技发展指导性计划项目,编号:CSZ00N1229。
徐艳,主管护师,本科,单位:214011,无锡市锡山人民医院;欧勤芳单位:214011,无锡市第五人民医院。
R473.5
A
10.3969/j.issn.1009-6493.2017.05.011
1009-6493(2017)05-0551-04
2016-03-11;
2017-01-10)
引用信息 徐艳,欧勤芳.基于人本化理念的认知行为干预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病人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7,31(5):55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