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支点,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2017-02-19 02:17梁中华
教书育人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小数桥梁分数

梁中华

寻找支点,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

梁中华

当前,许多知识与实际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很多教师的教学往往脱离生活实际,学生学习时会感到很枯燥,慢慢地就失去了学习兴趣。教师没能做好教材中的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衔接,使得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吃力,思维难以得到有效的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对教材深入地剖析,从教材中找出一个支点,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利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依托教材,促进教学材料生活化

教材是教师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工具,教师可以先从教材入手,将教材作为搭建知识与生活的桥梁。教材中会有一些对于小学生来说比较抽象、陌生的概念。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丰富,挖掘教材中可以沟通“生活世界”和“书本世界”的点,丰富自己的教学手段,促进教学材料的生活化,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化”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先根据教材知识设计教学,巩固学生的知识。教师给出“0.45,1.2,1.5……”几个数,让他们将其转化为分数,让学生掌握将小数化为分数的基本方法。接下来,教师又给出了几个分数,让学生将分数转化成小数,提高学生将分数转化成小数的能力。在做了这些准备工作后,教师说道:“同学们做得都很好,我对大家十二分满意。那么,大家知道这个‘十二分满意’代表什么意思吗?”学生结合以前的知识告诉老师代表“120%满意”,然后我引导学生将120%转化成分数,然后转化成小数。接下来,教师又说道:“同学们可不要‘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啊’,大家在我的话中能否找出百分数的知识?”学生们思考了片刻后,告诉我“三天代表60%,两天代表40%”,然后教师又让学生将这两个百分数转化成小数和分数。

在这个教学片断中,教师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百分数、小数和分数的互化,先用比较直观的题目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然后用生活中的俗语设计问题,这对教材内容是一个有效的补充,并且问题更加富有趣味性。在这样的教学氛围下,学生们更能感受到数学存在于生活,会更加主动地去思考问题,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

二、开展活动,借助生活化完成建构

教材中的一些知识、概念,如果强加灌输给学生,那么只会让学生感到枯燥,难以实现理想的教学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生活与数学知识的衔接,可以为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景,让学生分析这些现实问题,并鼓励他们从现实生活中找出问题,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和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这个知识时,教师有效地将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与数学知识进行了联系,并设计了问题,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教师拿着一张长方形的纸将其对折,让学生们观察折痕两边的图形有什么关系,学生们告诉老师这两边的图形相等,对折后能够重合。教师从而引出了对称的概念。教师接着提问:“能够用另一种方法将其对折并重合?”学生很快掌握了长方形纸片有两条对称轴。

教师利用学生常见到的长方形纸片设计问题,并利用引导性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在“研究”纸片的过程中,明晰了一些概念。通过将生活现象转化成数学问题,并让学生对其分析,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完成知识建构。

三、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很多教师在开展教学时往往很“功利化”,他们将提高学生书面考试成绩作为了唯一的教学目标。其实不然,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去解决实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引导,提高他们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利息”这部分内容时,教师提问:“老师将钱存到银行,到期后,老师将钱取出来的时候,发现钱多了,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一些具有生活常识的学生很快回答说:“多出来的钱是利息。”然后,教师接着问:“知道多多少吗?我们就来学习掌握利息的计算方法。”教师安排了一个“小小理财家”的课外实践作业,鼓励学生们在大人的陪同下去银行体验一次存钱的过程,并利用所学的知识计算出哪种存款方式较为划算,并让他们到课上交流、讨论这次体验活动。

教师有效地将教学延伸到了生活中,帮助学生搭建了桥梁,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巩固自己的知识,促进了自己思维的发展。由此可见,教师要注重将教学延伸到课外,让学生在生活中去感悟、理解、分析问题。

总之,教师要想真正搭建生活与知识的桥梁,需要对教材有一个更加深入的理解,用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去挖掘生活与知识的衔接点,利用更加有效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响水县老舍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数桥梁分数
小数加减“四不忘”
分数的脚步
我国古代的小数
小数的认识
分数的由来
小数的认识
无限循环小数化为分数的反思
手拉手 共搭爱的桥梁
句子也需要桥梁
可怕的分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