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2017-02-19 00:07庄凤霞
教书育人 2017年34期
关键词:画图线段平行四边形

庄凤霞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研究

庄凤霞

学生单纯地做题而不思考,这样的方式对他们的数学学习并不会有很大的帮助。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才是目前学习的关键。策略是一种必要的学习方法,掌握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否能得到提高。教师注重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将有效帮助他们获取知识技能,最终实现数学综合素养的提升。

一、画线段图,形象直观

画线段图对于一些特殊问题能降低很大的思维难度,比如路程问题、分数问题等。学生借助这一工具,能将混乱的思维清晰地付诸于纸上。这种解题策略还能进行不断的扩充延伸,这样对学生的数学素养的提升有积极的影响。

如,“A车与B车在桥的两边对向行驶,已知车A的速度为10m/s,车b的速度为车8m/s。当经过10s后,两车还相距10米,求桥的距离。”这道题如果不画图的话,学生是很难做出来的。如果用画图的方式来解决这道题,不如根据题中条件的思路来进行画图。首先用线段来表示桥,然后根据条件,可以把桥的距离分成三段。标出的第一段是车A走的距离,通过计算为10=100米,然后第二段为车B的距离,通过计算为8×10=80米,第三段就为中间遗留的10米,桥长即为100+80+10=190米。在线段上将桥距的组成部分清晰的表示出来,这道题如果让学生凭空想象是很费脑筋的,但是通过画图,一步一步的将题中的条件搬到图上,不仅能让自己的思路很清晰,还能找寻到题目的突破口。

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一解题策略能极大地便利他们解题,学生们往往在读题后不能理清各个量之间的联系,此时线段图的优点就会凸显出来,形象直观的来拓展学生的思路。

二、假设推算,有序思考

假设法是便利学生解题的一种策略,通过在数学问题中运用这种策略来分析条件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快速地决定解题的思路,学生才不会被繁多的条件所迷惑。

如,假设法在鸡兔同笼问题的应用是比较经典的。“鸡兔同笼共有32只,有100只腿,那么有几只鸡?几只兔?”假设,这32只全是兔子的话,那么应该共有324=128。这样算出来的腿数要比题中所给的多出28只,这是因为将鸡当作兔子来算的原因。常识可知,兔子比鸡多出两只腿,那么就可以进行推算,如果多出10只腿的话,说明有5只鸡被当作了兔子。假设法得出的是多出了28只,那么28,说明有14只鸡被当作了兔子,即鸡有14只,兔子有32-14=18只。不难看出,就解题步骤来说,假设法要比一般方法简便的多,但是在使用时要有足够的思维来进行支撑。

假设推算有其特定的价值,学生在不断尝试使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会逐步加强自身对于解题的策略意识。这种方法的解题过程不同于常规方法,解题步骤的简化能给学生带来成功的体验,能极大的增加学生对于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动手操作,学会迁移

实际的动手操作能让学生手脑并用,他们通过割、剪、量、拼等方式,可以将各个条件之间的关系理顺清楚。学生拥有了实践的感悟,在遇到类似问题时,当初所积累的知识就可以迁移到新知识上,构成衔接。

如,在教授“平明四边形面积公式”时,当教师和学生说,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其长乘高,学生们一时不能理解,他们对于这种有特殊角度的图形没有一定的认知能力。于是每个学生拿出一张纸来,随意的在纸上裁处一个平行四边形,并在图形上标出它的高来。然后学生沿着标出的高线剪开,原来的平行四边形就变成了一个矩形和两个直角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矩形,这样两个矩形就可以合成一个新的矩形,此时的面积正好是平行四边形的底乘以高。在课堂上进行一些动手操作,可以转化学生的思维方式,让他们提升迁移知识的能力。

学生经过动手操作所获取的知识,不同于课堂上听取的知识。让学生动手是发挥自主性的体现,此时知识的感悟深度是很深的,这样他们才能对知识完成迁移和延伸。

教会学生一个知识点要比教会他们一种解题方法容易得多。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需要依靠诸多方面的,比如理解能力、空间想象、问题切入等。教师如果不给予学生一定的自主性的话,他们的大脑中就没有探究的意识,所以教师要适当的革新课堂结构,进而调动起学生的参与性,使他们成为有效的问题解决者。

本文系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7年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四3班有效教学的研究”之研究成果

江苏连云港市塔山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画图线段平行四边形
怎样画图
画出线段图来比较
平行四边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画图比多少
画图理解“同样多”
“平行四边形”创新题
对一道平行四边形题的反思
判定平行四边形的三个疑惑
怎样画线段图
我们一起数线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