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共乐镇基层治理探索

2017-02-18 13:16刘长彬
当代县域经济 2017年2期
关键词:集体经济村级党员干部

刘长彬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社会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要求,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治国理政思想宏大体系中,对基层治理寄予了高度关切。

当前,各级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强化服务,勤政廉洁、务实高效的法治政府初步形成,基层治理取得明显进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 基层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不断增大,新的问题日益凸显,现结合兴文县共乐镇基层治理实际,就如何提升农村基层治理水平,谈几点认识。

共乐镇基层治理的困惑

——干部群众隔阂大。一些党员干部放松了对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改造,政治信仰发生动摇,甚至走上贪污腐败道路,损害了党的形象,为群众所不耻。一些干部作风漂浮、贪图享受,工作华而不实,热衷“接天线、攀高枝、走捷径”,置群众利益于不顾,失去群众的信任。一些干部工作方法简单、作风粗暴,淡化了党的宗旨意识,疏远了群众感情。

——拴心留人压力大。目前,村级干部待遇普遍偏低,共乐镇农村三职干部的月工资分别为村支部书记1650元、村主任1490元、文书1320元,全年人均绩效工资3600元左右。如何提高村级干部基本待遇,激发其干事创业的激情,让村级干部“有干头、有盼头、有甜头”,在感情留人、事业留人、适当的待遇留人上切实体现组织的重视和关怀,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经费保障缺口大。共乐镇15个行政村中,除4个村有少量集体经济外,其余11个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收入,属于典型的空壳村,占总数73%,缺乏集体经济的支撑成为影响基层治理水平的重要因素。再加上共乐镇紧邻县城和处于僰王山景区至县城的必经之道,迎接各类检查、现场会以及示范创建非常频繁,有限的资金与繁重的基层治理任务之间的矛盾不断加剧。

共乐镇主要做法与亮点

通过深入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从干部队伍建设、基层法治建设、传统理念转变等方面入手,多管齐下,整体发力,推进基层治理落地见效。

——建强干部队伍,为基层治理提供坚强组织保障。信念教育摆在先。以“三亮三晒”(亮身份、晒思想,亮承诺、晒业绩,亮标准、晒作风)、“三问四带头”(“党员昨天入党为什么、今天在党做什么、明天为党留什么”,“带头保持党员本色、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带头脱贫致富奔康、带头倡导乡风文明”)等为载体,大力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组织机构要健全。主动适应经济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的变化,创新“党建+”活动,服务基层治理:以精准党建为统揽,通过“党建+示范创建”“党建+责任落实”“党建+产业发展”,形成党委书记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村社干部一线抓,群团组织协同抓,层层抓落实、处处有人理的治理机制,构建起“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基层治理网格化体系。

激励机制得跟上。落实“基薪+绩效”考核机制,逗硬奖惩,杜绝“大锅饭”,激发基层党员干部工作积极性;深入开展“党员先锋”行动,发挥党员在基层治理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努力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提供锻炼机会和成长空间。

能力提升是关键。坚持发展党员“一培三考”预审制,对入党积极分子通过集中性培训、党性理论知识考试、现场答辩和民意测验,确定入党积极分子进入基层支部组织讨论,严把党员入口关;开办“支书学堂”,加强教育培训,锻造基层党组织书记党性修养、道德品质,增强服务群众、引领发展、协调利益关系、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抓实依法治理,为基层治理营造良好法治氛围。党员干部示范带。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在镇、村两级成立以党委书记、支部书记为组长的法治工作领导小组,将法治工作与中心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坚持镇、村干部“一月一学法”,结合当前中心工作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宪法法律、党规党章、换届纪律等列入学习重要内容,增强干部学法用法能力。

普法知识常态宣。扎实开展“法律进基层”活动,提升群众法治意识,结合镇情村情,编排法治歌曲、法治小品等节目,展出通俗易懂法治漫画,制作法治宣传手册,把法律知识送到每个角落、每名群众手中,做到宣传到户,教育到人。

践行民主群众乐。大力推进村级民主决策,依法选举成立议事决策小组,全面践行“四议两公开一监督”和“一事一议”;大力推进村级民主管理,坚持 “法治和村情”相结合的原则,依法指导基层制定村规民约,对社会治安、操办婚丧嫁娶等事宜进行规范,确保村规民约能行之有效地缓和“法治和人情”的冲突。

不正之风打击严。对虐待或不赡养老人的、小偷小摸的、聚众闹事的、危害社会治安或其他有违公序良俗的不良风气,理直气壮予以批评教育,经批评教育仍不悔改的,坚决依法严厉打击,营造健康文明的社会环境。

——转变传统理念,为基层治理创设优质服务平台。政府角色转换快。从过去的权力管制为主转化为服务基层为主,真正做到转变角色,还权于民。

民生诉求记心间。坚持以维护群众合法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主动从群众热议的焦点、关注的重点、生活的难点中寻找突破口,多做解民忧、疏民怨、暖民心的工作,特别是妥善解决好社会治安、农村低保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能人治村强监管。实践证明,充分发挥成功人士的资源优势,选好村级班子带头人,对村级经济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必须加强对这类“能人”的监管和制度约束,以免其因制约失衡而自我膨胀、腐化堕落。

群防群治保家园。紧密围绕深入推进平安建设和社会治理,着力将传统的政治动员与现代志愿服务理念紧密结合,组建村级治安巡逻队、矛盾纠纷调解队、村级文明劝导队等群众组织并积极開展活动,不断创新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三加强”夯实基层治理

——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刻不容缓。近年来,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越来越成为基层干部与群众关系紧张的导火线。近三年,共乐镇因违纪违法被处理党员干部12人,其中1名镇干部、7名村干部因涉农利益违纪被查处,而被查处的村干部90%以上与村级财务管理不善有关,轻者不规范,重者贪污挪用,给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带来很大负面影响。加强村级财务管理,是和谐干群关系、强化基层治理的重要途径。

——加强群众感恩教育,不容置疑。在加强对党员干部队伍理想信念教育和作风建设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普通群众的感恩教育。我们在开展基层治理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干部拼命苦干而群众漠然旁观的尴尬局面。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一些贫困户“宁愿受穷、不愿受累”“我是贫困户我怕谁”的偏激思想根深蒂固,甚至毫不遮掩地宣扬:“反正全面小康是一个人也不能落下,贫困户不脱贫,政府和帮扶人就不能脱钩!”这种人赖着享受国家帮扶政策,不劳而获,既伤害了帮扶人的感情,又打击了勤劳致富群众的积极性。要通过感恩教育,让群众自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积极投身到社会治理中来,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加强集体经济建设,迫在眉睫。如果说干部队伍和制度建设是基层治理的人才保障和制度保障的话,那么村级集体经济无疑是基层治理的物质保障,是我们绕不过也不应该绕过的硬杠子。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好了,能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事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还将有效地增强村民的幸福感与村干部的自信和凝聚力,使其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基层治理。

猜你喜欢
集体经济村级党员干部
同心战“疫”,市人大机关党员干部在行动
农村集体经济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村级财务报账的规范化管理对策研究
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要用好“五心”
发展集体经济更需完善乡村治理
浅谈村级经济管理模式
壮大村集体经济促脱贫攻坚
东辽联社成功收回村级欠款近千万
破解村级集体经济“空壳化”的朝阳探索
绥棱县 “三个注重”着力打造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