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正绪
【摘要】在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影响一国全体国民和各个阶层、族群、地区统一与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元首这一政治机关能否超越各种技术和政策层面的纷争。从世界各国比较来看,维护社会和国家统一性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就是要保证一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能够超越社会各集团、群体、阶层、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和价值争夺,成为全社会和完整政治社群的代表。
【关键词】领导力 集中统一 社群 【中图分类号】D602 【文献标识码】A
最高领导人是国家和社会统一、团结、和谐的象征
领导权的统一性,牵涉到政治的统一性和政治社群的统一性。世界上所有国家,都有最高领导人和国家元首,这是任何政治体系的一个重要的政治机关。这个政治机关,是国家和社会的象征,是国家和社会统一、团结、和谐的象征。
在世界各国的政治体制设计中,影响一国全体国民和各个阶层、族群、地区统一与和谐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国家元首这一政治机关能否超越各种技术和政策层面的纷争。从一定意义上讲,政治就是利益的争夺与分配的活动和艺术。原则上,任何政治机关,都难以避免地卷入一国内某一种利益争夺之中。而政治和治理的实践常常要求领导人或其他权力机关在决策和执行中,牺牲或压抑一些部门、群体、阶层、地区的利益,以实现其他,或更多部门、群体、阶层、地区的利益,或者牺牲、压抑短期或局部的利益,以实现更长期、更全面的利益。
领导人或其他任何政治机关一旦卷入这样的利益争夺与分配,就完全有可能造成各种不同的群体中支持度的分化。在某一利益分配中获利较多的群体会支持这一机关,而获利较少或利益受损的群体则会对该机关产生愤怒、怨恨的情绪,不愿意支持该机关。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政治具有分化、分割、撕裂社会的严重后果,而社会的分化、分割、撕裂就反射到一国政治机关和领导人的支持度和合法性上。
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要求国家最高领导人能够置身于具体的政策、利益、问题的争议之外
从世界各国比较来看,维护社会和国家统一性的一个重要制度设计,就是要保证一国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能够超越社会各集团、群体、阶层、部门、地区之间的利益和价值争夺,成为全社会和完整政治社群(Political Community)的代表。
从这个意义上讲,以美国为代表的、拉美等地区国家广泛采用的总统制的政治设计,具有内在的制度缺陷。在这種体制下,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和名义上的最高领导人,是国家政治社群的最高代表,又是一国政府的领导人,即国家行政权力的总负责人。因为总统的后一角色决定了全社会面对的各种利益争夺,总统都成了最后的责任人。国家的任何政策,都有可能造成一部分人欢呼总统的英明决定,而同时造成另一部分人的失意、不满,甚至愤怒。总统的决策和立场,常常会直接造成社会的分裂。而一旦总统和议会之间发生互相指责、互相推诿、互相限制、互相拆台的局面,由此带来的社会分裂和对总统乃至整个政体的支持度与合法性的损害,常常是非常巨大的。由此会带来社会和经济事务上的迟滞与受阻、族群和社群矛盾凸现等,造成国家和社会发展巨大的机会成本。
这样的问题,在采用了类似的制度设计的国家,如韩国、巴西等,都时常激烈地发生着。总统作为国家最高领导人和社群的统一代表,理应超越党派和团体的利益之争,成为全体公民普遍支持的领导人。但是,韩国和巴西国内发生的各种政治、政策争夺,往往都将总统置于争夺的漩涡中心。这样的制度设计下,一个总统在当选时无论具有多高的民意支持度,进入任期后,往往很快受到各种利益政治的冲击,各个社会群体对总统的批评很快尖锐化,总统的民意支持率急剧下降,全社会陷入分裂和争议之中。
因此,良好的制度设计和政治实践,要求作为国家和全体政治社群代表的名义国家最高领导人能够置身于具体的政策、利益、问题的争议之外。一些国家在制度设计上将名义最高领导人和实际执行政治运作的政府最高权力负责人分开。国家元首(如德国的总统、英国的女王)超越党派和利益群体之间的争夺,而具体的社会经济事务由政府负责人(一般是总理)操作。在这种体制下,无论社会不同群体对某一问题发生多么尖锐的分歧和激烈的争夺,政府官员、个别政府负责人、甚至整个内阁班子有可能下台,但是这些问题都停留在技术层面,不会明显地影响国家和社群的统一性。
国家最高领导人和政府最高权力负责人统一的情况下,在政治实践上,就要求将最高领导人的两个制度身份加以区分。作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在其权力行使上和政治传播上,要将政治中的各种利益、价值的差异、取舍、平衡转化成和控制在技术和操作层面,由党和国家政治体制中的具体部门、机构按程序来管理。不让它们影响政治社群的统一性,也不让它们影响到国家最高领导人对作为社群统一与和谐代表的角色的行使。
在美国政治史上,艾森豪威尔就是一位处理总统这两个角色十分成功的政治大师。一方面,他积极地营造了总统作为全体美国人、美国精神、美国社会的代表;另一方面,当涉及到复杂的政治问题时,他非常善于把问题在具体的操作中解决而不造成对总统决策的公开争议。
(作者为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英国诺丁汉大学当代中国研究学院高级研究员)
【参考文献】
①《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
责编/高骊 美编/李祥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