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静
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刘 静
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数学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拥有应用数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维方法,同时,要把知识的学习和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有机地统一起来。在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有了合适的问题,学生才能专注地进行思考。在学生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精心设计一个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开头”。例如,教学“圆的周长”这一课时,教师就可以使用带有动画效果的多媒体课件:一只小猴分别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圆形的车轮在路上行驶,在行驶的过程中发现只有圆形轮子的车子能平稳行驶,而且还是最快的。在看完这一动画视频之后,教师让学生带着“为什么圆形的车轮”行驶的最快、最稳的疑问,进行探究。然后在圆周长概念的建立过程中,可以出示一些实物,便于学生思考。教学中,教师在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的时候,所提的问题一定要具有思考价值。要多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多给学生一些独立思考的时间,让他们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关键是要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解决应用题的关键,在于找到突破口。例如,教师在教学时,用多媒体出示了画面场景,森林里组织自行车大赛,各种动物骑着不同形状车轮的自行车,有圆的、正方形的、三角形的、长方形的……首先教师要让学生预测谁会拿冠军;然后继续播放多媒体课件,结果是骑着圆形车轮自行车的猴子获得了冠军;最后,让学生思考:为什么自行车的轮子都是圆的。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而是要先复习与新知识有关的旧知识,然后提出新问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以相互交流,在探究中总结事物的发展规律,形成规律,进而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提升。
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数与形的相互转化来解决实际问题。它既是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这一课的时候,有个题目是这样的:“要在小区内长3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种一棵,两端也要种。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课堂上,可以先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式解答,并设法验证。在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之时,教师可以通过一个小游戏来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手指游戏,先伸出两个手指,让学生观察,有几个手指几个间隔,学生会不假思索地回答:“两个手指一个间隔”。接着伸出三个手指,四个手指……让学生观察,各有几个间隔?学生通过观察就可以发现手指数和间隔数之间的关系是:手指数=间隔数+1。在学生汇报答案时,也可以引导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说明自己观点。在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概念,把抽象的数学概念直观化,既能帮助学生发现概念的本质特征,又能培养学生求新、求异的意识。
每节新授课中,为了巩固新知,教师都要认真检查学生能否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变化了的情境中去。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应具有层次性,有一定的坡度,因为学生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发展智力、提高能力,需要一个逐步内化的过程。如,教学完“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教师可以使用投影出示下列数字:50、51、68、90、365、100、203、87、1005,在讲解的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数字,并用手势表示出能被2、5整除的数,具体规则如下:左手伸出两个手指表示能被2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2整除,右手伸出五个手指表示能被5整除,伸出拳头表示不能被5整除。通过一些小游戏来活跃课堂气氛,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印象,使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要以学习为主,把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机会,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遇到的很多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增强。■
江苏无锡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