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思考

2017-02-18 13:37王锐董亮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教书育人 2017年27期
关键词:教育学范畴教育者

■王锐 董亮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对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思考

■王锐 董亮 (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科学地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首先应该科学地明确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将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深层规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在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过程中,不仅要妥善处理好借鉴与移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更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伦理自治的原则,通过树立大数据思维和大思政观念推进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

“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就是对本门科学所研究的特殊对象的普遍的本质联系的反映,它是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基础上产生的,反过来又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起指导作用。”[1]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的深度和广度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也应该得到完善。笔者认为,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就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应有之义。

一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

目前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主要有两种:一是基于大数据的思想政治教育,即把大数据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新工具、新方法;二是大数据环境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前者是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狭义理解;后者是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广义理解。已有的研究更倾向于前者。笔者认为,大数据环境是基于大数据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将大数据作为新载体、新工具和新方法又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的全面革新。

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大数据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它是借助多样的统计分析技术,以大数据为载体来开展教育的精准化思想政治教育新模式。主要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征。

1 教育主客体交融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是双向互动的。大数据技术的运用和新媒体的兴起挑战了传统教育主体的地位,教育者逐渐由教育的主导者向教育对象的互助者和伙伴转变。二者由我讲你听的单向关系向双向互动关系转变。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和客体的关系趋于平等化。大数据和网络的开放性打破了主体和客体对立关系,使客体同样也具有主体性,能够针对主体发出的信息进行接收和反馈。

2 教育内容数据化

“数据化”是“一种把现象转变为可制表分析的量化形式的过程”。[2]“大数据时代提供多样的、有价值的数据信息,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3]在大数据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互联网平台和移动终端,借助QQ、微信等媒介,收集教育对象的“一卡通”刷卡记录等信息,并将这些信息数据化,通过云计算进行分析整合,全面了解教育对象的思想状况、情感态度、行为规律、个性特征等,进而掌握和预测他们的思想和行为轨迹,作出个性化的、精准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决策。

3 教育方法定量化

思想政治教育的研究主要指向人们的思想领域,思想具有动态性、不确定性、差异性的特点,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定量研究难以进行。大数据的到来使这种状况得以改善。大数据已经成为观察和分析人们思想和行为的显微镜。借助于大数据的技术,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使教育对象的思想和情感变化这类非结构化的研究对象变地可量化,有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量化研究与实践。

二 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意义

1 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助于进一步挖掘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深层次规律

首先,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揭示人的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大数据技术可以利用过去积累的海量数据,总结出数据规律,并通过算法模型和机器学习,自动地从过去经验中按照规律推测出未来的行为。思想政治教育者可以通过大数据广泛挖掘影响教育对象思想品德的外部环境因素,也能精确细致地监控教育对象自身的因素变化,从而抓住时机、找准着力点,合理处理教育对象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知行脱节、清理冲突等问题,帮助教育对象获得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认识,形成更高水平的思想品德行为。其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能够进一步揭示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双向互动规律。主要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揭示了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要增强主观能动性的规律。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逐渐增强,个体的自主性也得到了重视,挑战了教育者的主导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密切联系社会实际和受教育者的自身实际,熟练运用大数据的技术手段,全面了解受教育者的多样性、矛盾性和变化性,增强教育内容和过程的时代性,才能持续发挥自身的职能作用。二是揭示了受教育者必须要增强自觉积极性的规律。大数据以种类多样、免费共享等特点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受教育者有了更大的选择自由和空间,可以自觉积极地“根据数据分析的结论,开展自主性学习,基于多样性、共享性和互动性的网络教育资源,根据自身知识状况、能力水平,自主选择多样学习方式并完成学习目标的过程”。[4]

2 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和学科理论体系

首先,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是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体系的必然要求。全面深入探讨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属性,可以在逻辑上辩明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质,从而为大数据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融合提供理论基础。系统精细地挖掘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构建系统精细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能够促进个性化学习、科学化管理和精准化服务的实现。除此之外,对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体系、模式建构、评估机制、话语创新等方面的研究,能够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更加全面地把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各个要素之间的必然联系,从而正确认识和把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完善思想政治教育学的范畴体系。其次,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助于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理论体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是“由本学科特有的概念、范畴和术语以及有它们组织起来基本理论和研究方法所构成的知识体系”。[5]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史和思想政治教育学分支学科三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学范畴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本质关系认识的思想结晶,是学科的基石,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学的重要理论基础。因此,顺应时代要求,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有助于将思想政治教育置于科学的基础上,从而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的完善和发展。

三 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的途径

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要立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身特色,对思想政治教育进行计算统计学层面的完善和发展,这是由思想政治教育学的本质所决定的。依据“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规定,笔者认为,构建“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需要注重三个方面:

第一,要妥善处理好借鉴与移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是一门借鉴多学科的学科,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大数据技术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产物。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树立“借鉴而不是移植”的理念,立足自身的本质和规律,合理借鉴大数据技术的有益成分,才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范畴体系和话语体系,为思想政治教育学的建设提供坚实的理论硬核。另外一方面,要妥善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继承和创新,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正确把握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变与不变的关系。“不变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要素、基本结构、基本功能以及基本原则,顺势而变的是大数据时代新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6]

第二,要坚持以人为本和伦理自治的原则。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义,具体体现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就是要以教育对象为本,充分尊重教育对象的主体地位。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目标追求日趋多元化,同时,大数据以其丰富的信息获取通道也使人们得以接触广泛的信息资源,思想政治教育者失去了曾经的信息优势。面对这种情况,思想政治教育者需要以“双向互动”的新方式替代过去的单纯灌输,才能适应大数据时代的形势需要。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充分调动教育对象进行自我教育的主体能动作用。思想政治教育者还应坚持伦理自治的原则。大数据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隐私泄漏、过度预判等伦理问题。思想政治教育者对大数据保持开放心态的同时还应坚持伦理底线,加强数据立法,实现公开透明,才能最大限度发挥大数据的积极作用,实现大数据服务于人的最终目的。

第三,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和大思政观念。首先,要树立大数据思维。“大数据思维有两层含义:一是人们思想上对大数据的认识和重视,这是一种思维态度;二是大数据思维范畴,这是一种思维方式。”[7]为了应对大数据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挑战,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一方面要重视大数据,增强自身进行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另外还要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逐渐学会运用精准研判、个性化教育等大数据思维来分析、解决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其次,要强化大思政观念。大思政观念“是一种从全局上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总的看法和从根本上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的方法”。[8]积极树立大思政观念是适应大数据时代特征和教育对象成长特点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任务的必然选择。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工作理念,掌握并运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方法论,抓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工作体系,形成以教育对象为中心的“同心圆式大思政教育新格局”[8],才能从全局上实现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1][5]张耀灿,陈万柏.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2][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大数据时代[M].盛杨燕,周涛,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104.

[3]廖小琴,李洁.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J].继续教育研究,2016(11):34-37.

[4]李怀杰,夏虎.大数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创新探究[M].思想教育研究,2015(5):50.

[6]王莎,杨扬,杨航.大数据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述评[J].大学教育科学,2015(3):113.

[7]张驰.大数据思维范畴探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20.

[8]储德峰.高校“大思政”教育模式的特征及理念[J].中国高等教育,2012(20):34.

[9]尹冬梅.构建同心圆式大思政教育新格局[J].中国高等教育,2015(10):7.

G641

A

1008-2549(2017)09-0038-02

猜你喜欢
教育学范畴教育者
究教育学之理,解教育学之惑
——《教育学原理研究》评介
批评话语分析的论辩范畴研究
实践—反思教育学文丛
正合范畴中的复形、余挠对及粘合
教育者要怀揣梦想上路
Clean-正合和Clean-导出范畴
韦钰:神经教育学与创新力培养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对我国音乐教育学 学科建设的一些思考
道德教育者专长性的失落与重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