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玉红
健全机制,引导儿童自主管理
■姜玉红
儿童自主管理指的是儿童在教育和环境的影响下,对与自身生活有关的事宜进行有意识的自我约束和控制,进而使自身的行为符合环境和规则的要求。自主管理是当前社会发展对人的一项基本素质要求。儿童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其自主意识形成和增长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抓住儿童的这一特征,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和自身有关的人、事、物的管理中来,对培养儿童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增强其责任心和独立性都具有较强的推动作用,对儿童日后成为具有独立性和创造性的现代公民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说教式的教育不仅是落后的教育方法,同时对缺乏生活经验的儿童来说,道理永远只能停留在道理上,不会对其实践起到任何的指导作用。因此,从经验获得产生内心的感悟,从而内化为自主管理的意识才是儿童教育之上策。对此,我个人认为教师要特别注意创新教育方法,用儿童喜闻乐见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使其从内心产生感悟,内化成对自身行为加以约束和控制的意识。
例如,培养良好习惯方面,教师可以采用编儿歌的方式去教育和提醒儿童。儿歌使自主管理能力较弱的孩子在内心深处产生感同身受的体验。儿童从这种喜闻乐见的新颖的教学方法中培养了良好的习惯。
在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树立意识是儿童实现自主管理目标的第一步。然而意识的养成显然不是简单的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所能完全达到目的的,需要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儿童们喜闻乐见的方法来加以引导,帮助儿童获得自主管理的经验,从而将经验转化为内心的觉悟,进而内化成对自主管理的自觉性意识。
在儿童管理过程中,一日生活活动是管理的重要内容。然而,固定的管理模式,虽然使得管理更加简单有效,但是却限制了其自主发展的空间。因此,我们在引导孩子自主管理的实践中要实行人性化管理,为儿童自主管理提供更多的机会。
例如,教师可以改变以往作息时间统一管理、统一行动的管理模式,将时间划分为学习活动、体育活动、生活活动、教育活动、晨间活动、以及区域活动等几个大的板块。在每个活动时间段内由儿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作息时间来自主安排内容、时间和顺序。此外,在班级规则制定、值日监督等方面,教师都可以有意识地对管理方式加以适当变化,为儿童在其中发挥自主管理作用提供空间。
儿童在整个管理过程中基本上处于遵守各种管理规则的被动地位,这给儿童自主性的提升造成了极大的限制。因此,从引导儿童自主管理,提高儿童自主管理能力的角度出发,管理方式需要加以变化,实施人性化管理,为儿童自主管理提供机会势在必行。
首先,教师要通过适当的评价机制,帮助儿童提高做主人翁的积极性和信心,鼓励和引导更多的儿童参与到自主管理这一活动中来。例如,在班级会议上评选出近两周在自主管理方面表现优秀的同学,将其推举为下两周班级的自主管理监督员,并对其授予管理监督员牌,让孩子感觉到这是对自己的肯定和鼓励。
其次,教师要在一日活动细节中及时发现孩子们在自主管理方面的良好表现,对这些良好的表现及时在班级中进行奖励和表扬,让孩子们效仿受表扬的孩子的行为。从而,在班集体中形成一个人人争先,相互学习的争做自主管理优秀学生的良好氛围,促进孩子们自主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高。
最后,学校层面要建立起自主管理评价机制,一方面,对在自主管理方面有突出表现的班集体和个人进行精神和物质两个方面的奖励;另一方面对自主管理较差的班级和学生进行批评,加强对其监督,督促其提高自主管理的水平。
儿童自主管理的实现,实际上就是儿童从单纯的被管理者的角色转变为管理参与者的过程。让儿童从过去被管理者角色下的别人要求我怎么做的意识转变为我要怎样做这样的自主管理意识。激发和培养儿童自主管理意识,要通过构建相应的机制,引导儿童形成自我管理理念,将自我管理内化为管控自身的自觉行为。当前,儿童自主管理的实现,最重要的瓶颈在于幼儿园的管理模式能否按照儿童自主管理的要求进行创新和转变,能否将管理模式向为儿童自主管理服务的方向转变。■
(作者单位:江苏海安县高新区青萍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