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成文(南京信息工程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苏南京 210044)
时代的转换与国家标志性的重大变化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九大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论断,主要是基于我国历史性成就的取得与历史性变革的发生、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以及国家发展战略目标的调整。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第一年和新一届政府工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水利部的有力指导下,全市各级水务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优化治水思路、提升水务能级,以更高的标准,全力做好申城水安全、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四篇大文章,以防汛、供水、水环境、改革四个提升,为美丽中国梦和水润大上海作出新贡献!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断进行探索,逐步找到了适合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确道路。改革开放近4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面对国内外复杂多变的环境,不忘初心,砥砺奋进,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过去五年,我们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我国经济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在世界主要国家中名列前茅,国内生产总值从54万亿元增长到80万亿元,稳居世界第二。2013—2016年,中国GDP年均增速为7.2%,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占据最高位。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测算,2013—2016年中国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平均为31.6%,超过美国、欧元区和日本贡献率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并预测2017年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达到34.6%。与此同时,我国人民生活不断改善,6000多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民主法治、思想文化、生态文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等各方面建设都取得显著成效。
Domestic cosmetic brands concern about korean brands 12 1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五年来的成就是全方位的、开创性的,五年来的变革是深层次的、根本性的”[1]。过去的成就正是开创未来的起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使党和国家的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启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始终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根本原则和最终目标。党的十九大把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发展的目标和归宿,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体现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就要坚持经济发展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解决好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就业、收入、社保、医疗卫生、食品安全等问题,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更实在地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的重大任务,就是要确保到2020年让所有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2050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基本实现。
从党的十九大到党的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在这一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新的战略安排,也就是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出明确要求,并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分为两个阶段安排:“第一个阶段,从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二○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十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1]这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战略目标和战略安排,是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发展完善。与党的十八大报告相比,新的战略增加了“美丽”的内容和“强国”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提出了既鼓舞人心又切实可行的国家发展战略新目标,需要我们从新的历史方位、新的时代坐标来进行战略谋划,这是我们党作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重要依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不仅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
早在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就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强国“两步走”的设想。改革开放后,邓小平设计了分“三步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战略。鉴于我国实施现代化发展战略新的进展,党的十五大提出了新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也就是将邓小平提出的第三个阶段的奋斗目标和步骤进一步具体化,分成了三个具体阶段和步骤。党的十八大则进一步明确了“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改革开放近40年来,“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我国稳定解决了十几亿人的温饱问题,总体上实现小康,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不仅对物质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长”[1]。当前我国存在的突出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社会矛盾的两个方面都发生了深刻变化的新情况下,科学地作出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的新的重大判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一重大政治判断,有着丰富深厚的思想内涵,清晰地指出了党和国家事业所处的时代坐标,为实现下一阶段的历史任务指明了方向。只有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重大政治论断的丰富内涵,我们才能更加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实现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从五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的内涵。
我不知道鲍老师会当着他的研究生的面这样鼓励我,我有些不好意思。但我也马上意识到鲍老师这样说的目的,她也是鼓励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好好珍惜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
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实际上表明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命运的逐步改变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逐步实现的过程。从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性来看,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解决了使中华民族站起来的问题。但是,由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对人们的觉悟水平等一系列问题认识的不清醒,中华民族富起来、强起来的任务没有实现。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领导中国人民走上了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人民总体上过上了小康生活,基本解决了使中华民族富起来的问题。但是共同富裕目标的实现依然需要付出艰苦的努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带领中国人民走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站在了实现强起来的新的历史起点上。从根本上说,一个国家的强大取决于综合国力。其中,经济力是基础,科技力是依托,军事实力是威慑。国不强则无地位,国弱就遭欺负,落后就要挨打,贫穷就被人看不起,长期贫弱就会被开除“球籍”。实现强起来,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使中华民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是我们党制定正确战略的前提条件。1956年,党的八大明确提出,在推翻了三座大山、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之后,我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是我党第一次明确提出并阐释“国内的主要矛盾”。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的主要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从党的十二大到十八大,都坚持了这个论断。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经过改革开放近40年的发展,中国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的发展历程,创造了引世人瞩目的经济奇迹,为实现民族复兴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一代代共产党人的接续奋斗中,我们一定能够到达民族复兴的光辉彼岸。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综合国力进入世界前列,我国国际地位实现前所未有的提升,党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日益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和普遍承认。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主题,团结带领人民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让社会主义在中国展现出更加强大的生命力。
早在1956年11月,毛泽东在为纪念孙中山诞辰90周年写的文章中就指出,进到21世纪的时候,“中国应当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2]。然而,长期的闭关自守和十年“文革”使中国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和发展,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使社会主义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进入21世纪,中国发展与外部世界的互动更为密切。在此背景下,中国需要更加主动地回应国际社会对中国快速发展的关注。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实现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战略抉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地沿着和平发展的道路走下去,中国不断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发挥作用越来越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面对国际格局和国际关系的深度调整,面对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人类需要应对许多共同挑战的外部环境,我们只有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牢牢把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追求,才能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中华民族在历史上曾经为人类文明作出过卓越贡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一定能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人类的繁荣与进步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必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并没有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这两个“没有变”,显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战略清醒与定力。
小康社会是很有中国特色的一个概念,带有鲜明的传统文化烙印。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小康社会”的战略构想,重新谋划了中国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党的十六大正式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丰富和发展了小康社会理论;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0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并对这一目标提出了与时俱进的新要求。党的十九大吹响了决胜全面小康社会的集结号,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和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完成这个目标,还有不少难关要过,必须举全党全国之力不懈奋斗。到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有不少难关要闯,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要逐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历史任务。
牛庆良(1972-)为本文通讯作者,男,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设施园艺,email:qlniu@sjtu.edu.cn
苏东剧变使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到重大挫折,但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亿万人民进行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创造出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彰显了社会主义制度独特的创造力和强大生命力。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理念”“中国智慧”“中国机遇”“中国经验”“中国道路”“中国制度”“中国方案”日益受到全世界广泛关注和普遍承认,进一步彰显了科学社会主义旺盛的生命力。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1]。
KOA是生物因素与机械损伤共同作用的结果,治疗以减轻症状和改善膝关节功能为目的。臭氧膝关节腔注射能通过多种机制达到抗炎镇痛作用[1]:①诱导产生超氧化物歧化酶,使间质细胞、关节软骨合成增多,刺激软骨和纤维原细胞增殖,从而对关节软骨起到修复作用;②促进释放免疫抑制因子;③抑制或灭活蛋白水解酶和炎性介质,减轻无菌炎症;④减轻DNA氧化性损伤,保持软骨细胞膜结构、功能的完整性以及软骨细胞的正常分裂增殖,促进软骨基质合成,抑制分解。
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当前,以西方为中心的发展模式在实践中遇到多重困境,从南美到非洲、中东,众多发展中国家因复制西方模式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一些国家和地区冲突此起彼伏,千千万万民众在战火中痛苦求生;即便西方发达国家自身,也因其制度模式的内在缺陷而深陷金融危机之中难以自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较好地保证了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为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了条件。早在1985年8月,邓小平在谈到中国改革的意义时曾经指出:“我们的改革不仅在中国,而且在国际范围内也是一种试验,我们相信会成功。如果成功了,可以对世界上的社会主义事业和不发达国家的发展提供某些经验。”[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验证了邓小平的预言。中国依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走出了与西方发达国家不同的成功之路,为其他发展中国家独立自主地走向繁荣富强树立了榜样;中国快速发展的具体举措与方法,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中国和平崛起的方式,也为人类社会在互利共赢中走向未来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功实践,否定了“西方中心论”构建的话语体系,有力地反驳了所谓“资本主义终结历史论”,为发展中国家实现现代化开辟了一条新路,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1).
[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157.
[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135.